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to Treat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Three Cases Report 被引量:1
1
作者 Qingqing Li Laiming Yu +6 位作者 Hui Chen Ruzhi Zhang Qiuling Liu Maping Huang Dahui Zhang Shuqing Wu Jing Liu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19年第8期115-118,共4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 (SCI). Methods: Three SCI patients received ca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secondary to spinal cord injury (SCI). Methods: Three SCI patients received catgut embedding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The data of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IC) volume,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frequency and the amount of using urine pad (urethral condom) were correct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data, IC volume increased and the leakage volume decreased. Conclusions: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is effective for patients with urinary incontinence secondary to incomplete 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catgut implant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URINARY INCONTINENCE
下载PD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to Treat Dysdefe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Three Cases Report
2
作者 Qingqing Li Laiming Yu +6 位作者 Hui Chen Ruzhi Zhang Xinghua Yang Qiuling Liu Maping Huang Dahui Zhang Shuqing Wu 《Open Journal of Urology》 2020年第6期211-216,共6页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on dysdefe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trong>M... <strong>Objective:</strong> To probe into the effect of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on dysdefecation in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spinal cord injury (SCI). <strong>Methods:</strong> Three SCI patients voluntarily accepted catgut embedding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y were filled out the self-rating scale of defecation, including the data of defecation frequency, total defecation time, defecation effort, fecal texture, fecal characteristics and fecal incontinence, etc. <strong>Results:</strong> Compared with the baseline data, constipation was improved and fecal incontinence was disappeared. <strong>Conclusions:</strong> Catgut implantation at Baliao and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is effectual for patients with neurogenic dysporia secondary to incomplete 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LIAO Xingfu One Acupuncture point catgut implant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Dysdefecation
下载PDF
Catgut Point-Embedding Therapy in Treatment of 76 Cases of Ulcerative Colitis 被引量:1
3
作者 肖冠峰 周桂荣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In recent years, our department has adopted a catgut point-embedd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76 cases of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quit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following is a report of it.Clinical Da... In recent years, our department has adopted a catgut point-embedding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76 cases of chronic ulcerative colitis, with quite good therapeutic effects. The following is a report of it.Clinical DataOf 76 cases we treated, 32 were male, and 44 female, with the ages ranging from 23 to 65 years and the duration of illness from 6 months to 20 years.All the cases complained of chronic diarrhea, most of them had mucous and blood stool, and some had tenesmus. Sigmoscopic findings showed that all the case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colic mucosal congestion and edema, fragile mucosa easy to bleed upon touching, or rough mucosa with multiple ulcers varying in size, shape, and dep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puncture points Absorbable implants ADULT Aged catgut Colitis Ulcerative FEMAL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下载PDF
Clinical Observation in 46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Treated by the Catgut-embedding Therapy
4
作者 李志广 陈正秋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99-200,共2页
With the catgut-embedding therapy, the author treated 46 cases of angina pectoris from October 1997 to February 2002, and achieved good therapeutic results. This is reported as follows.
关键词 Acupuncture points catgut Prostheses and implants ADULT Aged Aged 80 and over Angina Pectoris Drugs Chinese Herbal FEMALE Humans MALE Middle Aged
下载PDF
背腧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妇女HAMD评分和血清性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金亚蓓 项洪艳 郑利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3年第6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观察背腧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HAMD评分和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背腧穴埋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焦虑作用机理。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46例。埋线组选取肾俞、心俞、肝俞、脾俞、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 目的:观察背腧穴埋线对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HAMD评分和性激素的影响,探讨背腧穴埋线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焦虑作用机理。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针刺组,每组46例。埋线组选取肾俞、心俞、肝俞、脾俞、三阴交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每周1次,连续埋4次为1个周期,共埋2个周期。针刺组选取与埋线组相同的穴位,常规刺法,隔日1次,每周3次,疗程同埋线组。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及其对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雌二醇(E2)的影响。结果:治疗后埋线组HAMD评分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FSH、LH降低,E2升高)同针刺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埋线组与针刺组自身组内治疗前后HAMD评分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FSH、LH降低,E2升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埋线组和针刺组均能有效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并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因此背腧穴埋线可作为围绝经期抑郁焦虑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抑郁焦虑 HAMD评分 背腧穴 穴位埋线 性激素
下载PDF
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侯秋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19期40-42,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穴位埋线治疗组50例,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50例,疗程3个月。2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结果在治疗结束时,各组肝功能、血脂及胰岛素指数变化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ALT、AST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后2组穴位皮温均有显著升高,且治疗后治疗组温度改善比对照组明显。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提高足三阴经穴位皮温,调节经脉经气运行以达到治疗NAFLD患者的作用,为NAFLD的经络病机认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穴位埋线 足三阴经 穴位皮温
下载PDF
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周晓玲 谢胜 侯秋科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1期3909-3911,共3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4组: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组30例(A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30例(B组),单用强肝消脂饮治疗组30例(C...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的影响。方法将12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4组:穴位埋线结合强肝消脂饮治疗组30例(A组),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对照组30例(B组),单用强肝消脂饮治疗组30例(C组),单用穴位埋线治疗组30例(D组),4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4组患者肝功能(ALT、AST)、血脂(TC、TG)、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足三阴经穴位皮温。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组ALT和AST均明显降低,肝功能和血脂均明显改善,且穴位埋线治疗后足三阴经穴位皮温有明显改善。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可通过提高足三阴经穴位皮温,调节经脉经气运行以达到治疗NASH患者的作用,为NASH经络病机认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穴位埋线 强肝消脂饮 足三阴经 穴位皮温
下载PDF
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8
作者 卢璐 孙建华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80-381,共2页
目的:通过对影响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提高疗效。方法: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结果: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疗效确... 目的:通过对影响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提高疗效。方法:综述近年来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影响针灸疗效的因素。结果:针灸治疗术后胃肠功能动力障碍疗效确切,操作简便。结论:在制定研究方案中,必须严格的控制各影响因素,建立一套严谨标准的操作规范,以期实现针灸方案的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术后胃肠功能障碍 穴位注射 穴位敷贴 穴位埋线 综述
下载PDF
电针、穴位埋线合耳压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曾红文 聂斌 《针灸临床杂志》 2006年第7期13-14,共2页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埋线、耳压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脂质代谢。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综合治疗组(电针、穴位埋线、耳压综合治疗)25例,对照组(饮食控制治疗)25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 目的:观察电针、穴位埋线、耳压综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脂质代谢。方法:将5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别设立综合治疗组(电针、穴位埋线、耳压综合治疗)25例,对照组(饮食控制治疗)25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综合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为44%。并发现针刺能降低人体中血清TC、TG、LDL-C的含量,提高HDL-C的含量。结论:电针、穴位埋线合耳压综合治疗是目前有效的减肥方法,参与脂肪代谢为针刺减肥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肥胖症 电针 穴位埋线 耳压 综合治疗
下载PDF
透穴为主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 被引量:2
10
作者 唐红梅 李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136-137,共2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透穴为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透穴为主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为主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效果... 目的观察并分析透穴为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效果。方法治疗组采用透穴为主埋线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二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穴为主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效果显著,且不需要麻醉、痛苦少、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肩肌筋膜炎 埋线疗法 透穴 阿是穴
下载PDF
微创穴位埋线治疗痰热内扰型不寐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燕 曹晓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863-1867,共5页
目的:探讨微创穴位埋线法对痰热内扰型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5例,针刺组24例,口服药物组26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疗效。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及口服药物组均可... 目的:探讨微创穴位埋线法对痰热内扰型不寐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5例痰热内扰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5例,针刺组24例,口服药物组26例,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疗效。结果:埋线组、针刺组及口服药物组均可明显改善不寐患者的睡眠。埋线组在总分改善方面及提高睡眠质量方面优于针刺组(P<0.05),在总分改善方面与口服药物组相当,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优于口服药物组(P<0.05),但在改善睡眠时间方面不及口服药物组(P<0.05);埋线组改善中医症状效果与针刺组相当,均优于口服药物组(P<0.05);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低于埋线组与口服药物组,后2者接近。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PSQI计分改善及中医症状改善均以埋线组最佳,针刺组次之(P<0.05),并且2者的总有效率也优于口服药物组(P<0.01),即2组维持疗效优于药物组。结论:对于痰热内扰型不寐,微创穴位埋线疗效与口服艾司唑仑片近似,优于针刺法,在改善中医症状及疗效维持方面有一定优势,少见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针刺 药物疗法 痰热内扰型 不寐
下载PDF
穴位埋注法治疗银屑病临床及相关免疫因子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郑利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4-16,18,共4页
目的探讨穴位埋注法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研究血小板中黏附分子CD61、CD106、CD62E、CD62L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注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迪银片口服。另... 目的探讨穴位埋注法治疗银屑病的效果及作用机制,并研究血小板中黏附分子CD61、CD106、CD62E、CD62L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银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注法治疗,对照组给予迪银片口服。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正常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健康者及患者治疗前后血中的黏附分子的蛋白定量。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前血中的黏附分子含量均高于治疗后及正常对照组(P<0.05),但治疗后血中的黏附分子含量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注法治疗银屑病安全、有效,降低血中黏附分子CD61、CD106、CD62E、CD62L的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注 银屑病 血小板内黏附分子
下载PDF
透穴埋线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德泉 吴欣宇 +4 位作者 洪春永 钟耀艺 韩玉惠 曾勉治 董闽田 《光明中医》 2012年第11期2261-2263,共3页
目的观察医用羊肠线透穴+结扎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将4周内的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普通治疗组,各组又分2周内的急性组和2~4周内的亚急性组两组。穴位埋线组在常规治疗基... 目的观察医用羊肠线透穴+结扎悬吊法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将4周内的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和普通治疗组,各组又分2周内的急性组和2~4周内的亚急性组两组。穴位埋线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地仓+颊车穴位埋线悬吊,普通治疗组以普通治疗组+穴位针灸治疗,治疗以1个月时间为一疗程,根据(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确定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较普通治疗组明显改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穴位埋线组急性组与亚急性组差异不显著。结论穴位埋线悬吊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穴埋线 悬吊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下载PDF
针灸与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对比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胡英 《四川中医》 2013年第6期132-134,共3页
目的:对比针灸与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53例),穴位埋线治疗组(53例),10天为1疗程,在4个疗程后观察评定疗效。结果: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穴位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两组差异显著... 目的:对比针灸与穴位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灸治疗组(53例),穴位埋线治疗组(53例),10天为1疗程,在4个疗程后观察评定疗效。结果:针灸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穴位埋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穴位埋线疗法与针灸相比,疗效较好,且能减少治疗次数,减轻患者往来医院之苦和医生繁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穴位埋线 顽固性面瘫
下载PDF
穴位埋药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捷 《山西中医》 2005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 :比较颈椎夹脊穴穴位埋药线与口服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0例采用颈夹脊穴埋药线疗法 ,对照组 4 6例口服西比灵胶囊。两组各治疗 1个疗程 (4... 目的 :比较颈椎夹脊穴穴位埋药线与口服西比灵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9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 0例采用颈夹脊穴埋药线疗法 ,对照组 4 6例口服西比灵胶囊。两组各治疗 1个疗程 (4周 )统计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 2 1例 ,有效 2 8例 ,无效 1例 ,总有效率为 98.0 0 % (95 % CI=89.15 %~ 99.5 0 % ) ;对照组治愈 13例 ,有效 18例 ,无效 15例 ,总有效率为 6 7.39% (95 % CI=5 3.84 %~ 80 .94 %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差异显著 (u =2 .0 5 17,P =0 .0 4 0 2 )。结论 :穴位埋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优于口服西比灵胶囊 ,其收益为 OR=0 .0 4 (95 % CI=0 .0 1~0 .34) ,NNT=3(95 % CI=2 .2 0~ 6 .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夹脊穴 药线 埋线疗法
下载PDF
俞募配穴埋线法对男性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β-内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谢元平 吴湘 +2 位作者 伦新 刘磊 貌杨萍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11期87-88,90,共3页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的12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西药组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对免疫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本研究诊断标准的120例男性免疫性不育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埋线组给予穴位埋线治疗,西药组给予强的松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β-EP的变化。结果:埋线组、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5.00%,痊愈率分别为35.00%、18.33%,两组间总有效率及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β-EP水平埋线组为(139.19±22.27)ng/L,西药组为(150.13±27.18)n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治疗男性免疫性不育症,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神经递质分泌,调节紊乱的免疫状态,降低血清AsAb水平,抑制AsAb的产生,促进受孕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线 俞募配穴 免疫性 不育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解相蕊 刘春雪 +3 位作者 张童 李慧璟 刘明军 项鑫 《吉林中医药》 2021年第10期1393-1396,共4页
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常用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疗法、灸法、中药外敷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耳穴贴压疗法、埋线疗法、皮肤针疗法、三棱针疗法等。众多医家实践证明,中医外治法可以缩小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缓解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有效... 临床治疗甲状腺结节常用中医外治法包括针刺疗法、灸法、中药外敷法、中药离子导入法、耳穴贴压疗法、埋线疗法、皮肤针疗法、三棱针疗法等。众多医家实践证明,中医外治法可以缩小甲状腺结节最大直径,缓解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甲状腺结节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甲状腺结节的治愈率,易被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外治法 甲状腺结节 针刺疗法 外敷疗法 中药离子导入法 耳穴贴压疗法 埋线疗法 皮肤针 三棱针
下载PDF
活血通络方坐浴加穴位埋线治疗PPH术后肛门肿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彭裕升 张燕 刘春强 《中医临床研究》 2019年第13期89-90,92,共3页
目的:通过对混合痔吻合器痔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患者行中药活血通络方坐浴加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水肿和疼痛改善情况。方法:以PPH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①、观察组②和... 目的:通过对混合痔吻合器痔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术后患者行中药活血通络方坐浴加穴位埋线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肛门水肿和疼痛改善情况。方法:以PPH术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①、观察组②和对照组。观察组①术后予中药活血通络方坐浴。观察组②术后立即予穴位埋线1次,埋线后予中药活血通络方坐浴。对照组给予术后金玄痔科熏洗散坐浴。三组均连续进行1周治疗。结果:观察组②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①及对照组。结论:中药活血通络方坐浴加穴位埋线能有效降低混合痔PPH术后肛门水肿和疼痛,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H术后 活血通络方 坐浴 穴位埋线
下载PDF
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郜文霞 尹平 徐世芬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2期82-85,共4页
通过对近10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现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了现阶段文献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针刺 灸法 穴位埋线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围绝经期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秦尔奇 郭烨 李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1721-1724,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与百忧解治疗围绝经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穴位埋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肾俞、肝俞、心俞、三阴交(均为双侧取穴),每2周... 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与百忧解治疗围绝经轻中度抑郁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穴位埋线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3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试验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取穴:肾俞、肝俞、心俞、三阴交(均为双侧取穴),每2周1次。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西药百忧解(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20 mg/d,晨起顿服,两组均治疗4周,随访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围绝经期症状量表(MRS)在治疗前后及随访第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症状评分,Asberg氏抗抑郁药不良反应量表(SERS)对两组副作用进行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4周、随访4周的HAMD总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下降(P <0. 01),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P> 0. 05),但随访4周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HAMD评分各维度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0. 01),在睡眠和焦虑/躯体化改善方面,试验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 01)。试验组治疗后SERS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围绝经轻中度抑郁的有效手段,较西药百忧解更安全且疗效更持久,能够对机体进行整体调节,不失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轻中度抑郁 穴位埋线 百忧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