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4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tective effects of catalpol o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Zixi Zhang Yongguo Dai +1 位作者 Yichao Xiao Qiming Liu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089-1101,共13页
Catalpol,an iridoid glucoside isolated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has gained attention due to its potential use in treating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s).This extensive review delves into recent studies on catal... Catalpol,an iridoid glucoside isolated from Rehmannia glutinosa,has gained attention due to its potential use in treating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CVDs).This extensive review delves into recent studies on catalpol's protective properties in relation to various CVDs,such as atherosclerosis,myocardial ischemia,infarction,cardiac hypertrophy,and heart failure.The review also explores the compound's anti-oxidant,anti-inflammatory,and anti-apoptotic characteristics,emphasizing the role of vital signaling pathways,including PGC-1a/TERT,PI3K/Akt,AMPK,Nrf2/HO-1,estrogen receptor(ER),Nox4/NF-kB,and GRP78/PERK.The article discusses emerging findings on catalpol's ability to alleviate diabetic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thrombosis,and other cardiovascular-related conditions.Although clinical studies specifically addressing catalpol's impact on CVDs are scarce,the compound's established safety and well-tolerated nature suggest that it could be a valuable treatment alternative for CVD patients.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catalpol and related iridoid derivatives may unveil new opportunities for devising natural and efficacious CVD therap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ALPOL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TI-ATHEROSCLEROSIS Cerebrovascular protection Heart protection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herapeutics of COVID-19 in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and non-CCVD patients 被引量:1
2
作者 Yu Wang Lan Li +8 位作者 Yuanjiang Pan Yu He Zuhua Chen Yunhao Xun Yuhan Xu Yilei Guo Jiehong Yang Jianchun Guo Haitong Wan 《Frontiers of Medicine》 SCIE CSCD 2021年第4期629-637,共9页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is a major comorbidity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However,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remain unclear.In this study,102 cases of COVID-19 from January 22,202...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CVD)is a major comorbidity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However,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s remain unclear.In this study,102 cases of COVID-19 from January 22,2020 to March 26,2020 in Xixi Hospital of Hangzhou were included.Twenty cases had pre-existing CCVD.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non-CCVD patients,those with CCVD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severe disease(15%versus 1%),and the proportion of pneumonia severity index grade IV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25%versus 3.6%).Computed tomography imag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multiple lobe lesion involve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CCVD group than in the non-CCVD group(90%versus 63.4%).Compared with non-CCVD group,the levels of C-reactive protein,fibrinogen,D-dimer,and serum amyloid-A were higher,whereas the total protein and arterial partial Pa02 were lower in the CCVD group.Although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observed in the outcomes between groups,CCVD patients received more intensiv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to improve COVID-19 symptoms compared with non-CCVD patients.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s have certain advantages in controlling the severe conversion rate and mortality of COVID-19.In addition,given that COVID-19 patients are usually related to coagulation disorders and thrombosis risk,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stasi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inical features clinical therapeutics
原文传递
CHIP相关基因与MPN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析
3
作者 韩雪 白贝贝 +2 位作者 冯翠翠 赵森 陈烨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6,共7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 目的:分析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不确定潜能的克隆性造血(CHIP)相关基因突变谱和临床特征,探讨CHIP相关基因与其心脑血管事件(CCE)的相关性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3例MPN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二代测序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IP相关基因、炎症细胞因子对MPN患者CCE的影响。结果:55例(75.3%)MPN患者检出CHIP相关基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患者CHIP相关基因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IP相关基因突变以单基因形式为主,检出率从高至低依次为JAK2V617F(63.0%,46/73)、ASXL1(16.4%,12/73)、TET2(11.0%,8/73)、DNMT3A(9.6%,7/73)、SRSF2(6.9%,5/73)、SF3B1(4.1%,3/73)、TP53(1.4%,1/73)和PPMID(1.4%,1/73)。年龄>60岁患者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明显高于≤60岁者[91.7%(33/36)vs 59.5%(22/37)]。27例(37.0%)MPN患者伴CCE(MPN/CCE),2次CCE者5例,均为动脉事件。CCE组患者年龄(62.8±12.8 vs 53.9±15.8岁,P=0.015)、IL-1β水平(17.7±26.0vs 4.3±8.6,P=0.012)、IL-8水平(360.7±598.6 vs 108.3±317.0,P=0.045)、血栓形成史(29.6%vs 2.2%,P=0.020)和CHIP相关基因检出率(88.9%vs 67.4%,P=0.040)高于无CCE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17,95%CI:0.843-0.999,P=0.047)、血栓形成史(OR=34.148,95%CI:2.392-487.535,P=0.009)、任何1个CHIP相关基因突变(OR=16.065,95%CI:1.217-212.024,P=0.035)和IL-1β水平升高(OR=0.929,95%CI:0.870-0.992,P=0.027)均是MPN/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单基因突变与MPN/CCE无关,但DNMT3A(OR=88.717,95%CI:2.690-292.482,P=0.012)、ASXL1(OR=7.941,95%CI:1.045-60.353,P=0.045)突变是PV/C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N患者CHIP相关基因突变率高,尤其是60岁以上患者;高龄、血栓形成史、CHIP相关基因突变和IL-1β水平升高是MPN发生CCE的独立危险因素。DNMT3A、ASXL1单基因突变是PV患者CCE的独立危险因素。CHIP相关基因突变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升高是MPN新的CCE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性肿瘤 CHIP相关基因 心脑血管事件 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应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
4
作者 王文博 程虹 +7 位作者 卞维静 杨敏 徐潇漪 叶楠 徐丰博 陈文梅 陈岚 王国勤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7期505-509,共5页
目的探讨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治疗12月。以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均值为界分为低血红蛋白... 目的探讨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初始启用罗沙司他治疗的透析患者,治疗12月。以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均值为界分为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和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观察血红蛋白波动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以血红蛋白达标率均值为界将患者分为血红蛋白高达标率亚组和血红蛋白低达标率亚组,分别在2组中分析血红蛋白变异率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并计算交互P值。结果共入组77例透析患者,其中单用罗沙司他治疗的患者55例,联合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患者22例。低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n=39)血红蛋白达标率高于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n=38)(Z=-5.570,P=0.001),心脑血管事件的比例低于高变异系数组(23.08%比55.26%,χ^(2)=-1.408,P=0.024)。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组心脑血管事件高于低变异系数组(Log-rank χ^(2)=5.012,P=0.02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是透析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5,95%CI:1.157~7.446,P=0.023)。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血红蛋白达标率高或低,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均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chi-squareed=1.51,交互P=0.244)。结论透析患者应用罗沙司他治疗时,高血红蛋白变异系数是透析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蛋白波动 心脑血管事件 透析 罗沙司他
下载PDF
2020年太原市居民四类主要慢病早死概率分析
5
作者 池敏 徐计宏 +1 位作者 张晓平 刘慧君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28-431,共4页
目的分析2020年太原市居民四类主要慢病早死概率,为慢病防治、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提供支持。方法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20年太原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分析慢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结果2... 目的分析2020年太原市居民四类主要慢病早死概率,为慢病防治、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下降目标提供支持。方法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20年太原市户籍居民死亡资料,分析慢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早死概率。结果2020年太原市居民四类主要慢病标化死亡率347.35/10万,占全部死亡的92.19%;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死亡标化死亡率为321.02/10万,占总死亡的85.31%。四类慢病早死概率为11.02%,与山西省2015年早死概率相比较降幅达42%,并且男性早死概率高于女性。结论太原市2020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率水平较高,并且太原市居民报告的慢性病死亡以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为主。虽2020年太原市居民重大慢病早死概率下降幅度较大,但应进一步针对不同人群尤其男性人群制定有效的危险因素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肿瘤 呼吸道疾病 糖尿病 早死概率
下载PDF
江苏某地居民心血管健康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状况的关系研究
6
作者 高兵 徐淑倩 +1 位作者 于蕾 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48-1455,共8页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19年对江苏省宿迁市2县的21815名常住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ICVH指标评分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采用趋势χ2检验,CVD患病率与ICVH指标理想水平数量及得分关系(非)校正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CVD的患病率为45.7%;ICVH均分为(8.60±2.24)分,居民以达到3~4项指标标准为主(57.5%),ICVH单项指标理想水平最高为烟草控制(80.9%),最低为健康膳食(0.1%);与ICVH得分低水平(0~7分)相比,中等水平(8~9分)组和高水平(10~15分)组患CVD的可能性分别下降38%、69%[OR_(ICVH8-9分)=0.617(0.577~0.661),OR_(ICVH10-15分)=0.308(0.286~0.331)]。结论:调查地区重点人群的CVD负担较重,ICVH水平不高,ICVH水平与CVD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加强不良膳食行为、身体活动和血压控制的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理想心血管健康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血清尿酸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风险的相关性
7
作者 黄英 曹学森 滕杰 《中国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20-427,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 目的探讨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水平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SUA水平三分位值将患者分为低SUA组(SUA≤399μmol/L)、中SUA组(SUA 400~460μmol/L)、高SUA组(SUA≥461μmol/L),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3组患者生存率。采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SUA水平与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共入选436例MHD患者,低SUA组149例、中SUA组144例、高SUA组143例。中位随访时间59.7(38.4,60.9)个月,随访期间130例患者死亡,其中90例(69.2%)死于心脑血管疾病。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低SUA组患者总生存率和心脑血管疾病生存率低于中SUA组和高SUA组。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合并症等因素后,SUA水平每升高10μmol/L,患者全因死亡风险下降2.6%(HR=0.974,95%CI 0.952~0.996,P=0.022),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下降3.7%(HR=0.963,95%CI 0.937~0.991,P=0.008);低SUA组患者的全因死亡(HR=1.841,95%CI 1.138~2.979,P=0.013)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HR=2.353,95%CI1.288~4.300,P=0.005)风险高于高SUA组。结论低SUA水平与MHD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尿酸 全因死亡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下载PDF
阿司匹林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8
作者 吴明光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1期83-86,共4页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闽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凝血...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2月—2023年5月闽侯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高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凝血功能、血小板聚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为(3.04±0.38)g/L,低于对照组的(3.78±0.4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2,P<0.05);两组其余凝血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血小板聚集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用于治疗高龄心脑血管疾病,可以改善部分凝血功能,并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司匹林 高龄心脑血管病 血小板 凝血功能 安全性
下载PDF
心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被引量:27
9
作者 曾刚 付朝伟 +4 位作者 栾荣生 王小莉 孙荣国 李苑 徐飚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1-1142,共2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 目的了解成都市综合医院心脑血管患者中焦虑、抑郁的患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从成都市抽取3个综合医院,同时连续抽样收集心内科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52例,神经内科确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对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分≥9分的患者由精神科医生使用Hamilton量表进一步确诊。结果调查对象抑郁症患病率为5.6%,焦虑症患病率为6.7%;92.9%抑郁患者同时患有焦虑症,76.5%的焦虑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抑郁症患者均未曾被诊断为抑郁症并接受相应治疗,仅11.8%焦虑症患者曾被诊断为焦虑症并接受相应治疗;待岗或失业、自觉目前健康状况较差、工作较劳累为抑郁和焦虑的危险因素。结论焦虑和抑郁共患病率高,而焦虑和抑郁症诊断率和治疗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医院 心脑血管疾病 抑郁 焦虑 共病率
下载PDF
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其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3
10
作者 陆柏益 张英 吴晓琴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介绍了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其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相关的研究进展。1)体内体外实验表明,竹叶黄酮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提升体内抗氧化水平的作用;2)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表明,竹叶黄酮能显著降低动物及人体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 介绍了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及其心脑血管药理活性相关的研究进展。1)体内体外实验表明,竹叶黄酮具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提升体内抗氧化水平的作用;2)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表明,竹叶黄酮能显著降低动物及人体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3)药理研究表明,竹叶黄酮具有抗整体动物缺氧的作用、能有效扩张冠脉血管、增加冠脉流量,增加心肌收缩力、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缩小心梗范围,降低血小板聚集程度、有效抑制凝血和血栓形成,对脑缺血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竹叶黄酮具有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天然药物和膳食补充剂开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叶黄酮 心脑血管药理 天然药物 膳食补充剂
下载PDF
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17
11
作者 陈梦 赵丕文 +1 位作者 孙艳玲 孙丽萍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7期556-560,共5页
红花为活血化瘀的经典中药之一,其供药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在抗脑缺血、抗心肌损伤、抗血栓、抗氧化、抗... 红花为活血化瘀的经典中药之一,其供药记载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冠心病、脑血栓等疾病。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红花黄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等在抗脑缺血、抗心肌损伤、抗血栓、抗氧化、抗细胞凋亡、抗炎、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效应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为红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红花及其主要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的理论研究、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红花黄色素 羟基红花黄色素A 药理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下载PDF
脑心通对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达开 张怀勤 张建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843-84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小板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脑心通的干预作用。方法145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检测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小板生化指标的影响及脑心通的干预作用。方法145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检测用花生四烯酸(AA)和二磷酸腺苷(ADP)作诱导剂的血小板聚集率(PAG)、血浆P-选择素和血栓素B_2(TXB_2)浓度;然后随机分为阿司匹林组和脑心通组,均继续口服阿司匹林,脑心通组加用脑心通胶囊;治疗1个月后复查PAG、血浆P-选择素及TXB_2浓度。结果第1次检测:血浆P-选择素、TXB_2浓度与AA诱导的PAG均呈正相关(r=0.449,r=0.576,P<0.01),与ADP诱导的PAG均呈正相关(r=0.525,r=0.501,P<0.01);血浆P-选择素浓度与TXB_2浓度呈正相关(r=0.610,P<0.01);两组间比较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次检测:两组AA和ADP诱导的PAG、血浆P-选择素和TXB_2浓度均显著低于第1次检测值(P<0.01);脑心通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周时抗血小板疗效尚不理想,加用脑心通能提高其抗血小板疗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脑心通 阿司匹林 血小板生化指标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于淑红 赵欣 +1 位作者 高德珍 李岩斌 《中国医刊》 CAS 2019年第8期871-874,共4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的评价作用。方法选取山东省烟台毓璜顶医院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TEG相关参数、血小板抑制率和药物疗效。结果对照组的R值[(4.28±1.26)min]和K值[(1.78±0.67)min]低于观察组[分别为(5.32±1.34)min、(2.35±1.03)min],Angle角[(65.35±6.23)deg]和MA值[(61.46±5.29)min]高于观察组[分别为(61.48±8.36)deg、(58.43±6.02)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的血小板抑制率为(75.32±14.74)%,低于观察组的(81.85±14.87)%。观察组药物总有效率(82.0%)高于对照组(68.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TEG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栓形成和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心脑血管疾病 血栓和出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黄芪配伍丹参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5
作者 程敏 梁旭华 +2 位作者 赵艳艳 张小斌 陈书存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500-503,共4页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心肌梗死等,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医认为其基本发病机制是气血失衡,可通过益气活血来改善病证。黄芪配伍丹参适宜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 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痉挛和心肌梗死等,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均较高。中医认为其基本发病机制是气血失衡,可通过益气活血来改善病证。黄芪配伍丹参适宜于气虚血瘀证,可有效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本文围绕近年来黄芪、丹参及其配伍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展开论述,为开发新的抗心脑血管疾病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丹参 心脑血管疾病 益气活血
下载PDF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16
16
作者 朱嫦琳 李炜煊 李美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773-2776,共4页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在常见心脑血管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基因芯片方法检测1 427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和450例健康体检者的Apo E基因型,并比较Apo E不同表型患者血脂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Apo E基因型均以ε3/3频率最高;ApoE等位基因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ε3、ε2和ε4;其中病例组ε3/3基因型低于对照组(χ~2=12.562,P<0.01),而ε3/4基因型高于对照组(χ~2=27.442,P<0.01),病例组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χ~2=12.406,P<0.01),而ε4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χ~2=36.112,P<0.01);病例组各组间的ApoE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CH、TG、LDL-c和sd LD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2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E4型患者TCH及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其余指标未发现显著差异(P>0.05);ApoE基因型及ApoE表型均与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在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脂蛋白E 心脑血管疾病 基因多态性 血脂
下载PDF
脉络宁注射液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17
作者 于锋 金亦涛 +2 位作者 綦春玉 解炜 施钰文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0-924,共5页
脉络宁注射液是治疗多种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中药复方静脉注射剂 ,在防治各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等疾病中 ,显示了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文从药理学和毒理学 2个方面综述了脉络宁注射液研究状况 ,结合近 2 ... 脉络宁注射液是治疗多种心脑血管及周围血管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中药复方静脉注射剂 ,在防治各种急、慢性心脑血管等疾病中 ,显示了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文从药理学和毒理学 2个方面综述了脉络宁注射液研究状况 ,结合近 2 0年来的临床应用 ,认为它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药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宁注射液 药理学 研究进展 毒理学
下载PDF
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及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宋彦丽 林杰 +12 位作者 武一平 李晓晶 刘改芬 夏文静 张玉英 张晓林 吕晨冉 周红 李凯 薛斌 陈玲玲 张忠波 彭晓 《中国卒中杂志》 2022年第12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调查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9月对邯郸市7个社区中≥40岁的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 目的调查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非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6-9月对邯郸市7个社区中≥40岁的居民开展横断面调查,对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分析当地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并分析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933例调查对象,其中吸烟、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超重或肥胖、单独居住、卒中家族史、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服用降压药物、服用降糖药物、服用调脂药物、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调查对象分别为982例(24.97%)、528例(13.42%)、1794例(45.61%)、2621例(66.64%)、244例(6.20%)、760例(19.32%)、647例(16.45%)、1362例(34.63%)、730例(18.56%)、105例(2.67%)、147例(3.74%)、1698例(43.17%)、1265例(32.16%)、682例(17.34%)。1698例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分别为66.96%(1137例)、42.99%(730例)、14.96%(254例),其中女性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男性(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高血脂、高BMI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邯郸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欠佳,高龄、男性、高血脂、高BMI是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控制工作有待进一步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 危险因素 高血压 血脂异常 糖尿病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下载PDF
合并有心脑血管病患者心肺复苏时机械通气中气道高压报警上限的设置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金肖 高丽娟 +2 位作者 韦铁民 夏余群 王苏英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7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的气道峰压水平设置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心肺复苏(CPR)中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因心跳呼吸骤停,需行CPR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潮气量(VT)通气组(A组)和常规VT通气(B组),每... 目的探讨呼吸机的气道峰压水平设置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心肺复苏(CPR)中机械通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因心跳呼吸骤停,需行CPR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小潮气量(VT)通气组(A组)和常规VT通气(B组),每组45例。用伟康Esprit呼吸机将A组VT设置成7mL/kg,高压报警设为60cmH2O,频率10次/min;B组设置VT为10mL/kg,高压报警40cmH2O;两组患者在容量控制(VCV)模式下均选用减速波。监测记录CPR在15min、30min的动脉血气关键指标与血乳酸值,记录气道峰压在〈40cmH2O、40-49cmH2O、50-59cmH2O、≥60cmH2O中发生例数、复苏成功率、吸气峰压变化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心搏骤停时间、复苏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苏成功率方面A组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吸气峰压变化值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后15min、30min动脉血气关键指标及血乳酸值变化,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PR期间机械通气使用减速波,设置初始患者气道高压报警上限时可选择60cmH2O为界值,不会产生过多报警事件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还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病 心肺复苏 机械通气 气道高压 报警 设置
下载PDF
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变异性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被引量:6
20
作者 穆瑞娲 朱辰蕊 +10 位作者 杜鑫 韩旭 汪国栋 陈朔华 林黎明 李慧英 赵秀娟 魏晓明 季春鹏 黄喆 吴寿岭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01-707,共7页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空腹血糖(FBG)变异性(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开滦研究参加2006-2007年体检后至少参加2008-2009年、2010-2011年、2012-2013年任意两次随访的人群作为观察对象,计算并使用FBG标准差(SD)和变异系数(CV)来定义FBGV,并根据FBGV四分位数将观察对象分成四组,以计算变异性的末次体检时间为随访起点。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探讨非糖尿病人群FBGV分组、FBGV每增加1个SD与心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观察对象共62 019例,随访6.76(6.45,7.14)年期间,发生心脑血管事件2 661例。与FBG-SD、FBG-CV第一四分位组人群相比,第四四分位组人群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分别增加15%和12%[HR(95%CI)分别为:1.15(1.03-1.28)、1.12(1.00-1.24)];FBG-SD、FBG-CV每增加1个SD,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均增加7%[HR(95%CI)分别为:1.07(1.04-1.11)、1.07(1.03-1.10)]。结论:非糖尿病人群的长期FBGV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呈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腹血糖 空腹血糖变异性 心脑血管事件 非糖尿病人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