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氧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和黏附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沈维干 朱军 +1 位作者 于智勇 薛庆於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低氧对A549细胞迁移和浸润的影响;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低氧对A549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低氧对A549细胞中... 目的:探讨低氧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迁移以及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方法: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低氧对A549细胞迁移和浸润的影响;细胞黏附实验检测低氧对A549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影响;免疫荧光法观察低氧对A549细胞中E-cadherin、β-catenin、纤维状肌动蛋白(F-actin)分布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低氧对A549细胞中依赖于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低氧可以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浸润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影响A549细胞中E-cadherin和β-catenin的分布及F-actin细胞骨架的重排,上调A549细胞中依赖于HIF-1的报告基因的表达。结论:低氧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浸润和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可能是通过调控A549细胞中依赖于HIF-1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细胞中E-cadherin和β-catenin分布和F-actin细胞骨架的重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细胞低氧 细胞运动 细胞黏附 细胞 A 549
下载PDF
猪链球菌2型溶菌酶释放蛋白的黏附作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曾巧英 陆承平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1,共5页
为研究猪链球菌 2型 (SS2 )的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的黏附作用 ,进行了如下试验 :1 用黏附计数法比较菌株HA980 1(MRP+ )和SH0 0 6 4 4 4 (MRP-)的黏附动力学 ,两菌株均能黏附于HEp 2细胞 ,MRP+ 株的最大黏附菌数显著高于MRP+ ... 为研究猪链球菌 2型 (SS2 )的毒力因子溶菌酶释放蛋白 (MRP)的黏附作用 ,进行了如下试验 :1 用黏附计数法比较菌株HA980 1(MRP+ )和SH0 0 6 4 4 4 (MRP-)的黏附动力学 ,两菌株均能黏附于HEp 2细胞 ,MRP+ 株的最大黏附菌数显著高于MRP+ 株 (P <0 0 5 ) 。 2 菌体置 5 6℃ 1h ,或用胰酶或半乳糖预处理 ,细菌黏附力完全丧失 ;分别用高碘酸、溶菌酶、秋水仙素和DNaseⅠ处理HEp 2细胞 ,前者可完全阻断HA980 1对它的黏附 ,后三者使黏附菌数显著下降。3 用纯化的MRP处理HEp 2细胞 ,或用抗MRP兔血清或MRP的单克隆抗体处理菌体 ,MRP+ 株的黏附菌数显著降低(P <0 0 5 ) ,但不能被完全抑制 ;用抗MRP-株全菌兔血清处理菌体 ,也能降低MRP+ 株的黏附菌数。 4 半乳糖或 5 6℃预处理MRP ,使其完全丧失对HA980 1的黏附抑制功能 ,但胰酶、过氧化氢和巯基乙醇的预处理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 :MRP是SS2的一种黏附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链球菌2型 溶菌酶 释放蛋白 黏附作用
下载PDF
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Ⅰ鸡葡萄球菌病的病原学、发病学和流行病学 被引量:6
3
作者 谷长勤 程国富 胡薛英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0年第4期40-42,共3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1鸡萄萄球菌的分型方法、粘附素的性质和分类 ;2外伤和应激是鸡发病的直接原因 ,而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 ,同时还与鸡的遗传特性有关 ;3葡萄球菌进入机体后细菌、...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鸡葡萄球菌病的研究进展 :1鸡萄萄球菌的分型方法、粘附素的性质和分类 ;2外伤和应激是鸡发病的直接原因 ,而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 ,同时还与鸡的遗传特性有关 ;3葡萄球菌进入机体后细菌、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葡萄球菌 分型 病原学 发病学 流行病学
下载PDF
鼻咽癌组织表达VCAM-1与局部淋巴细胞浸润的关系
4
作者 苏炳泽 罗志飞 +2 位作者 王东明 何金龙 李群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表达血管粘附分子-1(VCAM-1)与局部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鼻咽癌和22例慢性鼻咽炎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观察癌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计数癌巢内淋巴细胞数量;用VCAM-1、CD3、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表达血管粘附分子-1(VCAM-1)与局部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鼻咽癌和22例慢性鼻咽炎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观察癌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计数癌巢内淋巴细胞数量;用VCAM-1、CD3、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判断鼻咽癌表达VCAM-1程度,计数CD3+和CD4+、CD8+T细胞。结果:(1)癌细胞表达VCAM-1的鼻咽癌病例达92.16%。(2)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3)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巢内淋巴细胞数量、CD4+、CD8+T细胞数量均无关(P>0.05)。(4)鼻咽癌细胞轻度表达VCAM-1时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P=0.009),但不显示强度依赖性作用。结论:(1)VCAM-1在鼻咽癌细胞表达率很高,其表达强度与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2)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正常细胞表达VCAM-1的生理作用有所不同,不显示明确地吸引淋巴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血管粘附分子-1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肠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钟世顺 李淑梅 张振书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6-840,共5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肠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肠上皮细胞经LPS、H2O2和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预孵处理后,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丫啶橙染色分别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见LPS或H2O2处理组细胞变小、变圆...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肠上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方法:肠上皮细胞经LPS、H2O2和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预孵处理后,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和丫啶橙染色分别观察其形态学的变化.结果:光镜下观察见LPS或H2O2处理组细胞变小、变圆,胞质颗粒明显增多,部分细胞脱落漂浮于培养基中;先经黏附素处理后,变小、变圆,胞质颗粒增多的细胞较单独LPS或H2O2处理组明显减少,梭形细胞增多.透射电镜和丫啶橙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发现,LPS和H2O2处理组可见较多凋亡细胞,核浓缩,聚集于核周边或裂解成碎片;而先经黏附素处理后,凋亡细胞数则明显减少.结论: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可抑制LPS和H2O2对肠上皮细胞的损害作用,对肠上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附素 双歧杆菌 保护 肠上皮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双歧杆菌粘附素对脂多糖和H_2O_2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钟世顺 张振书 +2 位作者 王继德 赖卓胜 潘令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脂多糖(LPS)和H2O2体外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100 μg/L LP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有促进作用,200 μmol/...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对脂多糖(LPS)和H2O2体外调节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肠上皮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100 μg/L LPS对细胞增殖和凋亡均有促进作用,200 μmol/L H2O2可抑制肠上皮细胞增殖,促进凋亡。丫啶橙荧光染色见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染或裂解成碎片。预先经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处理后,LPS组细胞增殖和凋亡率均显著下降,H2O2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在体外,双歧杆菌分泌型粘附素能抑制LPS和H2O2对肠上皮细胞的损害作用,维持肠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粘附素 脂多糖 H2O2 调节 肠上皮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抑制白色念珠菌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徐艳 常勇杰 +1 位作者 鲍连生 张振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8期8-9,1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黏附素对嗜酸乳杆菌(L.acidophillus)抑制白色念珠菌(C.albicans)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促进作用。方法:分离2株L.acidophillusⅠ、Ⅱ,分别将C.albicans、C.albicans+L.acidophillus、C.albicans+不同浓度黏附素、C.albicans+L.acidophillus+不同浓度黏附素与肠上皮Lovo细胞混合孵育后,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上黏附C.albicans的个数。结果:双歧杆菌黏附素对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与L.acidophillus的种类和黏附素浓度都有关。C.albicans+L.acidophillusⅡ+黏附素比C.albicans+L.acidophillusⅠ+同浓度黏附素效果好。结论:双歧杆菌黏附素能促进L.acidophillus抑制C.albicans黏附肠上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黏附素 嗜酸乳杆菌 白色念珠菌 肠上皮细胞
下载PDF
利用酵母随机展示技术对猪肺炎支原体P97上B细胞表位的筛选和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璐 郭杰 +4 位作者 朱可蒙 王宁 辛九庆 刘玉芬 刘恒贵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92-1499,共8页
构建猪肺炎支原体P97蛋白的酵母随机展示文库,并利用该文库筛选和鉴定P97蛋白上的特异性B细胞表位。设计特异性引物从Mhp基因组中扩增p97基因,通过PCR方法将基因内部的TGA密码子突变为TGG,用DNaseⅠ将p97突变基因随机消化成长度100~250b... 构建猪肺炎支原体P97蛋白的酵母随机展示文库,并利用该文库筛选和鉴定P97蛋白上的特异性B细胞表位。设计特异性引物从Mhp基因组中扩增p97基因,通过PCR方法将基因内部的TGA密码子突变为TGG,用DNaseⅠ将p97突变基因随机消化成长度100~250bp的片段,回收产物经3′端加A处理后与用XcmⅠ酶切的酵母表达载体pCT-XcmⅠ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酿酒酵母EBY100获得P97蛋白酵母随机展示文库。利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筛选出文库中能与Mhp天然感染的猪阳性血清结合的阳性酵母克隆,并进一步鉴定其最小抗原表位。结果:1)克隆计数显示构建的随机文库库容量为2.86×106克隆,所有插入的片段随机分布,覆盖了全长的p97突变基因,文库经诱导后可以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与Mhp天然感染的猪阳性血清反应的阳性克隆;2)随后对文库进行流式细胞分选,经鉴定选出184号一个抗原多肽。从短肽C端氨基酸逐个缺失后发现长度为15个氨基酸的184D(DEKTSSQKDPSTLRA)多肽为一个B细胞表位,该表位能与多份Mhp阳性猪血清反应。P97蛋白酵母随机展示文库可以用于抗原表位的筛选鉴定,184D多肽是P97上一个在宿主体内能普遍诱导抗体免疫应答的B细胞表位,本研究对于研发Mhp的表位疫苗和建立特异性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肺炎支原体 P97黏附蛋白 酵母展示文库 B细胞表位
下载PDF
假丝酵母黏附相关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细胞壁蛋白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严蕾 唐建国 《微生物与感染》 2013年第3期181-185,共5页
假丝酵母(俗称念珠菌)是人类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可导致人体浅表组织感染,甚至入侵血流引起念珠菌血症和播散性念珠菌病。黏附是念珠菌机会性感染的第1步,该过程受黏附蛋白的精确调控。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细胞壁蛋白(GPI-CWP)家族中... 假丝酵母(俗称念珠菌)是人类重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可导致人体浅表组织感染,甚至入侵血流引起念珠菌血症和播散性念珠菌病。黏附是念珠菌机会性感染的第1步,该过程受黏附蛋白的精确调控。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细胞壁蛋白(GPI-CWP)家族中有许多成员参与调控念珠菌的黏附。本文就几种重要的念珠菌黏附相关GPI-CWP:凝集样序列(Als)、菌丝壁蛋白1(Hwp1)、上皮细胞黏附素(Epa)、聚苯乙烯黏附增强蛋白1(Eap1)等的致病机制展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丝酵母 黏附 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细胞壁蛋白 致病性
下载PDF
Virulence and potential pathogenicity of coccoid Helicobacter pylori induced by antibiotics 被引量:18
10
作者 Fei Fei She1 Dong Hui Su1 +1 位作者 Jian Yin Lin2 Lin Ying Zhou3 1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Fujian Province, China2Department of Molecular Medicin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Fujian Province, China 3Laboratory of Electron Microscope,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4. Fujian Province. ChinaFei Fei She. graduated from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as a postgraduate in 1991, now associate professor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specialized in molecular biology of pathogen, having 15 papers published.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54-258,共5页
AIM To explore the virulence and the potential pathogenicity of coccoid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transformed from spiral form by exposure to antibiotic.METHODS Three strains of H. pylori, isolated from gastric ... AIM To explore the virulence and the potential pathogenicity of coccoid Helicobacter pylori (H. pylori) transformed from spiral form by exposure to antibiotic.METHODS Three strains of H. pylori, isolated from gastric biopsy specimens of confirmed peptic ulcer, were converted from spiral into coccoid from by exposure to metronidazole.Both spiral and coccoid form of H. pylori were tested for the urease activity, the adherence to Hep-2 cells and the vacuolating cytotoxicity to Hela cells,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protein were analysed by SDS-PAGE and Western blot,The mutation of the genes including ureA, ureB,hpaA; vacA and cagA, related with virulence,was detected by means of PCR and PCR-SSCP.RESULTS In the coccoid H. pylori, the urease activity, the adherence to Hep-2 cells and the vacuolating cytotoxicity to Hela cells alldecreased. In strain F44, the rate and index of adherence reduced from 70.0% ± 5.3% to 33% ±5.1% and from 2.6 ±0.4 to 0.96 ±0.3 (P<0.01),respectively. The invasion of coccoid H. pylori into Hep-2 cell could be seen under electronmicroscope. SDS-PAGE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the protein with the molecular weight over Mr74 000 decreased, and the hybriditional signal in band Mr 125 000 weakened, while the band Mr 110000 and Mr63000 strengthened in coccoid H. pylori as shown in Western blot. The results of PCR were all positive, and PCR-SSCP indicated that there may exist the point mutation in gene hpaA or vacA.CONCLUSION The virulence and the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 over Mr74 000 in coccoid H. pylori decrease, but no deletion exists in amplification fragments from ureA, ureB, hpaA,vacA and cagA genes, suggesting that coccoid H. pylori may have potential pathogen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drug HELICOBACTER PYLORI /pathogenicity ANTIBIOTICS /pharmacology polymerasc chain reaction
下载PDF
基于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的多抗原肽疫苗的免疫原性鉴定
11
作者 孙艳 李瑞芳 +2 位作者 格桑卓玛 冯明旨 张骏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5期1573-1579,I0003,共8页
目的制备以幽门螺杆菌(Hp)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为基础的多抗原肽(MAP)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在GenBank数据库检索Hp黏附素HpaA的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采用表位分析软件预测HpaA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MAP并免疫白毛黑眼兔,体... 目的制备以幽门螺杆菌(Hp)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为基础的多抗原肽(MAP)疫苗,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在GenBank数据库检索Hp黏附素HpaA的氨基酸及核苷酸序列。采用表位分析软件预测HpaA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8分支MAP并免疫白毛黑眼兔,体外试验测定MAP与兔抗Hp多克隆抗体的亲和力,体内试验检测免疫血清抗体效价和抗体的特异性。结果HpaA的优势B细胞表位可能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第130~142和第212~219区段,并分别以上述B细胞表位合成8分支MAP1和MAP2。MAP1和MAP2均能在体外与兔抗Hp多克隆抗体结合,且MAP1具有较高的亲和力。仅MAP1能在体内诱导免疫应答,产生高滴度特异性抗体。结论HpaA氨基酸序列的第130~142区段为其优势B细胞表位,基于此合成的MAP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黏附素HpaA B细胞表位 多抗原肽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黏附素ClfA等抗体抑制该菌黏附牛乳腺上皮细胞效果的比较
12
作者 马鹏睿 王彩蝶 +1 位作者 张宝江 苏艳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93-302,共10页
【目的】为从免疫的角度比较和分析黏附素分子细胞外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Extracellular fibrinogen-binding protein,EfB)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A(Fibronection binding protein,FnBP)对聚集因子A(Clumping factor A,ClfA)抑制牛源金黄... 【目的】为从免疫的角度比较和分析黏附素分子细胞外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Extracellular fibrinogen-binding protein,EfB)和纤维连接蛋白结合蛋A(Fibronection binding protein,FnBP)对聚集因子A(Clumping factor A,ClfA)抑制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黏附牛乳腺原代上皮细胞作用的增强效果。【方法】本试验分离培养牛乳腺上皮细胞并鉴定;将真核重组质粒EfB和FnBPA分别与ClfA组合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并利用免疫后抗体体外抑制2株SA分离株侵染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平板计数法定量检测与比较不同免疫组合诱导抗体对黏附的抑制作用;对SA和乳腺上皮细胞分别进行荧光染色,观察不同免疫组合诱导的抗体对黏附抑制效果的差异。【结果】成功分离培养了牛乳腺原代上皮细胞;证明了构建的ClfA、FnBPA和EfB真核重组表达质粒均可在细胞中表达,且在免疫实验兔后可诱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细菌平板计数和荧光染色观察的结果表明,黏附素分子单独和组合免疫的抗体对该菌不同菌株(GY278和GY309)的黏附抑制能力不同,ClfA抗体的黏附抑制能力最强,FnBPA分子A区的黏附抑制能力优于D区。FnBPA、EfB分别与ClfA联合免疫抗体对黏附的抑制程度高于黏附素分子单独免疫组,FnBPA分子A区对ClfA黏附抑制的增强作用优于D区,FnBPA-A区与Efb相比对ClfA的黏附抑制增强差异不显著。【结论】FnBPA-A、FnBPA-D和EfB分别与ClfA联合免疫可不同程度地影响ClfA的黏附抑制效果,该结果为以黏附素分子为靶点的牛乳腺炎疫苗的研究提供了实验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黏附素分子 抗体 牛乳腺上皮细胞 黏附抑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