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成渝中部地区为例
1
作者 王彬燕 田俊峰 王士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以典型都市圈接合区成渝中部地区为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并综合应用最小二乘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 以典型都市圈接合区成渝中部地区为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并综合应用最小二乘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成渝中部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由相对稳定转向减少;建设用地规模急速扩张,热点区由分散转向集中,由重庆市主城区边缘向外围拓展。(2)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是政策制度因素、自然环境条件、行政边界效应、经济社会转型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行政边界效应是驱动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特色因素,其作用过程呈现中介特征。(3)行政边界效应的存在导致区域生态空间管控不力,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与供给不足并存,加剧土地利用冲突。应进一步形成推进跨区域国土空间一体化治理的综合性理论方法体系与系统性政策行动路径,这对促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与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机制 地理加权回归 都市圈接合区 成渝中部地区
下载PDF
黔中-渝南沉积型铝土矿区域成矿模式及找矿模型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平 廖友常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2063-2082,共20页
黔中—渝南沉积型铝土矿的区域成矿模式概括如下: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和泥盆纪末的紫云运动等,可能都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因地幔柱向地壳大量输送物质和辐射能量,从而引发的地壳升降运动,在此期间,全区大面积抬升,形... 黔中—渝南沉积型铝土矿的区域成矿模式概括如下:志留纪末的广西运动和泥盆纪末的紫云运动等,可能都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因地幔柱向地壳大量输送物质和辐射能量,从而引发的地壳升降运动,在此期间,全区大面积抬升,形成长期隆起区;泥盆纪末准平原化;早石炭世岩关期气候湿热,暴露地表的早古生代岩石全面红土化、钙红土化,形成的含三水铝石红土风化壳物质,为沉积型铝土矿提供了物源。修文及息烽—遵义沉积区,于早石炭世大塘期早—中期沉积了铝土矿含矿岩系—九架炉组。绥阳—正安—道真沉积区,在晚石炭世的黄龙组石灰岩沉积并钙红土化之后,于马平期沉积了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大竹园组。3个沉积区的铝土矿含矿岩系,都是在以陆相为主的环境中沉积形成的。在成岩阶段,铝土矿中的三水铝石逐渐变质为硬水铝石。由于各沉积区形成含三水铝石红土风化壳的母岩不同,由此沉积而成的铝土矿及其含矿岩系,在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上也就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铝土矿 红土风化壳 区域成矿模式 区域找矿模型 黔中—渝南
下载PDF
重庆市巴南区33所医院消毒供应现状调查及需求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秀琼 唐晓燕 +4 位作者 刘渝 朱渝 毛泽容 徐辉 李晓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0-63,共4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巴南区33所医院消毒供应的现状,探索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的33所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相关负责人进行调研,了解现有消毒供应资源配置情况及医院管理者对资源共享型区域化消毒... 目的调查重庆市巴南区33所医院消毒供应的现状,探索建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CSSD)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的33所医院的消毒供应室相关负责人进行调研,了解现有消毒供应资源配置情况及医院管理者对资源共享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的认可程度,并将现况调查结果与我国消毒供应室卫生行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33所医院消毒供应资源配置与标准的差异性。结果 33所医院中,22所设置消毒供应室(二级医院7所,一级医院14所,私立及其他类型医院1所),并且从不参与消毒供应相关培训12所。22所设置消毒供应室的医院中,"三区"设置合格率59. 09%,去污区合格8所(36. 36%);检查包装灭菌区配备合格10所(45. 45%),15所(68. 18%)最低人员配置合格;仅4所取得CSSD验收合格证。27所(81. 82%)医院管理者认可资源共享型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结论重庆市巴南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建筑布局、设备设施、人员配置等存在严重不足,感染隐患较大。以现有标准化的CSSD为依托、创新工作模式,建立区域化CSSD进行复用物品的集中管理,可达到资源整合共享,减少设备设施的重复投入,提高复用物品的消毒灭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巴南区 医院 消毒供应 现状调查 区域化消毒供应中心 资源整合
下载PDF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 被引量:55
4
作者 邱继勤 朱竑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旅游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进行区域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区域旅游整体的力量参与竞争,进而实现各旅游地共同发展的开发过程。区... 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旅游地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根据旅游资源的内在关联性、地理空间的邻近性、旅游产品的互补性,进行区域间的联合与协作,以区域旅游整体的力量参与竞争,进而实现各旅游地共同发展的开发过程。区域联动开发理论实质上是针对旅游欠发达、资源类似、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地区,在核心—边缘理论和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区域旅游合作开发理论。笔者以川黔渝三角旅游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这一区域进行区域旅游联动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只有通过区域旅游联动开发才能实现区域内各景区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区域联动开发 旅游产品 产业集聚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
下载PDF
重庆市的地理背景与区域发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彭建 赵鹏军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CSSCI CSCD 2000年第3期37-42,共6页
该文分析重庆市地质、地貌、矿产、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地理背景和行政区划、人口、科教、城镇、工农业、交通、通讯、商贸、旅游等人文地理背景 ,总结重庆市地理区位的七大特征。并提出重庆市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地理背景 地理区位 区域发展 重庆
下载PDF
试探重庆直辖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被引量:3
6
作者 乔家君 徐勇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8年第4期41-46,共6页
阐述设立重庆直辖市的重大意义及其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剖析目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重庆 区域经济 经济发展战略
下载PDF
区域中心城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邓玲 陈希勇 曾武佳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6期40-53,共14页
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八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协同步伐加快,但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产业集群成链有待延伸,基础设... 区域中心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八大区域中心城市经济实力明显提升,区位优势更为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协同步伐加快,但集聚辐射作用不强,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不够充分,产业集群成链有待延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有待提高。在借鉴东莞、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经验的基础上,从优化产业结构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区域中心城市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中心城市 双城经济圈 产业集群
下载PDF
三线建设中川渝地区冶金企业发展与布局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5期77-82,共6页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对川渝地区冶金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川渝地区冶金工业的实力。同时,在&qu...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三线建设,是我国内地开展的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经济建设。三线建设对川渝地区冶金工业的发展与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线建设中建成投产的企业,极大地增强了川渝地区冶金工业的实力。同时,在"靠山、分散、隐蔽"的战略布局方针下,冶金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庆、攀枝花及其周边地区,呈资源配套型分散布局,改变了川渝地区冶金工业集中于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分布格局,使其沿攀西地区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线建设 川渝地区 冶金企业 西南地区 工业布局 产业结构 中心城市 基础工业
下载PDF
川渝地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区域协同发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雅蕾 朱天舟 《物流技术》 2007年第7期14-15,34,共3页
分析了川渝地区成都、重庆两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区位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两个集装箱中心站协同快速发展对川渝地区集装箱多式联运和物流发展的意义重大,并对两个中心站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川渝地区 铁路 集装箱 中心站 多式联运 物流
下载PDF
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形象塑造——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立天 徐刚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28-131,共4页
从区域环境、区域行为和区域精神三部分对区域形象内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区域形象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指出形象塑造的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分析重庆区域形象的塑造历程,将... 从区域环境、区域行为和区域精神三部分对区域形象内涵进行阐述,并分析了区域形象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指出形象塑造的作用.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以重庆市为例,通过分析重庆区域形象的塑造历程,将直辖前后形象变化、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进一步证实形象塑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形象塑造 区域经济发展 直辖 重庆市
下载PDF
成渝城市群战略视野的区域中心城市辐射能力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佳宁 罗重谱 白静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5,共12页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 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对于推动成渝城市群发展、加快西部大开发、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经济发展、交通系统建设、物流发展、区域创新、对外开放五个维度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进行比较,得出区域中心城市增强辐射能力的举措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全面性、协同性。增强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应找寻"创新驱动与产业引领"型路径,构建"开放支撑与物流强化"型路径,实施"人才集聚与市场优化"型路径,发力"重点突破与市际联合"型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城市群战略 区域中心城市 区域经济新格局
下载PDF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多维取向:分析成渝城市群 被引量:8
12
作者 罗志高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通过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举措的比较... 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具有支撑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是区域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集聚地,也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源。通过对成渝城市群七个区域中心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历史文化名城方面举措的比较,可得到如下启示:区域中心城市要积极参与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体现发展的一致性;加快联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协同性;制定出台与建成区域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强化政策的前瞻性;强调发挥经济和文化两个维度的辐射,彰显发展的全面性。这些启示对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同样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成渝城市群发展 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下载PDF
“流空间”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结构研究
13
作者 孙芳城 张娜 +1 位作者 胡钰苓 唐菁 《世界地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7-162,共16页
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区域内循环助推国内大循环,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网络结构视角,采用铁路公路客运班次、区域... 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以区域内循环助推国内大循环,对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城市网络结构视角,采用铁路公路客运班次、区域外向功能影响量、人口迁徙量和百度指数数据,在构建交通、经济、人口和信息城市空间联系网络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的可视化功能,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差异进行刻画,进而针对各网络从不同视角提出网络结构优化策略和建议。结果表明(:1)城市网络表现出以“成都和重庆”为主的双核心圈层放射状空间结构,总体网络联系空间呈“非均衡”格局。(2)城市体系雏形初显,网络结构不具备稳定性,韧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整体指标测算显示各城市网络紧密性总体表现为人口>信息>经济>交通。(3)“核心-边缘”效应均显著,“塌陷”现象明显,缺乏强有力的次级中心城市。(4)凝聚子群分布形态差异性强,子群内城市的地域空间分布基本符合地理邻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结构 流空间 中心度 凝聚子群 成渝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