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tection of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cMyBP-C) by a phospho-specific PKD antibody in contracting rat cardiomyocytes 被引量:1
1
作者 Ellen Dirkx Freek G. Bouwman +5 位作者 Didier Vertommen Edwin C. Mariman Sakthivel Sadayappan Jan F. C. Glatz Joost J. F. P. Luiken Guillaume J. van Eys 《Advances in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2013年第4期1-6,共6页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muscle contraction.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have become powerful tools to study these processes.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muscle contraction. Phospho-specific antibodies have become powerful tools to study these processes.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cMyBP-C) is one of the proteins that make up the contractile apparatus of cardiomyocytes. Phosphorylation of cMyBP-C is essential for normal cardiac function, since dephosphorylation of this protein leads to its degradation and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cardiomyopathy. One of the upstream kinases, which phosphorylate cMyBP-C, is protein kinase D (PKD). While studying the role of PKD in cMyBP-C phosphorylation, we tried to analyze phosphorylation of PKD with a phospho-specific PKD-Ser744/748 antibody. Contrary to the expected 115 kDa, a signal was found for a 150-kDa protein. By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we identified this protein to be cMyBP-C. These data were confirmed by immunostaining using the p-PKD-Ser744/748 antibody, which displayed a striated pattern similar to the one observed for a regular cMyBP-C antibody. To our knowledge there are no antibodies commercially available for phosphorylated cMyBP-C. Thus, the p-PKD-Ser744/748 antibody can accelerate research into the role of cMyBP-C phosphorylation in cardiomyocy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Kinase D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 Phospho-Specific ANTIBODY PROTEIN Phosphorylation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and Other Cardiac Conditions
2
作者 Yali Sun Muhammad Nabeel Dookhun +3 位作者 Huayiyang Zou Xiaoqian Cao Yi Zhang Xin-Zheng Lu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18年第9期452-461,共10页
Since its discovery, myosin-binding protein C (cMyBP-C) has become a protein of interest clinically. With emergence of new methodologies and technologi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cMyBP-C from different aspects ... Since its discovery, myosin-binding protein C (cMyBP-C) has become a protein of interest clinically. With emergence of new methodologies and technologie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cMyBP-C from different aspects can be studied, enabling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its involvement in certain cardiac conditions. Studying its kinetics of release and clearance from the circulation and by comparing to other conventional biomarkers,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cMyBP-C is eligible to be a novel biomarker for several cardiac conditions. Moreover, studying the genetics and their involvement in pathogenic mechanisms has opened the ideas for potential therapeutic strategie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s are constantly being d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role of cMyBP-C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 The importance of cMyBP-C to the heart is still actively being investigated. Its presence is however crucial for sarcomere organization and proper regulation of cardiac contraction during systole and complete relaxation during diastole. Genetic mutation in cMyBP-C has been linked to cardiac conditions including hypertrophic and dilated cardiomyopathies. Around 350 types of mutations have already been documented leading to various cardiac conditions and abnormalities. Analyzing human heart samples has enabled u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cMyBP-C and how its mutations lead to inherited cardiomyopathies. It is therefore necessary to have an update about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cMyBP-C in relation to DCM and other cardiac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LATED Cardiomyopathy 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Contraction DIASTOLE SYSTOLE
下载PDF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3
作者 乔斌超 贾永平 陈小平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86-290,297,共6页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作为心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横桥循环速率,参与心肌收缩舒张功能。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作为心肌粗肌丝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磷酸化或去磷酸化调节横桥循环速率,参与心肌收缩舒张功能。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心肌肥厚、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就cMyBP-C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心血管疾病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血清cMyBP-C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价值
4
作者 李云豪 李菁 +4 位作者 彭欢子 许莹芊 王金全 彭嘉琪 谢小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3期1851-185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90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MyBP-C、血清肌酸激...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该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该院同期收治的90例非AMI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cMyBP-C、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水平,分析AMI患者血清cMyBP-C水平与CK-MB、Myo、hscTnT水平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MyBP-C、CK-MB、Myo、hscTnT单独及cMyBP-C与hscTnT联合检测对AMI早期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AMI患者血清cMyBP-C水平与CK-MB、Myo、hscTnT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cMyBP-C、CK-MB、Myo、hscT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MyBP-C、CK-MB、Myo、hscTnT单独及cMyBP-C与hscTnT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76、0.81、0.95、0.98,血清cMyBP-C、CK-MB、Myo、hscTnT单独检测的AUC均低于cMyBP-C与hscTnT联合检测的AUC(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MI患者cMyBP-C水平与CK-MB、Myo水平均呈正相关(r=0.381、0.409,P<0.05),与hscTnT水平无相关性(r=0.062,P>0.05)。结论血清cMyBP-C、CK-MB、Myo、hscTnT 4项指标均可作为AMI发生早期的诊断指标,cMyBP-C与hscTnT联合检测诊断AMI的价值优于上述4项指标单独检测。cMyBP-C在AMI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早期AMI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早期诊断 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 肌红蛋白
下载PDF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对发病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价值与意义
5
作者 卢青 侯攀 +2 位作者 章雪平 刘辉 丁世芳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4年第8期688-693,共6页
目的 分析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患者发病早期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发病早期AM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21-10/202... 目的 分析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raction,AMI)患者发病早期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发病早期AMI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 选择2021-10/2022-10月在作者医院心血管病内科收治的发病早期AMI患者99例,其中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NSTEMI)患者51例(NSTEMI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raction,STEMI)患者48例(STEMI组);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同期住院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时、入院3 h、入院12 h的cMyBP-C水平,并与同期所测的血清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进行比较。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不同时间点cMyBP-C诊断AMI及鉴别诊断STEMI与NSTEMI的效能。结果 cMyBP-C在发病早期AMI患者入院时即可升高,入院3 h显著升高,入院12 h则明显下降;与cTnT比较,cMyBP-C升高更早,峰值更早,同时消退也更迅速。ROC曲线分析显示,在诊断NSTEMI时,各时间点cMyBP-C 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均优于同期cTnT;在诊断STEMI时,入院时和入院3 h所测cMyBP-C的诊断效能优于同期cTnT,入院12 h所测cMyBP-C的诊断效能不如同期cTnT;在STEMI和NSTEMI的鉴别诊断中,入院时及入院3 h所测cMyBP-C优于同期cTnT;但入院12 h的cMyBP-C诊断效能不如cTnT。结论 发病早期AMI患者的cMyBP-C水平入院时即升高,入院3 h明显升高,入院12 h显著下降,与cTnT相比,cMyBP-C不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AMI灵敏度更高的生物标志物,还有利于早期STEMI和NSTEMI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T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下载PDF
基于超小金纳米颗粒的急性心梗快速检测试剂盒研制
6
作者 支援 《广州化学》 CAS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以油胺为还原剂,十八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借助微流控技术合成了超小球形金纳米颗粒。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分析,对超小金纳米颗... 以油胺为还原剂,十八烯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借助微流控技术合成了超小球形金纳米颗粒。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UV-Vis)、X-射线衍射(XRD)、能谱仪(EDX)、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选区电子衍射(SAED)等分析,对超小金纳米颗粒的相结构、成分和形貌进行了全面表征。基于这些超小金纳米颗粒,通过工艺优化,成功制备出了急性心梗快速检测试剂盒,并对其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合成的金纳米颗粒具有多晶结构,平均粒径仅4.57 nm;基于上述金纳米颗粒,获取的急性心梗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对心梗进行快速检测,对心梗标志物(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的检测限可低至0.1 ng/mL;同时,该试剂盒呈现出了高的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具有应用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颗粒 急性心肌梗死 试剂盒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免疫层析
下载PDF
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7
作者 邱小慧 陈防晋 +1 位作者 张正勋 张磊 《中国疗养医学》 2024年第3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Ⅰ型血小板结合蛋白基序的解聚蛋白样金属蛋白酶(ADAMTS-1)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4月于郑州市惠济区人民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的142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Gensini积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狭窄组(49例)、中度狭窄组(55例)、重度狭窄组(38例)。比较三组术前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比较不同预后患者(术前、术后7 d、术后14 d)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相关性,采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价值,分析各指标不同水平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度。结果三组术前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比较:重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术后7 d、术后14 d预后不良患者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预后良好患者术后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呈下降趋势(P<0.05);术前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P<0.05);术后14 d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AUC为0.813;术后14 d血清cMyBP-C、ICAM-1、ADAMTS-1高水平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度是低水平的4.410、5.217、3.638倍(P<0.05)。结论血清cMyBP-C、ICAM-1、ADAMTS-1水平与AMI患者PCI术后转归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可根据各指标水平变化给予针对性干预,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细胞间黏附分子-1
下载PDF
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疗效观察及对血清POSTN、cMyBP-C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洁 刘瑾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影响。方法将80例DCM气虚血瘀证... 目的观察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骨膜蛋白(periostin,POSTN)、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影响。方法将80例DCM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温和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innesota living with heart failure questionnaire,MLWHFQ)评分、左室舒张末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及血清POSTN和c My BP-C水平,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NT-proBNP水平均降低(P<0.05),6 min步行距离均增加(P<0.05),MLWHFQ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LVEDD和FS无明显变化(P>0.05),LVEF升高(P<0.05);观察组LVEDD降低(P<0.05),LVEF和FS升高(P<0.05),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POSTN和cMyBP-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血清POSTN和c MyBP-C水平均降低(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和灸联合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气虚血瘀证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升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延缓心室重构,这可能与其降低血清POSTN和c My BP-C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心肌病 扩张型 气虚血瘀 骨膜蛋白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下载PDF
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联合预测AMI患者择期PCI术后MACE发生的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陈晨 张爱霞 黄颖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416-420,426,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BP-C)、肌红蛋白(Myo)、脂蛋白CⅢ(Apo CⅢ)水平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 目的探讨血清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BP-C)、肌红蛋白(Myo)、脂蛋白CⅢ(Apo CⅢ)水平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219例行择期PCI术治疗的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比较观察组不同病变支数患者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依据AMI患者术后12个月内有无MACE发生将其分为MACE组和无MACE组。统计观察组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并对比MACE组、无MACE组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AMI患者择期PCI术后MACE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单独及联合预测AMI患者择期PCI术后发生MACE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多支病变患者血清c MyBP-C、Myo、Apo CⅢ水平均高于单支病变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MACE发生率为24.77%,MACE组血清c MyBP-C、Myo和Apo CⅢ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P<0.05);合并糖尿病、发病至PCI治疗时间、病变支数、置入支架数量、入院后血清c MyBP-C、Myo和Apo CIII水平均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P<0.05);血清c MyBP-C、Myo和Apo CⅢ水平三者联合预测A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ACU均高于单独预测(P<0.05),特异度与单独预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c MyBP-C、Myo和Apo CⅢ水平均较正常人群升高,AMI患者择期PCI术后MACE发生率较高,MACE组血清c MyBP-C、Myo和Apo CⅢ水平均高于无MACE组,均为其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且均对A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均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三者联合预测效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脂蛋白CⅢ 肌红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10
作者 朱晓栋 刘演龙 +2 位作者 周旭 戴海龙 尹小龙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97-102,共6页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浓度,探讨该蛋白作为新型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收集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胸痛发作24 h以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3组,其中...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血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cMyBP-C)的浓度,探讨该蛋白作为新型心肌梗死标志物的潜力。方法 收集以胸痛为首发症状、胸痛发作24 h以内的患者共120例,分为3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A组),心绞痛组20例(B组),非心源性胸痛组60例(C组);选取体检健康的志愿者30例(D组)作为对照组。所有胸痛患者入院后立即抽取肘静脉血、入院后3 h再次抽血,对照组入组后立即抽取一次静脉血,采用ELISA法、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各样本中cMyBP-C和cTnI浓度。结果 (1)A组cMyBP-C和cTnI浓度明显高于B、C、D组(P <0.05);(2)A组中有9例患者发病时间<4 h,入院后立即抽血测得cMyBP-C浓度明显高于D组浓度(P <0.05),入院后立即抽血测得cTnI浓度未见明显升高;A组中有35名患者入院后立即行急诊PCI术,术后(入院后3 h)测得cMyBP-C浓度明显低于术前浓度,术后cTnI浓度较术前升高(P <0.05);(3)A、B、C组中cMyBP-C和cTnI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cMyBP-C诊断发病时间在24 h以内的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AUC值为0.954,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0.0%。结论 cMyBP-C与cTnI类似,有作为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生物标志物的潜力,有作为PCI术后病情、手术效果的早期评价指标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陈俊 王永祥 白明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20期4207-4211,共5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并获得血运重建能显著降低死亡率,肌钙蛋白是目前诊断ACS的金标准,但在3 h内很难被检测到,无法对ACS(尤其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并获得血运重建能显著降低死亡率,肌钙蛋白是目前诊断ACS的金标准,但在3 h内很难被检测到,无法对ACS(尤其是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早期诊断。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在AC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动态演变在ACS的危险分层、预后评估等方面也展现出显著优势。但目前针对cMyBP-C能否应用于临床代替肌钙蛋白或辅助肌钙蛋白早期诊断ACS尚未明确,仍需要对cMyBP-C在ACS中的作用和应用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生物标志物 早期诊断
下载PDF
血清cMyBP-C、H-FABP、CK-MB及BNP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苗成林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脑钠肽(BNP)联合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65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非AMI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血检测cMyBP-C、H-FABP、CK-MB及BNP水平,比较两组及不同Killip分级AMI患者血清学指标;绘制ROC曲线分析cMyBP-C、H-FABP、CK-MB、BNP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AMI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cMyBP-C、H-FABP、CK-MB及BN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例AMI患者,其中Killip分级Ⅰ级29例,Ⅱ级24例,Ⅲ级12例;Ⅲ级患者cMyBP-C、H-FABP、CK-MB及BNP水平高于Ⅱ级、Ⅰ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显示,cMyBP-C、H-FABP、CK-MB、BNP及联合检测诊断AMI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8、0.757、0.753、0.729、0.920,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结论血清cMyBP-C、H-FABP、CK-MB、BNP在早期AMI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MI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下载PDF
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顾遵才 李勋 +3 位作者 王正忠 赵思源 曹荣元 孙黎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54-958,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AMI患者6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c My BP-C浓度。比较AMI组与对照组间c My BP-C、肌钙蛋白Ⅰ(c 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浓度的差异,分析AMI组c My BP-C与c TnⅠ、CKMB和Myo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 h与入院时血清c My BP-C和c TnⅠ的差异。结果 AMI组患者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MI组患者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分别为r=0.876、P<0.05;r=0.632、P<0.05和r=0.903、P<0.05)。发病时间小于4 h的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c TnⅠ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而c TnⅠ浓度较入院时明显升高(P<0.05)。结论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c My BP-C、c TnⅠ、CK-MB和Myo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且c My BP-C浓度与c TnⅠ、CK-MB和Myo浓度均存在正相关;c My BP-C在发病4 h内即开始升高,提示c My BP-C可以作为诊断AMI的早期生化标志物。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12 h血清c My BP-C浓度较入院时明显下降,表明c My BP-C可以作为评估PCI术效果的早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Ⅰ
下载PDF
首次发现肥厚型心肌病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Arg856fs突变 被引量:1
14
作者 安贵鹏 刘晓曼 +5 位作者 安丰双 张运 张澄 姜虹 冯进波 王荣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02-1205,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76例HCM先证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第15-16,18,26,28,34号外显子,产物做单链构... 目的:研究中国人群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并对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对76例HCM先证者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MYBPC3)第15-16,18,26,28,34号外显子,产物做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出现异常条带者将其目的片段和正常对照组该片段送检测序。结果:在1例52岁男性患者的MYBPC3基因第26号外显子上发现了一个新的移码突变位点Arg856fs。由于在100名正常对照组中未见异常,故我们认为此突变位点为该患者的致病基因位点。结论:MYBPC3基因是我国HCM的致病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病 肥大性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18443 A/G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肥厚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邹玉宝 王继征 +5 位作者 宋雷 王志民 于晖 张芊 张伟丽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770-772,共3页
目的 探讨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MYBPC3)18443A/G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临床表型的影响。方 法 研究对象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0例无... 目的 探讨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 c, MYBPC3)18443A/G多态对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临床表型的影响。方 法 研究对象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就诊的100例无血缘关系的HCM病人,120例 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为正常研究对照。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对MYB- PC3 18443A/G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携带MYBPC3 18443GG基因型的HCM患者肥厚心肌的厚度 (24.3±7.3)mm大于携带AG基因型(20.0±5.3)mm(P<0.01)和AA基因型(17.4±2.8)mm (P<0.01)的HCM患者。未发现该多态与发病年龄、晕厥、心电图变化、左室舒张末平均内径、左房 舒张末平均内径、收缩期二尖瓣叶前向运动等其他临床表型相关。结论 MYBPC3不仅是HCM的主 要致病基因,而且可能是影响心肌肥厚程度的修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多态 表型
下载PDF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传学 孙桂芳 《医学综述》 2015年第22期4206-4207,4212,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其中发病时间<4 h 21例,发病时间≥4 h 29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 My 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其中发病时间<4 h 21例,发病时间≥4 h 29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c My BP-C、心脏肌钙蛋白I(c Tn I)、肌红蛋白(Myo)水平,并分析AMI患者血清c My BP-C、c Tn I、Myo与年龄、发病时间、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c My BP-C、c Tn I、My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06±16)μg/L比(18±6)μg/L、(10.76±3.32)μg/L比(0.031±0.003)μg/L、(122±33)μg/L比(2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4 h组患者血c My BP-C、Myo、c Tn I水平高于发病时间<4 h组[(109±17)μg/L比(76±9)μg/L,(11.67±3.72)μg/L比(0.042±0.006)μg/L,(130±33)μg/L比(93±16)μg/L,P<0.01]。PCI术后患者血c My BP-C水平低于入院时[(59±11)μg/L比(107±16)μg/L,P<0.01],PCI术后患者血c Tn I、Myo水平高于入院时[(33±6)μg/L比(11±3)μg/L,(136±35)μg/L比(122±33)μg/L,P<0.01];血c My BP-C、c Tn I、Myo与AMI发病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c My BP-C、c Tn I、Myo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 My BP-C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还可作为评价PCI术早期效果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肌钙蛋白Ⅰ 诊断价值 cardiac TROPONIN
下载PDF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G772A突变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杰 刘福颂 +5 位作者 王芳 邢晓博 樊光红 朱玉召 张克传 孙芳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9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1例住院患者为先证者的HCM家系,在此HCM家系中进行了包括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在内的30个HCM相关的致... 目的研究中国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以2016年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1例住院患者为先证者的HCM家系,在此HCM家系中进行了包括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MYBPC3)在内的30个HCM相关的致病基因的编码区及侧翼区进行了检测,利用靶向外显子捕获测序的方法对HCM先证者的30个与遗传性心肌病相关的基因进行全外显子扩增和高通量测序,进一步通过Sanger测序法在家系内及200名健康志愿者中进行验证。家系调查资料包括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结果该家系共6人,有血缘关系的4例研究对象中,3例携带MYBPC3基因c.G772A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位于MYBPC3基因第6号外显子上,并使258位的谷氨酸(E)变为赖氨酸(K),该家系先证者携带MYBPC3突变,中年发病,临床表型温和,超声示室间隔明显增厚(厚度为18.3 mm)。结论 MYBPC3基因c.G772A杂合错义突变可能是该HCM家系的致病突变,其携带者临床表型温和,有的无临床表现,提示其他因素如其他基因、年龄、环境等因素参与了HCM的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肥厚型心肌病 突变
下载PDF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晨 常静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437-441,共5页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不仅是心肌粗肌丝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参与调节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重要物质之一。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突变致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心...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不仅是心肌粗肌丝的主要组成部分,还是参与调节心肌细胞收缩舒张功能的重要物质之一。过去几十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基因突变致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水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判断预后作用。近年来对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通过磷酸化来调节心肌舒张功能方面有了新进展,而且,多个研究又发现难治性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这表明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可能对于舒张功能不全为特征的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很重要。在这个情况下,现综述总结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与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磷酸化 舒张功能不全
下载PDF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2469-3_-4insAG和c.2469-5_-6insT突变与葩厚型心肌病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晓曼 杨广 +2 位作者 李虹 程文娟 郝恩魁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9年第7期647-650,共4页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遗传咨询提供证据.方法入选2017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一肥厚型心肌病家系所有成员,对HCM先证者行26个HCM相关基因全部外显子及邻近区靶向高通... 目的研究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为遗传咨询提供证据.方法入选2017年3月就诊于山东省千佛山医院一肥厚型心肌病家系所有成员,对HCM先证者行26个HCM相关基因全部外显子及邻近区靶向高通量测序,对基因突变家系成员和80名健康志愿者行Sanger测序,以验证基因突变位点.采集分析HCM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信息.结果该家系两名成员的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基因(cardiac myosin binding protein-C3,MYBPC3)内含子区域中均同时携带c.2469-3_-4insAG和c.2469-5_-6insT两个插入突变,该家系其余成员及80名健康志愿者中未检出异常突变基因.两名基因突变携带者均为HCM患者,且发病年龄晚,有心悸、胸闷症状,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肥厚.结论基因突变功能检测,提示MYBPC3 c.2469-3_-4insAG和c.2469-5-6insT基因突变可引起蛋白特性及剪接位点的改变,可能是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脏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基因 突变
下载PDF
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丽俐 喻伟成 +3 位作者 熊海水 徐杏安 胡崇刚 谢峰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7例AMI患者定义为病例组,其中发病至入院时间<4h的患者为A组、发病至入院时间≥4h的患者为B组,将45例健康体检者定义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价值。方法将67例AMI患者定义为病例组,其中发病至入院时间<4h的患者为A组、发病至入院时间≥4h的患者为B组,将45例健康体检者定义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MyBP-C、心肌肌钙蛋白I(cTnI),其中cMyBP-C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cTnI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结果B组患者血清cMyBP-C、cTnI显著高于A组、对照组(P<0.05);A组患者血清cMyBP-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间cTnI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cMyBP-C、cTnI鉴别诊断A组与对照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74、0.591(P<0.05)。结论血清cMyBP-C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它在临床上可以用于AMI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型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 肌钙蛋白I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