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2篇文章
< 1 2 7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ssessment of platelet function: Laboratory and point-of-care methods
1
作者 Rita Paniccia Raffaella Priora +2 位作者 Agatina Alessandrello Liotta Niccolò Maggini Rosanna Abbate 《World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4年第2期69-83,共15页
In the event of blood vessel damage, human platelets are promptly recruited on the site of injury and, after their adhesion, activation and aggregation, prevent blood loss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clot. The consequence... In the event of blood vessel damage, human platelets are promptly recruited on the site of injury and, after their adhesion, activation and aggregation, prevent blood loss with the formation of a clot. The consequence of abnormal regulation can be either hemorrhage or the development of thrombosis. Qualitative and/or quantitative defects in platelets promote bleeding, whereas the residual reactivity of platelets, despite antiplatelet therap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arterial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 Platelet function is traditionally assessed to investigate the origin of a bleeding syndrome, to predict the risk of bleeding prior surgery or during pregnancy or to monitor the efficacy of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thrombotic syndromes that, now, can be considered a new discipline. "Old" platelet function laboratory tests such as the evaluation of bleeding time and the platelet aggregation analysis inplatelet-rich plasma are traditionally utilized to aid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platelet and hemostatic disorders and used as diagnostic tools both in bleeding and thrombotic diathesis in 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Now, new and renewed automated systems have been introduced to provide a simple, rapid assessment of platelet function including point of care methods. These new methodologies are also suitable for being used in non-specialized laboratories and in critical area for assessing platelet function in whole blood without the requirement of sample processing. Some of these methods are also beginning to be incorporated into routine clinical use and can be utilized as not only as first panel for the diagnosis of platelet dysfunction, but also for monitoring anti-platelet therapy and to potentially assess risk of both bleeding and/or thromb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ATELETS method Test Point of care testing LABORATORY ASSESSMENT Bleeding THROMBOSIS PLATELET function
下载PDF
Investigating the Suitability of Agile Methods for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of Home Care Systems
2
作者 Sandra Kelly Frank Keenan 《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0年第9期890-893,共4页
The ageing popul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rings many benefits but also many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ir ability to remain in their own home envir... The ageing population in developed countries brings many benefits but also many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e technology to support their ability to remain in their own home environment. One particular challenge reported for such Home Care Systems (HCS) is the identification of an appropriate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technique for dealing with the typical diverse stakeholders involved. Agile Methods (AMs) recognize this challenge and propose techniques that could be useful.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ed for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in HCS and investigates the extent to which agile practices conform to these. It also sets out future work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for the non compliant points fou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ome care SYSTEMS (HCS) AGILE methods Requirements DEVELOPMENT
下载PDF
Health-Related Internet Information Both Strengthens and Weakens Parents’ Potential for Self-Care—A Mixed-Methods Study on Parents’ Search Patterns
3
作者 Lotha Valan Lisbeth Kristiansen +1 位作者 Karin Sundin Mats Jong 《Open Journal of Nursing》 2018年第10期731-745,共15页
Background: Today’s parents belong to the digital generation and regularly use the Internet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Parents’ quests for health-related online information comprise an effort to manage symptoms of ... Background: Today’s parents belong to the digital generation and regularly use the Internet as a source of information. Parents’ quests for health-related online information comprise an effort to manage symptoms of illness or address questions about child development which may be an expression of self-management or self-care. Purpose: This study aims to describe health and child development related Internet search patterns used by parents of children ages zero to six, and further, how the obtained information was used in contacts with Child Health Care. Design and Methods: A two-step mixed- method approach is used in this study, comprising both a quantitative and a qualitative approach. First, a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parents (n = 800) at 13 health centers in a medium sized county in Sweden. Second, one narrative interview with two parents total was conducted. Descriptive and non-parametric statistics were calculated, and qualitative manifest conten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Results: A total of 687 completed the questionnaire, which corresponds to a response rate of 86%. The results show that 97% used the Internet for health-related and developmental child iss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rents often look at basic tips and the Internet is seen as a fast and accessible forum to obtain information. Parents often initiated their Internet searches using Google search for the specific subject, but the most common and most used website (used by 95% of parents), was the Swedish health site 1177.se. 98.4% of parents evaluated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searches they made on the Internet as reliable despite only 31% of the parents checking to see if the websites they used were scientifically based. Parents (81.7%) stated that they wanted their Child Health Nurses (CHN) to give them recommendations for valid website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on the one hand, the Internet could strengthen parental knowledge (support self-care capacity), but, on the other hand, the found information could worry them and increase their anxiety—negatively affected self-care capacity. The parents suggested that the information should be double-checked to establish trust and develop self-care knowledge. Having a good resource to rely on, such as personal contact with a CHN, or using reliable websites seems to strengthen and reassure par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lth LITERACY Internet Advice Mixed-method PARENTING SELF-care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4
作者 梁小芹 贾云洋 +1 位作者 彭贵凌 杨明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8-1063,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 目的:构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以Donabedian提出的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为理论框架,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构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30和0.935,指标变异系数分别为0.000~0.218和0.000~0.168,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31和0.259(均P<0.001)。最终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2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出院过渡期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髋部骨折 过渡期护理 护理质量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构建与初步验证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婷 蒋琪霞 +2 位作者 徐慧黎 陆娴 巢红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729-1734,共6页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 背景创伤是一种发生率高、耗费大的全球性健康问题,预防和控制感染是创伤性伤口处理的一大挑战,而创伤后长时间不进行皮肤清洗在影响舒适度的同时也增加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尽管很多患者创伤后有洗浴的意愿,然而何时洗浴、如何洗浴尚不明确,因此,构建适宜的带伤洗浴方案对保持皮肤和伤口清洁十分必要。目的构建适合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使用的居家带伤洗浴方案,为保持创伤患者的皮肤清洁、改善伤口愈合结局提供可行的护理方案。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获取原始文献,通过循证分析、归纳、小组讨论,形成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的条目初稿。纳入15名副高职称以上的伤口护理专家,采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修改和完善带伤洗浴方案,每轮函询间隔1周,采用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变异系数评价函询结果的一致性,当变异系数<0.25时表示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停止函询,形成修改稿。纳入门诊创伤性伤口患者30例进行预试验,采用Likert 5级评分验证带伤洗浴方案的便利性、安全性和患者依从性,讨论修改后形成最终方案。结果纳入23篇相关文献,循证分析、讨论后形成了“洗浴前准备”“洗浴操作”“洗浴后处理”3个一级条目、7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4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初稿。15位专家进行2轮函询后意见趋于一致,两轮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3.75%和100.00%,权威系数分别为0.947和0.957。第一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25、0~0.23,第二轮各条目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09~0.18、0.07~0.14,共删除条目2个,修改条目5个,新增条目2个,形成了修改稿。预试验验证结果: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依从洗浴方案每周洗浴(2.70±0.47)次,每次洗浴时间10~15 min,便利性评分(4.67±0.48)分,依从性评分(4.70±0.47)分,未发生与洗浴有关的不良事件及洗浴有关的伤口感染。预试验证明洗浴方案安全可靠、简单便利,患者依从性好,最终形成包括3个一级条目、8个二级条目、9个三级条目和3个四级条目的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终稿。结论本研究构建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方案过程中,专家积极系数和权威系数高,获得了函询专家的一致认可。预试验中30例创伤性伤口患者的依从性高,带伤洗浴方案安全、便利,可用于我国创伤性伤口患者居家带伤洗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与伤口 洗浴 伤口护理 皮肤护理 循证 专家函询法
下载PDF
ASD FieldSpec 3 Hi-Res地物光谱仪的使用与维护
6
作者 余政军 尹小红 +2 位作者 杨柳 袁涛 李海林 《中国仪器仪表》 2024年第4期80-84,共5页
本文介绍了ASDFieldSpec3Hi-Res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的主机结构以及可选配件,阐述了使用仪器时的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以及日常保养与维护。同时,针对测试人员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 本文介绍了ASDFieldSpec3Hi-Res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的主机结构以及可选配件,阐述了使用仪器时的测量方法、测量环境以及日常保养与维护。同时,针对测试人员在使用仪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判断,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物光谱仪 测量方法 仪器维护
下载PDF
LP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7
作者 王娟 林筱君 +1 位作者 单春剑 唐静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4年第5期68-72,共5页
目的 探讨应用以授课、问题、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problem,case-based learning,LP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对于产科护理的带教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10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 探讨应用以授课、问题、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problem,case-based learning,LP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对于产科护理的带教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月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106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原则,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每组学生均为53名。对照组应用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观察组采取LP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对比2组实习生在经2个月实习的理论与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实习生对于带教工作满意度。结果 在实习生的考核中,观察组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92.02±4.28)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89.25±4.15)分均要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调查实习生对于教学工作满意度情况,观察组的各个方面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在对产科的护理带教工作中,采取LPCBL联合Seminar教学法的教学手段,能够取得良好教学成效,有助于提高实习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并且也对实习生操作水平以及满意度提高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护理 LPCBL教学法 SEMINAR教学法 护理带教 教学评价 满意度
下载PDF
分阶段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8
作者 王珊珊 李方 +3 位作者 张迪 王瑞雪 张洁 张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8期1503-1507,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德尔菲法的分阶段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肺癌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术治疗,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 目的分析基于德尔菲法的分阶段护理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7例肺癌患者,均在全麻下接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术治疗,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基于德尔菲法指导的分阶段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应激反应、生理应激反应、癌因性疲乏程度、生活质量。结果术前30 min,两组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30 min,两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后,观察组Piper疲乏量表(PFS)评分低于对照组,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FACT-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指导的分阶段护理应用于全麻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肺癌根治术患者,能有效减少心理、生理应激,缓解癌因性疲乏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德尔菲法 分阶段护理 应激反应 癌因性疲乏程度
下载PDF
PPP养老项目审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9
作者 严长远 卢嘉怡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0-56,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仅仅利用财政资金已不能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为此,亟需将PPP模式引入养老项目。基于PPP养老项目特征,必须对其进行严格审计才能确保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传统PPP养老项目审计存在科学性不足、自我完善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仅仅利用财政资金已不能满足养老服务多样化的需求,为此,亟需将PPP模式引入养老项目。基于PPP养老项目特征,必须对其进行严格审计才能确保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但是,传统PPP养老项目审计存在科学性不足、自我完善体系缺失、监管不够、风险意识薄弱等问题,审计效果有待提升。基于此,设计依托区块链视角、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跟踪的大数据审计方案,实现对PPP养老项目深度审计,进而促进PPP养老项目规范运行,最终实现养老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服务业 PPP养老项目 审计方法
下载PDF
基于四项行动法的延伸护理在隐匿性阴茎整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0
作者 吕宏宏 赵东征 朱丽 《中国医疗美容》 2024年第8期113-11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四项行动法的延伸护理在隐匿性阴茎整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隐匿性阴茎整形术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措... 目的探讨基于四项行动法的延伸护理在隐匿性阴茎整形术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隐匿性阴茎整形术的患儿8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41),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实施基于四项行动法的延伸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术后不同时期疼痛评分、术后近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当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9.51%,低于对照组4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1,P=0.031),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4.88%,低于对照组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43);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6,P=0.034)。结论基于四项行动法的延伸护理可有效缓解隐匿性阴茎整形患儿术后疼痛程度,降低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项行动法 延伸性护理 隐匿性阴茎 阴茎整形术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分布格局及可达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国华 陈冠奎 吴雯雯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9-534,545,共7页
目的:评估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为江西省养老机构优化配置提供建议。方法: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尼系数评价其适老化及公平性,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养老机构可达性进... 目的:评估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为江西省养老机构优化配置提供建议。方法: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测度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可达性,并采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基尼系数评价其适老化及公平性,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对养老机构可达性进行机制分析。结果:江西省养老机构可达性整体上呈现中部向边缘降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南昌市中部区域、赣州市章贡区中部呈现低供给、高需求的特征;在公平性上,江西省养老机构空间分布整体上处于相对合理的水平;老年人口、人均GDP、空气质量指数、路网密度与平均海拔对养老机构可达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结论:江西省养老机构可达性空间差异较为明显,适老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南部与北部区域的养老机构空间分配差距较大,应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促进地区间养老资源配置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老机构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可达性 空间公平性
下载PDF
基于政策工具的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文本分析
12
作者 郭跃伟 毛君 +3 位作者 王明永 苗志 卜勇军 张慕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0,共6页
目的:选取2016~2023年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政策文本内容的特征及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完善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政策工具为视角,结合参与主体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7个政... 目的:选取2016~2023年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政策文本内容的特征及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完善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体系提供参考。方法:以政策工具为视角,结合参与主体维度构建二维分析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对27个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得到有效编码172条。结果: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供给型政策工具占29%,需求型政策工具占8%,环境型政策工具占63%;参与主体分布不均衡,政府参与占61%,养老机构参与占8%,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占16%,社会组织参与占12%,健康产业参与占3%。结论: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内容丰富、层次鲜明、目标清晰,但政策工具结构不平衡、参与主体分布不均衡,要优化政策工具间结构、协调各参与主体在政策工具中分布、加强各参与主体在各个政策工具中的交互协作,促进河南省医养结合政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政策工具 参与主体 内容分析法
下载PDF
根因分析法3C护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控成效的影响
13
作者 李晓云 邹玫 高丽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4年第5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根因分析法3C护理模式对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以及质控成效的影响。方法福建省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2年6月1日开始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3C护理,分析实施前后各1年(2021年6月—2023年6月)...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在开展护理管理过程中运用根因分析法3C护理模式对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以及质控成效的影响。方法福建省立医院消毒供应中心2022年6月1日开始运用根因分析法进行3C护理,分析实施前后各1年(2021年6月—2023年6月)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工作质量。结果评估实施前后各护理管理质量,实施后环境管理(93.01±3.11)分、安全管理(94.15±1.86)分、物品管理(92.11±1.86)分、检查管理(93.46±1.58)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的(82.14±2.34)分、(81.45±1.86)分、(83.45±1.45)分、(80.05±2.34)分(P<0.05)。随机抽选两观察时间段患者500例,实施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为0.20%,低于实施前的5.00%(P<0.05)。实施后院内感染率为1.00%,低于实施前的9.40%(P<0.05)。实施后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8.00%,高于实施前的92.00%(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在开展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将根因分析法3C护理进行运用,可以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提升质量控制效果,对于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质量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因分析法 3C护理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缺陷事件 质控成效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建芳 梁志佳 许昕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9,共12页
家庭养老能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发展,亟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利用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构建出由自我养老能力、配偶养老能力和子女养老能力组成的3个准则指标,共有9个子准则指标和17个观测指标构成的... 家庭养老能力事关社会养老服务需求与发展,亟需构建科学有效的家庭养老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利用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构建出由自我养老能力、配偶养老能力和子女养老能力组成的3个准则指标,共有9个子准则指标和17个观测指标构成的家庭养老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复相关系数法确定指标权重,并运用U检验、H检验和空间相关性分析家庭养老能力及其分维度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子女养老能力、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权重系数分别为0.555、0.288和0.157。家庭养老能力的得分为0.433±0.091,子女养老能力、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分维度得分分别为0.121±0.056、0.066±0.019和0.245±0.069,均呈现右偏分布,子女养老能力维度失分最多,自我养老能力维度差异性最大。女性、农村和西部地区老人的家庭养老能力显著弱于男性、城市和东部地区老人。低龄老人自我养老能力和配偶养老能力显著较高,但子女养老能力也显著低于高龄老人。中国家庭养老能力居前三位的是上海市、北京市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甘肃省和安徽省居后三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养老能力总体得分不高,自我养老能力与子女养老能力之间呈现“互补”态势。家庭养老能力分布呈现性别、城乡和区域差异性。养老服务体系需基于当前家庭养老能力及其分维度的地区差异性,因地制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养老能力 指标体系 熵权法 复相关系数法 实证分析
下载PDF
护肤类化妆品功效评价理化试验方法的现状和分析
15
作者 顾宇翔 周羽 刘恕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7-732,共6页
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规定,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于支撑多类的化妆品功效宣称。实验室试验包括多种,其中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式进行测试的理化法虽然可能难以准确外推到人体实际使用的效果,但是具有结果重复性较... 根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规定,实验室试验的结果可以用于支撑多类的化妆品功效宣称。实验室试验包括多种,其中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式进行测试的理化法虽然可能难以准确外推到人体实际使用的效果,但是具有结果重复性较好、方法简单、费用便宜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抗皱、舒缓、保湿功效评价以及量化指标测试等方面。所用的方法包括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法、抑制弹性蛋白酶法、抑制非酶糖基化反应法、自由基清除法、抑制透明质酸酶法、称重法和持妆(防水抗汗)法等。但目前理化测试方法存在着覆盖面不广、方法使用存在局限性、检测结果支撑功效宣称不恰当、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因而现有方法的应用存在不科学的地方。今后建议加强理化试验方法的标准制订,完善化妆品功效评价标准化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功效 理化试验方法 现状 护肤
下载PDF
我国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思考
16
作者 祁晓娜 姚强 +4 位作者 于钦明 赵苗苗 王妍 钟梦岚 于立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2-338,共7页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安宁疗护作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需要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可提升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理解,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参与安宁疗护。随着安宁疗护知...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安宁疗护作为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需求不断增加。安宁疗护需要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可提升人们对安宁疗护的认知和理解,使更多的人了解、接纳并参与安宁疗护。随着安宁疗护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急需创新安宁疗护教育策略。通过分析目前中国安宁疗护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体系和评价体系、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加强医务人员培训、促进学员群体多元化、加强社会公众安宁疗护知识普及等方面提出安宁疗护通识创新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通识教育 创新教育 教育内容 教育方式
下载PDF
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空间可及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舒成 柯卫泽 +8 位作者 杨海霞 张婷 舒敏 郑欢欢 李平 彭忠红 徐磊 郑立莹 王芬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 探究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征,为优化有限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内2020年所有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急救站为供方,孝感市内所有人口为需方。采用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所有供方急救医疗服务设施点到达需... 目的 探究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特征,为优化有限急救医疗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孝感市内2020年所有提供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急救站为供方,孝感市内所有人口为需方。采用最短路径分析计算所有供方急救医疗服务设施点到达需方的最短到达时间。结果 孝感市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平均最短到达时间为46.32 min,覆盖人口为80%的平均最短到达时间为66.08 min,98.53%人口可在2 h内获得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在各辖区中,孝南区院前急救平均最短到达时间最短为6.48 min,大悟县最长为85.38 min。结论 孝感市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的空间可及性较差,内部各辖区可及性存在较大差异。相较于其他各县(市),医疗资源丰富、人口密集的孝南区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好。对院前急救资源空间可及性较为薄弱的区域,实施合理布局增设院前急救医疗服务机构、增强交通网络等综合策略,可改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可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可及性 院前急救医疗服务 最短路径法
下载PDF
慕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红艳 何凤莲 秦厚应 《安徽医专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1,113,共4页
目的:探讨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4名内科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式,观... 目的:探讨慕课结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84名内科学员,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学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录制慕课教学视频交住培学员自主学习,让住培学员利用自由时间学习慕课资源,随后通过翻转课堂进行实践、交流互动。比较两组出科理论考试成绩、临床技能成绩及住培学员对于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培学员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成绩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慕课联合翻转课堂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有着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法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下载PDF
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乃夫 李博 +5 位作者 张倩倩 张利 杜坤 尹慢慢 王磊 兰超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252-257,共6页
目的 构建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4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 目的 构建急诊成人体外心肺复苏(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方法 本研究基于文献回顾、半结构式访谈拟定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24位专家进行问卷函询确立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结果 本研究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92.31%、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2、0.87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138、0.215(P<0.01),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7个二级指标和17个三级指标的急诊成人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结论 急诊成人ECPR护理质量敏感指标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为临床应用中客观评价ECPR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体外心肺复苏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德尔菲法 权重
下载PDF
基于最佳证据构建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
20
作者 曹培叶 赵慧萍 +5 位作者 武蓓 芦丽霞 乔婕 楚新新 门春翠 何玉婷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4年第8期625-629,共5页
目的构建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为医护人员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照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证据,以最佳证据总结为指导,构建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初稿。2022年9─10月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对34名专家进行函询... 目的构建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为医护人员对腹膜透析患者进行照护管理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系统检索国内外证据,以最佳证据总结为指导,构建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初稿。2022年9─10月采用德尔菲法(专家咨询法)对34名专家进行函询,收集专家意见并修订,形成方案终稿。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9.47%和97.06%,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936和0.942,第2轮函询中,一、二级条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248和0.145(P<0.001)。最终确立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包含7个一级指标,48个二级指标。结论为进一步提高腹膜透析患者居家治疗有效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了腹膜透析患者照护管理方案,可为医护人员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其可实施性和临床效益有待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照护 德尔菲法 最佳证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