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参皂苷Rg3抗人肝癌细胞株侵袭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华海清 沈小昆 +1 位作者 秦叔逵 陈惠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抗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和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抑制实验(MTT法)、细胞粘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方法系统地观察人参皂苷Rg3体外...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3抗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择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和建株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抑制实验(MTT法)、细胞粘附试验和免疫组化方法系统地观察人参皂苷Rg3体外对SMMC-7721细胞及ECV30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SMMC-7721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FN)粘附以及表达nm23、CD44、VEGF基因蛋白的影响。结果:人参皂苷Rg3能够显著地抑制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及内皮细胞株ECV304的生长,抑制SMMC-7721细胞与FN粘附及CD44、VEGF的表达,而增强nm23基因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Rg3具有抗人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抑制肝癌细胞侵袭活力、调节与肝癌细胞侵袭与转移密切相关的基因表达和抗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肝癌细胞 内皮细胞 内皮细胞 侵袭 转移 CD44 NM23 VEGF
下载PDF
青蒿琥酯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君宁 何一然 +2 位作者 张振玉 孙士其 王书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胃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噻唑蓝法观察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MGC-803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逆转录-聚...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对胃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噻唑蓝法观察青蒿琥酯对胃癌细胞MGC-803生长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透射电镜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药物作用前后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青蒿琥酯在3.125~5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生长增殖,并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urvivin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出凋亡峰,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MGC-803细胞呈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青蒿琥酯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生长,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琥酯 胃癌细胞MGC-803 SURVIVIN基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斑蝥酸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中Bcl-2、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梁枫 王明艳 许冬青 《中国中医急症》 2007年第10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研究斑蝥酸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中Bc1-2、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斑蝥酸钠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BGC823中Bc1-2、p5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斑蝥酸钠作用24h均可使Bc1-2、p53基因在人胃癌细胞BGC823... 目的研究斑蝥酸钠对人胃癌细胞BGC823中Bc1-2、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斑蝥酸钠处理前后人胃癌细胞BGC823中Bc1-2、p53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不同剂量斑蝥酸钠作用24h均可使Bc1-2、p53基因在人胃癌细胞BGC823中的表达下降。结论斑蝥酸钠可抑制Bc1-2、p53基因在人胃癌细胞BGC823中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蝥酸钠 BCL-2 P53 人胃癌细胞BGC823
下载PDF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基因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周东波 胡成平 +2 位作者 梁硕 陈琼 杨红忠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 目的:探讨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野生型p53基因(wild type p53,wt-p53)对耐顺铂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的作用。方法: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肺腺癌细胞A549/DDP作为实验组,以纳米颗粒介导空载体pcDNA3转染作为阴性对照组,脂质体介导wt-p53转染作阳性对照组。MTT法和绘制生长曲线观察基因转染对A549/DDP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术观察其对A549/DDP细胞诱导凋亡作用,RT-PCR检测其对A549/DDP细胞Bax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增殖有持续的抑制作用,而以脂质体介导wt-p53对增殖抑制作用持续时间短暂;纳米颗粒介导wt-p53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诱导凋亡作用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同时介导wt-p53上调Bax mRNA表达水平的作用也明显强于以脂质体载体。结论: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介导wt-p53转染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DDP有持续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铁磁性纳米颗粒 野生型P53基因 肺腺癌细胞 凋亡
下载PDF
喉鳞状细胞癌中p73,p51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田慎之 江孝清 +2 位作者 周绪红 彭涛 孙开宇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p73,p5 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 4 3例喉鳞癌组织 ,17例喉鳞癌旁组织及 2 4例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中 p73和p5 1A ,p5 1B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 3例喉...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p73,p5 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 4 3例喉鳞癌组织 ,17例喉鳞癌旁组织及 2 4例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中 p73和p5 1A ,p5 1B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4 3例喉鳞癌组织中 2 6例p73mRNA表达阳性 ,17例对应喉癌旁组织中 4例 p73mRNA表达阳性 ,2 4例声带息肉组织标本中 8例 p73mRNA表达阳性。喉鳞癌组织中p73mRNA的表达与喉癌旁组织、声带息肉组织相比 ,其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喉鳞癌组织中 p73mRNA的表达与TNM分期及复发存在密切关系 ,Ⅲ~Ⅳ期及复发组患者中 p73mRNA的表达较Ⅰ~Ⅱ期及初发组患者的表达强 (P <0 .0 5 )。p5 1A ,p5 1BmRNA在所检测的标本中均有表达。其中 ,p5 1A、p5 1BmRNA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及声带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强 (P <0 .0 5 )。喉鳞癌组织中 ,p5 1AmRNA的表达较 p5 1BmRNA的表达强 (P <0 .0 5 )。p5 1A ,p5 1BmRNA的表达与所有的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结论】喉鳞癌组织中存在 p73,p5 1基因的过度表达现象 ,p73,p5 1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喉鳞癌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p5 1基因可作为鳞状上皮源性肿瘤的重要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鳞状细胞癌 P73基因 P51基因 基因表达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检测
下载PDF
宫颈癌组织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娄阁 钱素娟 +5 位作者 马玉彦 金婧 高庆玉 周令望 隋丽华 蓝毓滨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4期207-208,共2页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细胞凋亡与PCNA比值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53例宫颈鳞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 目的检测宫颈鳞癌细胞凋亡与PCNA比值与宫颈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对53例宫颈鳞癌石蜡包埋组织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分化程度低,PCNA阳性率高。同时有细胞凋亡和PCNA阳性表达的低分化最高。结论二者的比值可能是判定宫颈癌预后的一个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PCNA 细胞凋亡
下载PDF
δ-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皮肤癌的评估 被引量:19
7
作者 徐世正 王秀丽 +1 位作者 徐威 张春荣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 :探讨和评估δ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 PDT)治疗皮肤癌的疗效。方法 :88例患者首次接受ALA PDT治疗 ,其中包含 34例基底细胞癌 (BCC) ,32例鳞状细胞癌 (SCC) ,2例基底 鳞状细胞癌 (BSCC) ,1例疣状癌 ,9例Bowen病 ,2例乳房Page... 目的 :探讨和评估δ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 (ALA PDT)治疗皮肤癌的疗效。方法 :88例患者首次接受ALA PDT治疗 ,其中包含 34例基底细胞癌 (BCC) ,32例鳞状细胞癌 (SCC) ,2例基底 鳞状细胞癌 (BSCC) ,1例疣状癌 ,9例Bowen病 ,2例乳房Paget病和 8例乳房外Paget病。随访 1~ 3年。结果 :经过 1~ 4次ALA光动力治疗后 ,所有BCC病例 ,包括 1例浅表型和 2 9例实体型病变 ,都获得完全反应 (CR)。除 1例腺样SCC(Ⅲ级 )外 ,全部SCC病例 (Ⅰ、Ⅱ级 )经过 3~ 6次治疗后CR。 9例Bowen病经 1~ 4次治疗后都获得CR。对于Paget病 ,单纯ALA PDT不能使之治愈 ,但可以控制其症状。随访 1~ 3年 ,BCC的复发率为 11% (4 34) ,SCC为 2 2 % (7 2 2 ) ,再次治疗有效。结论 :ALA PDT是一种疗效好、无痛苦、无创伤、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尤其适用于年迈体弱以及肿瘤部位特殊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Δ-氨基酮戊酸 光动力疗法 治疗 皮肤癌
下载PDF
人肺巨细胞癌高(95D)低(95C)转移株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浩 陈海蛟 +1 位作者 张夏英 张英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探讨人肺巨细胞癌高(95D)低(95C)转移株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两株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差异,Western印迹检测两株细胞的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探讨人肺巨细胞癌高(95D)低(95C)转移株中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水平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MTT法检测两株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两株细胞的细胞周期差异,Western印迹检测两株细胞的周期调控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95D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高于95C细胞,与此一致,处于S期的95D细胞数目明显高于95C细胞;在蛋白质水平,95D细胞p27的表达低于95C细胞,而CDK2,磷酸化Rb的表达不同程度的高于95C细胞。结论:p27表达的不同,以及下游CDK2,Rb及Rb磷酸化水平的差异,最终引起两株细胞在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肺巨细胞癌高低转移株 CDK P27 Rb
下载PDF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被引量:5
9
作者 胡国祥 王成刚 +4 位作者 朱磊 沈烨 顾丹红 丁玉芹 康琳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PRCC的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7例PRCC患者的影像资料。17例患者中,16例行CT检查,2例行磁共振(m...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apillary renal cell carcinoma,PRCC)的影像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影像学诊断PRCC的正确率。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7例PRCC患者的影像资料。17例患者中,16例行CT检查,2例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结果:17例PRCC中,9例位于右肾,8例位于左肾;肿瘤直径2.0~12.4cm,平均直径5.6cm;肿瘤形状呈圆形或类圆形13例,分叶状4例;肿瘤边界清楚或较清楚13例,不清楚4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不均匀13例;肿瘤发生转移3例;病理分型Ⅰ型3例,Ⅱ型9例,未分型5例。平扫CT值为17.8~35.5HU,平均26.1HU;动态增强后皮髓交界期CT值为27.3~57.5HU,平均37.8HU;实质期CT值为35.0~71.2HU,平均47.8HU。PRCC的MRI影像学表现中,T1WI、T2WI信号特点取决于其成分,动态增强方式与CT增强检查相似。结论:PRCC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CT及MRI动态增强检查对PRCC具有较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肾细胞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KISS-1基因在肾癌中的表达及对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辉 赵丹懿 宋永胜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2,共2页
目的: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其缺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肾癌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获得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 目的: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的表达并在体外实验中验证其缺失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肾癌患者,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癌原发灶和转移灶中KISS-1基因mRNA的表达,应用RNA干扰技术获得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细胞株,检测干扰前后细胞的侵袭能力变化。结果:转移灶中的KISS-1mRNA表达较原发灶中明显下调,KISS-1表达与肿瘤远处转移呈显著相关。干涉前后都有细胞穿透滤膜,干涉后细胞数明显高于干涉前,细胞数分别为31±6和78±8,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KISS-1基因表达缺失的肾癌细胞侵袭能力明显增强。结论:KISS-1基因在肾癌中具有转移抑制作用,可能在肾癌转移治疗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癌 转移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 KISS-1基因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胸腺素对荷瘤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虞研原 曹明富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97-100,共4页
本文报道胸腺素对荷瘤小鼠胸腺淋巴细胞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注射胸腺素的实验组胸腺淋巴细咆有丝分裂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中不同瘤龄之间有一定差异。
关键词 胸腺素 胸腺淋巴细胞 有丝分裂指数 艾氏腹水癌细胞
下载PDF
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日强 吕璘琳 +3 位作者 孙光 白铁男 张淑敏 畅继武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56-358,共3页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TGFβ1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浓度。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72.64±14.31)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62.07±11.36)ng/ml,随病理分...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TGFβ1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膀胱癌患者血清、尿液中TGFβ1浓度。结果:膀胱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72.64±14.31)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62.07±11.36)ng/ml,随病理分期、分级提高和肿瘤进展,膀胱癌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呈下降趋势。患者尿液TGFβ1浓度(803±552)pg/m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2995±1891)pg/ml,不同病理分期、分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TGFβ1水平增高可能是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受损的原因;尿液TGFβ1浓度降低可能导致肿瘤细胞增殖加速,成为膀胱癌复发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移行细胞癌 TGFΒ1 血清 尿
下载PDF
基于Oncomine芯片数据库荟萃分析碳酸酐酶IX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进峰 卢晓明 +2 位作者 王礼平 尹九湖 刘亚东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15年第4期231-235,共5页
目的阐述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CAIX的信息,并对目前数据库中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对其在肾癌中的作用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40个不同类... 目的阐述碳酸酐酶IX(carbonic anhydrase IX,CAIX)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挖掘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CAIX的信息,并对目前数据库中资料进行二次分析,对其在肾癌中的作用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Oncomine数据库中共收集了440个不同类型的研究结果,其中关于CAIX表达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结果有31个,CAIX表达增高的研究有22个、表达降低的研究有9个。在泌尿系统肿瘤中,膀胱肿瘤中高表达的研究有3个、低表达的有0个,肾癌中高表达的研究有5个、低表达的有0个,前列腺癌中表达没有差异。共有8个研究涉及CAIX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共包括969个样本,与对照组相比,CAIX在肾透明细胞癌中高表达(P=5.79×10-9)。不仅如此,在TCGA RCC的研究中,CAIX的DNA copy number和mRNA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总体生存率存在相关性,即低表达CAIX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高表达CAIX的患者预后较好(P分别为0.000 7和0.019)。结论我们通过对Oncomine基因芯片数据库中肿瘤相关基因信息的深入挖掘,提出CAIX在肾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肾癌预后有关,将为肿瘤药物的开发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癌 碳酸酐酶IX Oncomine
下载PDF
HOXA7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浩 段晓峰 +3 位作者 朴正国 欧阳可雄 Muy-Teck Teh 马洪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02-904,共3页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A7(homeobox protein hox-A7,HOXA7)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及42例OSCC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r... 目的研究同源盒基因A7(homeobox protein hox-A7,HOXA7)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例口腔正常粘膜组织及42例OSCC组织,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rogram control register,Real-Time q PCR)检测HOXA7mRNA的相对表达情况。结果对比口腔黏膜组织,HOXA7mRNA在OSCC中高表达(z=-5.739,P<0.050),不同分化程度(z=-0.863,P<0.05),不同临床分期(z=-0.756,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z=-0.619,P>0.05)、不同性别(z=-1.801,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OXA7mRNA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与肿瘤分化和临床分期有关,HOXA7可能作为口腔癌治疗和口腔鳞癌早期诊断的潜在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盒基因A7 口腔鳞状细胞癌 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Np6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娜 张洁 +2 位作者 焦云娟 张哲莹 杨晓煜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新成员截短型p63(△Np6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Np6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p63 mRNA在食管鳞癌... 目的探讨p53基因家族新成员截短型p63(△Np63)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及50例正常食管组织中△Np6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各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Np63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74.0%)及表达水平(1.036±0.157)均显著高于正常食管组织(40.0%,0.954±0.110),并且其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存在△Np63的过表达,并且这种表达可能与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癌 △NP63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海鹰 冯德云 +1 位作者 颜亚晖 郑晖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8期1061-1062,1066,共3页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14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非... 【目的】研究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65例食管癌、14例非典型增生食管上皮和5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E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正常食管黏膜、非典型增生上皮及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率分别为13.7%(7/51)、42.9%(6/14)和73.8%(48/65),癌组织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典型增生上皮和正常食管黏膜(P<0.05),非典型增生上皮中HPV16/18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正常食管黏膜(P<0.0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16/18E6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未见明显关系(P>0.05)。【结论】高危型HPV16/18型感染可能在食管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状细胞 食管肿瘤 乳头状瘤病毒 肿瘤病毒感染
下载PDF
bFGF、NGF在基底细胞癌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常建民 付裕 杨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05-606,共2页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基底细胞癌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0例基底细胞癌进行了检测。结果:10例基底细胞癌均表达bFGF及NGF。结论:bFGF及NGF可能在基底细胞癌的发...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在基底细胞癌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10例基底细胞癌进行了检测。结果:10例基底细胞癌均表达bFGF及NGF。结论:bFGF及NGF可能在基底细胞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神经生长因子(NGF) 表达的研究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负载LMP-1基因的树突状细胞诱导CTL对鼻咽癌细胞的杀伤效应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瑞凤 石敏 +3 位作者 尤长宣 吕成伟 罗荣城 廖旺军 《河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409-141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能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pEGFP-C3-LMP-1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进而探讨转染LMP-1基因的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鼻咽癌(NPC)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DC分为四...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能否增强绿色荧光蛋白(GFP)质粒pEGFP-C3-LMP-1转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进而探讨转染LMP-1基因的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鼻咽癌(NPC)细胞株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DC分为四组:①单纯质粒组(A组):加入质粒;②超声照射组(B组):质粒+超声辐照;③微泡造影剂组(C组):质粒+微泡造影剂;④超声+微泡造影剂组(D组):质粒+微泡造影剂+超声辐照。荧光显微镜观察GFP质粒在DC内的表达,流式细胞仪评价GFP质粒的转染效率。另将体外培养的DC分为两组用于检测DC表面表型的表达及体外杀伤实验:①空白对照组,单纯培养的DC;②基因转染组,具体实验方法同上述D组。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表型的表达。DC和T细胞混合共培养获得的CTL为效应细胞,LMP-1表达阳性的NPC细胞株C666-1为靶细胞,按效靶比10:1的比例混合培养24h后,MTT法检测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D组DC内有较多的绿色荧光表达,且转染效率最高(14.86±2.36)%,和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LMP-1基因转染组DC表面标志CD80、CD83、CD86、CD40、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所诱导产生CT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率为(41.72±3.53)%,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7.62±2.36)%。结论:超声联合微泡造影剂可有效地介导GFP质粒转染DC。LMP-1基因转染组DC诱导产生特异性的CTL对靶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泡造影剂 树突状细胞 基因转染 鼻咽癌 免疫治疗
下载PDF
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游离亚铁原卟啉检测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莹 周训华 陈艳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6期110-113,123,共5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3例宫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年龄分为≤30岁、>30~40岁、>40~50岁、>50...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游离亚铁原卟啉(FH)检测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脑科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213例宫颈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年龄分为≤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及>70岁6个年龄段,均行手术治疗且均经病理检测明确诊断,另均行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对比不同年龄段FH检测结果,分析不同年龄段FH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并绘制基于上皮稳定性FH的检测结果在不同年龄段宫颈肿瘤患者中的工作曲线(ROC),得出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40~50岁者与>60~70岁者的总阳性率均明显高于≤30岁、>30~40岁、>50~60岁及>70岁者(P<0.05),但其他各年龄段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FH染色检测≤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60~70岁及>70岁宫颈癌患者分别有10、25、56、9、50例及11例,而病理学诊断则分别有7、21、55、7、49例及8例;不同年龄段宫颈肿瘤患者进行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但>40~50岁与>60~70岁者高于其他年龄段;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40~50岁、>60~70岁、>30~40岁、>70岁、>50~60岁及≤30岁的AUC分别为0.956、0.949、0.819、0.763、0.727及0.725。结论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FH检测在不同年龄段宫颈癌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但在>40~50岁与>60~70岁者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相对较高,可用于指导临床宫颈癌筛查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细胞稳定性游离亚铁原卟啉 宫颈癌 年龄段
下载PDF
食管小细胞癌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清波 王洪波 +1 位作者 张锐 叶春兰 《实用癌症杂志》 2007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抗原表达、治疗手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42例食管小细胞癌进行了谱细胞角蛋白(CK)、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嗜铬粒-A(CHA)、突触素(Syn)、CD56的检测,并对...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抗原表达、治疗手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方法,对42例食管小细胞癌进行了谱细胞角蛋白(CK)、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嗜铬粒-A(CHA)、突触素(Syn)、CD56的检测,并对其治疗手段、影响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2例食管小细胞癌,光镜下分为小圆细胞型(10/42)、燕麦细胞型(8/42)、混合型小细胞(24/42)。CK、NSE、CHA、Syn和CD5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1%(16/42)、71.4%(30/42)、90.5%(38/42)、88.1%(37/42)、92.9%(39/42)。5种抗体阳性表达率小圆细胞型癌和混合型小细胞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3%,局限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4.7%、34.1%及5.1%,中位生存期10个月。广泛期患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45.6%、16.4%及0,中位生存期为9个月。影响预后的主要是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残端(+)、癌栓及淋巴结转移和治疗手段。结论食管小细胞癌为恶性肿瘤,对神经源性特异性抗体表达有明显亲和性,其组织来源尚难定论;倾向于全能干细胞。肿瘤临床分期及治疗手段是影响食管小细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小细胞癌 预后分析 治疗 临床病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