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省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调查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义 吴春霖 +5 位作者 刘鹏 周颖 陈文 罗清国 徐强 栾荣生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方法:对108名15-35岁彝族村民进行了性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完成了12名村民的个别深入访谈和4名重要知情人士访谈。结果:认为周围人对婚前性行为、对落夫家前、后婚外性行为持"可以"态度的... 目的:了解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方法:对108名15-35岁彝族村民进行了性态度和行为问卷调查,完成了12名村民的个别深入访谈和4名重要知情人士访谈。结果:认为周围人对婚前性行为、对落夫家前、后婚外性行为持"可以"态度的调查对象分别占50.0%、39.8%和31.5%。累积和最近1年有多性伴者分别占66.7%和22.2%。82.4%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偶遇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初次性行为年龄小、"周围的人对(落夫家前)婚外性行为"持开放态度者更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赶场和参加婚礼最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47.7%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安全套,其中54.9%从未使用过,无人每次都使用。结论:偶遇性行为普遍存在,安全套推广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遇性行为 安全套 艾滋病 彝族
下载PDF
浙江省男大学生发生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相关调查分析
2
作者 陈卫永 周欣 +4 位作者 陈婉君 姜婷婷 郭志宏 王憓 何林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47-352,共6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男大学生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相关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浙江省11个市13所高校选取2446名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网络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态度、性行为特征、宣教干... 目的了解浙江省男大学生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相关特征。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浙江省11个市13所高校选取2446名有异性性行为男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网络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态度、性行为特征、宣教干预及性伴情况等信息,对有临时性行为组与无临时性行为组别间的构成比采用率差比较。结果2446名异性性行为男生中,有临时性行为组455名,年龄(20.09±1.38)岁;无临时性行为组1991名,年龄(20.24±1.41)岁。有临时性行为组学生年龄≤19岁(34.3%,156/455)、来自城镇/城市(43.5%,198/455)、月生活费≤1000元(29.9%,136/455)和≥1501元(40.4%,184/455)、最近1年接受过学校艾滋病检测等宣传(67.5%,307/455)、最近1年接受过学校开展的艾滋病风险自我评估(48.1%,219/455)、接受一夜情(78.0%,355/455)、接受商业性行为(53.4%,243/455)、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测量非常有信心(42.2%,183/434)、最近1年接受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8.4%,38/455)比例均高于无临时性行为组(P=0.036、0.010、0.038、0.009、0.002、<0.001、<0.001、<0.001、0.002和0.002);年级为大四(10.1%,46/455)、月生活费1001~1500元(29.7%,135/455)、日常生活和学习接触会传播艾滋病(80.2%,365/455)、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95.2%,433/455)、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应主动寻求艾滋病咨询与检测(93.8%,427/455)、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测量没有信心(22.8%,99/434)比例均低于无临时行为组(P<0.001、<0.001、<0.001、=0.006、0.019和0.004)。结论浙江省有异性性行为的男大学生中有较高的临时性行为发生率。有临时性行为组男生存在性态度开放程度高、知行不一致、HIV检测率低、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行为 临时 男性大学生 安全套 艾滋病咨询
原文传递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偶遇性行为与HIV感染的监测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南磊 王启兴 +8 位作者 许濒月 龚煜汉 尹碧波 阿力拉曲 曾虹 李阿沙 张燕斌 苦约哈 栾荣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97-1198,共2页
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商业性行为较少,未采取安全措施的偶遇性行为更为常见,且存在多性伴现象。为探讨凉山州偶遇性行为对HIV传播的影响,2011年凉山州新增设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综合监测哨点,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关键词 HIV感染 偶遇性行为 未婚青少年 农村
原文传递
浙江省455名男性大学生的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陈卫永 马瞧勤 +4 位作者 陈婉君 周欣 陈琳 姜婷婷 王憓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7-181,共5页
目的了解浙江省男性大学生的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为高校男性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浙江省11个市13所高校,并选取自述最近1年有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男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网络调查问卷... 目的了解浙江省男性大学生的临时异性性行为特征,为高校男性大学生艾滋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在浙江省11个市13所高校,并选取自述最近1年有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男性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使用自制的网络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性态度、性行为发生情况、接受干预情况等信息。结果共调查最近1年有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男性大学生455人,年龄为(20.09±1.38)岁,发生临时异性性行为占有性行为经历男生的16.6%。研究对象中接受一夜情和商业性行为分别为78.0%和53.4%,最近1年接受学校艾滋病检测宣传为67.5%,想知道对方艾滋病感染情况的占51.3%,自觉有感染艾滋病风险的占11.8%;寻找临时性伴通过网络、娱乐场所和其他途径分别为33.3%、29.1%和37.6%,临时性伴数量≥2个的达60.4%,临时性伴含社会人员的占33.8%,酒后临时性行为和商业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45.0%和26.4%,接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为8.4%,发生性行为前讨论过安全套使用和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分别为72.7%和40.1%;最近1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及安全套每次使用分别为67.5%和35.9%。结论有临时异性性行为的男性大学生存在性态度开放程度高,酒后性行为、商业性行为和网络寻找多性伴等危险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不高、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低等情况。应采取多措并举的预防艾滋病宣教干预形式,倡导安全性行为,减少艾滋病对大学生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临时异性性行为 男性大学生
原文传递
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及其地理网络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义 吴春霖 +4 位作者 刘鹏 罗清国 周颖 徐强 栾荣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了解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及地理网络特征。方法采取问卷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龄在15~35岁,过去1年有性行为的彝族村民以及相关知情人士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包括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UCINET软... 目的了解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现状及地理网络特征。方法采取问卷与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年龄在15~35岁,过去1年有性行为的彝族村民以及相关知情人士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包括χ2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利用UCINET软件分析性网络并绘制图。结果调查对象以男性为主,累积和最近1年多性伴者分别占66.7%和22.2%。82.4%的调查对象发生过偶遇性行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初次性行为年龄小更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47.7%的调查对象听说过安全套,无人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75%的调查对象在6个场景发生过偶遇性行为,其中赶场和参加婚礼最容易发生偶遇性行为。结论凉山州某县彝族村民偶遇性行为普遍存在,且无安全措施,偶遇性行为发生的地理网络明确,必须重视偶遇性行为在艾滋病传播中的作用并开展相应的行为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偶遇性行为 地理网络 艾滋病
原文传递
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中偶遇性行为对HIV感染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南磊 王启兴 +8 位作者 许濒月 龚煜汉 尹碧波 阿力拉曲 曾虹 李阿沙 张燕斌 苦约哈 栾荣生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2013年第6期413-415,418,共4页
目的探讨偶遇性行为对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方法对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做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农村未婚青少年1 872人。595人(31.8%)发生过性... 目的探讨偶遇性行为对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作用。方法对凉山州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艾滋病综合监测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做单因素和多因素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农村未婚青少年1 872人。595人(31.8%)发生过性行为,其中296人(49.7%)发生过偶遇性行为。最近1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坚持使用率为3.6%,从未使用安全套者占70.1%。回答有吸毒史的1 855人(99.1%)中,56人承认注射吸毒,47人承认曾与别人共用针具,共用针具率高达83.9%。最近1年,有680人(36.3%)曾做过HIV检测,而此次监测的血清学检测共发现HIV抗体阳性者89人,阳性率为4.8%(89/1 872)。偶遇性行为、注射吸毒行为的多因素影响下各个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PARc%)分别为25.5%、27.9%,两者共同作用的多因素条件下的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sPAR%)为44.6%。结论农村未婚青少年人群HIV感染形势严峻,偶遇性行为是影响该人群HIV感染与否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病毒感染 偶遇性行为 未婚青少年 农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