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udal Anesthesia: Experience in the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in Pediatric Ambulatory Surgery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reichville
1
作者 P. D. Ango K. L. Kohou +6 位作者 N. Koné A. Kouamé A. M. Y. Tchimou A. Akremy S. R. Bamkolé N. Boua Y. Brouh 《Ope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 2017年第12期400-406,共7页
Introduction: The caudal anesthesia is used by many authors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caudal block as post operative analgesia method in amb... Introduction: The caudal anesthesia is used by many authors for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report our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caudal block as post operative analgesia method in ambulatory surgery in a context of limited technical equipment. Patients and Method: Over a period of 5 months, a prospective study was conducted on 39 children aged 3 to 5 years weighing on average 15.12 kg. Children classified ASA I and II were selected. After premedication with midazolam (0.3 mg/kg) by intra rectal route, the inhalation induction was made with sevoflurane 8%, conveyed by fresh gas (50% O2 and 50% air). The caudal block was obtained with the levobupivacaine 0.25% at a dose of 1 ml/kg. The hemodynamic parameters (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s) and respiratory parameters (respiratory frequency) pre-, per- and post-operative were measured. Post-operative pain was assessed with the Objective Pain Scale (OPS). The date of first use of analgesia was noted.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audal block (meningitis, respiratory disorders, acute urinary retention, cardiac disorders) have been assessed. Results: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the procedure was 55.2 minutes. The use of analgesia was made 4 hours after skin closure, when the OPS Broadmann score was greater than 3. An agitation was observed in 6 children. Haemodynamic parameters have not significantly varied from the pre- to the post-operative. No 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or intolerance to local anesthetics were observed. Allthe children were able to drink 4 hours after the end of the intervention and issued their first urine later than 3 hours after surgery. Conclusion: This type of anesthesia has been found very suitable for ambulatory surgery of the child, and is always helpful. It assured a post operative analgesia of good quality, and a reduction in consumption of morphine intraopera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udal anesthesia POSTOPERATIVE ANALGESIA AMBULATORY Surgery Children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全芬 谢宇成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复合组与单药组,各65例。患者均采用骶管阻滞镇痛方式,单药组... 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30例肛肠手术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复合组与单药组,各65例。患者均采用骶管阻滞镇痛方式,单药组使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复合组则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术中牵拉反射程度、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总体麻醉效果、最高运动阻滞到达时间)、镇痛效果[镇痛起效时间、数字评分法(NRS)]、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复合组术中牵拉反射程度,术后2、6、12、24 h的NRS评分,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麻醉持续时间、最高运动阻滞到达时间、镇痛起效时间、双下肢肌力恢复时间、自主排尿恢复时间均短于单药组(P<0.05);总体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药组(P<0.05)。结论:在肛肠手术麻醉中,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骶管阻滞可有效缩短镇痛起效时间,同时具有较高的麻醉及镇痛效果,还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骶管阻滞 肛肠手术 麻醉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3
作者 郭宜姣 牛洪章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4期97-100,共4页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于该院行腹股沟疝修补术的100例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七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采用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不同时间[麻醉前(T_(0))、麻醉后5 min(T_(1))、术毕(T_(2))、术后2 h(T_(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不同时间(术毕和术后6、12 h)炎性应激指标[皮质醇(Co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临床指标(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水平、术后不同时间(术后2、4、6 h)疼痛[Wong-Baker面部表情量表(WB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T_(1)、T_(2)时,两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低于T_(0)时,但观察组T_(1)、T_(2)、T_(3)时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观察组Cor、CRP、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睁眼时间、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6 h,观察组W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起效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静脉给药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应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降低术后炎性应激指标水平和疼痛评分,缩短术后睁眼时间和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效果优于七氟烷吸入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七氟烷 罗哌卡因 骶管阻滞麻醉 腹股沟疝修补术 炎性应激 疼痛
下载PDF
全身麻醉复合骶管或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手术围术期患儿效果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马健 徐世元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3年第11期114-119,共6页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或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组,给予全身麻醉]17例、全...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或腰方肌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6月本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疝手术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组,给予全身麻醉]17例、全身麻醉复合腰方肌阻滞组(GQ组)17例、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组(GC组)21例。记录患儿术后麻醉苏醒期躁动(PAED)评分和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观察患儿麻醉开始前(T_(0))、麻醉开始时(T_(1))、手术结束时(T_(2))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并比较术中麻醉药总量、阿片类药物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与G组比较,GC组和GQ组各时点PAE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C组和GQ组各时点的PAE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与G组比较,GC组和GQ组各时点FLACC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C组和GQ组各时点FLAC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与G组比较,GC组、GQ组T_(1)和T_(2)时点的MAP和HR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T_(0)时点比较,GC组、GQ组在T_(1)和T_(2)时点的MAP和HR均下降,而G组MAP和H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G组比较,GC组、GQ组术中丙泊酚总量、顺式阿曲库胺总量、芬太尼总量、瑞芬太尼总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6、0.091、0.100、0.402)。GC组、GQ组麻醉时间较G组长,拔管时间较G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骶管阻滞、腰方肌阻滞在小儿腹腔镜内环口缝扎手术中均有较高安全性,更利于血流动力学稳定,促进早期苏醒,降低苏醒期躁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疝气手术 腹腔镜检查 骶管阻滞 腰方肌阻滞 术后躁动 全身麻醉 内环口缝扎手术
下载PDF
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临床麻醉效果 被引量:13
5
作者 蔡靓羽 张建楠 +1 位作者 尹卫娟 徐敏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10-113,共4页
目的探讨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近期行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6例,A组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B组行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不同的麻醉效果。结果 B... 目的探讨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近期行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6例,A组行单纯静脉全身麻醉,B组行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观察两组不同的麻醉效果。结果 B组麻醉效果较A组满意,B组与A组在进入手术时(T0)、麻醉诱导入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出手术室时(T5)6个时间点比较,在手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心率、辅助呼吸次数、肢体运动、追加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进入手术室时(T0)、麻醉诱导入睡后(T1)的血氧饱和度(SpO_2)和心率(HR)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出手术室时(T5)心率(HR)相对较A组慢且平稳(P<0.05),血氧饱和度(SpO_2)在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较A组高(P<0.05),出手术室时(T5)两组血氧饱和度(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后苏醒时间(TR)(2.08±2.05)min少于A组(21.31±5.16)min(P<0.05),B组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药总量(8.23±1.77)ml少于A组(22.0±6.77)ml(P<0.05),B组手术过程中体动次数(TT)(0.77±0.51)少于A组(2.77±0.90)(P<0.05),B组麻醉过程中需辅助呼吸次数(F)(1.46±1.34)少于A组(2.62±1.32)(P<0.05)。结论骶麻复合静脉全麻在小儿隐匿性阴茎延长术的应用中麻醉更平稳,麻醉苏醒更顺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麻复合静脉全身麻醉 单纯静脉全身麻醉 隐匿性阴茎延长术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小儿骶管麻醉的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旭 苏保义 +2 位作者 黄海娟 张武华 苏向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5-397,共3页
目的研究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62例在骶管麻醉下行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儿(3~8岁),随机、双盲均分为氯普鲁卡因组(研究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31例。清醒或吸入七氟醚诱导后行骶管穿刺(垂直... 目的研究氯普鲁卡因用于小儿骶管麻醉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62例在骶管麻醉下行下肢或会阴部手术患儿(3~8岁),随机、双盲均分为氯普鲁卡因组(研究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每组31例。清醒或吸入七氟醚诱导后行骶管穿刺(垂直穿刺法),分别一次性注入1.5%氯普鲁卡因或0.8%利多卡因1ml/kg。观察记录HR、BP、RR、SpO2和阻滞作用。结果研究组起效[(1.52±0.71)min]、疼痛消失[(4.07土0.82)min]、麻醉平面固定[(6.50土0.71)min]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3.95±0.97)、(5.93±1.57)、(8.59±1.68)min](P〈0.01)。麻醉持续时间,研究组(78.52±5.71)min,对照组(81.38±6.68)min。两组最高感觉阻滞神经节段相当。用药后HR、BP、RR和SpO2变化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1.5%氯普鲁卡因骶管阻滞用于3~8岁小儿较0.8%利多卡因起效、疼痛消失及麻醉平面固定快。呼吸与循环功能基本稳定,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普鲁卡因 利多卡因 麻醉 骶尾 儿童
下载PDF
小儿骶管不同剂量氯胺酮超前注入用于术后镇痛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7
7
作者 李军 陈秀侠 +2 位作者 马正良 戴体俊 曾因明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比较小儿骶管超前注入不同剂量氯胺酮 (Ket)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 0例在Ket基础麻醉和骶麻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或隐睾下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 6组 ,骶管分别注入 1%利多卡因、1%利多卡因 +0 .15 %布比卡因、1%利... 目的 比较小儿骶管超前注入不同剂量氯胺酮 (Ket)用于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 0例在Ket基础麻醉和骶麻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或隐睾下降术的小儿随机分为 6组 ,骶管分别注入 1%利多卡因、1%利多卡因 +0 .15 %布比卡因、1%利多卡因和含 0 .2 5、0 .5、0 .75、1.0mg/kg的Ket,注药容积均为 1ml/kg(含 1∶4 0万肾上腺素 )。观察术后 4 8h的镇痛、镇静评分及副作用。结果 骶管注入 4个剂量Ket均有良好的镇痛效应 (P<0 .0 5 ) ,0 .2 5及 0 .5mg/kgKet组镇痛效果与 0 .15 %布比卡因相似 ;0 .75及 1.0mg/kgKet组镇痛效果优于低剂量Ket组和布比卡因组 (P <0 .0 5 ) ,但镇静评分较高 ,恶心呕吐及Ket精神副作用发生增多 (P <0 .0 5 )。结论 在Ket基础麻醉的小儿 ,骶管超前注入Ket用量以不超过 0 .5mg/kg为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布比卡因 镇痛 术后 脊尾麻醉 镇痛 儿童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媛 朱翔 +2 位作者 薛灵芝 曹苏 佘庆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4年第24期2023-2025,共3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骶管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骶管阻滞下行单侧腹股沟疝手术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两组:RD组和R组。RD组注入0.25%罗哌卡因+1μg/kg右美托咪定,R组注入0.25%罗哌卡因,注射总容积均为1 ml/kg。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和镇痛维持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采用Anon四分评分法,记录术后躁动发生率;采用OPS法评定术后2 h、4 h、8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 RD组阻滞起效时间较R组明显缩短(P<0.05),镇痛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较R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8 h、12 h RD组OPS评分明显低于R组(P<0.05),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较R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罗哌卡因小儿骶管阻滞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麻醉 骶管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下载PDF
腰麻与骶管麻醉应用于肛门手术74例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怀宇 胡四育 王增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6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比较腰麻与骶管麻醉在肛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012-05应用腰麻及骶管麻醉行肛门手术病例共74例,36例采用腰麻(腰麻组),38例采用骶管麻醉(骶麻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分类及手术时间等资料相比,P>0.05.比较... 目的:比较腰麻与骶管麻醉在肛门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012-05应用腰麻及骶管麻醉行肛门手术病例共74例,36例采用腰麻(腰麻组),38例采用骶管麻醉(骶麻组).两组性别、年龄、病种分类及手术时间等资料相比,P>0.05.比较两组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术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情况、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术后感觉恢复时间.结果:腰麻组与骶麻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分别为95%和79%(P<0.05),腰麻组与骶麻组术中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0.6%和5.3%(P<0.01),腰麻组与骶麻组的平均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1.98min和8.99min(P<0.01),腰麻组与骶麻组分别发生尿潴留4例、3例(P>0.05),腰麻组与骶麻组术后平均感觉恢复时间分别为324min和288min(P>0.05).结论:肛门手术中应用腰麻效果优于骶管麻醉,但术中应密切监测血压、心率情况,及时处理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麻 骶管麻醉 肛门手术
下载PDF
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小儿骶管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甘丽霞 梁宁 蓝雨雁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9例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骶管单次注入1%的利多卡因0.6-0.8 m l/kg和芬太尼1μg/kg混合液,对照组注入1%的利多卡因0.6-0.8 m ...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在小儿骶管麻醉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39例行腹股沟区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经骶管单次注入1%的利多卡因0.6-0.8 m l/kg和芬太尼1μg/kg混合液,对照组注入1%的利多卡因0.6-0.8 m l/kg,两组骶管麻醉后都用异丙酚和氯胺酮维持镇静。记录两组患儿发生呼吸暂停例数、静脉加药≥2次的例数、异丙酚的平均用药量、术后苏醒时间和不同时点SBP、DBP、HR、SpO2的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BP、DBP、HR平稳、静脉加药次数少、异丙酚平均用药量少、术后苏醒时间短(P〈0.05),不增加呼吸暂停的发生率(P〉0.05)。结论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麻醉,可提高痛阈、有效地减少内脏牵拉痛和抑制疼痛的向上传导,术中患儿生命征平稳,术后患儿苏醒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麻醉 利多卡因 芬太尼 小儿
下载PDF
肛门部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军 黄悠 +3 位作者 王儒蓉 王海平 王维 兰进 《西部医学》 2022年第2期220-224,共5页
目的探讨肛门部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行肛门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1870例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潴留将病例资料分为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使用SAS9.4软... 目的探讨肛门部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及发生率。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于成都上锦南府医院行肛门部良性疾病手术患者1870例的病例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尿潴留将病例资料分为尿潴留组和非尿潴留组。使用SAS9.4软件对收集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肛门部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术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为31.01%;女性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P<0.05);年龄>60岁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于年龄<60岁的患者(P<0.05);已婚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于未婚患者(P<0.05);病房手术室内针刺麻醉(腰俞穴麻醉)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全身麻醉、骶管麻醉、全麻联合骶管麻醉(P<0.05),后3种麻醉方式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肛门部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的发病率不同,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病率最高,内痔术后尿潴留的发病率最低(P<0.05);尿潴留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大于非尿潴留组患者(P<0.05)。结论肛门部良性疾病术后尿潴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因素有女性、年龄>60岁、已婚、疾病种类、全身麻醉、骶管麻醉以及全麻联合骶管麻醉。其中女性、全身麻醉、骶管麻醉及全麻联合骶管麻醉为术后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部良性疾病 术后尿潴留 骶管麻醉 针刺麻醉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曲马多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秀侠 李军 马正良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观察骶管注入 1mg/kg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在骶麻下行斜疝修补术小儿随机分为 3组 :A组骶管注入 1%利多卡因 ,B组注入 1%利多卡因 + 0 .15 %布比卡因 ,C组注入 1%利多卡因 + 1mg/kg曲马多 ,注药容积... 目的 观察骶管注入 1mg/kg曲马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在骶麻下行斜疝修补术小儿随机分为 3组 :A组骶管注入 1%利多卡因 ,B组注入 1%利多卡因 + 0 .15 %布比卡因 ,C组注入 1%利多卡因 + 1mg/kg曲马多 ,注药容积为 1ml/kg。术后 4、8、12、2 4h随访并记录疼痛评分 (LPS)及副作用。结果 LPS <3级者B组、C组各时间点明显多于A组 ,平均镇痛时间C组明显长于A、B组 (P <0 .0 1) ,清醒后再嗜睡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3组间无明显差异 ,C组肌力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B组 (P <0 .0 1)。结论曲马多 1mg/kg骶管注入是小儿斜疝修补术较好的术后镇痛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 骶管麻醉 镇痛 曲马多 儿童 中枢性镇痛剂
下载PDF
超声辅助改良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婴儿腹股沟疝手术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立飞 谭延哲 王寿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1353-1356,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辅助改良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婴儿腹股沟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4~12个月,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每组30例。骶管阻滞采用0.15%罗哌卡... 目的评价超声辅助改良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婴儿腹股沟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行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4~12个月,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每组30例。骶管阻滞采用0.15%罗哌卡因,推注速度0.5 m L/s,总量1 m L/kg,超声监测局麻药在硬膜外腔的扩散。记录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开始后10 min(t3)和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血压、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记录穿刺成功所需时间、穿刺次数、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情况以及局麻药在硬膜外腔达到的最高节段。结果所有患儿生命体征平稳,骶管阻滞效果完善。传统方法组和改良方法组,局麻药达到腰1的比例分别为86.7%和83.3%。在传统方法组中,第1次穿刺成功率为83.3%,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为(299.9±35.6)s,有3例误入血管和1例误入蛛网膜下腔。在改良方法组中,第1次穿刺失败率为96.7%,穿刺成功所需时间为(297.6±28.4)s,无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的病例。结论采用超声辅助改良骶管阻滞法,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阻滞效果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骶管 婴儿 超声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效果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晓永 刘茜 +4 位作者 徐玲兰 董正华 赵军博 刘博 姜丽华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3-976,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儿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泵注时间大于10 mi...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会阴肛门成形术患儿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患儿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1μg/kg(泵注时间大于10 min),Ramsay评分3~4分时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2~1μg/(kg·h)维持Ramsay评分3~4分。C组患儿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成功后左侧卧位下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0.2%罗哌卡因1 mL//kg。记录2组患儿入手术室时(T_(0))、手术开始时(T_(1))、肛周固定时(T_(2))、手术结束时(T_(3))、出手术室时(T_(4))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手术室内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术中、苏醒期及麻醉复苏室(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呼吸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骶管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D组T_(1)、T_(2)、T_(3)、T_(4)时心率降低,平均动脉压升高,T_(2)、T_(3)时血氧饱和度降低(P<0.05)。D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与C组相比,D组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呛咳、喉痉挛、支气管痉挛及PACU停留期间呼吸抑制/暂停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新生儿会阴肛门成形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脊尾 婴儿 新生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会阴肛门成形术
下载PDF
骶管阻滞麻醉对尿道成形术患儿围手术期免疫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丁卫卫 杜溢 +1 位作者 陈依君 王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53-656,共4页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麻醉对因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术中和术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1~5岁择期行尿道成形术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骶管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于入室后即刻(T0)、全身麻... 目的研究骶管阻滞麻醉对因尿道下裂行尿道成形术的患儿术中和术后细胞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1~5岁择期行尿道成形术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骶管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A组)和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B组)。于入室后即刻(T0)、全身麻醉及骶管阻滞成功后(T1)、手术开始即刻(T2)、手术结束时(T3)、术后24h(T4)、72h(T5)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干扰素(IFN)-γ浓度,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细胞百分比。结果 B组MAP在T2、T3时升高,并且显著高于A组;与T0时比较,两组E、NE在T2~T4时均上升(P<0.05);与T0比较,B组IL-2、IFN-γ、Th1在T2~T5时降低(P<0.05),IL-4、IL-10、Th2在T2~T5时升高(P<0.05)。结论与单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比较,骶管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在一定程度增强行尿道成形术患儿术中和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全身麻醉 细胞免疫
下载PDF
连续骶管麻醉在婴幼儿腹部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蓝雨雁 王亚峰 +1 位作者 张阳 刘敬臣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及硬膜外导管置管长度对婴幼儿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将66例择期腹部手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3组均采用静吸全麻,两实验组经骶管穿刺并向硬膜外... 目的探讨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有效性及硬膜外导管置管长度对婴幼儿硬膜外阻滞平面的影响。方法将66例择期腹部手术婴幼儿分为对照组、实验A组和实验B组,3组均采用静吸全麻,两实验组经骶管穿刺并向硬膜外腔置入不同长度的硬膜外导管,记录3组BP、HR、SpO2、全麻药用量、自主呼吸恢复到拔气管导管的时间,两实验组的穿刺深度、硬膜外导管置入长度和麻醉阻滞平面。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SBP、DBP、HR的变化较小,全身麻醉药用量明显减少,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显著缩短(P<0.05);实验A组的硬膜外置管长度长于实验B组(P<0.05),但两组的阻滞平面、全麻药用量及循环系统的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连续骶管麻醉复合浅全麻时硬膜外导管头端只需在S1~L5水平即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腹部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骶管麻醉 婴幼儿 腹部手术
下载PDF
骶麻术后尿潴留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郑梅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22-1123,共2页
目的 为揭示骶麻术后引起尿潴留及护理对策的相互关系,减少尿道插管(下称导尿术)致尿路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4年1~11月骶麻肛管手术后146例尿潴留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骶麻患者采取非尿道插管方法诱导排尿效果非常明显... 目的 为揭示骶麻术后引起尿潴留及护理对策的相互关系,减少尿道插管(下称导尿术)致尿路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4年1~11月骶麻肛管手术后146例尿潴留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骶麻患者采取非尿道插管方法诱导排尿效果非常明显,特别适合青壮年,在19例采用尿道插管患者平均年龄为53.7岁,不同年龄段患者尿潴留采用物理方法诱导排尿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无痛、无刺激、无副作用的物理方法,协助患者排尿以减少侵入性操作,避免医原性尿路感染,应该十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麻 导尿术 医院感染
下载PDF
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最适剂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莫利群 吴刚明 袁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7期87-88,共2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最适剂量。方法骶管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0.8μg/(kg.d),Ⅱ组为1μg/(kg.d),Ⅲ组为1.2μg/(kg.d)。记录3...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用于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最适剂量。方法骶管阻滞下行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60例,年龄1~6岁,随机分为3组:Ⅰ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剂量为0.8μg/(kg.d),Ⅱ组为1μg/(kg.d),Ⅲ组为1.2μg/(kg.d)。记录3组术后4h、8h、24h、48h各时点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自控镇痛(PCA)按压次数、患儿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以及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8h、24hFLACC量表评分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4hRR、SpO2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PCA按压次数Ⅰ组高于Ⅱ、Ⅲ组(P<0.05),家长对镇痛的满意度Ⅰ组低于Ⅱ、Ⅲ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持续静脉输注舒芬太尼1μg/(kg.d)能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术后镇痛,是小儿骶管阻滞后术后镇痛的最适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小儿 骶管阻滞 最适计量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中应用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 被引量:6
19
作者 任静华 何常佑 姚洪林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2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分成非插管全麻加骶管阻滞(I组)和插管静脉麻醉(II组)各30例。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 目的探讨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介入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先心病介入治疗患儿分成非插管全麻加骶管阻滞(I组)和插管静脉麻醉(II组)各30例。在手术开始前、手术开始5、10、30、60 min,手术结束时,苏醒时和回病房时各时间点监测记录血压(BP)、心电图、脉搏血氧饱合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率(HR)、呼吸状态和次数。术后恶心呕吐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结果全麻药的用量,II组比I组明显增多[咪唑安定:(1.30±0.30)mg vs(0.78±0.28)mg,芬太尼:(76.10±24.61)μg vs(61.33±24.67)μg,丙泊酚:(402.33±78.59)mg vs(206.00±60.90)mg,P<0.05)];I组较II组苏醒时间短[(10.13±3.95)min vs(35.17±4.47)min,P<0.05)],手术后呕吐疼痛发生率低(6.67%vs 16.67%,P<0.05),面部表情疼痛评分低[(2.20±1.77)分vs(5.26±1.11)分,P<0.05]。结论非插管全麻联合骶麻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较插管静脉麻醉费用少,生命体征平稳,麻醉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骶麻 非气管插管 全身麻醉 小儿
下载PDF
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谭健 朱红妞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6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管阻滞 麻醉 小儿 腹腔镜 疝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