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rotid Web as a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 in Sub-Saharan Africa: A Preliminary Monocentric Descriptive Study of 6 Cases Collected at the Fann Teaching Hospital (Senegal) 被引量:1
1
作者 Ndiaga Matar Gaye Alassane Mamadou Diop +5 位作者 Adjaratou Dieynabou Sow Abdoul Salam Soumaré Didier Smadja Moustapha Ndiaye Sokhna Ba Amadou Gallo Diop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2022年第3期133-139,共7页
Introduction: Carotid web (CW), a rare and probably unknown arterial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is commonly reported in young black patients, although most of the published cases resided in a non-African country. ... Introduction: Carotid web (CW), a rare and probably unknown arterial cause of ischemic stroke (IS), is commonly reported in young black patients, although most of the published cases resided in a non-African country. We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the first six Senegalese cases diagnosed at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ann Teaching Hospital in Dakar. Patients and Method: It was a preliminary retrospective and prospective study conducted at the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Fann teaching hospital (Dakar-Senegal). The symptomatic CW diagnosis was based on angioCT-scan of the neck arteries.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and the modified-Rankin Scale (mRS)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severity of the IS and the functional disability after the event, respectively. Results: CW was causing a left sylvian infarction in 4 patients. The mean age of the patients at the IS diagnosis was 41 ± 6 years with a sex ratio of 1. The mean time to diagnosis of CW was 13 months. Smoking (1/6), hypertension (1/6), and obesity (1/6) were the main vascular risk factors. The mean LDL cholesterol level was 1.52 g/L ± 0.49. The mean initial NIHSS was 15 ± 6 (8-22). Half of the patients had a severe infarction (NIHSS ≥ 15).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the other half with acenocoumarol. After 18 months ± 17 of follow-up, the mean mRS score was 2 ± 1 (1-3). Conclusion: CW is an unknown cause of IS in young black patients. An early and appropriate multidisciplinary management could help to reduce the risk of recurr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tid web Sub-Saharan Africa Senegal AngioCT-Scan ACENOCOUMAROL
下载PDF
An Ischemic Stroke in a Sub-Saharan African Patient Revealing a Carotid Web: A Case Report and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2
作者 Léhleng Agba Donissongui Soro +3 位作者 Awissoba Awidina-Ama Liliane Ngoudjo Hugo Yaïche Olivier Heinzlef 《World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CAS 2022年第3期144-152,共9页
One third of ischemic strokes have no known cause, and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cryptogenic” strokes is lacking. However, observational studies are increasingly bringing to light an etiology t... One third of ischemic strokes have no known cause, and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sms of these “cryptogenic” strokes is lacking. However, observational studies are increasingly bringing to light an etiology that has long remained hidden, the carotid web. The authors report a case of carotid web in a 32-year-old patient, gardener, from sub-Sharan Africa, with no medical history or known cerebr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deed, due to a sudden weakness of his left limbs, the MRI was performed and revealed an ischemic stroke positive on diffusion-weighted within the territory of the right middle cerebral artery. FLAIR sequences were normal, while T<sup>2</sup>* sequences revealed an M1 thrombus ipsilateral to the brain lesion. After thrombolysis and thrombectomy, the patient’s weaknes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of supra-aortic trunks revealed the carotid web, which was incriminated as the etiology of this ischemic stroke in the absence of any abnormality on the other ancillary examinations that were performed. To prevent a recurrence, the patient was given Aspegic 250 mg/day and received physical therapy. The clinical course was improved and at 3 months, there was no new cerebrovascular event and his Rankin score was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otid web Ischemic Stroke Sub-Saharan Africa
下载PDF
A case report of bilateral carotid web:a rare occurrence
3
作者 Shidong Tan Aijun Feng +3 位作者 Hui Pu Yuqi Zhao Hui Ge Shizao Fei 《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2023年第1期19-23,共5页
A carotid web is considered a localized form of fibromuscular dysplasia,carrying a heightened risk of stroke due to blood stagnation and subsequent clot formation downstream from the web.These abnor-malities typically... A carotid web is considered a localized form of fibromuscular dysplasia,carrying a heightened risk of stroke due to blood stagnation and subsequent clot formation downstream from the web.These abnor-malities typically affect the rear outer wall of the carot-id artery,and their exact developmental origin remains a topic of debate.This case report details the presentation of a young male with altered mental status,ultimately di-agnosed with an acute stroke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Brain MRI revealed an ischemic stroke affe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left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with linear filling defects resembling shelves in the carotid bulbs on a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of the head and neck,consistent with bilateral carotid web confirmed by catheter angiography.Bilateral carotid web cases are also relatively uncommon in clin-ical practice but should not be dismissed as a potential cause of unexplained strokes.Bilateral carotid webs were identified using head and neck CTA,cerebral angiogra-phy,and carotid artery Doppler ultrasound.The patient was then treated with enteric-coated aspirin,clopidogrel,and high-intensity statins,followed by carotid endarterec-tomy after a 2-month follow-up,revealing fibromuscular hyperplasia upon pathology examin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ateral carotid web STROKE doppler ultrasound
下载PDF
基于CT血管成像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蹼的形态学研究
4
作者 陈则君 刘冬柏 +6 位作者 谢旭纲 徐裕 李晓成 杨江胜 王姗 范威 高恒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7-621,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蹼(CaW)的CT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经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40例CaW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9~80岁。根据CaW的侧别与急性脑缺血灶的关系,分为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蹼(CaW)的CT形态学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2年7月经CT血管成像(CTA)诊断的40例CaW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32例,女8例,年龄39~80岁。根据CaW的侧别与急性脑缺血灶的关系,分为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比较2组CaW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的发生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2组CaW的形态学特征如长度、宽度、动脉蹼与血管壁的夹角、血管狭窄程度等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CaW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19例,非缺血性脑卒中21例。缺血性脑卒中组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吸烟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缺血性脑卒中组的CaW长度为3.8 mm(3.5,4.5),动脉蹼与血管壁的夹角为51.2°(38.5°,59.8°),大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的3.2 mm(2.4,4.1)及42.7°(34.8°,5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0.042、0.038,P均<0.05);两组间动脉蹼的宽度及造成的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46、0.085,P均>0.05)。结论:CTA对CaW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aW的长度及动脉蹼与血管壁的夹角大于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缺血性脑卒中 CT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在颈动脉蹼诊断中的应用
5
作者 李鑫 柴家荣 +3 位作者 王彦平 李晓军 杨志宏 李星亮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CE-MRA)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为颈动脉蹼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计算机断层扫描...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壁成像(3D CE-MRA)对颈动脉蹼的诊断价值,为颈动脉蹼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20年2月-2022年8月邢台市第三医院收治的110例疑似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TA)、3D CE-MRA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D CEMRA与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准确性,并比较3D CE-MRA诊断颈动脉蹼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根据CTA检查结果显示,110例疑似颈动脉蹼患者中,确诊颈动脉蹼94例,其中管腔轻度狭窄46例,中度狭窄28例,重度狭窄20例。3D CE-MRA诊断颈动脉蹼的敏感度和准确度高于颈动脉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 CE-MRA与颈动脉超声诊断颈动脉蹼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Kppa一致性检验,3D CE-MRA诊断颈动脉蹼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Kappa=0.782,P<0.001)。结论 3D CE-MRA在颈动脉蹼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其诊断颈动脉蹼患者血管狭窄程度与CT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管壁成像技术 颈动脉蹼
下载PDF
41例颈动脉蹼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明慧 张竹青 +7 位作者 赵晗 牛蕾 段崇锋 赵继平 刘松 李滢 任延德 刘学军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3期257-262,共6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蹼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其中符合颈动脉蹼诊断标准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 目的探讨颈动脉蹼的影像学特点及其相关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影像学资料,对其中符合颈动脉蹼诊断标准的患者的影像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行头颈部CTA检查的8653例患者中,检出颈动脉蹼患者有41例(0.47%)。41例中典型部位的颈动脉蹼共38例(92.68%),26例(63.41%)位于颈内动脉,12例(29.27%)位于颈总动脉近分叉处;发生于颈动脉之外部位者共3例(7.32%),其中2例(4.88%)位于锁骨下动脉,1例(2.44%)位于椎动脉。41例患者共发现47个蹼结构,其中蹼附着于管腔后壁者33个(70.21%),位于侧壁者10个(21.28%),位于前壁者4个(8.51%)。41例患者最终诊断脑梗死者20例(48.7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14例(34.14%),脑出血者3例(7.32%),其他表现者4例(9.76%)。结论颈动脉蹼在CTA上有典型的影像学特点,除最好发于颈内动脉及颈总动脉外,亦可见于颈部其他动脉如椎动脉及锁骨下动脉。蹼结构管腔内附着部位多见于后壁及侧壁,少数发生于前壁。颈动脉蹼与卒中的发生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卒中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超声表现多样性与病理对照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宁彬 张东 +5 位作者 王立淑 金金 甘雨洋 宋海曼 于腾飞 何文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4-828,共5页
目的与病理进行对照,观察并总结颈动脉蹼的长度、厚度、回声,凸向管腔内的走行方向及颈动脉蹼伴斑块或血栓形成的声像图特征等,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 目的与病理进行对照,观察并总结颈动脉蹼的长度、厚度、回声,凸向管腔内的走行方向及颈动脉蹼伴斑块或血栓形成的声像图特征等,减少漏诊及误诊。方法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常规超声观察并记录颈动脉狭窄处声像图表现,明确是否存在颈动脉蹼,如存在颈动脉蹼样结构,观察其周围是否合并斑块及血栓形成,测量并记录颈动脉蹼回声、长度、厚度及走行方向,有无飘动,术后进行病理对照。结果146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术后病理证实颈动脉蹼19例,其中17例颈动脉蹼底部伴斑块形成,2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其中1例血栓完全阻塞管腔,1例致管腔狭窄。与病理进行对照,术前超声正确诊断颈动脉蹼伴斑块形成16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1例,术前1例误诊为斑块表面溃疡形成,1例颈动脉蹼伴血栓形成并完全阻塞管腔漏诊,超声诊断为颈内动脉闭塞,未发现颈动脉蹼结构。结论超声检查颈动脉蹼合并斑块或血栓形成准确率高,但需要高度认识本病及充分了解本病的大体标本及组织病理情况方能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颈动脉蹼 组织病理
下载PDF
颈动脉蹼CTA表现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爱娜 陆健 +8 位作者 张涛 张学琴 缪小芬 王燕飞 王绍刚 许梁 翟丽娟 张继云 陈培培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268-1270,共3页
颈动脉蹼为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颈动脉分叉以远的腔内突出物,是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同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既往多采用传统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蹼[2-3],但近年认为CTA可作为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4]。颈动脉蹼罕见,以... 颈动脉蹼为位于颈内动脉起始部后壁颈动脉分叉以远的腔内突出物,是不明原因、反复发作、同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既往多采用传统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蹼[2-3],但近年认为CTA可作为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4]。颈动脉蹼罕见,以往报道较少,临床及影像学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分析7例颈动脉蹼的CTA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颈动脉蹼形态结构多样性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志勇 吴杰莹 +2 位作者 罗伟权 吴浩堂 吴汉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729-731,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蹼的长度、角度、厚度、基底部弧长、开口方向、合并斑块及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DSA确诊为颈动脉蹼的46例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设为研究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 目的分析颈动脉蹼的长度、角度、厚度、基底部弧长、开口方向、合并斑块及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经DSA确诊为颈动脉蹼的46例患者,其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例设为研究组;无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5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测量两组的颈动脉蹼长度、角度、厚度、基底部弧长,观察其开口方向,是否合并斑块、血栓形成。结果研究组颈动脉蹼的长度、角度、基底部弧长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颈动脉蹼合并斑块和血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颈动脉蹼的厚度、开口方向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蹼的长度、角度、基底部弧长、合并斑块或血栓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颈动脉蹼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缺血性脑卒中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颈动脉蹼手术治疗8例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雷 秦丹丹 朱盛兴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0年第3期23-24,27,共3页
目的分析颈动脉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颈动脉蹼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例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膜剥脱术治疗3例,支架成形术治疗5例。结果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 目的分析颈动脉蹼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颈动脉蹼提供参考。方法对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8例颈动脉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内膜剥脱术治疗3例,支架成形术治疗5例。结果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内膜剥脱术治疗术后出现头痛症状1例;支架成形术治疗术中出现心动过缓1例,术后出现低血压1例。术后随访6~30个月,出现再狭窄1例,狭窄率小于30%;无靶血管重建、脑卒中或死亡病例。结论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均安全可行,如何选择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病变解剖特点、全身情况等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内膜剥脱术 支架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血管超声对动脉蹼诊断价值的探讨
11
作者 徐荣全 鄢磊 +2 位作者 叶小剑 许翔 庄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20年第6期461-464,共4页
目的分析动脉蹼的超声声像表现,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提高对超声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的10例动脉蹼的超声表现及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10例动脉蹼均位于动脉后壁,其中9例发生于颈部动脉,1例发生于股动脉。超声表现... 目的分析动脉蹼的超声声像表现,并与血管造影结果对照,提高对超声诊断价值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超声诊断的10例动脉蹼的超声表现及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10例动脉蹼均位于动脉后壁,其中9例发生于颈部动脉,1例发生于股动脉。超声表现为自动脉后壁突入管腔的薄片样结构,呈“肉夹馍”样改变,表面光滑,与动脉后壁成角,局部形成隐窝,可见涡流血流信号,可造成局部管腔狭窄。10例中,8例与CTA检查结果一致,1例与DSA检查结果一致,1例未行血管造影。与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血管超声诊断符合率100%。结论动脉蹼有典型的超声表现,常出现在颈部动脉后壁,超声是其筛查及临床随访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动脉蹼 超声学 脑卒中
下载PDF
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12
作者 王银荣 付晓宏 徐天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2年第10期784-786,共3页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即锁骨下动脉有向其管腔内突出膜样结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患者213例,观察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发生的位置、长度、厚度、突向管腔内膜样结... 目的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即锁骨下动脉有向其管腔内突出膜样结构)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方法收集我院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提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患者213例,观察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发生的位置、长度、厚度、突向管腔内膜样结构中膜的长轴与锁骨下动脉长轴形成的夹角,以及蹼样改变对应部位有无斑块及是否造成管腔狭窄、盗血及其程度,总结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特征。结果213例患者共发现217处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其中发生于右侧195处(89.9%),左侧22处(10.1%);蹼样改变长度1.2~8.6 mm,厚度0.5~1.9 mm。突向管腔内膜样结构中膜的长轴与锁骨下动脉长轴形成的夹角中,直角17个、钝角181个、平角19个。蹼样改变对应部位不伴有斑块97处,伴有斑块120处。蹼样改变造成管腔轻度狭窄58处,中度狭窄3处;蹼样改变与斑块共同造成管腔轻度狭窄65处,中度狭窄11处,重度狭窄2处;78处无管腔狭窄。蹼样改变造成隐匿盗血15处,部分盗血6处;196处无盗血。结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锁骨下动脉蹼样改变筛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蹼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的影像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郑晗沛 李思睿 +4 位作者 李欢 吴祥波 梅斌 汪迎晖 徐海波 《磁共振成像》 CAS 2020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探索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 MRI)的信号及形态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的10例颈动... 目的探索颈动脉蹼(carotid web,CaW)的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vessel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 MRI)的信号及形态特点。材料与方法选取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诊断的10例颈动脉蹼的患者,从多序列多方位分析颈动脉蹼磁共振的信号及形态特点。结果颈动脉蹼的磁共振信号特点为T1W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T2WI表现为稍高信号,抑脂序列信号不减低,增强后明显强化。10例颈动脉蹼患者中出现等信号管壁增厚10例(100%),突向管腔10例(100%),管腔内分隔9例(90%),双腔征8例(80%),瓣膜征6例(60%),对比剂瘀滞3例(30%)。结论颈动脉蹼与既往无明显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缺血性卒中事件具有很高的相关性。VW MRI在颈动脉蹼的影像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特征的影像表现,有利于为颈动脉蹼的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高分辨率 磁共振血管壁成像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在颈动脉蹼诊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祥波 郑晗沛 +3 位作者 聂创 孙冬 徐海波 梅斌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41-245,共5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颈动脉蹼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1例男性29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A和高分辨MRI证实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颈动脉蹼,采用IVUS技术进一步评估颈动脉蹼形态特征、颈动脉血流状...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IVUS)在颈动脉蹼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收治1例男性29岁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TA和高分辨MRI证实右侧颈内动脉起始部颈动脉蹼,采用IVUS技术进一步评估颈动脉蹼形态特征、颈动脉血流状态,并指导支架成形术。结果术中IVUS提示颈动脉蹼呈一与管壁相连的条带状低回声信号影,将管腔血流分隔,其后方血流瘀滞、对比剂滞留;虚拟组织学(VH)成像(iMap-IVUS)提示该结构以纤维组织成分为主,其背面可见部分坏死组织。支架植入术后IVUS、DSA提示支架贴壁良好,颈动脉蹼消失,未见血液湍流及对比剂滞留。结论IVUS技术可对颈动脉蹼进行全面评估,在探索颈动脉蹼致脑卒中机制和指导介入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颈动脉蹼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支架成形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CT血管造影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启佳 贾子昌 +1 位作者 栾景源 韩金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34-837,共4页
目的总结颈动脉蹼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特征,以提高临床和影像医师对此类病理结构的精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793例头颈部CT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筛查颈动脉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 目的总结颈动脉蹼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的特征,以提高临床和影像医师对此类病理结构的精确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2月我院793例头颈部CTA检查的影像学资料,筛查颈动脉蹼,分析其影像学特征,包括发病部位、病变形态、是否导致动脉狭窄等。结果 8例颈动脉蹼,7例单侧,1例双侧;长度(2. 40±0. 73) mm,厚度(0. 98±0. 16) mm。无动脉蹼造成所在颈动脉的重度狭窄。结论颈动脉蹼是发生于颈动脉窦或颈内动脉起始处后壁的一类少见的膜样结构,好发于女性,单侧多见,几乎不导致动脉重度狭窄;CTA对颈动脉蹼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仔细阅片对于准确诊断此类病变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影像学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丝雨 满玉红 于挺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74-476,共3页
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针对病因的预防及治疗尤为重要,但目前其TOAST分型的不明原因型占比仍然较高。颈动脉蹼(Carotid Web,CW)最早于1965年由Connett等报道[1],此后的文献资料中对它的称谓众多,如纤维肌... 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针对病因的预防及治疗尤为重要,但目前其TOAST分型的不明原因型占比仍然较高。颈动脉蹼(Carotid Web,CW)最早于1965年由Connett等报道[1],此后的文献资料中对它的称谓众多,如纤维肌性增生、非典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非典型纤维肌性增生、隔膜、褶皱等[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肌纤维发育不良 隐源性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永亮 刘晓楠 +2 位作者 张启文 杨明亮 高连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患有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血管事件[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发脑梗死...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28例患有颈动脉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血管事件[颈内动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28例患者均成功植入自膨支架,手术成功率100%。术前狭窄率50%~70%,平均(60.0±6.9)%。术后狭窄率0~20%,平均4.6%。其中2例(7.14%)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迷走反射,引起血压下降及心率减慢。无其他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无颈内动脉TIA、新发脑梗死、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发生。无患者死亡。术后12个月随访时复查头颈部CTA。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责任血管颈动脉蹼的发生。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蹼安全、有效,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蹼 脑卒中 全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术
下载PDF
颈动脉蹼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陈卓曼 蔡婧婧 +3 位作者 张在坤 胡先福 阙春梅 任力杰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3期303-308,共6页
颈动脉蹼是一种起源动脉壁向腔内延伸的薄层内膜增生性组织,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一种特殊表现,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目前颈动脉蹼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激素水平、创伤、缺血、遗传及发育畸形有关。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表... 颈动脉蹼是一种起源动脉壁向腔内延伸的薄层内膜增生性组织,为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一种特殊表现,常见于颈内动脉起始部。目前颈动脉蹼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患者激素水平、创伤、缺血、遗传及发育畸形有关。DSA是诊断颈动脉蹼的金标准,表现为局部管腔内线样影和薄层腔内突出物,多普勒超声、CTA和MRA对颈动脉蹼的敏感性也较高。研究者尝试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对颈动脉蹼进行治疗,但目前治疗的证据尚不充分。临床上应重视颈动脉蹼的发生,对此类患者的卒中风险进行监测,也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对卒中风险的影响以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缺血性卒中 肌纤维发育不良
下载PDF
颈动脉蹼与缺血性卒中 被引量:1
19
作者 谭丽喜(综述) 洪铭范 彭忠兴(审校)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160-162,共3页
颈动脉蹼(carotid web,CW)是主要位于颈内动脉球部,从血管后壁突出管腔的薄膜样组织。目前,多项研究表明CW为隐源性卒中未被重视的病因,且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相关。文章通过回顾现有的研究报道,就CW与IS的影像学诊... 颈动脉蹼(carotid web,CW)是主要位于颈内动脉球部,从血管后壁突出管腔的薄膜样组织。目前,多项研究表明CW为隐源性卒中未被重视的病因,且与复发性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相关。文章通过回顾现有的研究报道,就CW与IS的影像学诊断、作用机制及治疗作一综述,以期提高人们对本病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隐源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颈动脉蹼合并大脑中动脉开窗闭塞急诊取栓一例
20
作者 张童童 王贤军 +4 位作者 陈旺 刘基 王蒙恩 朱其义 孙洪扬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860-863,共4页
颈动脉蹼是少见的颈动脉病理性结构改变,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两者均是隐源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颈动脉蹼合并大脑中动脉开窗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颈动脉蹼合并远端大脑中动脉开窗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 颈动脉蹼是少见的颈动脉病理性结构改变,大脑中动脉开窗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血管变异,两者均是隐源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尚未见颈动脉蹼合并大脑中动脉开窗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颈动脉蹼合并远端大脑中动脉开窗闭塞行急诊取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和诊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蹼 开窗 血管内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