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patic artery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r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被引量:11
1
作者 Myeong Jun So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13期3843-3849,共7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worldwide. Surgery, percutaneous abla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the only cur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HCC.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ancers worldwide. Surgery, percutaneous ablation 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are the only cur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 for HCC. However, the majority of patients have unresectable disease at diagnosis. Therefore, eff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CC are required. In advanced HCC, according to current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sorafenib, a molecular targeted agent, is the standard treatment. However, alternative treatment modalities are required because of the low response rates and unsuitability of molecular agents in real practice. In various treatment modalities, mostly in Asia,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 has been applied to advanced HCC with a view to increasing the therapeutic efficacy. HAIC provides direct drug delivery into the tumor feeding vessels and also minimizes systemic toxicities through a greater first-pass effect in the liver. However, the sample sizes of studies on HAIC have been small and large randomized trials are still lacking. In this article, we describe the treatment efficacy of HAIC for advanced stage HCC and discuss future therapeutic possibil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DVANCED STAGE hepatocell
下载PDF
Incidental Collision Tumor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被引量:2
2
作者 Düriye Betül Yilmaz Zeynep Bayramoglu +3 位作者 Gülsah Ünay Erdem Ayik Cumhur Ibrahim Bassorgun Gülsüm Ozlem Elpek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18年第3期339-344,共6页
The composite tumors of the liver are very rare,including the coexistence of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ith NEC(neuroendocrine carcinoma).The rare occurrence of these tumors necessitates more reported cases in orde... The composite tumors of the liver are very rare,including the coexistence of HCC(hepatocellular carcinoma)with NEC(neuroendocrine carcinoma).The rare occurrence of these tumors necessitates more reported cases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thei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behaviors and treatments.Herein is described an incidental collision tumor of HCC-NEC,along wit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focusing on their clinicopathological findings and prognosis.The tumor presented here was found incidentally in the hepatectomy specimen of a 56-yearold man who had undergone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rapidly progressive liver failure because of alcoholic hepatitis and cirrhosis.Imaging and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did not demonstrate tumor-related findings.During macroscopic examination,two sharply defined and distinctive areas(1.7 cm and 0.6 cm dimension respectively)were detected among the cirrhotic nodules.The characteristic histo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indings allowed a diagnosis of HCCNEC to be made.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recurrence and metastasis after 10months following surgery.The present case and review revealed that these tumors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older ages and males.Although serum markers are valuable in the discrimination of malignant tumors,their absence cannot completely rule out composite HCC-NEC.Diagnosis requires a comprehensive histopathological evaluation together with immunohistochemistry.The NEC component might influence the treatment strategy and eventually the outcome of the patient.In conclusion,the rare occurrence of HCC-NEC and the lack of diagnostic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do not exclude their consideration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iver tumors,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the chronic liver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 hepatocel ular carcinoma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原文传递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Hong Kong 被引量:5
3
作者 Ka Wing Ma Kenneth Siu Ho Chok +1 位作者 James Yan Yue Fung Chung Mau Lo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Hepatology》 SCIE 2018年第3期283-288,共6页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and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Curative resection is frequently limited in Hong Kong by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is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and the third most common cause of cancer-related deaths worldwide.Curative resection is frequently limited in Hong Kong by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cirrhosis,and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Liver transplanta-tion has been shown to produce superior oncological benefits,when compared to hepatectomy for HCC.New developments in the context of patient selection criteria,modification of organ allocation,bridging therapy,salvage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pharmaceutical breakthrough have improved the survival of HCC patients.In this article,we will share our experience in transplanting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HCC patients in Hong Kong and discus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several areas of liver transplan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Hepatitis B hepatocel ular carcinoma REVIEW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游泳运动抗肝细胞癌作用的潜在干预机制
4
作者 肖楚兰 殷子斐 +2 位作者 郭冰洁 陈娇娇 李柏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185-192,227,共9页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游泳运动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裸鼠肿瘤生长发挥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将12只4周龄BALB/C雄性裸鼠随机区组分为运动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运动组裸鼠游泳适应1周后与对照组均进行皮... 目的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挖掘游泳运动对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裸鼠肿瘤生长发挥抑制作用的潜在机制。方法将12只4周龄BALB/C雄性裸鼠随机区组分为运动组、对照组,每组各6只。运动组裸鼠游泳适应1周后与对照组均进行皮下瘤接种,之后运动组裸鼠进行游泳训练(0%体重负荷,30 min/d,每周5天,连续4周)。训练结束后处死裸鼠收集血清并测量瘤重,同时使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 8,CCK-8)试验验证游泳运动血清对于HCC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并进一步运用转录组测序探究游泳运动干预HCC的潜在机制。结果运动组裸鼠瘤重较对照组显著下降[(0.136±0.020)g vs.(0.290±0.099)g,t=26.000,P<0.05];CCK-8试验结果显示,运动组36 h[(0.418±0.001)g vs.(0.431±0.002)g,t=6.000,P<0.05]以及72 h[(0.402±0.019)g vs.(0.452±0.022)g,t=2.955,P<0.05]的细胞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测序共筛选差异基因1263个,与HCC靶标基因交集后共获得89个交集靶标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果显示,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1(transporters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1,TAP1)、多功能肽酶(recombinant proteasome subunit beta type 9,PSMB9)、人类白细胞抗原B(human leukocyte antigen B,HLA-B)、干扰素调节因子1(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1,IRF1)以及β2-微球蛋白(beta-2 microglobulin,β2M)等基因各算法得分靠前。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的GO条目共20个,上调条目共13个,其中“negative regulation of canonical Wnt signaling pathway”等条目与肿瘤密切相关。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下调基因的KEGG条目共11个,其中“TNF signaling pathway”“IL-17 signaling pathway”等条目与肿瘤密切相关。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结果显示,与肿瘤相关条目有“Prostate cancer”“Pathways in cancer”“Leukocyte transendothelial migration”等。结论游泳运动可以抑制HCC模型裸鼠的肿瘤生长,且其干预调控机制可能是多途径的,Wnt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umornecrosisfactor,TNF)信号通路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等均可能是其潜在的干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泳运动 运动干预 转录组测序 生物信息学分析 肝细胞癌
下载PDF
茶多酚在树肝癌形成中的化学预防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曹骥 李瑗 +8 位作者 张丽生 苏建家 欧超 杨春 班克臣 段小娴 岳惠芬 韦薇 欧胜敬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树分成三组:A组(AFB1+HBV+茶多酚组)、B组(AFB1+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 目的 探讨茶多酚对黄曲霉素B1(AFB1)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诱发树肝细胞癌作用的影响。方法 成年树分成三组:A组(AFB1+HBV+茶多酚组)、B组(AFB1+HBV组)和C组(空白对照组),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和进行剖腹手术取肝组织活检,观察各组肝癌发生率、肝癌出现时间、HBV感染持续时间,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癌形成过程中p53、bcl- 2、bax、survivin、GSTA1、SOD1、IL -2和SCF等蛋白在各组各时段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实验第90、105、120、135、150、165周各个时段中,A组的肝癌发生率均低于B组;A组首例肝癌出现时间及肝癌平均出现时间均晚于B组;A组HBV感染标志(HBsAg,HBeAg和HBcAb)的平均持续时间短于B组;在诱癌中期(实验第60 周)及肝癌组织内突变型p53、凋亡抑制基因bcl -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率均为A组低于B组。但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大部分无显著性。结论 茶多酚对黄曲霉毒素B1和HBV诱发树肝癌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可以促进树体内的HBV感染标志的消除。茶多酚可能是通过促进终致癌物的解毒、抗氧化作用、提高免疫功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途径起到预防树肝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肝细胞 肝炎病毒 乙型 化学预防 树嗣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因子在HepG2以及L02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8
6
作者 王启明 贾连群 +1 位作者 周鸿鹰 李云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6-928,共3页
目的:比较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HepG2和L02细胞中的表达,探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上下游关键因子Wnt1、Wnt4、β-catenin、cyclin... 目的:比较Wnt/β-catenin信号分子在HepG2和L02细胞中的表达,探讨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取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上下游关键因子Wnt1、Wnt4、β-catenin、cyclin D1以及c-myc等,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他们在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肝癌HepG2细胞中的转录水平。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和Western blot检测研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中最关键的成员β-catenin在上述2个细胞株中的定位和定量表达。结果:在正常的L02肝细胞中,用RT-PCR的方法未检测到Wnt1、Wnt4、cyclin D1以及c-myc的mRNA转录,只有β-catenin的基因被转录表达。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到β-catenin在L02细胞膜处存在表达。而在HepG2肿瘤细胞中,不仅检测到β-catenin的基因转录,同时也检测到Wnt1、cyclin D1以及c-myc的mRNA转录,只有Wnt4未转录。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β-catenin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明显增强,表现为胞膜着色减弱而胞质甚至是胞核的阳性染色。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也验证了β-catenin蛋白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结论: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在人的肝癌细胞HepG2中存在异常活性,Wnt1可能是导致信号通路激活的始动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Β-CATENIN 信号转导通路 肝癌 HEPG2
下载PDF
miR-146a G>C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原发性肝癌患者遗传易感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芸 李兵胜 +7 位作者 张卫芳 李义秀 李春 彭娟 赖鑫 朱静 徐睿来 熊爱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7期779-786,共8页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国原发性肝癌与miR-146a G>C(rs2910164)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 目的:对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中国原发性肝癌与miR-146a G>C(rs2910164)遗传易感性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 Med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获得文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7年3月。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各基因型的合并比值比(OR)及95%置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9篇病例对照研究,累计病例组3 937例,健康对照组5 025例,研究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异质性。固定效应的合并OR值及95%CI在显性模型[(GG+GC)/CC]和隐性模型[GG/(GC+CC)]分别为1.26(1.12,1.41)(P=0.00)和1.23(1.12,1.34)(P=0.00),随机效应等位模型(G/C)为1.17(1.10,1.25)(P=0.00)。Meta回归分析发现显性模型样本的地域来源与合并OR值正相关。亚组分析表明,在中东人群和西部人群及采用PCR-RFLP分型时,miR-146a G>C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而在西南人群和采用非PCR-RFLP(Non-PCR-RFLP)分型时无明显相关性。三个基因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稳定,也没有发表偏倚。结论:miR-146a G>C与原发性肝癌的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携带G等位的个体有更高的发病风险,该位点基因多态性具有成为原发性肝癌的生物标记物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分析 原发性肝癌 MIR-146A G〉C
下载PDF
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彦明 何珊 +1 位作者 曹越 蔡文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2期2794-2800,共7页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 目的探究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甲胎蛋白异质体3(AFP-L3)、Tat结合蛋白30(TIP30)联合检测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乙型肝炎病毒携带患者血清标本150份,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肝硬化患者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50例,及另外健康对照者血清标本40份。用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TIP30水平,微量离心柱分离AFP-L3,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总AFP和分离洗脱液中AFP-L3水平,并计算AFP-L3/AFP比例。结果随着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进程,GP73、AFP-L3水平呈现上升趋势,而TIP30呈下降趋势。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0.72IU/mL、9.81%、6.89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67.78%(61/90)和0.747;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80.00%(40/50)、75.55%(68/90)和0.767。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炎组、肝硬化组血清GP73、AFP-L3、TIP30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GP73、AFP-L3、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的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13IU/mL、12.40%、3.50ng/mL;单项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70.00%(35/50)、77.14%(108/140)和0.936;联合检测GP73、AFP-L3、TIP30诊断乙型肝炎源性肝癌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为92.00%(45/50)、91.43%(128/140)和0.977。结论单独检测TIP30对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和肝癌的诊断价值较高,GP73、AFP-L3、TIP30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价值,用于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肝癌辅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异质体3 Tat结合蛋白30 乙型肝炎源性肝癌 乙型肝炎源性肝硬化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家族聚集性研究——附8个家系34例患者的临床分析和家系调查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合代 丁罡 +2 位作者 张明 赵其德 倪裕丰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7年第1期110-111,61,共3页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PHC)的家族聚集现象和家族性PH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家族性PHC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34例PHC患者分布在8个家系中,平均4.25例(3.9例)...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PHC)的家族聚集现象和家族性PHC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4例家族性PHC的临床表现,并进行了家系调查。结果34例PHC患者分布在8个家系中,平均4.25例(3.9例);患者发病年龄平均41.3岁(32-62岁),肝炎病毒感染率94.1%(32/34),肝炎或肝硬化率61.8%(21/34).AFP阳性率82.4%(28/34),就诊时TNM分期Ⅱ期2例,Ⅲ期23例,Ⅳ期9例;生存时间1-25月,平均7.3月。结论通过家族史明确高危人群、有重点地定期检查,提高治疗效果,为目前切实可行的PHC防治策略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遗传学 临床分析 家系调查
下载PDF
CFTR抑制ApoE^(-/-)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导的肝损伤 被引量:3
10
作者 焦运 杨安宁 +5 位作者 孙岳 孔繁琪 杨晓玲 张鸣号 金少举 姜怡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74-1577,共4页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雄... 目的:探讨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CFTR)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致ApoE^(-/-)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5周龄雄性ApoE^(-/-)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给予普通、高蛋氨酸、高蛋氨酸加叶酸饮食,C57BL/6J雄鼠12只,普通饮食,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小鼠血清Hcy、ALT和AST变化,Hcy(100μmol/L)及100 Hcy+F(100μmol/L Hcy+叶酸)干预肝细胞后,检测肝组织和细胞内CFTR m RNA和蛋白水平,分析CFTR激动剂(VX-770)与抑制剂[CFTR(inh)-17]干预细胞后对CFTR表达及ALT和AST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ApoE^(-/-)鼠血清Hcy、ALT和AST显著升高,CFTR表达下降(P<0.05),而治疗组可拮抗Hcy、ALT、AST、CFTR的改变(P<0.05);Hcy(100μmol/L)引起肝细胞CFTR表达降低而ALT和AST升高(P<0.05),叶酸对这一改变起缓解作用。VX-770和CFTR(inh)-17干预后可改变肝细胞内ALT和AST含量。结论 :CFTR通过调控ALT和AST抑制HHcy致肝细胞损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囊性纤维化跨膜转导调节因子 肝损伤 ApoE^-/-鼠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1分子组成、活化机制及肝癌靶向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月明 姚登福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7期3070-3076,共7页
肝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中心,多病因和多基因参与的复合过程.其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而肝癌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开发新的分子标志物早期诊断肝癌和寻找新的基因治疗靶点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 肝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中心,多病因和多基因参与的复合过程.其目前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而肝癌确诊时大多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很差.因此开发新的分子标志物早期诊断肝癌和寻找新的基因治疗靶点成为肝癌研究的热点.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参与肝癌发生、发展、转移及术后复发的多个环节,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就HIF-1的分子组成、活化机制以及与肝癌靶向治疗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 肝癌 靶向治疗
下载PDF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2017版(LI-RADS~ v2017)解读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可 孙少帅 +2 位作者 郭小超 王鹤 王霄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96-1600,共5页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针对肝细胞肝癌(HCC)高危人群制定的影像检查规范。2011年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第1版,对HCC高危人群肝脏CT/MR检查中影像异常发现的分类进行规定,并对数据采集做出明确规范。第1版LI-RADS发布后医...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LI-RADS)是针对肝细胞肝癌(HCC)高危人群制定的影像检查规范。2011年由美国放射学会(ACR)发布第1版,对HCC高危人群肝脏CT/MR检查中影像异常发现的分类进行规定,并对数据采集做出明确规范。第1版LI-RADS发布后医学影像界对此广泛开展验证研究,基于这些研究反馈,2013年、2014年ACR先后2次发布LI-RADS的修订版。2017年7月发布目前最新的修订版本——LI-RADS~v2017,其中加入新的诊断思路并规定了新的LI-RADS分类,定义和修改了多项征象识别标准,使其更为合理,实用性更强。本文对LI-RADS~v2017的CT/MR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 指南 肝细胞
下载PDF
血清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华 李永兴 +3 位作者 毛顺露 乐嫣 项明洁 陈华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100-102,共3页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血清GPC3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目的 研究血清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检测46例肝硬化患者和44例HCC患者的血清GPC3和AFP水平,血清GPC3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血清AFP测定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统计分析GPC3和AFP单独使用及联合检测对HCC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HCC组的血清GPC3和AFP浓度分别为611.09 ng/L和958.37 ng/ml,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190.53 ng/L和55.12 ng/ml)(P〈0.05).GPC3和AFP的浓度之间无相关关系.AFP阴性的HCC患者15例中GPC3阳性者6例,GPC3阴性的HCC组患者17例中AFP阳性者8例.AFP联合GPC3检测用于HCC诊断的灵敏度(79.54%)优于AFP(65.91%)及GPC3单独使用(61.36%).GPC3浓度与HCC病灶大小、PVI浸润和HBV感染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GPC3对于HCC具有与AFP相似的诊断价值,GPC3可以协同AFP的诊断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明显提高HCC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硫酸类肝素蛋白聚糖3 甲胎蛋白 原发性肝细胞癌
下载PDF
尾状叶肝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宿贝贝 李晨 桑泽杰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762-765,共4页
尾状叶肝癌是位于肝脏尾状叶的一种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较多的血管及胆管毗邻结构导致外科切除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放疗等,但是效果均较差。本文就尾... 尾状叶肝癌是位于肝脏尾状叶的一种特殊部位的恶性肿瘤,复杂的解剖结构和较多的血管及胆管毗邻结构导致外科切除治疗困难,且病死率高。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外科手术、介入治疗、局部消融、放疗等,但是效果均较差。本文就尾状叶肝癌微创治疗的方式及理念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尾状叶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甲胎球蛋白/肿瘤体积比对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1
15
作者 胡华华 杜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34期57-59,64,共4页
目的研究甲胎球蛋白(AFP)/肿瘤体积比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期相同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随访复发... 目的研究甲胎球蛋白(AFP)/肿瘤体积比在评估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行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期相同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随访复发的时间进行分组,其中半年内复发组(A组)18例,半年后复发组(B组)12例。比较两组间患者的术前AFP值、术前肿瘤体积、AFP/肿瘤体积比以及术后组织病理分化程度对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影响,分析AFP/肿瘤体积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A、B两组术前肿瘤体积分别为(48.90±35.92)、(37.25±20.29)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前AFP值为(140.06±106.22)ng/mL,明显比B组[(83.21±33.29)ng/mL]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组织的病理分化程度为:高分化3例,中分化8例,低分化例7例,B组为:高分化7例,中分化3例,低分化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FP/肿瘤体积比均值为(3.51±1.39),明显比B组(2.47±0.91)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AFP/肿瘤体积与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存在显著相关性(r=0.574,P=0.021),AFP/肿瘤体积比值越大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半年内复发的可能性越大。结论AFP/肿瘤体积比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复发的临床评估指标,当AFP/肿瘤体积比大于3.5时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患者半年内复发的可能性比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球蛋白 肿瘤体积 肝癌 复发
下载PDF
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附16例报告) 被引量:8
16
作者 冯留顺 马秀现 靳志良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2例 ,误诊 14例。行肝叶切除、胆管内肿瘤摘除、T管引流 2例 ,胆管内肿瘤摘除...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侵入胆管致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 1989年 1月~ 1998年 12月收治的 16例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情况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确诊 2例 ,误诊 14例。行肝叶切除、胆管内肿瘤摘除、T管引流 2例 ,胆管内肿瘤摘除、胆管支架及T管引流 11例 ,肿物活检及T管引流 2例 ,1例未及手术死亡。 15例病人随访 1~ 14个月 ,14例于术后 6个月内死亡 ,1例随访 14个月仍存活。结论 对黄疸伴有HBsAg阳性、AFP阳性、肝内有占位、肝内外胆管扩张且其内有占位病变的病人 ,可诊断为本病。B超 ,CT ,PTC ,ERCP为诊断的主要手段。切除肝内原发肿瘤、疏通胆道为手术治疗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肝细胞癌 并发症 肝外胆管阻塞 肝细胞癌
下载PDF
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 被引量:1
17
作者 韦长元 杨伟萍 +3 位作者 刘剑仑 陈建思 李挺 杨南武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目的 评价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例第Ⅷ段肝癌先冷冻成冰球后 ,再作手术切除。结果 冷冻后能顺利切除第Ⅷ段肝癌 ,术中出血平均 430ml ,手术时间平均 138min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冷冻后切除第... 目的 评价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8例第Ⅷ段肝癌先冷冻成冰球后 ,再作手术切除。结果 冷冻后能顺利切除第Ⅷ段肝癌 ,术中出血平均 430ml ,手术时间平均 138min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 冷冻后切除第Ⅷ段肝癌是安全可行的 ,且出血少、省时、损伤组织少和可降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冷冻外科手术 肝癌
下载PDF
甲胎蛋白:治疗肝癌的新靶点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明月 李孟森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肝癌发生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一直是个谜。由于其是肝癌细胞高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临床上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是AFP在肝癌发生过程有何功能并不清楚。最近我们的研究发现,AFP具有信息调控分子...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在肝癌发生过程中所起的生物学作用一直是个谜。由于其是肝癌细胞高特异性表达的蛋白质,临床上作为诊断肝癌的金标准,但是AFP在肝癌发生过程有何功能并不清楚。最近我们的研究发现,AFP具有信息调控分子样作用,AFP不仅能与维甲酸受体-β(RAR-β)结合,阻遏RAR-β进入细胞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表达,同时也能抑制Caspase-3的活性,阻断凋亡信号的传递,更重要的是AFP激活PI3/AKT等生长信号途径,提示AFP具有抗凋亡诱导的功能,靶向抑制AFP表达能增加肝癌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和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敏感性,新发现AFP的这些功能,预示它是肝癌细胞耐药的新靶点,为肝癌的生物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 肝癌 治疗 新靶点
下载PDF
双针微波消融结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芳 季良 +4 位作者 姜海燕 陈男男 陈志赫 宋微 杜宁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双针微波消融结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癌经导管动脉... 目的探讨双针微波消融结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双针微波消融结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生存率、肿瘤标志物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0 d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2.5%,观察组为75.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半年、1年和2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0 d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AF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放射性肝病、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骨髓抑制、肝区疼痛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应用双针微波消融结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与常规介入治疗相比,能够提升患者的近远期生存率,治疗效果更好,而且能够减少患者体内的肿瘤标志物,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针微波消融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有效性 生存率
下载PDF
TACE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天生 王申 +1 位作者 陈为民 黄宁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第8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TACE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经过一次或多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84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病灶直径2.0~12 cm,定期随访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肿瘤完全缓... 目的探讨TACE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4年6月经过一次或多次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84例,采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病灶直径2.0~12 cm,定期随访疗效。结果术后随访肿瘤完全缓解16例(16/84,19.05%),部分缓解50例(50/84,59.52%),无变化8例(8/84,9.52%),进展10例(10/84,11.91%)。术后肿瘤标志物AFP及CEA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所有治疗患者均未出现肝功能损害、白细胞下降、粒子迁移等不良反应。结论 TACE联合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癌安全有效,耐受性好,可明显提高肝癌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