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伦理倒错的水泥花园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洁 辛曙光 李旭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9-92,共4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描摹了一出在失去双亲后4个孩子人性逐渐扭曲和堕落的伦理悲剧。文章借由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探究小说人物的伦理缺失和错位,针对小说中表现的不同伦理层级,将各种伦理进行剥离和阐释,...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描摹了一出在失去双亲后4个孩子人性逐渐扭曲和堕落的伦理悲剧。文章借由第一人称叙事情境所带来的不可靠叙事探究小说人物的伦理缺失和错位,针对小说中表现的不同伦理层级,将各种伦理进行剥离和阐释,从而对小说中的伦理缺失从不可靠叙事角度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第一人称 不可靠叙事 伦理缺失
下载PDF
《水泥花园》中的“水泥花园”意象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春芳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76,共6页
麦克尤恩的首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发生在4个孩子身上的变态的恐怖故事。麦克尤恩在书中详细阐释了"水泥花园"的建构过程及目标指向,使"水泥花园"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意象。麦克尤恩通过该意象表达了他对当... 麦克尤恩的首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发生在4个孩子身上的变态的恐怖故事。麦克尤恩在书中详细阐释了"水泥花园"的建构过程及目标指向,使"水泥花园"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意象。麦克尤恩通过该意象表达了他对当代都市文化的认知和对人的生存状态及当代社会的多重困境的深刻思考。文章从"水泥花园"的建构过程、"水泥花园"中的生存境遇及其本质内涵入手,对"水泥花园"所蕴含的都市文化批判思想进行探究,旨在精确而深入地把握麦克尤恩的思想精髓及其作品中的都市文化批判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意象 都市文化 批判指向
下载PDF
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不可靠叙述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悦 徐靖焱 《三峡论坛》 2011年第3期21-25,147,共5页
《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方式,从叙述者的未成年人身份、作品的时空意识、家庭的俄狄浦斯情结三个层面,分析不可靠叙述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与人物塑... 《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论述小说中的不可靠叙述方式,从叙述者的未成年人身份、作品的时空意识、家庭的俄狄浦斯情结三个层面,分析不可靠叙述在这部小说中的运用,及其与人物塑造和主题生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麦克尤恩 不可靠叙述
下载PDF
论《水泥花园》中的乱伦 被引量:1
4
作者 刘胡敏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80-85,共6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讲述了两个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杰克和朱莉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发生姐弟乱伦的故事。造成他们乱伦的因素主要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在青春期成长发育过程中情窦初开,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导致他... 伊恩·麦克尤恩的《水泥花园》讲述了两个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杰克和朱莉在父母相继离世后发生姐弟乱伦的故事。造成他们乱伦的因素主要有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他们在青春期成长发育过程中情窦初开,缺少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导致他们相互渐生情愫,并最终在非理性因子战胜了理性因子的情况下发生了乱伦。他们违反社会伦理的乱伦映射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与烦恼。《水泥花园》通过描写青少年乱伦的悲剧揭示伦理禁忌对于维护社会和家庭稳定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乱伦 伦理身份 欲望 置换
下载PDF
《水泥花园》副词与主位结构的人际功能分析
5
作者 张洁 谭琳 凌志强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361-365,共5页
《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15岁的少年杰克为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副词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用来表达环境意义及人际意义最常见的方式,且主位结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分析语篇的重要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 《水泥花园》是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15岁的少年杰克为视角,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副词是系统功能语法中用来表达环境意义及人际意义最常见的方式,且主位结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分析语篇的重要理论,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主位结构分析应用于文学作品,因主位的选择蕴涵着话语对象之间人际关系的线索。利用语料库软件UAM Corpus Tool检索功能,对小说中截取的父子、母子及手足关系片段中各类副词进行分析,并结合功能语言学主位结构理论,从叙述话语分析的角度揭示作者刻画和塑造家庭中不同的人际关系,关注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部分,剖析副词的使用和主位的选择变换如何阐明人物关系及家庭伦理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家庭关系 副词分析 主位结构 伦理缺失
下载PDF
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的异化研究
6
作者 李娜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77-79,共3页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 《水泥花园》作为麦克尤恩第一部长篇小说在其小说创作中有着里程碑的意义。许多研究者分别从寓言、伦理和创作主题等角度对其研究。本文试图从异化视角出发,探析这部小说中人与人及人与自我关系的异化,以期更好地理解麦克尤恩通过小说探讨的人类生存和精神危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水泥花园》 异化
下载PDF
水泥裂缝中开出的花朵——狂欢化解读伊恩·麦克尤恩《水泥花园》里孩子们的笑 被引量:1
7
作者 麦丽斯 郑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04-108,共5页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78年所著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庭荒原中,未成年孩子们经历的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水泥花园》,认为笑...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1978年所著小说《水泥花园》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庭荒原中,未成年孩子们经历的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水泥花园》,认为笑是孩子们从自我放逐走向成熟的重要线索。孩子们标志性的三次狂欢式的笑既是对权力交替的庆祝,又是对父母权威的嘲讽;既是对迎接新生的礼赞,又是对过去身份的告别。以笑为依托获得成长的孩子们,并非如评论界所言在伦理缺失的荒原上胡作非为,而是在用狂欢的庆典争取欢乐的自由,用笑声的养分培育出水泥缝中的生命之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伊恩·麦克尤恩 狂欢化理论 成长
下载PDF
浅谈儿童在伊恩·麦克尤恩主要作品中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吕胜建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76-79,75,共5页
大量关于"儿童"的描写贯穿了麦克尤恩文学创作的始终,其文学作品塑造了经典、丰富的儿童形象。本文试对麦克尤恩的三篇长篇小说《水泥花园》、《时间中孩子》及《赎罪》中儿童在叙述成人世界、观照生命哲学以及展现主题方面... 大量关于"儿童"的描写贯穿了麦克尤恩文学创作的始终,其文学作品塑造了经典、丰富的儿童形象。本文试对麦克尤恩的三篇长篇小说《水泥花园》、《时间中孩子》及《赎罪》中儿童在叙述成人世界、观照生命哲学以及展现主题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发现麦克尤恩对于儿童作用的创作是独特的,并且这种创作是和作者自身的经历、社会变迁等紧密相关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儿童 《水泥花园》 《时间中的孩子》 《赎罪》
下载PDF
《水泥花园》的地理空间建构及其人物关系悲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夙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以其犀利视角、冷峻文风、黑色幽默独树一帜,享誉当代文坛。发表于1978年的中篇小说《水泥花园》,是一个"哥特式的故事",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 素有"恐怖伊恩"之称的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以其犀利视角、冷峻文风、黑色幽默独树一帜,享誉当代文坛。发表于1978年的中篇小说《水泥花园》,是一个"哥特式的故事",讲述了在失去正常社会秩序和规范的家庭荒原中,未成年孩子们经历着痛苦、无序、混沌的成长。缺乏家长和社会的正确引导与规范,使得未成年孩子们走向迷雾和畸变,最终走向了乱伦的黑暗。"水泥花园"环境下形成了家庭关系的"水泥化":夫妻形同路人;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和引导;兄弟姐妹之间错乱的亲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尤恩 《水泥花园》 地理空间 人物关系
下载PDF
《水泥花园》中的“套盒空间”分析
10
作者 杨楠 高超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8-102,共5页
《水泥花园》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首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作为对主人公家宅的称谓,直接构成人物生存境遇的空间隐喻,其中“花园”见出“异托邦”的想象与建构,“水泥”则指向处境的固化与人情的冷漠,家宅则具有保护... 《水泥花园》是英国当代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首部长篇小说。“水泥花园”作为对主人公家宅的称谓,直接构成人物生存境遇的空间隐喻,其中“花园”见出“异托邦”的想象与建构,“水泥”则指向处境的固化与人情的冷漠,家宅则具有保护与枷锁的双重特性。这一空间内部有着复杂的结构,整栋房屋与每一个房间及更小的空间物件之间形成多重“套盒空间”关系,又通过“门”“窗”之类形成空间过渡,由此投射出更复杂的人际关系。地下空间作为承载母体与家宅根系的核心存在,它竭力封闭的“罪恶”与“死亡”最终还是透过裂缝不断向外渗透,预示出现代化进程中整个人类生命空间所面临的伦理及存在论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水泥花园》 空间 “套盒空间”
下载PDF
基于“节约型园林”理念的园林材料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牛琳 《山西建筑》 2022年第7期164-167,共4页
对“竹钢”、胶筑透水石、有机覆盖物的性质性能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此类新型建筑材料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实现了园林工程实践中低成本、低维护的诉求,达到了“节约型园林”理念的践行效果。
关键词 “竹钢” 胶筑透水石 有机覆盖物 节约型园林
下载PDF
《水泥花园》:“异托邦”里的安全感与“绝妙的暴行”
12
作者 邢玉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0期112-115,共4页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水泥花园》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恐怖之处既来源于冷酷的社会也来源于复杂的人性。小说里人物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建构一个不同于外部世界的“异托邦”,一个并不牢固、最终被摧毁的... 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水泥花园》用精炼简洁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恐怖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恐怖之处既来源于冷酷的社会也来源于复杂的人性。小说里人物所有的行为都是在建构一个不同于外部世界的“异托邦”,一个并不牢固、最终被摧毁的象征意义上的小“花园”,而它的解体和湮没充分展现了严整而无情的社会收容制度所实施的意味深长的暴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异托邦 安全感 暴行
下载PDF
成长的不能承受之轻:麦克尤恩《水泥花园》的伦理意识与伦理选择 被引量:20
13
作者 尚必武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1-74,83,共5页
作为麦克尤恩"惊恐文学"的代表作,《水泥花园》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过程中的"不安"与"震撼",更多的是阅读之后的伦理启迪与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小说人物杰克、朱莉、汤姆... 作为麦克尤恩"惊恐文学"的代表作,《水泥花园》带给读者的不仅是阅读过程中的"不安"与"震撼",更多的是阅读之后的伦理启迪与思考。本文试图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重点分析小说人物杰克、朱莉、汤姆、苏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伦理问题及其蕴含的文学价值。文章认为,在父母相继离世的伦理环境中,杰克家庭原本完整的伦理结构遭到破坏,他们兄妹失去了效仿的道德榜样,难以获得正确的伦理观念和构建自己的伦理规范。同时,由于杰克等人自身的人性因子受到兽性因子的抑制,导致其伦理意识无法产生,理性无法成熟,使得他们在确认伦理身份的过程中出现了身份错位,产生了乱伦意识,并最终导致了伦理混乱。故此,小说揭示了少年儿童在向成人转变的过程中确认伦理身份的困难,隐喻了人在完成生物性选择之后进行伦理选择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花园》 伦理环境 伦理意识 伦理身份 斯芬克斯因子
原文传递
论麦克尤恩《水泥花园》中个体化的文化危机
14
作者 付昌玲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7-230,共14页
麦克尤恩的小说《水泥花园》从传统共同体文化的衰落入手,探讨了个体化社会的文化危机主题。麦克尤恩通过对传统家庭和睦文化消解的描述,呈现了传统父权制文化的土崩瓦解,体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巨大影响,也彰显了个体化社会中货币的巨大... 麦克尤恩的小说《水泥花园》从传统共同体文化的衰落入手,探讨了个体化社会的文化危机主题。麦克尤恩通过对传统家庭和睦文化消解的描述,呈现了传统父权制文化的土崩瓦解,体现了女权主义运动的巨大影响,也彰显了个体化社会中货币的巨大分离效应。另外,小说中家庭的孤岛型处境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衰落彰显了城市邻里文化的丧失,显示了个体化社会人际关系的功利化特征,进而展现了现代文明对人类心灵的残害和腐蚀效应。更为重要的是,小说中充斥的感官文化的侵蚀体现了个体化社会中以往具有高度凝聚力的社群文化的衰落,显示了大众文化对高雅文化的排斥,从而暗示了民族凝聚力的严重削弱。总而言之,麦克尤恩通过该作品与历史形成了对话,表达了他对传统共同体文化在个体化社会中衰落这一局面的深深惋惜,而且也隐含了他对为欲望所充斥的消费文化的深刻质疑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恩·麦克尤恩 《水泥花园》 文化危机 个体化社会 共同体文化 大众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