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茎泽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类Beclin1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英文)
1
作者 王敏 刘英 +4 位作者 李思滨 姜洋 祁长青 王俐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0-464,共5页
以紫茎泽兰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为实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观察、DNA ladder检测表明紫茎泽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绒毡层有PCD现象发生,自紫茎泽兰花蕾中克隆长为679bp的Beclin1 cDNA基因部分片段,同烟草叶片的Beclin1基因序列(AY701316)同源性为9... 以紫茎泽兰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为实验材料,通过光学显微观察、DNA ladder检测表明紫茎泽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绒毡层有PCD现象发生,自紫茎泽兰花蕾中克隆长为679bp的Beclin1 cDNA基因部分片段,同烟草叶片的Beclin1基因序列(AY701316)同源性为98%,通过Northern blotting分析,在紫茎泽兰花蕾发育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PCD)相关Beclin1基因表达在花蕾发育第Ⅱ期和Ⅲ期较为旺盛,且在花蕾发育第Ⅱ期最强烈。本研究首次克隆并证实紫茎泽兰花蕾Beclin1基因与PCD有一定的相关性,为分析紫茎泽兰入侵机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茎泽兰 花蕾 细胞程序性死亡(PCD) Beclin1基因 NORTHERN blotting分析
下载PDF
整合素β-1对绒毛膜癌细胞耐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孟盈盈 李春红 《航空航天医药》 2009年第3期35-38,共4页
目的:探讨耐药绒毛膜癌细胞粘附分子β-1整合素的表达以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寻找逆转耐药的途径。方法:采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R及耐足叶乙甙细胞株JEG,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癌细胞和耐药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MTT法、TUNEL法检测其... 目的:探讨耐药绒毛膜癌细胞粘附分子β-1整合素的表达以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寻找逆转耐药的途径。方法:采用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ER及耐足叶乙甙细胞株JEG,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绒癌细胞和耐药细胞β-1整合素的表达;MTT法、TUNEL法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敏感细胞JER、耐药细胞JEG中均有β-1整合素的表达,但耐药细胞的β-1整合素表达总体水平高于敏感细胞(P<0.01);在敏感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加入纤维粘连蛋白FN其凋亡率与未结合FN的细胞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在敏感细胞及耐药细胞中加入抗β-1整合素抗体阻断细胞与β-1整合素的结合,同时加入纤维粘连蛋白FN,其凋亡率与只加入FN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耐药绒癌细胞β-1整合素表达增加,成为耐药表型;其机制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凋亡产生耐药;阻断其作用可以逆转肿瘤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癌 耐药 β-1整合素 细胞凋亡
下载PDF
Should the Death Penalty Have an Age Ceiling?
3
《Beijing Review》 2010年第39期46-47,共2页
On August 23,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China’s top legislature, conducted the first reading of an amendment to the Criminal Law,
关键词 Should the death Penalty Have an Age ceiling
原文传递
PDL2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对外周血T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国艳 李广云 +3 位作者 林艳华 王斐斐 张丽霞 栾希英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79-884,共6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2,PDL2)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hPMSCs)对外周血T细胞活化、增殖及周期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RT-PCR、激光共聚焦(1aser scanning conf...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 ligand2,PDL2)在人胎盘源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hPMSCs)对外周血T细胞活化、增殖及周期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RT-PCR、激光共聚焦(1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y,LSCM)及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PDL2在hPMSCs上的表达;应用PDL2siRNA阻断PDL2在hPMSCs上的表达;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T细胞;FCM分析阻断PDL2后,hPMSCs对植物血凝素(PHA)刺激下T细胞活化及波佛脂(PMA)活化下T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结果hPMSCs高表达PDL2分子,PDL2siRNA能有效阻断PDL2在hPMSCs上的表达;FCM分析结果显示,hPMSCs能够抑制CD69在T细胞上的表达,但阻断PDL2后,CD69的表达与未阻断组相比无明显变化;hPMSCs能够显著抑制PMA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且阻断PDL2后,其增殖指数被进一步上调;与未阻断组相比,处于G0/G1期的T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处于S期的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PDL2在hPMSCs上表达能够协同hPMSCs对外周血T细胞周期的抑制,进而抑制T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胎盘 T细胞 PDL2 增殖
原文传递
DAPK1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俊华 詹飞 陈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逆转录PCR(rever... 目的 检测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死亡相关蛋白激酶1(death-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 1,DAP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及其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PCR(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和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检测正常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elear cell,PBMC)和白血病细胞株HL-60(研究组)的DAPK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和DAPK1基因mRNA表达.结果 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DAPKl基因启动子CpG岛CG位点呈无或低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10%),DAPK1基因mRNA表达正常.白血病细胞株HL-60的DAPK1基因启动子表现呈高甲基化状态(甲基化率为60%~90%),显著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DAPKl基因mRNA表达呈缺失状态.结论 DAPKl基因启动子在白血病HL一60细胞株呈高甲基化状态,与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单核细胞 DAPK1基因 启动子 甲基化 白血病 儿童
原文传递
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对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抗HBV免疫功能的影响
6
作者 郭忠胜 潘修成 +4 位作者 陈明 杨帆 李丽 张言超 李秀华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方法体外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尾静脉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在DC免疫前1d腹腔注射PD—L1抗体... 目的探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后,负载HBsAg的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HBV转基因小鼠免疫应答的作用特点。方法体外诱导扩增BALB/c小鼠骨髓来源的DC,尾静脉免疫HBV转基因小鼠(其中在DC免疫前1d腹腔注射PD—L1抗体,共3次)。实验分5组进行:DC/HBsAg+PD—L1抗体组、DC/HBsAg组、DC组、mIgG组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分别以流式细胞术、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等检测HBV转基因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内干扰素γ(IFNγ)、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性及血清HBsAg、HBV DNA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ANOVA方差分析和q检验。结果免疫后第3天和第6天,DC/HBsAg+PD—L1抗体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在诱导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分泌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胞增殖:F值分别为25.22和39.01,P值均〈0.01;IFNγ分泌:F值分别为32.35和36.98,P值均〈0.01);而DC/HBsAg组与DC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比较仅在第3天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2)。特异性CTL的活性在DC/HBsAg+PD—L1抗体组明显升高。各组血清HBsAg在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2,P〈0.05)。DC/HBsAg+PD—L1抗体组血清ALT水平与DC/HBsAg组比较在第3天无差异,与其他各组比较在第3和第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22和14.30,P值均〈0.05)。各组对HBV DNA的清除能力没有差别,但DC/HBsAg+PD—L1抗体组有1只小鼠病毒载量下降1个数量级。结论封闭PD-1/PD—L1信号通路能通过提高特异性CD^3+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其分泌IFNγ能力,进而促进负载HBsAg的DC诱导转基因小鼠抗HBV免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细胞 小鼠 转基因 信号通路 程序性死亡-1/程序性死亡配体-1 T淋 巴细胞 干扰素Γ
原文传递
P2X7受体与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死亡相关性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姚谢怡 许迅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8-110,共3页
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是视觉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再生能力差,当神经元细胞发生损伤或死亡时,往往会导致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P2X7受体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T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受体。近期研究发现,P2X7受体在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的变... 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是视觉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再生能力差,当神经元细胞发生损伤或死亡时,往往会导致视功能不可逆转的损害。P2X7受体是一种三磷酸腺苷(ATP)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受体。近期研究发现,P2X7受体在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的变性死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系列动物模型中,暴露于缺血缺氧、高眼压、机械创伤等环境或加入外源性受体激动剂的情况下,胞外升高的ATP可活化神经元细胞表面的P2X7受体。而经活化的受体可经直接或间接途径引起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等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的死亡,通过受体特异性的拮抗剂及基因敲除技术下调P2X7受体的表达及功能后,神经元细胞的丢失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2X7受体有可能成为与神经元细胞损伤相关的视网膜疾病的一个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学 细胞死亡 受体 嘌呤能P2X7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