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3篇文章
< 1 2 5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羧基化柚子皮吸附Cd^(2+)的性能与机制
1
作者 陈尚龙 刘恩岐 +3 位作者 赵节昌 陈安徽 刘辉 苗敬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83-289,共7页
为探索利用食品加工废弃物柚子皮制备一种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可行性,通过NaOH将柚子皮中甲酯化的羧基水解成羧酸,再利用TEMPO/次氯酸钠/溴化钠体系将柚子皮中C-6位伯羟基氧化成羧酸,制备出一种羧基化柚子皮吸附材料,同时采用FTIR、SEM... 为探索利用食品加工废弃物柚子皮制备一种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可行性,通过NaOH将柚子皮中甲酯化的羧基水解成羧酸,再利用TEMPO/次氯酸钠/溴化钠体系将柚子皮中C-6位伯羟基氧化成羧酸,制备出一种羧基化柚子皮吸附材料,同时采用FTIR、SEM-EDS和XPS对柚子皮和吸附Cd^(2+)前后的羧基化柚子皮进行表征,研究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羧基化柚子皮中羧基含量为2.34 mmol/g,是改性前的10.64倍,且可以有效地去除水溶液中Cd^(2+)。羧基化柚子皮吸附Cd^(2+)更符合Langmuir和伪二阶动力学模型,属于单层化学吸附,对Cd^(2+)的最大吸附量为76.16 mg/g,是改性前的5.81倍。羧基化柚子皮中羧基(-COO^(-))是吸附Cd^(2+)的功能性基团,吸附后形成羧酸镉,其中镉以Cd^(2+)的形式存在,与-COO^(-)的配位方式主要是双齿桥式,该吸附过程是一个阳离子(Na^(+)和Cd^(2+))交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基 柚子皮 Cd^(2+) 吸附性能 吸附机制
下载PDF
好氧堆肥对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吸附Cd^(2+)稳定性的影响
2
作者 杨婷 王守红 +6 位作者 马林杰 张诚信 寇祥明 张家宏 杨军 袁秦 徐荣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5-82,共8页
生物炭可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去除重金属的功能材料,但堆体内部复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稳定性。将普通秸秆生物炭(BC)和磁性秸秆生物炭(FBC)置于牛粪中进行30 d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炭... 生物炭可作为畜禽粪污好氧堆肥中去除重金属的功能材料,但堆体内部复杂的环境变化会影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从而影响其对重金属吸附的稳定性。将普通秸秆生物炭(BC)和磁性秸秆生物炭(FBC)置于牛粪中进行30 d好氧堆肥试验,研究两种生物炭基本理化性质及对Cd^(2+)吸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堆肥处理使BC和FBC的比表面积分别增加20.56%和76.64%,总孔容分别下降2.36%和3.70%,平均孔径分别下降19.17%和46.54%,表面官能团发生变化,FBC的饱和磁化强度下降43.67%。堆肥后,饱和吸附Cd^(2+)的两种生物炭BC和FBC的TCLP提取态Cd(TCLP-Cd)占比和TCLP提取液pH(TCLP-pH)均呈下降趋势,其中TCLP-Cd占比分别从28.31%和22.85%显著下降至26.76%和13.85%(P<0.05),TCLP-pH分别从3.66和3.29显著下降至3.51和3.14。综上,堆肥老化改变了两种生物炭的理化性质,降低了其酸可提取态Cd的含量,提高了其吸附Cd 2+的稳定性,且FBC中Cd^(2+)的稳定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镉(Cd^(2+)) 堆肥 吸附稳定性
下载PDF
Zn^(2+)和TiO_(2)合金化过程中不同成分占比对薄膜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肖文悦 董小硕 +4 位作者 买买提热夏提·买买提 牛娜娜 李国栋 朱泽涛 毕杰昊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21-130,共10页
使用溶胶-凝胶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一批不同Zn^(2+)成分调节的TiO_(2)薄膜,观测Zn^(2+)和TiO_(2)合金化过程中光学和光催化性能的变化.X射线衍射光谱仪用于观测在合金化过程中薄膜的晶体结构变化并追踪ZnTiO_(3)化合物的形成.扫描电子... 使用溶胶-凝胶法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一批不同Zn^(2+)成分调节的TiO_(2)薄膜,观测Zn^(2+)和TiO_(2)合金化过程中光学和光催化性能的变化.X射线衍射光谱仪用于观测在合金化过程中薄膜的晶体结构变化并追踪ZnTiO_(3)化合物的形成.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用于观测合金化过程中因TiO_(2)晶格对Zn^(2+)溶解度有限而导致薄膜表面出现大量孔洞的现象.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光学带隙用于观测Zn^(2+)与TiO_(2)合金化过程中电子结构层面的变化.最后,通过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表明少量Zn^(2+)掺杂完全溶解在TiO_(2)中,并破坏TiO_(2)结晶质量.在Zn^(2+)的成分占比继续提高至15%的过程中,XPS峰形拟合结果验证了TiO_(2)对Zn^(2+)的溶解度有限,导致薄膜出现大量孔洞结构,薄膜的活性比表面积得以提升,同时Zn^(2+)可以有效地捕获光生e^(-)/h^(+).为了继续观察Zn^(2+)浓度对TiO_(2)的影响,将Zn^(2+)的浓度提升至40%,观察Zn^(2+)与TiO_(2)合金化过程中的现象.表明化合物ZnTiO_(3)的出现可以充当e^(-)/h^(+)的复合中心以及TiO_(2).占比的大幅下降导致合金化之后的薄膜光催化效率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Zn^(2+) 光催化 带隙 表面
下载PDF
羧甲基改性沙柳木粉膜吸附Cd^(2+)的性能研究
4
作者 周丽娟 刘小凯 +4 位作者 赵白云 贺豪 赵轩 王晨旭 王丽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1348,共8页
沙柳木粉(SPP)经醚化反应制备成羧甲基沙柳木粉(CMS)。将CMS溶解到1-丙烯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JCI)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采用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剂,制备羧甲基沙柳木粉膜(CMSM)。探究在不同吸附条件下CMSM对Cd^(2+)的吸附性能。采用... 沙柳木粉(SPP)经醚化反应制备成羧甲基沙柳木粉(CMS)。将CMS溶解到1-丙烯基-3-甲基咪唑氯盐(AMIMJCI)和二甲基亚砜(DMSO)中,采用聚乙烯醇(PVA)为成膜剂,制备羧甲基沙柳木粉膜(CMSM)。探究在不同吸附条件下CMSM对Cd^(2+)的吸附性能。采用FTIR、SEM、XRD和XPS对CMSM进行表征。吸附结果表明:Cd^(2+)初始浓度为800mg·L^(-1),pH值为5,吸附时间105min,吸附温度35℃时,CMSM对Cd^(2+)的吸附效果最佳。表征结果表明:0-H、-COOH、-C-O-C-、-CH_(2)、-NH_(2),基团参与吸附Cd^(2+)的反应。CMSM表面比较疏松,有孔隙,成狭缝型。CMSM晶体内部变得蓬松,Cd^(2+)更容易被CMSM吸附。CMSM对Cd^(2+)的吸附属于多分子层吸附,同时存在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且以化学吸附为主,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与其吸附过程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木粉 羧甲基改性 吸附 Cd^(2+)
下载PDF
电化学快速合成UiO-66及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d^(2+)
5
作者 刘晓东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由于目前合成UiO-66需要高温和长时的苛刻条件,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无需添加锆盐、常温和2 h的条件下快速合成出UiO-66,并用其制备UiO-66/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d^(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由于目前合成UiO-66需要高温和长时的苛刻条件,本文采用电化学方法,在无需添加锆盐、常温和2 h的条件下快速合成出UiO-66,并用其制备UiO-66/玻碳电极(GCE)构建电化学传感器检测Cd^(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 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BET)的表征及分析可知,合成的UiO-66为菱形十二面体结构,结晶度良好,比表面积较大,可达到1 054.455 m^(2)/g,总孔隙体积为0.709 cm3/g。同时,探索出最佳检测条件为:NaAc-HAc缓冲溶液pH值为5、富集电压为-1.0 V、富集时间为120 s。在最佳检测条件下,基于UiO-66构建的电化学传感器对Cd~(2+)的检测灵敏度为4.10 AM^(-1),最低检测限为0.037μM,显示出较好的检测Cd^(2+)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性。回收实验表明,检测实际汾河水样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电化学 UiO-66 Cd^(2+)检测
下载PDF
课程实践融入《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教学--改性花生壳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6
作者 马娜 瞿金为 +2 位作者 韦文旺 赖飞燕 莫福旺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1期229-232,共4页
随着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路线,结合地方高校(贺州学院)的地域特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课程考核形式,设计一个利用花生壳为原料制备出改性花生壳吸附剂(MPS)的试验。学生通过对吸附剂的合成、表征、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环节... 随着我国提出新工科建设路线,结合地方高校(贺州学院)的地域特色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通过课程考核形式,设计一个利用花生壳为原料制备出改性花生壳吸附剂(MPS)的试验。学生通过对吸附剂的合成、表征、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环节,将《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课程中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试验中,加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锻炼其实际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花生壳吸附剂 吸附率 Cd^(2+)
下载PDF
Cd^(2+)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EPS各组分形成的影响
7
作者 刘晓辉 朱红生 +2 位作者 姜栋 曾学良 孟璇 《四川环境》 2024年第4期131-139,共9页
为探究重金属Cd^(2+)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的影响,采用紫外分析法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SBR反应器中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对好氧颗粒污泥EPS总量以及各组分(LB-EPS、SB-EPS、TB-EPS)的产生与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 为探究重金属Cd^(2+)对好氧颗粒污泥系统运行的影响,采用紫外分析法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了SBR反应器中不同浓度的重金属Cd^(2+)对好氧颗粒污泥EPS总量以及各组分(LB-EPS、SB-EPS、TB-EPS)的产生与组成成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Cd^(2+)(小于0.1mg/L)促进EPS的产生,高浓度Cd^(2+)(大于3mg/L)抑制EPS的产生;SB-EPS随着Cd^(2+)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少,其中蛋白质含量增加,多糖、腐殖酸明显减少;当Cd^(2+)浓度小于0.1mg/L时TB-EPS显著增加,其中主要增加的成分是蛋白质;当Cd^(2+)浓度大于3mg/L时,TB-EPS的分泌受到抑制,但蛋白质含量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多糖、腐殖酸含量显著降低;LB-EPS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其含量变化不规律。采用扩展DLVO理论剖析了EPS各组分含量的变化对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好氧颗粒化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胞外聚合物(EPS) 镉离子(Cd^(2+)) 污泥沉降指数(SVI) 扩展DLVO理论
下载PDF
粉煤灰基P型沸石吸附水中Cu^(2+)和Cd^(2+)
8
作者 孙昊勇 汪泽华 +1 位作者 姚亦扬 吴代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2-3141,共10页
以粉煤灰(FA)为原料经水热反应合成了P型沸石(Z-P).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孔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Z-P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u^(2+)和Cd^(2+)的吸附性能.... 以粉煤灰(FA)为原料经水热反应合成了P型沸石(Z-P).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表面孔径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Z-P进行表征,并研究了其对Cu^(2+)和Cd^(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Z-P的BET比表面积和孔隙体积分别为38.46m^(2)/g和0.2180cm^(3)/g,均高于FA的1.273m^(2)/g和0.0120cm^(3)/g.FA、Z-P对Cu^(2+)和Cd^(2+)的吸附更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线模型.Z-P对Cu^(2+)和Cd^(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7.48,131.57mg/g,远高于于FA的30.88,25.47mg/g.Z-P对Cd^(2+)的循环再生吸附效果好,但对Cu^(2+)的循环再生吸附效果较差.离子强度对Z-P吸附Cu^(2+)和Cd^(2+)分别起促进和抑制作用.表明Z-P可以作为有效且廉价的Cu^(2+)、Cd^(2+)吸附剂,为FA的资源化利用和含Cu^(2+)、Cd^(2+)重金属离子废水吸附剂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P型沸石 吸附 Cu^(2+) Cd^(2+)
下载PDF
Plasma-assisted aerogel interface engineering enables uniform Zn^(2+)flux and fast desolvation kinetics toward zinc metal batteries
9
作者 Zijian Xu Zhenhai Shi +7 位作者 Zhan Chang Fan Feng Zhuanyi Liu Dongkun Chu Jianguo Ren Zi-Feng Ma Suli Chen Tianxi Li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8期29-38,I0002,共11页
The poor reversibility of Zn anodes induced by dendrite growth,surface passivation,and corrosion,severely hinders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Zn metal batteries.To address these issues,a plasmaassisted aerogel(PAG)... The poor reversibility of Zn anodes induced by dendrite growth,surface passivation,and corrosion,severely hinders the practical applicability of Zn metal batteries.To address these issues,a plasmaassisted aerogel(PAG)interface engineering was proposed as efficient ion transport modulator that can simultaneously regulate uniform Zn^(2+)flux and desolvation behavior during battery operation.The PAG with ordered mesopores acted as an ion sieve to homogenize Zn deposition and accelerate Zn^(2+)flux,which is favorable for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dendrite suppression.Importantly,the plasma-assisted aerogel with abundant hydrophilic groups can facilitate the desolvation kinetics of Zn^(2+)due to the multiple hydrogen-bonding interaction with the activated water molecules,thus accelerating the Zn^(2+)migration kinetics.Consequently,the Zn/Zn cell assembled with PAG-modified separator demonstrates stable plating and stripping behavior(over 1400 h at 1 mA cm^(-2))and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99.8%at1 mA cm^(-2)after 1100 cycles),and the Zn‖MnO_(2)full cell shows excellent long-term cycling stability and maintains a high capacity of 154.9 mA h g^(-1)after 1000 cycles at 1 A g^(-1).This study provides a feasible approach for the large-scale fabrication of aerogel functionalized separators to realize ultra-stable Zn metal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 metal batteries Aerogel interface Plasma Zn^(2+)migration kinetics Dendrite growth
下载PDF
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的Zn^(2+)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毛申 彭云佩 +4 位作者 刘聪聪 刘瑶 王琦 梁笑 王新潮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9,共7页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识别和检测Zn^(2+)的荧光探针对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Zn^(2+)荧光探针为例,综述了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 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检出限低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设计合成特异性识别和检测Zn^(2+)的荧光探针对化学、生物学、临床医学等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近年来文献报道的Zn^(2+)荧光探针为例,综述了基于不同荧光发色基团的Zn^(2+)荧光探针的作用机制、应用与发展前景,为Zn^(2+)荧光探针研究提供了参考(引用文献4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2+) 荧光探针 荧光发色基团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虾青素对镉离子(Cd^(2+))诱导下斑马鱼胚胎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1
作者 常孟阳 杨越 +4 位作者 李晨露 董静 王飞虎 袁杰 陈玉环 《水产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7-43,49,共8页
(28.0±0.5)℃下,将100个产后1 h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放在120 mm培养皿中,暴露在<0.02%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50μg/L Cd^(2+)(低浓度暴露组)、500μg/L Cd^(2+)(高浓度暴露组)和Cd^(2+)+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 (28.0±0.5)℃下,将100个产后1 h的斑马鱼(Danio rerio)胚胎放在120 mm培养皿中,暴露在<0.02%浓度的二甲基亚砜(DMSO,对照组)、50μg/L Cd^(2+)(低浓度暴露组)、500μg/L Cd^(2+)(高浓度暴露组)和Cd^(2+)+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虾青素AST联合暴露组(50μg/L Cd^(2+)+100μg/L AST组和500μg/L Cd^(2+)+100μg/L AST组)5个处理组中,120 h后测定斑马鱼幼鱼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酶(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研究重金属镉离子(Cd^(2+))暴露下斑马鱼胚胎的抗氧化响应,探讨AST对斑马鱼机体氧化损伤的缓解效果。结果表明,斑马鱼胚胎Cd^(2+)暴露120 h后,体内活性氧(ROS)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Cd^(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GSH含量、SOD和T-AOC的活性随着Cd^(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说明Cd^(2+)可诱导斑马鱼机体出现氧化应激和氧化损伤。添加AST后,斑马鱼幼鱼体内ROS和MDA含量下降,GSH含量、SOD和T-AOC活性上升,说明添加AST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重金属Cd^(2+)对斑马鱼体内抗氧化指标的负面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AST作为新型鱼类饲料添加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Cd^(2+) 虾青素 斑马鱼胚胎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复配修饰新疆灰漠土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12
作者 王潇 黄蕾 +1 位作者 刘伟 王培杉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30-32,共3页
选用了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S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按照不同比例量配比,对新疆灰漠土进行了修饰,制备了8种修饰土样,以未经修饰的原土样(CK)为对照,在同样条件下分别对重金属离子Cd^(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Langmuir等温吸... 选用了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S和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SDS,按照不同比例量配比,对新疆灰漠土进行了修饰,制备了8种修饰土样,以未经修饰的原土样(CK)为对照,在同样条件下分别对重金属离子Cd^(2+)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通过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描述Cd^(2+)在灰漠土中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以两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体系复配修饰新疆灰漠土能够显著提升其对重金属离子Cd^(2+)的吸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漠土 表面活性剂 复配修饰 吸附 Cd^(2+)
下载PDF
ITO电极在水中超低水平Cd^(2+)检测中的应用
13
作者 李晓龙 陈玉萍 +2 位作者 李燕怡 赖厚政 王传发 《甘肃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了检测水质中痕量水平的Cd^(2+),以氧化铟锡(ITO)薄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片和饱和甘汞电极(SCE)分别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构建了针对Cd^(2+)的化学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构筑的化学传感器在含Cd^(2+)的乙酸溶液(pH=4.5)中... 为了检测水质中痕量水平的Cd^(2+),以氧化铟锡(ITO)薄膜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片和饱和甘汞电极(SCE)分别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构建了针对Cd^(2+)的化学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构筑的化学传感器在含Cd^(2+)的乙酸溶液(pH=4.5)中的灵敏度、选择性、检出限和长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构筑的化学传感平台对Cd^(2+)的灵敏度为24.61μA/μmol/L,Cd^(2+)的校准曲线方程为Y=24.61X+11.145,相关系数(R2)为0.994,检出限(LOD)为0.06μmol/L;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Zn^(2+)、Cu^(2+)、Pb^(2+)、Ag^(+)4种金属离子对Cd^(2+)的检测干扰较小;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构建的针对Cd^(2+)的化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实际水样检测表明,构建的化学传感器可以用来对自来水中Cd^(2+)进行检测。研究显示,所构建的针对Cd^(2+)的化学传感器可以用来检测水质中痕量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2+) 差分脉冲伏安法 电化学 灵敏度
下载PDF
黑孢藻粉对Cu^(2+)和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14
作者 杨小霞 钟俏君 +2 位作者 庄炜东 周洁华 赵志娟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7-105,共9页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利用藻类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黑孢藻粉为生物吸附材料,探究其对Cu^(2+)和Cd^(2+)的吸附作用。通过分批实验研究不同的pH、温度、初始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对黑... 重金属污染对水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利用藻类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已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研究以黑孢藻粉为生物吸附材料,探究其对Cu^(2+)和Cd^(2+)的吸附作用。通过分批实验研究不同的pH、温度、初始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对黑孢藻粉吸附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动力学、热力学、等温模型对吸附特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黑孢藻粉在pH为6和7时对Cu^(2+)和Cd^(2+)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可达13.0 mg/g和13.4 mg/g;随着初始离子浓度的增加,黑孢藻粉对Cu^(2+)和Cd^(2+)的吸附量逐渐升高,当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量分别为26.7 mg/g和22.9 mg/g;升温可促进黑孢藻粉吸附Cu^(2+)和Cd^(2+),在30℃时对两种离子的吸附量均大于11.0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黑孢藻粉对Cu^(2+)和Cd^(2+)的吸附为吸热反应;等温线分析显示黑孢藻粉吸附Cu^(2+)和Cd^(2+)的过程分别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模型;Cu^(2+)和Cd^(2+)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即吸附过程受化学反应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孢藻粉 影响因素 Cu^(2+) Cd^(2+) 吸附特性
下载PDF
茶梗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水中重金属Cd^(2+)的吸附
15
作者 林美珊 郑虹 +1 位作者 陈玉 池林倩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78,共8页
以茶梗为原料,通过氯化锌活化-高温炭化法制备茶梗基活性炭,并以静态吸附法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d^(2+).考察吸附剂用量、Cd^(2+)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对茶梗基活性炭吸附Cd^(2+)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吸附前后的茶梗基活性... 以茶梗为原料,通过氯化锌活化-高温炭化法制备茶梗基活性炭,并以静态吸附法去除模拟废水中的Cd^(2+).考察吸附剂用量、Cd^(2+)初始质量浓度、溶液初始pH值等对茶梗基活性炭吸附Cd^(2+)效果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测定吸附前后的茶梗基活性炭的表面结构、吸附动力学及等吸附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茶梗基活性炭对Cd^(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及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正交实验得出,茶梗基活性炭对Cd^(2+)吸附的最佳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梗 活性炭 Cd^(2+) 吸附性能
下载PDF
硝酸改性显著提高花生壳生物炭对Cd^(2+)的去除能力
16
作者 陈琳媛 邱振鲁 《环保科技》 2024年第1期35-39,46,共6页
本研究采用热分解的方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并用乙醇、硝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分别研究不同方法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d^(2+)的性能对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pH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 本研究采用热分解的方法制备花生壳生物炭,并用乙醇、硝酸和高锰酸钾溶液对其进行改性。分别研究不同方法改性后生物炭吸附Cd^(2+)的性能对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pH的响应特征并通过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探索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花生壳生物炭对Cd^(2+)的吸附量和去除率明显提高。在花生壳投加量一定的情况下,综合分析得知硝酸改性后对Cd2+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为48.47 mg/g,去除率为96.94%。最佳条件为:Cd^(2+)初始浓度200 mg/L,pH为7,吸附时间12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壳 生物炭 改性 等温吸附 吸附动力学Cd^(2+)
下载PDF
焙烧镁铝类水滑石对Cd^(2+)、Cu^(2+)、Zn^(2+)的吸附性能研究
17
作者 段天欣 段文静 +2 位作者 刘奕祯 方雨歆 谭晓焱 《生物化工》 2023年第1期122-124,共3页
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温度、浓度对焙烧镁铝类水滑石得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吸附Cd^(2+)、Cu^(2+)、Zn^(2+)单一离子及其共存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LDO对单一离子吸附效果均较好,温度升高,有利于LDO吸附Cd^(2+)、Cu^(2+)、Zn^(2+);Cu... 通过控制变量法考察温度、浓度对焙烧镁铝类水滑石得到的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吸附Cd^(2+)、Cu^(2+)、Zn^(2+)单一离子及其共存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LDO对单一离子吸附效果均较好,温度升高,有利于LDO吸附Cd^(2+)、Cu^(2+)、Zn^(2+);Cu^(2+)-Cd^(2+)、Cd^(2+)-Zn^(2+)共存时,LDO吸附效果为Cu^(2+)> Cd^(2+)、Zn^(2+)> Cd^(2+);三者共存时,LDO吸附效果为Cu^(2+)> Zn^(2+)> C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O Cd^(2+) Cu^(2+) Zn^(2+) 吸附 共存
下载PDF
不同热解温度牛骨生物炭特征及对Cd^(2+)的吸附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涛 胡林潮 +2 位作者 吴佳楠 张文艺 毛林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32-1644,共13页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牛骨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Cd^(2+)的吸附特性,采用限氧控温慢速热裂解的方式,在300、350、400、500、700℃和900℃条件下制备牛骨生物炭。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 本文研究了不同热解温度条件下牛骨生物炭理化性质及对Cd^(2+)的吸附特性,采用限氧控温慢速热裂解的方式,在300、350、400、500、700℃和900℃条件下制备牛骨生物炭。分别采用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以及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设备对牛骨生物炭进行表征,并通过批量吸附实验分析其对Cd^(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牛骨生物炭pH值、灰分含量随热解温度提高而增加,芳构度逐渐增强,孔径与比表面积增大,而挥发分、有机碳含量与全氮含量减少;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拟合5种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R2>0.999),在接近吸附平衡时,吸附速率由颗粒内扩散主导;牛骨生物炭对Cd^(2+)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700℃条件下制备的牛骨生物炭对Cd^(2+)的吸附效果最好,最大平衡吸附量为44.32 mg·g^(-1);随着热解温度增加,牛骨生物炭对Cd^(2+)吸附机制中官能团络合作用减弱,表面吸附、阳离子交换以及π电子配位作用增大。在实际规模化制备牛骨生物炭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能耗成本以及尾气收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骨 生物质炭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Cd^(2+)
下载PDF
多胺化核桃壳对Cd^(2+)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广田 张亮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8-101,162,共5页
采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BPEI)改性核桃壳(多胺化核桃壳)处理含Cd^(2+)模拟废水。考察了pH、多胺化核桃壳质量浓度、Cd^(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对Cd^(2+)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多胺化核桃壳在pH为9.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吸... 采用超支化聚乙烯亚胺(HBPEI)改性核桃壳(多胺化核桃壳)处理含Cd^(2+)模拟废水。考察了pH、多胺化核桃壳质量浓度、Cd^(2+)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以及吸附时间对Cd^(2+)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多胺化核桃壳在pH为9.5时,吸附量达到最大,吸附达到平衡的时间为120 min。吸附过程具有准二级动力学的特征,且以化学吸附为主,为单层吸附。当吸附温度在25℃、Cd^(2+)初始质量浓度为1 000 mg/L时,多胺化核桃壳对Cd^(2+)的吸附量可达640.16 mg/g,远远高于相同条件下未改性核桃壳对Cd^(2+)的吸附量(166.96 mg/g),显示其超强的吸附能力。经过5次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后,多胺化核桃壳对Cd^(2+)的去除率仍保持在90%以上,说明吸附剂具有很好的可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胺化核桃壳 Cd^(2+)模拟废水 吸附性能 等温吸附
下载PDF
Cu^(2+)、Cd^(2+)、Zn^(2+)对两种单胞藻的毒害作用 被引量:33
20
作者 李坤 李琳 +2 位作者 侯和胜 苏绣蓉 范钦信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5-398,共4页
分别用不同浓度 (c =0 .0 1~ 2 .34mmol/L)的Cu2 + 、Cd2 + 、Zn2 + 处理亚心型大扁藻 (Plztymonassp.)和小球藻(Chlorelavulagris) ,观察了重金属离子对其生长、呼吸及其被富集的情况 .结果表明 :① 3种离子的毒性强度的顺序为Cu2 + &... 分别用不同浓度 (c =0 .0 1~ 2 .34mmol/L)的Cu2 + 、Cd2 + 、Zn2 + 处理亚心型大扁藻 (Plztymonassp.)和小球藻(Chlorelavulagris) ,观察了重金属离子对其生长、呼吸及其被富集的情况 .结果表明 :① 3种离子的毒性强度的顺序为Cu2 + >Cd2 + >Zn2 + ;亚心型大扁藻的耐受力大于小球藻 ;②Cu2 + 对生长的抑制最强 ,两种藻的c(EC50 ,72h)分别为 0 .2 11mmol/L和 0 .2 89mmol/L ;Cd2 + 对生长的抑制稍弱 ,两种藻的c(EC50 ,72h)分别为 0 .4 38mmol/L和 0 .2 4 1mmol/L ;Zn2 + 对生长的抑制最弱 ,其c(EC50 ,72h)分别为 0 .75 4mmol/L和 0 .30 8mmol/L ;③在c(EC50 )毒害浓度下 ,两种单胞藻均提前进入生长静止期 ,缩短了种群生长周期 ;呼吸作用先增强后降低 ;④在c(EC50 )毒害浓度下 ,两种藻对Cu2 + 、Zn2 + 的富集量为 4 5 82~ 4 12 83.7mgkg-1,对Cd2 + 的富集量 5 0 0~ 2 72 3.6mgkg-1.图 2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心型大扁藻 小球藻 重金属离子 富集 CU^2+ CD^2+ ZN^2+ 单胞藻 毒害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