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in Oasis-desert Ecotone in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MAO Donglei LEI Jiaqiang +3 位作者 ZENG Fanjiang RAHMUTULLA Zaynulla WANG Cui ZHOU Jie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4年第6期658-673,共16页
The oasis-desert ecotone is a fragile ecological zone that is affected both by oasis and desert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ces in wind power, and the influence of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 The oasis-desert ecotone is a fragile ecological zone that is affected both by oasis and desert condition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the differences in wind power, and the influence of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on the ecotone,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con- temporaneous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data were collected on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arim Basin with serious sand-blown hazards. The wind velocity, average wind velocity, sand drift potential (DP), resultant sand drift potential (RDP), and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decrease significantly and successively across four landscape types with increasing vegetation coverage (VC). Flat surfaces and areas of shifting sandy ground experience intense wind erosion with fast movement of mobile sand dunes; semi-fixed sand areas experience ex- tensive wind deposition but only slight wind erosion; and fixed sand areas experience only slight wind erosion and deposition. Volume of wind erosion on bare newly reclaimed farmland is up to 6.96 times that of bare shifting sandy ground. Wind erosion volume per unit area and VC follow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relationship in natural conditions, while wind deposition volume per unit area does not conform to any functions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vary topography and arrangement patterns of vegetation besides for V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olume of wind erosion has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VC, and different type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opog- raphy and vegetation also profoundly influence the wind deposition volume in the field, and underground water tables in different land- scape types control the plant community distribution. Keywords: wind erosion; wind deposition; oasis-desert ecotone; vegetation coverage (VC); topography; Cele Coun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 erosion wind deposition oasis-desert ecotone vegetation coverage (VC) TOPOGRAPHY cele County
下载PDF
新疆策勒沙漠-荒漠-绿洲典型下垫面小气候空间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毛东雷 蔡富艳 +3 位作者 雷加强 杨雪峰 杨余辉 薛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0-640,共11页
利用从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新疆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及绿洲内部4个观测点的风速、大气相对湿度(RH)、温度、太阳辐射能、光合有效辐射(PAR)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气候差异并初步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的下垫面... 利用从2010年8月1日至2011年6月30日新疆策勒绿洲-荒漠过渡带及绿洲内部4个观测点的风速、大气相对湿度(RH)、温度、太阳辐射能、光合有效辐射(PAR)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小气候差异并初步探讨产生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空间的下垫面性质对小气候影响明显不同。在8月,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内部与流沙地前沿相比,日平均风速在2 m高处分别依次降低了42.69%、50.71%和94.32%,日平均风速在10 m高处分别依次降低了7.94%、13.66%和59.59%,这表明植被覆盖度越大,防风阻沙效果越好。夏季植被能够降温增湿,冬季12月份,绿洲内部在0.5 m高处日平均温度依次高于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1.47℃、1.20℃、2.74℃。4个下垫面的PAR与太阳辐射能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绿洲内部的PAR值相对最小,太阳辐射能在6月达到最高值。夏季晴天在20:00~09:00左右近地表层会出现逆温现象。冬季晴天白天午后易出现大于起沙风的阵风,从流沙前沿到绿洲内部气温逐渐升高,大气相对湿度先逐渐降低后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小气候 空间差异 植被覆盖度 策勒县
下载PDF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运动沙尘物质粒径分形特征 被引量:25
3
作者 毛东雷 蔡富艳 +4 位作者 方登先 雷加强 来风兵 薛杰 王雪梅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8-99,共12页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活动频繁,对其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测定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貌部位表面及近地表输沙和降尘物质粒度及粒径分形特征进行...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活动频繁,对其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实验测定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相关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地貌部位表面及近地表输沙和降尘物质粒度及粒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策勒不同风沙运动形式沙尘物质组成主要为极粗粉砂和极细砂,大气降尘物的粗粉砂含量偏高,分形维数介于0.25~2.25;五种沙尘物质平均分维值介于1.03~1.67,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粒径分形维数平均值最大,其次依次为大气降尘、裸平沙地、地表输沙物质和流动沙丘的沙尘物质,标准偏差值大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的粒径分形维数与沙物质平均粒径、分选系数等指标呈显著线性相关性,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的分形维数与粒度参数之间线性相关性不显著。灌丛沙堆、流动沙丘、地表输沙物质的黏粒含量与分形维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p<0.01),灌丛沙堆与地表输沙物质的砂粒级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大气降尘物的粉砂含量与分形维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的粉砂和砂百分含量与分维值无显著相关性。沙物质的粒级组成、运动形式、植被覆盖度、风力及地形等均是导致绿洲—沙漠过渡带沙尘粒度及分形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灌丛沙堆 流动沙丘 大气降尘 粒径分形 策勒
下载PDF
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对过渡带不同下垫面的响应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翠 李生宇 +2 位作者 雷加强 毛东雷 周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2-56,71,共6页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上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典型下垫面,利用梯度集沙仪测定其近地表10cm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地表0~1cm的沙粒百分含量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2~10cm的沙通量随着风速...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上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3个典型下垫面,利用梯度集沙仪测定其近地表10cm的风沙流结构。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地表0~1cm的沙粒百分含量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减小;2~10cm的沙通量随着风速的增大其百分含量增加,1~2cm的沙通量存在一个稳定层,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均能较好地反映其沙通量垂直分布特征,并可以利用风沙流结构来判定地表的蚀积状况;半固定和固定沙地地表由于受到植被盖度影响,其风沙流结构特征表现为近地表0~1cm沙通量较流动沙地少,2~10cm的沙通量百分含量较多,且每层沙通量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差,稳定层在植被盖度的扰动下抬高或者消失,对数函数能较好地反映其风沙流结构特征,地表蚀积状况不可用现存风沙流结构地表蚀积公式来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稳定层 垂直分布函数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下载PDF
不同沙源供给条件下柽柳灌丛与沙堆形态的互馈关系--以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帆 王雪芹 +1 位作者 杨东亮 韩章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707-2719,共13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域,根据沙源供给丰富程度的明显差异,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随机选择100个相对独立的柽柳灌丛沙堆,对每个沙堆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沙堆上的柽柳灌丛进行调查,分...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域,根据沙源供给丰富程度的明显差异,在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随机选择100个相对独立的柽柳灌丛沙堆,对每个沙堆形态进行测量,并对沙堆上的柽柳灌丛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沙源供给条件下柽柳灌丛形态特征和沙堆形态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4种沙源供给条件下,柽柳灌丛高度相对稳定,灌丛长度、宽度、树冠投影面积、总枝条数、新枝率、基部新枝率和生物量随着沙源供给丰富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2)随沙源供给丰富度的增加沙堆尺度显著增大,外形向着沿风向拉长的不对称圆丘状发展,风影沙尾轮廓逐渐清晰。沙堆形态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中长度与宽度协同增长,回归曲线在流动沙地为二次函数关系,在其它3种沙地呈线性相关;底面积与高度表现为良好的二次函数关系;底面积与体积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3)柽柳灌丛形态参数与沙堆形态参数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其中树冠面积与沙堆体积间为显著线性关系,而树冠大小又与总枝条数以及新枝率密切相关,柽柳灌丛沙堆的适应机理应归于不断增加的沙源供给而产生的风积沙埋对柽柳灌丛生长的促进作用及灌丛与沙堆间的互馈效应。该区域柽柳沙包的形成以一定灌幅的存在为前提,可以判定是土地退化的产物,其中半流动沙地生境相对于其他沙地正处于急速退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沙源供给丰富度 柽柳灌丛 沙堆形态特征 互馈关系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直分异 被引量:29
6
作者 王翠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毛东雷 周杰 再努拉.热合木吐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0-238,共9页
在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两个典型下垫面,采集下垫面地表0~1 cm沙样,利用梯度集沙仪收集风风沙流中垂直高度层中1~20 cm的沙通量,利用mastersizer2000分析所收集沙样的粒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 在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选取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两个典型下垫面,采集下垫面地表0~1 cm沙样,利用梯度集沙仪收集风风沙流中垂直高度层中1~20 cm的沙通量,利用mastersizer2000分析所收集沙样的粒度。结果表明研究区风沙流挟沙粒度的垂直分布特征为:沙粒平均粒径随高度增加而减小,风沙流中沙粒的平均粒径小于床面沙粒平均粒径。其中粉沙含量随着高度的增加,其相对含量呈现幂函数增加,极细沙和细沙含量随高度的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风沙流中平均粒径(φ)值在3.58~3.81;分选系数集中在0.46~0.55,分选性较好;偏度值变化范围为-0.006~0.1,峰度变化值在0.94~0.96。半流动沙地风沙流中平均粒径小于流动沙地,分选性较好。平均粒径(φ)与分选系数、峰度和偏度均呈正相关,分选系数与偏度、峰态间呈现正相关,峰态与偏态之间呈现正相关。研究区沙粒主要以细沙、极细沙和粉沙为主,分选性较好,沙粒粒径分布符合正态。流动沙地较半流动沙地风蚀程度大,地表沙粒粒径粗。策勒地区地表风沙来源主要为风成沙,沙粒运动方式以跃移质为主,悬移质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垂直分异 不同粒径组 风沙环境 策勒绿洲一沙漠过渡带
下载PDF
新疆策勒县沙漠-绿洲过渡带风沙流结构及输沙粒度特征 被引量:22
7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王翠 周杰 再努拉.热和木吐拉 薛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1期25-33,共9页
[目的]为了分析3个不同下垫面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差异及输沙粒度特征,为输沙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速梯度和输沙率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拟合函数回归方法分析。[结果]在0—200cm高度范围内,流沙地近地表输... [目的]为了分析3个不同下垫面近地表风沙流结构差异及输沙粒度特征,为输沙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速梯度和输沙率进行野外观测,采用拟合函数回归方法分析。[结果]在0—200cm高度范围内,流沙地近地表输沙率或输沙通量与高度服从指数函数或对数函数关系,且拟合程度较高;半固定沙地近地表输沙率或输沙通量随高度服从指数函数关系,拟合程度中上等,稍差于流沙地;固定沙地输沙率随高度变化服从多项式函数关系,拟合程度中等—差。[结论]平均风速较大时,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地表输沙率或输沙通量随高度变化多服从指数关系,且拟合程度好于平均风速较小的输沙阶段;近地表跃移、蠕移沙粒无论在垂向还是在水平方向上,离地表越高或离绿洲越近其各高度输沙率和沙粒平均粒径都有变小和变细趋势,在水平方向上流沙地输沙沙粒分选性依次好于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分选性多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上;所有输沙沙粒的偏度值分布在-0.06~0.05之间,越靠近绿洲输沙沙粒越细;所有跃移、蠕移沙粒峰态值分布在0.92~1.05之间,属于中等峰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 粒度 特征 沙漠—绿洲过渡带 策勒
下载PDF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与回涡沙丘的粒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15
8
作者 毛东雷 吴云霞 +1 位作者 蔡富艳 王雪梅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8-54,共7页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 植被和地形会对地表风沙沉积物粒度特征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的粒度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植被对灌丛沙堆及回涡沙丘不同地貌部位表面风沙粒度特征的影响,为采取合理的防沙固沙措施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灌丛沙堆表面风沙物质平均粒径从迎风坡底经迎风坡中部到顶部逐渐变细,又从灌丛沙堆顶部至背风坡中部、背风坡底、侧翼逐渐变粗。从迎风坡底至顶部,表面沙分选性逐渐变差,从顶部到侧翼分选性逐渐变好。在灌丛沙堆与上风向回涡沙丘表面,自灌丛沙堆迎风坡坡底至灌丛沙堆侧翼,沙颗粒平均粒径呈现先变细后变粗的趋势,回涡沙丘表面沙颗粒平均粒径最粗,沙粒属于中等-较好分选性,灌丛沙堆顶部、灌丛沙堆背风坡、灌丛沙堆侧翼表面沙颗粒的分选性稍差于其余7个地貌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沉积物 粒度特征 灌丛沙堆 回涡沙丘 绿洲-沙漠过渡带 策勒
下载PDF
绿洲—沙漠过渡带柽柳灌丛沙堆表面的蚀、积特征 被引量:6
9
作者 杨帆 郑新倩 +3 位作者 王雪芹 何清 艾力.买买提明 杨兴华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3年第5期55-61,共7页
灌丛沙堆表面的蚀、积特征直接影响着沙堆的形成和发育,是研究灌丛沙堆的重要方面。选择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内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上的各一个独立柽柳沙堆作为表面蚀、积特征的定点观测对象,运用地形测量结合插钎法对每场大风后沙堆... 灌丛沙堆表面的蚀、积特征直接影响着沙堆的形成和发育,是研究灌丛沙堆的重要方面。选择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内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上的各一个独立柽柳沙堆作为表面蚀、积特征的定点观测对象,运用地形测量结合插钎法对每场大风后沙堆表面的蚀、积量与蚀、积分布状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处于半固定沙地的柽柳沙堆,整体蚀、积空间分布规律不显著且蚀、积量相对较少,以微弱的蚀、积变化为显著特征,形态相对稳定。与之相对,处于流动沙地的柽柳沙堆,整体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布规律和较高的蚀、积强度,这表明柽柳沙堆所处环境的沙源供给强度是控制沙堆单体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2)伴随着柽柳灌丛开始萌动到逐渐形成一定的灌丛覆盖,沙堆表面由大面积侵蚀逐步转为积沙,风蚀退缩到沙堆两侧且总体上沙堆体积在年内呈先减小后增大的波动状态。(3)柽柳灌丛沙堆以灌丛内部具有覆盖的保护区域及背风侧大面积稳定积沙,迎风和两侧区域强烈风蚀为主要蚀、积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柽柳灌丛沙堆 积特征 沙源供给
下载PDF
沙埋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两种建群种植物特征与格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章勇 王雪芹 +2 位作者 杨帆 马洋 刘进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6-1083,共8页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在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选择了3个50 m×50 m的典型样地,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沙埋条件。每个样地内确定植物种类组成,测定两种建群种植物的高度和冠幅,同时... 以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研究区,在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选择了3个50 m×50 m的典型样地,分别代表轻度、中度和强度3种沙埋条件。每个样地内确定植物种类组成,测定两种建群种植物的高度和冠幅,同时对相应的灌草丛沙堆进行形态测量;利用全站仪采集所有植物的空间点坐标数据,运用Ripley’s K(t)函数点格局分析,研究沙埋对两种建群种植物特征与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沙埋强度的增加,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两个建群种植株数量减小,数量比例从以花花柴为主向以骆驼刺为单优势种群方向发展,死亡植株比例从半固定沙地的14.5%升高到流动沙地的40.3%;疏叶骆驼刺和花花柴植株高度和冠幅从半固定沙地到半流动沙地有所降低,但疏叶骆驼刺在流动沙地中又表现出增加趋势;对应的灌草丛沙堆体积随沙埋强度增加而变大,沙堆形态从多种类型并存向带有风影沙尾的蝌蚪形为主转变;花花柴和骆驼刺均以聚集分布应对风积沙埋的威胁,两种植物的种群间关系并不明显。总体来看,风积沙埋有碍于两种建群种植物的繁殖与生长,但骆驼刺具有更强的耐沙埋能力,特别是在流动沙地中留存下来的骆驼刺植物单体明显大于半固定和半流动沙地。集群分布的植物沙堆往往从基部合并,导致相对密集的植物分布区总与局部凸起的地形相对应,是风沙环境中植物群体与风积沙埋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 沙埋 疏叶骆驼刺 花花柴 灌草丛沙堆 分布格局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风沙前沿风沙流结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东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5期266-269,共4页
通过对2010年5—11月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沙前沿50 cm高积沙方口和全方位跃移及全方位蠕移、BNSE集沙系统13个阶段积沙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大气象站2 m高同步积沙阶段的平均风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策勒流沙前沿方口积沙仪各高度积沙量... 通过对2010年5—11月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流沙前沿50 cm高积沙方口和全方位跃移及全方位蠕移、BNSE集沙系统13个阶段积沙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大气象站2 m高同步积沙阶段的平均风速进行分析对比,发现策勒流沙前沿方口积沙仪各高度积沙量随高度分布大部分符合对数、指数和多项式函数分布规律,且拟合程度较好,10 cm和30 cm高度范围的积沙量占总输沙量的百分比分别在23.43%~50.40%和64.30%~83.13%,且分别多集中在40%~50%和80%左右。随着每阶段大于起沙风的平均风速的增大或减小,各积沙仪总输沙率也会总体上呈现相应的增大或减小,二者大致呈正相关关系,积沙仪不同高度不同阶段输沙量的变化除了与风速、地形有很大关系外,通过研究发现每次积沙阶段大于10 mm以上的较大的降雨量将会对积沙仪输沙量和风沙流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 结构 绿洲—沙漠过渡带 新疆策勒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植被与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毛东雷 《现代农业科技》 2011年第13期252-255,259,共5页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2010年8月底和11月初2个时间段从流沙前沿至绿洲空间不同部位的地表0~220、0~2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分析,并结合16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及过渡带地下水位2005—2009年分布变化情况和过渡带沿3个大气象站主风... 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2010年8月底和11月初2个时间段从流沙前沿至绿洲空间不同部位的地表0~220、0~230 cm深度土壤含水率分析,并结合16个植被样方调查资料及过渡带地下水位2005—2009年分布变化情况和过渡带沿3个大气象站主风向方向的断面地形线的测量资料,得出初步结论。过渡带植被盖度和植被种类数量自沙漠前沿至绿洲在大范围内总体呈增加趋势,但在局部较小范围内却随机分布。过渡带植被分布主要受地形和地下水位分布影响,一年生植被分布受地表土壤水分影响较大。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6个不同地点都是0~100 cm,含水率随深度增加大幅度下降,表明地表蒸发能力减弱,自100~160 cm含水率随深度缓慢下降,160~220cm随深度增加含水率缓慢上升保持稳定。0~40 cm范围过渡带上11月初土壤水取样点点1、3土壤含水率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余各点则随此范围深度逐渐升高,自40~80 cm深度从过渡带流沙前沿向绿洲方向随植被盖度增加和深度增加土壤含水率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 土壤含水率 异质性 绿州—沙漠过渡带 新疆策乐
下载PDF
新疆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不同运动形式沙尘物质粒度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晓静 毛东雷 +3 位作者 蔡富艳 雷加强 来风兵 薛杰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1-501,共11页
运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沙物质的粒度特征,可为防风治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沿主风向,自流沙前沿至绿洲边缘,沙物质粒径逐渐细化,以极细砂为主,分选系数介于1.50~1.92,分选性中等.偏度介于-0.10... 运用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近地表沙物质的粒度特征,可为防风治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沿主风向,自流沙前沿至绿洲边缘,沙物质粒径逐渐细化,以极细砂为主,分选系数介于1.50~1.92,分选性中等.偏度介于-0.10~0.10之间,相对于平均值呈近对称分布.峰态数值介于0.95~1.06之间,属于中等峰态.地表输沙物质、灌丛沙堆表面沙物质各粒度参数间均呈现出较显著的线性相关性.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的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呈显著线性正相关,裸平沙地与大气降尘沙物质的偏度与峰态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其余各参数特征间的线性相关性均较低.地表输沙物质、灌丛沙堆表面的黏粒、粉砂、砂的含量与各粒度参数呈现极显著相关性(p<0.01),而裸平沙地、大气降尘、流动沙丘表面沙物质黏粒、粉砂、砂的含量与部分粒度参数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植被覆盖度、高度、风力、地形及空间差异等是影响近地表沙物质粒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沙尘 粒度 特征 策勒
下载PDF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植被下的沙丘形态特征及沉积物粒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何强强 毛东雷 +4 位作者 朱文煜 徐佳瑞 张凯丽 张勇 赛亚热·赛都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81,共12页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典型的极端干旱区,风是最主要的搬运动力,风蚀和沙尘暴对土壤沙粒的搬运和堆积造成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运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灌丛沙堆风沙沉积物的沉积规律和沙丘发育的影响因素,对不同植被...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为典型的极端干旱区,风是最主要的搬运动力,风蚀和沙尘暴对土壤沙粒的搬运和堆积造成了土地沙化和荒漠化。运用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灌丛沙堆风沙沉积物的沉积规律和沙丘发育的影响因素,对不同植被下的沙丘形态特征及沉积物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在不同植被覆盖度下,柽柳比骆驼刺灌丛沙堆的沙物质粒径分布均匀,柽柳和骆驼刺分选的沙物质粒径最粗分别为高覆盖度下和中覆盖度下,最细均为低覆盖度下。(2)沙丘和障碍物演化过程中,高度、长度、宽度三者之间协同变化,相互影响、相互反馈。障碍物的高度和宽度与沙丘长度、宽度和高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关系,植株的大小影响沙丘形态的发育。(3)风影和灌丛沙丘的沙物质主要由极粗粉砂、极细砂和细砂组成,回涡沙丘的沙物质主要由极细砂和细砂组成,其余粒级沙粒含量很少,均不足5%。从植被类型解析,沙物质粗细为柽柳>骆驼刺>花花柴;从沙丘类型分析,沙物质粗细为回涡沙丘>灌丛沙丘>风影沙丘。(4)沙丘沙物质平均分选系数介于1.42~1.60,属于中等偏上—中等分选性,沙物质偏度平均值介于0.01~0.20,属于对称,沙物质峰态平均值介于0.96~1.07,属于常峰态。(5)沙丘沙物质分选系数与偏度值均呈极显著相关(R^(2)>0.70,p<0.01),沙物质平均粒径与分选系数和偏度值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不同植被下的灌丛沙堆表面沉积物粒度特征和沙丘形态的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植被类型 粒度特征 沙丘 灌丛 策勒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沉积环境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强强 毛东雷 +3 位作者 徐佳瑞 张凯丽 刘蕾 杨郭程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5-145,共11页
[目的]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粒级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相关参数及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绿洲-沙漠过渡带4种沙丘各部位粒度数据及磁化率数据,采用数... [目的]通过对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分布特征及环境敏感粒级组分进行分析,探讨不同沙丘类型下风沙沉积物相关参数及分布规律。[方法]基于绿洲-沙漠过渡带4种沙丘各部位粒度数据及磁化率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种沙丘在不同地貌部位表层的沙物质粒级含量有所差别,回涡、灌丛、新月形及风影沙丘表面沙物质主要由极粗粉砂、极细砂、细砂组成,百分含量总和由小到大依次为96.71%,97.54%,98.48%,98.65%。4种不同沙丘表面沙物质分选性均为分选中度好。不同沙丘的峰态平均值介于0.93~1.02,属于中等峰态,从总体上分析4种沙丘的峰态值从迎风坡底到顶部逐渐增大,顶部到背风坡底部逐渐减小。新月形沙丘偏度值最小,偏度值介于-0.03~0.01,主要表现为对称,风影、回涡及灌丛沙丘偏度值介于-0.04~0.44,为对称和正偏。风影、灌丛及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平均粒径与偏度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表明沙粒平均粒径愈粗愈趋向正偏。风影、回涡及新月形沙丘表面沙物质偏度与峰态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沙物质分选性愈差,就愈趋于窄峰态。通过沉积环境判别得出沉积物为风成沙,主体为风成沉积环境,4种不同的沙丘环境敏感粒级组分集中于100~570μm,表明研究区域风沙活动强烈。由于地理要素所组成的差异化构造及人为原因,导致每个不同地貌部位表面沉积物的粒级-标准偏差值相对变化差异较大。[结论]绿洲-沙漠过渡带4种风积地貌沙物质粒径差异主要是由地形、风况及沙源沉积物结构所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沉积环境 粒度特征 磁化率 沙丘 策勒
下载PDF
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小气候的空间差异 被引量:17
16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再努拉.热和木吐拉 王翠 周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01-1510,共10页
对策勒2011年1—12月4个不同下垫面的风速、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的月差异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夏季晴天天气作为背景,比较沙尘暴、扬沙、浮尘、阴雨天时4个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差异。结果标明:与流沙地相比,绿洲-沙漠过渡带半固定沙地、... 对策勒2011年1—12月4个不同下垫面的风速、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的月差异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夏季晴天天气作为背景,比较沙尘暴、扬沙、浮尘、阴雨天时4个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差异。结果标明:与流沙地相比,绿洲-沙漠过渡带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绿洲内部2.0m高处的6月平均风速依次减少了25.22%、27.93%、65.27%,12月绿洲内部0.5m高处平均气温分别高于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1.39℃、1.21℃、2.70℃。5—10月4个下垫面之间温、湿度差异较春、冬季显著,7月流沙前沿2.0m高处平均气温分别比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绿洲内部高0.35℃、1.61℃、3.75℃。沙尘暴天气下4个下垫面之间的风速差值依次小于扬沙、浮尘、阴雨、晴天天气下;在浮尘和晴天天气下,气温从流沙前沿到绿洲内部逐渐减低,相对湿度逐渐增加;沙尘暴和阴雨天气下各下垫面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无明显差异,扬沙天气下各下垫面之间温、湿度差异大于阴天天气,但小于浮尘和晴天天气;4个下垫面之间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在沙尘暴天气下差异最为明显,浮尘和阴雨天气下4个下垫面之间的PAR接近,晴天天气下各点PAR明显大于扬沙天气下,且各下垫面之间差异大于扬沙天气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策勒 绿洲-沙漠过渡带 绿洲 小气候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不同下垫面的输沙通量及粒度差异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再努拉 王翠 周杰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沙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益,对绿洲内部农田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在策勒4个不同下垫面风动力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表和BSNE积沙仪沙样粒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下垫面水平输沙通量差异及沙物质粒度特征及形成原因。结... 沙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益,对绿洲内部农田起到重要保护作用。在策勒4个不同下垫面风动力条件研究基础上,结合地表和BSNE积沙仪沙样粒度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下垫面水平输沙通量差异及沙物质粒度特征及形成原因。结果表明:平均风速及地表输沙率从流沙前沿经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进入绿洲后大幅度减少。沿主风向随着与流沙前沿距离的增加和搬运高度的增加,地表裸平沙地和输沙沙粒平均粒径都有变细的趋势,流沙前沿和绿洲边缘地表沙粒平均粒径相差30μm,BSNE跃移输沙沙粒粒级分布范围比过渡带平沙地地表沙粒粒级分布范围较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输沙通量 粒度 特征 策勒
原文传递
新疆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不同下垫面地表蚀积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8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曾凡江 王翠 周杰 再努拉.热和木吐拉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969,共9页
沙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益,对绿洲内部农田起到重要生态保护作用。在新疆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流沙地、半固定沙地、绿洲边缘固定沙地6个不同植被覆盖度样地风蚀、风积变化观测基础上,结合地表风速数据,探讨流沙地... 沙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具有良好的防风阻沙效益,对绿洲内部农田起到重要生态保护作用。在新疆策勒沙漠-绿洲过渡带流沙地、半固定沙地、绿洲边缘固定沙地6个不同植被覆盖度样地风蚀、风积变化观测基础上,结合地表风速数据,探讨流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不同植被覆盖度和地形下地表风蚀风积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沙地表现出较强烈的地表风蚀;半固定沙地整体表现出强烈的地表风积;固定沙地上植被覆盖度越高、植株越高和排列方式越均匀、整体地势越低,单位面积风积量也就越大、风蚀量越小,风蚀主要发生在灌丛沙堆的上风向、侧翼、背风风向的裸低凹沙地表面,较高沙堆侧翼的地表风蚀量最大。植被覆盖度与单位面积风蚀量呈多项式或指数函数关系递减,植被覆盖度与单位面积风积量不呈函数分布,说明除了植被覆盖度外,植株类型、高度、排列方式、地形等都会对地表风积量产生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绿洲过渡带 风蚀 风积 下垫面 策勒
原文传递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地表沙物质理化性质空间差异 被引量:12
19
作者 毛东雷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刘国军 郑则浩 薛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44,共9页
植被盖度、地形等会对荒漠区风沙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对策勒自流沙前沿沿主风向到绿洲边缘的柽柳沙堆顶部、流动沙丘顶部、裸露平沙地3种地貌部位表面沙物质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顶部沙物质平均粒径3.47~2.6Φ,明显粗于裸... 植被盖度、地形等会对荒漠区风沙土壤理化性质产生影响。对策勒自流沙前沿沿主风向到绿洲边缘的柽柳沙堆顶部、流动沙丘顶部、裸露平沙地3种地貌部位表面沙物质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丘顶部沙物质平均粒径3.47~2.6Φ,明显粗于裸露平沙地和柽柳沙堆顶部沙粒,从流沙前沿到绿洲边缘沙物质有细化趋势,流沙前沿平沙地上沙粒平均粒径比绿洲边缘裸露平沙地沙粒平均粒径粗0.44Φ;在空间上沙物质分选系数差异不大,分选性都为中等偏上-中等;平沙地和流动沙丘顶部沙粒偏度为-0.06~0.06,相对于平均值分布近对称。柽柳沙堆顶部沙粒偏度分布在0.05~0.25,大都属于极细偏;流动沙丘顶部和平沙地沙粒都表现为中等峰态,柽柳沙堆顶部沙粒大多表现为窄峰态。柽柳沙堆顶部大部分沙物质pH为酸性,其余地貌部位沙粒都表现为碱性,3种地貌单元含盐量与地形高低关系较密切。不同地貌部位地表沙物质总盐量表现为:柽柳沙堆顶部】裸露平沙地】流动沙丘顶部,流动沙丘顶部沙粒含盐量最少,越靠近绿洲柽柳沙堆顶部沙粒总盐量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沙漠过渡带 沙物质 理化性质 空间差异 策勒
原文传递
新疆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沙堆的形态特征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翠 雷加强 +3 位作者 李生宇 毛东雷 再努拉.热合木吐拉 周杰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981-989,共9页
通过野外调查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植株及其沙堆形态指标,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绿洲-沙漠过渡带花花柴沙堆的形态特征及沙堆与植株形态间的关系,初步估算了花花柴植株可固定的沙量。结果表明:(1)花花柴沙堆形态依据其发育... 通过野外调查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植株及其沙堆形态指标,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绿洲-沙漠过渡带花花柴沙堆的形态特征及沙堆与植株形态间的关系,初步估算了花花柴植株可固定的沙量。结果表明:(1)花花柴沙堆形态依据其发育时期的不同主要分为早期的盾形沙堆和较稳定时期的半球形沙堆。盾形沙堆的长度与宽度、底面积与高度间均呈直线线性相关,半球形沙堆则呈二次线性相关。盾形沙堆在向半球形沙堆发育的过程中,沙堆长度缩短,但是其高度、宽度以及体积仍随着植物的生长而不断地增长。(2)沙堆的发育与植株的形态有显著的相关关系。早期发育的盾形沙堆长度约为植株长度的2倍,体积为植株体积的1.5倍,半球状沙堆的长度和体积均约为植株的0.5倍左右。(3)通过估算,在策勒绿洲-沙漠过渡带上,花花柴草丛沙堆体积可达约50 000m3·km-2,表明花花柴沙堆截留了绿洲外围大量的流沙,是绿洲的重要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花柴沙堆 形态特征 固沙能力 绿洲-沙漠过渡带 策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