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I)-Ce(IV)-Y吸附剂的制备及其脱硫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宋华 高慧杰 +3 位作者 宋华林 崔雪涵 万霞 苑丹丹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85-1492,共8页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Cu、Ce离子制备了Cu(I)-Y、Ce(IV)-Y和Cu(I)-Ce(IV)-Y吸附剂,利用XRD、BET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u(I)-Ce(IV)-Y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同时,... 采用液相离子交换Cu、Ce离子制备了Cu(I)-Y、Ce(IV)-Y和Cu(I)-Ce(IV)-Y吸附剂,利用XRD、BET等技术对吸附剂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实验考察了制备条件对Cu(I)-Ce(IV)-Y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通过固定床实验研究了吸附剂的穿透硫容,同时,在含噻吩与苯并噻吩的正辛烷模拟油中,分别加入甲苯、环己烯、吡啶配成新的模拟油,探究了吸附剂的脱硫选择性。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时间48 h,焙烧温度550℃,Cu/Ce物质的量比1∶1下制备的Cu(I)-Ce(IV)-Y吸附剂具有适宜的脱硫活性。在含甲苯、环己烯模拟油中,Cu(I)-Ce(IV)-Y吸附剂具有最好的脱硫性能,相同浓度的甲苯、环己烯和吡啶对各吸附剂脱硫性能的影响顺序为吡啶>环己烯>甲苯。引入Cu+可改善吸附剂的脱硫活性,引入Ce4+可改善吸附剂对硫化物的选择性,Cu+和Ce4+的协同作用使Cu(I)-Ce(IV)-Y兼具有高的硫容和抗芳烃、烯烃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I)-ce(iv)-Y 制备 苯并噻吩 吸附脱硫
下载PDF
稀土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Ce(IV)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被引量:5
2
作者 谭志伟 黎碧娜 罗穗殷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1-14,共4页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Ce(IV),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SO42-/TiO2-Ce(IV)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SO42-/TiO2-C... 制备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42-/TiO2-Ce(IV),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SO42-/TiO2-Ce(IV)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酮醇物质的量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SO42-/TiO2-Ce(IV)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n(酮)∶n(醇)=1∶1 5,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5%,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h的优化条件下,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SO4^2-/TiO2-ce(Ⅳ) 催化 缩酮反应
下载PDF
Ce(IV)/PEO-NH_2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制备聚丙烯腈-聚环氧乙烷嵌段共聚物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隋坤艳 顾利霞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10-17,共8页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 ,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 (PEO NH2 ) ,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 (PAN b PEO) ,通过FT IR ,NMR ,GPC等分析测试确定... 首先利用阴离子聚合 ,合成了含有胺端基的大分子引发剂聚环氧乙烷 (PEO NH2 ) ,然后利用铈离子与聚环氧乙烷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聚丙烯腈与聚环氧乙烷的嵌段共聚物 (PAN b PEO) ,通过FT IR ,NMR ,GPC等分析测试确定了嵌段共聚物的生成 ,并对反应条件对聚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产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增加趋势 ;随着引发剂PEO NH2 含量的增加 ,产率开始呈增加 ,然后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PEO-NH2 氧化还原引发体系 制备 聚环氧乙烷 聚丙烯腈纤维 铈离子 嵌段共聚物 阴离子聚合方法
下载PDF
基于Ce(IV)分光光度法的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的评价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晓波 冯欣艳 +2 位作者 赵儒铭 赵良容 杨昌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2-47,共6页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IV)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IV)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 基于在H2SO4,Na2SO4介质中稳定存在的Ce(IV)的还原,在320 nm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Ce(IV)吸光度,建立还原率与样品浓度的剂量关系,以线性关系的斜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评价样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针对5种结构相近的黄酮化合物,抗氧化活性顺序为:槲皮素>山奈酚>木犀草素>芹菜素>黄芩素;针对中药植物湖北旋覆花,抱石莲和吉祥草的提取物,正丁醇、乙酸乙酯部位是抗氧化活性成分的主体部位,但在旋覆花和抱石莲中,正丁醇部位抗氧化活性更强,而在吉祥草中,乙酸乙酯部位明显强于正丁醇部位;此外,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提取物抗氧化活性不同,低温回流和超声提取均可提高效率,但超声提取的时间应该控制在30 min以内。本评价方法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检测限低,适合于天然产物抗氧化活性植物及活性部位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iv) 天然产物 吸光度 还原率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Effects of toluene on thiophene adsorption over NaY and Ce(IV)Y zeolites 被引量:10
5
作者 Yanchun Shi Xiaojian Yang +2 位作者 Fuping Tian Cuiying Jia Yongying Chen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2年第4期421-425,共5页
Zeolites NaY and Ce(IV)Y were employed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from model gasoline (MG) solutions with and without toluene in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RT) and a... Zeolites NaY and Ce(IV)Y were employed as adsorbents to remove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from model gasoline (MG) solutions with and without toluene in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RT)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The adsorb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XRF and pyridine infrared spectrum (IR). The adsorp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of Ce(IV)Y is much better than that of NaY. The sulfur removal over both NaY and Ce(IV)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oluene concentration in MG, however, the decline tendency on Ce(IV)Y is smooth, and it is steep on NaY. FT-IR spectra of thiophene adsorption indicate that thiophene molecules are mainly adsorbed on NaY via π electron interaction, but on Ce(IV)Y, in addition to the π electron interaction, both Ce^4+-S direct interaction and protonation of thiophene also play important roles. Toluene molecules are adsorbed on NaY also via π electron interaction. Although the amount of Bronsted acid sites is increased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Ce^4+ ions into NaY zeolite, it is not found to influence the adsorption mode of toluene over Ce(IV)Y. Compared with NaY zeolite, the improved desulfurization performance over Ce(IV)Y for removing organic sulfur compounds from MG solution, especially those containing large amount of aromatics, may be ascribed to the direct Ce(IV)-S interaction, which is much resistant to the influence resulted from toluene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UENE ceiv)Y adsorption desulfurization THIOPHENE ce^4+-S interaction
下载PDF
Oxidative Rearrangement via Oxycerication with Ce(IV) Salt
6
作者 Wang, B Ma, HZ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49-850,共2页
A mild and reliable procedur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alpha-arylpropanoic acids from arylpropanone by Ce(IV) salt oxidative rearrangement is discribed.
关键词 oxidative rearrangement a-arylpropanoic acids ce(iv) salt
下载PDF
钌(Ⅱ)-联吡啶—α-羟基羧酸—Ce(Ⅳ)偶合化学发光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何治柯 凌连生 +1 位作者 蔡汝秀 曾云鹗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2-477,共6页
系统地研究了Ce(Ⅳ),H_2SO_4,Ru(bipy)_3^(2+)和5种α-羟基羧酸对Ce(Ⅳ)氧化钌(Ⅱ)-联吡啶化学发光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反应速率分别与Ce(Ⅳ),Ru(bipy)_3^(2+),5种α-羟基羧酸的浓度和1/[H_2SO_4]~2成... 系统地研究了Ce(Ⅳ),H_2SO_4,Ru(bipy)_3^(2+)和5种α-羟基羧酸对Ce(Ⅳ)氧化钌(Ⅱ)-联吡啶化学发光反应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化学发光反应速率分别与Ce(Ⅳ),Ru(bipy)_3^(2+),5种α-羟基羧酸的浓度和1/[H_2SO_4]~2成正比,据此提出了偶合化学发光反应机理,推导得到的反应速率方程与实验结果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α-羟基羧酸 联吡啶 羟基羧酸
下载PDF
盐酸苯海索-Ce(Ⅳ)荧光法检测虾中亚硫酸盐含量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静 马占玲 +3 位作者 汪莹 李宁宁 陈思 励建荣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4-188,共5页
基于盐酸苯海索-Ce(IV)一亚硫酸盐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强烈的荧光物质,建立了检测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的新方法。确定了测定亚硫酸盐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亚硫酸盐含量在0.02~1mg/mL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 基于盐酸苯海索-Ce(IV)一亚硫酸盐在弱酸或中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强烈的荧光物质,建立了检测食品中亚硫酸盐含量的新方法。确定了测定亚硫酸盐的最佳条件。在最佳条件下,亚硫酸盐含量在0.02~1mg/mL呈现良好的线性,线性方程为:),=8031.7x-203.31,相关系数为0.9968,方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mL,远低于国家标准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法。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8%,回收率在82.4%~92.8%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污染小;用于测定虾中亚硫酸盐含量,与国标法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苯海索 ce(iv) 亚硫酸盐 荧光法
下载PDF
含Ce(Ⅳ)去污工艺产生废液的安全性分析和处理方法
9
作者 刘志辉 张涛革 +2 位作者 李小龙 何玮 张敏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含Ce(Ⅳ)去污工艺是将强氧化剂Ce(Ⅳ)作为去污剂实施去污技术的统称,其为高效的放射性污染金属去污工艺。但其产生的废液存在残留的Ce(Ⅳ)腐蚀处理设备、NH3释放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含有的有机质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等问题。本工作结合Ce(... 含Ce(Ⅳ)去污工艺是将强氧化剂Ce(Ⅳ)作为去污剂实施去污技术的统称,其为高效的放射性污染金属去污工艺。但其产生的废液存在残留的Ce(Ⅳ)腐蚀处理设备、NH3释放影响环境和人体健康、含有的有机质影响后续处理工艺等问题。本工作结合Ce(Ⅳ)/HNO3、氧化凝胶和氧化泡沫等去污技术,对去污废液安全问题与处理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还原法可去除废液中残留的Ce(Ⅳ)、加热煮沸可有效去除NH3、臭氧氧化处理工艺能显著破坏分解废液中含有的有机质,进而提高去污废液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iv) 去污 废液 安全
下载PDF
Ce(Ⅳ)-H_2QS荧光体系的增敏作用及其分析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郭雅先 孙书菊 +2 位作者 魏庆珣 刘红梅 牛凤兰 《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SCD 1989年第4期89-92,共4页
报导了添加剂CTMAB对Ce(Ⅳ)-H_2QS体系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荧光的最大激发和辐射波长分别为269和355nm。并据此建立起一个测定Ce(Ⅳ)的荧光光度方法,其灵敏度约为原体系的五倍;测定范围为2.0~100μg/L。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得到了良好的... 报导了添加剂CTMAB对Ce(Ⅳ)-H_2QS体系荧光强度的增强作用,荧光的最大激发和辐射波长分别为269和355nm。并据此建立起一个测定Ce(Ⅳ)的荧光光度方法,其灵敏度约为原体系的五倍;测定范围为2.0~100μg/L。用于实际样品分析得到了良好的结果。讨论了其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度法 荧光增敏
下载PDF
Synthesis of PGMA Microspheres with Amino Groups for High-capacity Adsorption of Cr(VI) by Cerium Initiated Graft Polymerization
11
作者 李鹏飞 杨良嵘 +4 位作者 何秀琼 王娟 孔鹏 邢慧芳 刘会洲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95-104,共10页
Abstract A novel polyglycidylmethacrylate (PGMA) microspheres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r(VI) was prepared by cerium(IV) initiat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tentacle-type polymer chains with amino group on... Abstract A novel polyglycidylmethacrylate (PGMA) microspheres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of Cr(VI) was prepared by cerium(IV) initiated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tentacle-type polymer chains with amino group on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hydroxyl groups. The micron-sized PGMA microspheres were prepared by a dispersion polym erization method and subsequently modified by ring-opening reaction to introduce functional hydroxyl groups. The polymer microsphe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ymer microspheres had an average diameter of 5 m with uniform size distribution. The free amino group content was determined to be 5.13 mmol·g^-1 for g;PGMA-NH2 microspheres by potentiometric and conductometric titration methods. The Cr(VI) adsorp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ft polymerization of tentacle-type polymer chains on the polymer microspheres could produce adsorbents with high adsorption capacity (500 mg-g-l). The polymer microspheres with grafted tentacle polymer chains have potenial application in large-scale removal of Cr(VI) in aqueous 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phhere PGMA amino group higfi-capacity Cr(VI) ceiv)-initiated graft polymer
下载PDF
光催化氧化法测定地表水化学需氧量的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丁红春 柴怡浩 +3 位作者 张中海 鲜跃仲 潘振声 金利通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管上制备了纳米TiO2膜,并采用光催化氧化法建立了一种测定地表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新方法.以Ce(IV)作为纳米TiO2光生电子的接受体,从而减少了纳米TiO2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氧化能力.以测定... 用溶胶-凝胶法在石英管上制备了纳米TiO2膜,并采用光催化氧化法建立了一种测定地表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新方法.以Ce(IV)作为纳米TiO2光生电子的接受体,从而减少了纳米TiO2光生电子和光生空穴的复合,提高纳米TiO2的光催化氧化能力.以测定Ce(IV)的紫外吸收为手段探讨了光催化氧化测定COD的机理,考察了测定COD的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条件温和,不会造成二次污染,能够实现地表水等低COD值水样的快速准确测定.在该实验所选择的条件下,可准确地测定1.0~12mg?L-1之间的COD值,检测限为0.4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D值 光催化氧化法 地表水 ce(Ⅳ) 准确测定 纳米TIO2 二次污染 受体 紫外吸收 检测限
下载PDF
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凌 曹巧巧 +3 位作者 陶昆 贺伟强 李芳靓 蔡川川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2-936,共5页
研究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用70%乙醇和水浸提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部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盛花期马齿苋茎中的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水提物高... 研究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分别用70%乙醇和水浸提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叶部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其醇提物和水提物中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实验。盛花期马齿苋茎中的多糖和黄酮含量最高,但水提物高于醇提物。不论是水提物还是醇提物,不同生长期马齿苋茎中的多糖含量高于叶,而叶中的黄酮含量高于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两种溶剂提取物均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增加对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增强,而对Ce(Ⅳ)的还原能力并不都是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添加量为0.10~0.60 m L时,水提物对·OH的清除能力强于Vc,各个生长期马齿苋茎、叶水提物的抗氧化力强于醇提物,同一生长期茎对·OH的清除率都大于叶。添加量为0.50 m L时,水提物对Ce(Ⅳ)还原率最大的是花蕾期茎和盛花期叶达到79.64%。添加量为0.80 m L时,水提物对·OH的清除率最大的是花蕾期茎高达82.81%,醇提物对·OH的清除率最大的也是花蕾期茎为7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齿苋 提取物 羟自由基 ce(Ⅳ)还原能力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测定卡托普利 被引量:3
14
作者 饶志明 郑宗忠 +3 位作者 陈毅玲 许振芳 张旺华 杨丽君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4期63-67,71,共6页
罗丹明6G可显著增强Ce(IV) 卡托普利化学发光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卡托普利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卡托普利在2.0×10-7~1.0×10-5g/ml范围内与发光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 罗丹明6G可显著增强Ce(IV) 卡托普利化学发光强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流动注射技术建立了一种新的卡托普利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卡托普利在2.0×10-7~1.0×10-5g/ml范围内与发光信号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7×10-8g/ml,对1.0×10-6g/ml的卡托普利进行测定(n =7),相对标准偏差为1.0%,方法用于药物中卡托普利含量的测定,结果与标准方法测得值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托普利 化学 光测定 流动注射技术 相对标准偏差 罗丹明6G 发光强度 测定方法 方法选择 线性关系 标准方法 灵敏度 光信号 检出限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杨酸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世凤 张莉 +1 位作者 宇海银 崔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吐温20增强铈(IV)与水杨酸的化学发光反应,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杨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方法的检出限为2.5×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85%(4.0×10-7g/ml水杨酸,n... 研究了酸性条件下,吐温20增强铈(IV)与水杨酸的化学发光反应,由此建立了一种测定水杨酸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该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方法的检出限为2.5×10-9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85%(4.0×10-7g/ml水杨酸,n=11),线性范围为4.0×10-9-1.1×10-6g/ml.不需分离和其它预处理可直接用于杀菌药液中水杨酸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 水杨酸 含量测定 杀菌消毒防腐药 检出限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色氨酸 被引量:5
16
作者 史伯安 郗娟 何治柯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 在酸性条件下,色氨酸对Ru(phen)32+-Ce(Ⅳ)反应体系化学发光有显著的增强作用,据此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检测色氨酸的新体系.对影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的各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和各项测定参数.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色氨酸在7.5×10-8~8 0×10-6g/mL的浓度范围内发光强度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3σ)为5 16×10-8g/mL,对浓度为2 5×10-7g/mL的色氨酸进行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 2%.对合成样品中色氨酸测定的回收率在99 1%~100.8%之间,采样频率为90次/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菲咯啉钌(Ⅱ)-铈(Ⅳ) 化学发光 流动注射:色氨酸
下载PDF
模拟氧化凝胶去污废液的预处理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永仙 刘志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82-1885,共4页
为了探索氧化凝胶二次废液的预处理方法,了解二次废液的基本特征,开展了模拟氧化凝胶去污废液的预处理初步研究。采用过氧化氢处理模拟氧化凝胶废液中残余Ce(Ⅳ),以中和、过滤法对废液进行处理,并对模拟废液中沉淀物及其粒径分布进行测... 为了探索氧化凝胶二次废液的预处理方法,了解二次废液的基本特征,开展了模拟氧化凝胶去污废液的预处理初步研究。采用过氧化氢处理模拟氧化凝胶废液中残余Ce(Ⅳ),以中和、过滤法对废液进行处理,并对模拟废液中沉淀物及其粒径分布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过氧化氢处理模拟氧化凝胶去污废液中残余的Ce(Ⅳ),其反应迅速、完全;当调节模拟废液pH为9时,模拟废液中湿沉淀量为88.4 g/L,干沉淀量为18.8g/L,沉淀物的粒径主要集中在1.783~10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凝胶 废液 ce(iv) 过氧化氢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己内酰胺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茂田 梁耀东 +1 位作者 刘瑛 瞿鹏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3,共3页
使用己内酰胺增强Ce(Ⅳ) SO32-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了己内酰胺的测定。己内酰胺的质量浓度在4.0×10-7~1.0×10-5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1×10-7g/mL。对4.0×10-7g/mL... 使用己内酰胺增强Ce(Ⅳ) SO32-化学发光体系,结合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进行了己内酰胺的测定。己内酰胺的质量浓度在4.0×10-7~1.0×10-5g/mL范围内与化学发光分析信号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1×10-7g/mL。对4.0×10-7g/mL的己内酰胺溶液进行11次连续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2.1%。方法已应用于层析用聚己内酰胺中的己内酰胺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己内酰胺 ce(Ⅳ) 亚硫酸根
下载PDF
铈(Ⅳ)-亚硫酸盐体系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海索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泾凯 李建国 屠一锋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3期68-71,90,共5页
基于盐酸苯海索对酸性条件下Ce(IV)与亚硫酸钠间弱化学发光反应的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海索的新方法,并通过荧光和化学发光光谱探讨了苯海索对这一体系增敏作用的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检... 基于盐酸苯海索对酸性条件下Ce(IV)与亚硫酸钠间弱化学发光反应的显著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苯海索的新方法,并通过荧光和化学发光光谱探讨了苯海索对这一体系增敏作用的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2μg/mL(3σ),线性范围为0.1—10μg/mL,对2.0μg/mL苯海索进行了11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1.65%.此法用于片剂中苯海索的含量测定,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分析 化学发光 盐酸苯海索 亚硫酸盐 ce(iv)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水体中的微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2
20
作者 池泉 《广东化工》 CAS 2017年第23期102-103,119,共3页
基于NO_2^-离子能抑制Ce(Ⅳ)-罗丹明B体系的化学发光,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水体中的微量NO_2^-。NO_2^-离子浓度在2.0×10^(-5)~1.0×10^(-4) mol·L^(-1)范围内,Ce(Ⅳ)-罗丹明B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值与NO... 基于NO_2^-离子能抑制Ce(Ⅳ)-罗丹明B体系的化学发光,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方法测定水体中的微量NO_2^-。NO_2^-离子浓度在2.0×10^(-5)~1.0×10^(-4) mol·L^(-1)范围内,Ce(Ⅳ)-罗丹明B体系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值与NO_2^-离子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4×10^(-6) mol·L^(-1)。对5.0×10^(-5) mol·L^(-1) NO_2^-标准溶液进行10次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9%。该方法用于测定水样中的NO_2^-,加标回收率在92.4%~105.2%之间,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ce(Ⅳ) 罗丹明B NO2-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