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汽车用集中驱动电机技术发展综述
1
作者 贾广隆 鞠孝伟 +1 位作者 赵泽 张凤阁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40,共15页
近年来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促使电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电驱系统。随着电驱系统永磁化、高速化、集成化的不断发展,驱动电机在结构设计、冷却散热等方面面临诸多挑... 近年来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等问题促使电动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电机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电动汽车的电驱系统。随着电驱系统永磁化、高速化、集成化的不断发展,驱动电机在结构设计、冷却散热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梳理了目前车用驱动电机类型、典型拓扑结构及其应用案例并分析了各自优缺点。综述了驱动电机热分析和冷却结构设计的研究现状,总结了驱动电机所亟须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可为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集中驱动 驱动电机 拓扑结构 永磁化 冷却结构 能源危机 温室效应
下载PDF
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集中式融合扫描策略
2
作者 季渊 许怡晴 +2 位作者 陈宝良 张引 黄忻杰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2-481,共10页
本研究针对数字驱动型硅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微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引发的视觉感知问题,尤其是动态假轮廓和闪烁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扫描策略——集中式融合扫描。集中式融合扫描策略采用灰度权值重分配和融... 本研究针对数字驱动型硅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微显示器在显示动态图像时引发的视觉感知问题,尤其是动态假轮廓和闪烁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扫描策略——集中式融合扫描。集中式融合扫描策略采用灰度权值重分配和融合子场概念,通过对整数子场数目和权值的重新分配,以及将融合子场固定于调制周期中间位置,改善显示器图像质量。实验结果表明,集中式融合扫描在峰值信噪比方面较传统扫描方法平均提高约13%,均方误差降低了约10%,并且结构相似度评分接近1,显著高于现有扫描方法。集中式融合扫描在JEITA闪烁评估中的表现优于19子场扫描法,闪烁量化值降低了约22%。集中式融合扫描策略在改善数字驱动型硅基OLED微显示器的图像显示质量方面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方案,为未来显示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基OLED 微显示器 集中式融合扫描 数字驱动 脉宽调制
下载PDF
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时空动态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3
作者 丁雪 邵馨 +2 位作者 邓瑞芳 彭双云 王金亮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4-373,共10页
[目的]揭示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力机制,进而为制定滇中城市群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GISD 30 m不透水面数据,运用不透水面动态度、标准差椭圆、象限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 [目的]揭示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时空动态演变特征及驱动力机制,进而为制定滇中城市群规划和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2000—2020年滇中城市群GISD 30 m不透水面数据,运用不透水面动态度、标准差椭圆、象限分析法和地理探测器等空间分析方法揭示了不透水面时空变化规律及驱动力机制。[结果](1)时间演变:近20年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整体扩展速率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趋势,年均扩展速率为66.77 km^(2)/a,年均动态度达4.36%,不透水面的动态度呈现不断下降趋势。近20年来,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面积扩大了1402.2 km^(2),增长率高达91.5%。(2)空间演变上:近20年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扩展各个城市空间差异较大,其中昆明市不透水面扩展较多,楚雄彝族自治州扩展面积较少。各城市群总体上朝南部—东南部方向扩展,迁移重心基本稳定。(3)近20年来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的扩展具有明显的方向性,总体向东北—西南方向扩展。其中2005年标准差椭圆面积最大,不透水面开始高速扩张,20年来不透水面重心变化较为稳定,整体一直保持向南迁移,总体变化相对较小。(4)从不透水面的驱动机制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扩展的影响显著,而LAI、坡度、降水、温度以及NDVI等因素对不透水面扩展的影响不显著。人口和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强度明显强于其他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论]近20年以来滇中城市群不透水面不断扩展,对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格局产生巨大影响,为此应加强不透水面空间优化布局,为实现滇中城市群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透水面 滇中城市群 时空演变 驱动力分析
下载PDF
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动态演变及驱动力研究
4
作者 焦士兴 刘静静 +2 位作者 王安周 易秋梦 丁辉 《江苏科技信息》 2024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演化趋势,利用SPSS 26.0探讨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等四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波动上升,湖北等两省相对稳定。河南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山西呈波动下降趋势,安徽等四... 文章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演化趋势,利用SPSS 26.0探讨了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山西等四省人均耕地生态足迹波动上升,湖北等两省相对稳定。河南人均耕地生态承载力呈波动上升趋势,山西呈波动下降趋势,安徽等四省相对稳定。河南等五省耕地资源呈现可持续利用状态,山西则为不可持续状态。中部六省耕地生态足迹变化驱动力和演变趋势存在差异,江西和山西呈现增长-下降-增长的态势,湖南、湖北和河南呈现增长-下降态势。通过提高耕地产出能力、优化配置耕地资源、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利于实现耕地可持续性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 耕地生态足迹 驱动力
下载PDF
近30年来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轨迹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 被引量:1
5
作者 朱加应 彭双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8-288,共11页
[目的]生态用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 [目的]生态用地在维持生态平衡和支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的时空演变特征和驱动机制对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对滇中城市群1990—2020年生态用地进行识别的基础上,采用变化轨迹分析、热点分析和地理探测器对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时空变化轨迹和驱动机制进行了探索。[结果](1)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以非生态用地与林地互换为主,并集中发生在林地和非生态用地的过渡地带,而生态用地内部之间(林地和草地)的转换主要发生在研究区北部和南部的山地区域。(2)生态用地变化以低频次变化为主,高频次较少,频次变化在元江干热河谷、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域、滇东滇东南喀斯特地带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效应。(3)耕地面积变化是影响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社会经济因素对生态用地的影响力显著高于自然因素,在自然环境、耕地扩张、生态修复政策等多重驱动下,多因子交互作用对生态用地变化更具解释力。[结论]滇中城市群生态用地破碎,自然环境的改变和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极易导致生态用地发生变化,亟需分区域合理制定生态保护措施,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变化轨迹 驱动机制 地理探测器 GEE 滇中城市群
下载PDF
复合激励下两种类型电动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分析
6
作者 陈丽霞 《机械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23-127,140,共6页
为对比分析不同路面激励与电机垂向电磁激振力共同作用下,集中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建立集中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的1/2、4-DOF汽车模型;考虑汽车行驶时受到的多种路面激励和电磁垂向激振力作用,借助时域图和PSD方... 为对比分析不同路面激励与电机垂向电磁激振力共同作用下,集中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建立集中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的1/2、4-DOF汽车模型;考虑汽车行驶时受到的多种路面激励和电磁垂向激振力作用,借助时域图和PSD方法,从时域和频域两方面仿真分析两种电动汽车驱动形式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论表明:轮毂电机驱动汽车的接地性与行驶平顺性相对较差,需进一步研究轮内电机悬置构型,以达到合理轻量化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激励 集中电机驱动 轮毂电机驱动 汽车行驶平顺性
下载PDF
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光影像的中原城市群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7
作者 胡苗苗 闫庆武 李建辉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9,共11页
掌握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中原城市群1993—2018年间建成区范围;并从整体和地级市2个尺度研究了1993—2018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 掌握城市扩张空间格局和驱动机制,有助于中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基于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影像,采用统计数据比较法提取了中原城市群1993—2018年间建成区范围;并从整体和地级市2个尺度研究了1993—2018年城市扩张的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模型,研究其时空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①空间上,以郑州为中心,东北至西南方向为参考,各城市建成区面积及扩张规模总体上呈现出“中间大、两边小”的分布格局;以2010年为分界点,扩张类型由边缘式转向飞地式,扩张模式由面状扩张向多中心的点状扩张和沿主要交通线路的线状扩张转变;②时间上,不同城市扩张面积、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差异显著,扩张速度和扩张强度均为正且大体呈“W”型波动式变化;建成区重心经历了“西南-东北-东北-西-西北-东南”的变动过程,重心在郑州市和开封市之间“徘徊游走”;③城市群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经济因素,其次是社会、交通和环境因素。对城市扩张影响前5的驱动指标依次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实际利用外资额、教育支出和人口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扩张 时空演变 驱动力 DMSP/OLS NPP/VIIRS 中原城市群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特征识别及驱动力分析——以滇中城市群为例
8
作者 周泽 全斌 张海波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4,共15页
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是确定区域国土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基础。单一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对地类内部间转化的更多潜在信息挖掘不足,致使冲突演变过程中的地类变化状态特征不够明确。本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是确定区域国土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基础。单一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对地类内部间转化的更多潜在信息挖掘不足,致使冲突演变过程中的地类变化状态特征不够明确。本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转换图谱直观表达土地利用的转换模式;从景观斑块的角度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识别滇中城市群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将变化成分方法和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探讨不同冲突演变下各地类的增加和减少强度特征;基于斑块生成模型(PLUS),揭示土地利用冲突驱动机制。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0.11%增长到0.79%,以交换变化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变化显著,且耕地趋向性转变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平均冲突指数增长了0.07,在空间上呈现西强东弱的分布特征,集中表现在东部地势平坦的耕地、林地和草地被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数量的减少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建设用地的扩张则受人口密度和GDP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冲突与地类之间剧烈的转换密不可分,在冲突增强的区域,建设用地的增加强度和耕地的减少强度较大,且耕地和草地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强度活跃。(2)兼顾自然禀赋大的生态用地和脆弱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山地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的缓解需重点保护地势平坦的生态用地。山地城市的开发建设需规避耕地、基本农田碎片化的风险。缓解高原山地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人口高度聚集和客观追求经济发展。本研究可为滇中城市群的国土空间动态监测和山地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景观格局 强度分析 驱动力 滇中城市群
下载PDF
425 kW内装式永磁提升机电机设计研究
9
作者 王定龙 吴顺海 +2 位作者 陈玮 李华胜 张维伟 《防爆电机》 2024年第4期9-12,72,共5页
内装式永磁提升机,将永磁直驱电机集成于提升机内部,不仅具有永磁直驱传动方式效率高、功率因素高、故障率低、可靠性高、起动性能好和振动噪音小等优点;而且系统结构上减少了电机部分基建占地面积,转矩直接作用于提升机卷筒上,减少中... 内装式永磁提升机,将永磁直驱电机集成于提升机内部,不仅具有永磁直驱传动方式效率高、功率因素高、故障率低、可靠性高、起动性能好和振动噪音小等优点;而且系统结构上减少了电机部分基建占地面积,转矩直接作用于提升机卷筒上,减少中间环节能量传递损失,进一步提高系统传动效率。现采用集中绕组定子+嵌入式磁极转子技术方案,相比分布绕组定子+表贴式永磁体转子技术方案,具有可靠性高、永磁体抗氧化退磁能力强和控制分辨率高等优点。最终成功开发出样机,并进行了试验,试验参数基本都符合要求,证明了内装式提升机采用集中绕组定子+嵌入式磁极转子技术路线方案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装式永磁提升机 永磁直驱 集中绕组 分布绕组
下载PDF
云南中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
10
作者 徐磊 管继云 +6 位作者 巴永 陈伟志 黄加忠 程琰勋 张亚 瞿镪 赵萌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326,共23页
【研究目的】查清滇中中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驱动机制,服务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方法】以滇中大姚县、姚安县和南华县为研究区,依据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分析土壤重... 【研究目的】查清滇中中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驱动机制,服务于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研究方法】以滇中大姚县、姚安县和南华县为研究区,依据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采用地统计学分析土壤重金属来源、空间分布格局及驱动机制,建立滇中中高山丘陵区土壤重金属表生地球化学过程驱动模式。【研究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中Cd、Hg含量均值高于深层土壤背景值,Cr、Ni高于云南省土壤背景值,除As、Hg、Sb外的其他重金属显著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局部地区土壤可能存在As、Cd、Pb生态风险。构建的最小数据集的元素为As、Co、Cr、TFe、Ni、Pb、Sb、Sn、V、Zn,莫兰指数显示均具有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呈现变质岩和侵入岩重金属含量高、碎屑岩和第四系冲积物含量低的特点。多元统计分析与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表明Co、Cr、TFe、Mn、Ni、V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As、Sb、Sn受原生地层与成矿地质背景影响较大,Cd、Pb、Zn主要受工矿活动等人类活动影响。【结论】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地层分布高度耦合,地质背景控制了表层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差异。岩石风化作用驱动了重金属的垂向迁移和富集,重金属含量与高程呈显著的多项式线性拟合趋势,有机质和pH是不同高程区间控制重金属行为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强烈的表生地球化学作用重塑了重金属的宏观分布,受自身化学性质的制约以及环境条件(坡度、pH、有机质等)的影响在土壤中发生分配、迁移、富集,人类活动影响了局部重金属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空间分布 驱动机制 表生地球化学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滇中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Central Toroidal Rotation Induced by ICRF on EAST
11
作者 潘夏云 王福地 +8 位作者 张新军 吕波 陈俊 李颖颖 符佳 石跃江 余羿 叶民友 万宝年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2期114-119,共6页
Core plasma rotation of both L-mode and H-mode discharges with ion cyclotron range of frequency(ICRF) minority heating(MH) scheme was measured with a tangential X-ray imaging crystal spectrometer on EAST(Experime... Core plasma rotation of both L-mode and H-mode discharges with ion cyclotron range of frequency(ICRF) minority heating(MH) scheme was measured with a tangential X-ray imaging crystal spectrometer on 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Cocurrent central impurity toroidal rotation change was observed in ICRF-heated L-and H-mode plasmas.Rotation increment as high as 30 km/s was generated at ~1.7 MW ICRF power.Scaling results showed similar trend as the Rice scaling but with significant scattering,especially in L-mode plasmas.We varied the plasma current,toroidal field and magnetic configuration individually to study their effect on L-mode plasma rotation,while keeping the other major plasma parameters and heating unchanged during the scanning.It was found that larger plasma current could induce plasma rotation more efficiently.A scan of the toroidal magnetic field indicated that the largest rotation was obtained for on-axis ICRF heating.A comparison between lower-single-null(LSN)and double-null(DN) configurations showed that LSN discharges rendered a larger rotation change for the same power input and plasma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ral toroidal rotation ICRF flow drive minority heating X-ray imaging crystal spectrometer
下载PDF
长江下游落成洲河段洲滩联动关系与航道浅滩碍航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云平 张夏博 +4 位作者 郑金海 朱玲玲 王建军 方娟娟 魏稳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50-264,共15页
航道浅滩演变与边心滩形态调整具有强关联性,叠加河道冲淤不均衡性、上游河段冲刷供沙等综合影响,使得航道浅滩碍航机制更趋复杂。本研究以长江感潮段内落成洲河段为对象,通过1959—2021年洲滩形态、河床冲淤特征、水动力环境与浅滩碍... 航道浅滩演变与边心滩形态调整具有强关联性,叠加河道冲淤不均衡性、上游河段冲刷供沙等综合影响,使得航道浅滩碍航机制更趋复杂。本研究以长江感潮段内落成洲河段为对象,通过1959—2021年洲滩形态、河床冲淤特征、水动力环境与浅滩碍航特性等分析,明确边心滩—浅滩演变联动关系、上游河床冲刷供沙及对浅滩演变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1981年以来落成洲河段所在的扬中河段由淤积转为1991年以来的持续冲刷,1981—2021年枯水河槽冲刷量为3.97亿m^(3),占洪水河槽冲刷量的95.9%;②三峡工程运行前嘶马弯道崩退—落成洲左缘淤积—三益桥边滩未发育,即嘶马弯道崩退是洲滩联动演变的主要诱因;③三峡工程运行后至航道整治工程实施前的来沙量减少引起洲滩整体冲刷,落成洲冲刷为三益桥边滩提供了发育空间,逐渐淤涨的三益桥边滩与水沙条件共同使得落成洲冲刷和右汊冲刷发展,即三益桥边滩形态变化逐渐由被动淤涨转为洲滩联动演变的主因;④1981—2010年三益桥边滩淤涨、落成洲洲头与左缘冲刷等决定着三益桥浅滩碍航程度,由于流域来沙量减少引起的河床冲刷使得碍航程度减弱,2011—2021年航道工程作用下的落成洲左缘边界逐渐稳定与下浅区航道条件得到改善,同时三益桥边滩面积由淤积转为小幅冲刷,航道碍航位置逐渐上提形成上浅区;⑤二期工程实施以来,流域来水过程条件、三益桥边滩冲刷和落成洲右汊相对发展等变化仍不利于落成洲河段前滩段航道条件的稳定,建议后续完善工程中采取稳定洲滩边界与限制右汊冲刷发展的工程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洲滩变形 航道条件 浅滩演变 驱动机制 落成洲河段 长江下游
下载PDF
东盟“中心地位”的建构和维续——基于复合相互依赖理论的国际组织模式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皖南 姚丹扬 《东南亚纵横》 2023年第5期11-23,共13页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盟众多文件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和支持是一贯的、明确的。从内涵和本质上看,东盟“中心地位”包含了东盟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协调区域关系... 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近年来,东盟众多文件不断强调东盟“中心地位”,中国对东盟“中心地位”的承诺和支持是一贯的、明确的。从内涵和本质上看,东盟“中心地位”包含了东盟对内推进一体化、对外协调区域关系的两重内涵,实质上是东盟对地区事务自主性的追求。结合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东盟“中心地位”代表着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制度优势,为东盟处理与域外国家的关系提供权力资源。与此同时,东盟“中心地位”作为地区程序和规范的本质,使其维续与东南亚地区机制的变迁相挂钩。基于此,文章将复合相互依赖理论中用于分析国际机制变迁的国际组织模式作为分析框架,根据东盟的组织能力、谈判方式,以及其他组织的介入来探讨影响东盟“中心地位”维续的因素,并归为内生动力和外部干扰两个层面。在内生动力层面,有效的制度框架是东盟“中心地位”的制度优势基础,东盟的团结凝聚能够加强东盟整体应对问题的能力,“东盟方式”的践行则是通过特定的规范影响地区议题的谈判,三者是推动东盟“中心地位”自我维续的动力,共同支撑东盟在对外交流中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在外部干扰层面,东盟对大国关系的协调作用存在限度,域外大国竞争关系的激烈程度往往会改变地区其他组织的介入程度而产生或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更根本地影响东盟“中心地位”的维续。温和的大国竞争带来的补充性制度产品支持东盟“中心地位”维续,激烈的大国竞争则可能会导致负面结果。东盟在应对外部干扰时通过协调一致做出的反应能对东盟“中心地位”加以巩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外部的负面冲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 复合相互依赖理论 东盟“中心地位” 大国平衡 国际组织模式
下载PDF
基于历史信息转译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婉仪 王金平 曹如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4-755,共12页
以太行山中段平定地区的3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主体,从历史地理学的交叉视角出发对平定地区378篇历史文献信息进行地理化转译,转译共计257个地理坐标点,以此构建平定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太行山中段平... 以太行山中段平定地区的34个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主体,从历史地理学的交叉视角出发对平定地区378篇历史文献信息进行地理化转译,转译共计257个地理坐标点,以此构建平定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工具,探讨太行山中段平定地区传统村落及相关转译点位的空间分布特征、时空演变特点、空间分异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点位空间分布格局呈现多层线性分布,多中心集聚的特征,主要形成多个由古驿道串联的村落组团;(2)点位呈现“中心城镇-次级城镇-中继站”的线性文化遗产节点结构;(3)受到交通、海拔、坡度、河流四大因素的影响,点位呈现开放交流的分布逻辑和自由多变的选址特征.依据上述研究,探索太行山中段平定地区传统村落联合相关非传统村落的结构性、集群化集中连片保护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信息转译 空间结构 演进过程 驱动因素 集中连片保护发展
下载PDF
纯电重型商用车四电机系统动力性及经济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文凯 程辉军 储爱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0-76,85,共8页
为研究集中式中心驱动四电机-4AMT变速器系统应用在纯电重型商用车上的动力性及经济性,根据整车动力学原理,基于相同车辆配置,建立了配备集中式中心驱动四电机-4AMT变速器系统和单电机-6AMT变速器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的电机... 为研究集中式中心驱动四电机-4AMT变速器系统应用在纯电重型商用车上的动力性及经济性,根据整车动力学原理,基于相同车辆配置,建立了配备集中式中心驱动四电机-4AMT变速器系统和单电机-6AMT变速器系统的整车动力学模型,设置不同的电机、变速器、换挡点、工作电机数量等参数,并根据动力性及经济性工况,仿真得到动力性及经济性结果,再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集中式中心驱动四电机-4AMT变速器系统的动力性及经济性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电机-6AMT变速器系统 集中式中心驱动四电机-4AMT变速器系统 动力性 经济性 纯电重型商用车
下载PDF
考虑中心城市可达性的城市经济增长结构方程模型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柯良 陈坚 +3 位作者 唐祯 赵佳昊 易彤 王才雪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72,共9页
针对中心城市可达性在区域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体系中的定量影响效应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范围,将成都市与重庆主城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基于2010—2019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与高速公路网络、铁路网络GIS数据等,通过... 针对中心城市可达性在区域非中心城市经济增长体系中的定量影响效应尚不明确的问题,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研究范围,将成都市与重庆主城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基于2010—2019年城市统计年鉴数据与高速公路网络、铁路网络GIS数据等,通过空间计量模型评价了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现状,提出了非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两者间可达性测度方法,构建了考虑中心城市可达性的城市经济增长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心城市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非中心城市尚未发挥显著的正向带动作用,并加剧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考虑中心城市可达性影响提高了模型的整体适配度,使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更加完善;加强城市自身交通水平对促进资本投入具有直接影响效应,但无法直接对人才与技术要素产生影响;产业发展是影响城市经济增长的最直接且影响程度最大的要素,资本水平是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中介因素.城市资本水平的提高可促进人才流入与技术进步,带动城市产业与经济发展;提高中心城市可达性是多种经济增长要素的直接驱动力,既可促进城市自身交通水平的发展,还为城市带来了人才、资本与技术等经济发展关键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可达性 结构方程模型 带动作用 经济增长
下载PDF
中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测度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17
作者 韩刚 谢云飞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2-57,共6页
以2009-2018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省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安徽、江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 以2009-2018年中部六省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Super-SBM模型对各省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然后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西、安徽、江西和河南四个省份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上升趋势,湖北和湖南两省的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波动下降趋势;从绿色创新效率的均值来看,安徽省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三,处于中上位置;政府研发补贴、对外开放程度以及金融发展对中部各省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抑制作用,而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及教育程度对中部各省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 高技术产业 绿色创新效率 驱动因素
下载PDF
黔中城市群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滕明塔 李旭东 +2 位作者 方冰轲 程东亚 芦颖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21-31,共11页
地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研究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资源合理利用、人地关系协调提供参考。基于Globeland 30数据,通过年变化率、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 地表覆盖变化是生态环境变化的缩影,研究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可为地区生态环境恢复、资源合理利用、人地关系协调提供参考。基于Globeland 30数据,通过年变化率、转移矩阵、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黔中城市群2000—2020年地表覆盖变化及驱动因素。结果如下:1)耕地、林地、草地为城市群主要地表覆盖类型,期间以耕地、林地、草地收缩,灌木地、水体、人造地表扩张为总体趋势;2)地表覆盖转移面积呈先小后大的特点,转移方向为草地转林地、人造地表、耕地、水体,林地转耕地、人造地表、水体,耕地转人造地表、水体;3)耕地为东南角扩张其余各地收缩,林地为北部扩张南部收缩,草地为整体收缩、局部扩张,水体为整体扩张、局部收缩,人造地表为全域扩张;4)黔中城市群地表覆盖变化受地形、气候、人口、经济、交通、政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并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总体呈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覆盖 变化 驱动因素 转移方向 黔中城市群
下载PDF
城市功能中心时空分化及其规划政策驱动机制——以苏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9
作者 唐永伟 刘合林 +2 位作者 罗梅 高俊阳 慈慧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91-1902,共12页
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运用长时间跨度的城市兴趣点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等方法,识别城市功能中心的时空分化特征,进而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功能中心的空间分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主副差序格局显著。功能中心的功能... 以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运用长时间跨度的城市兴趣点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区位熵等方法,识别城市功能中心的时空分化特征,进而探讨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功能中心的空间分布由单中心向多中心演化,主副差序格局显著。功能中心的功能呈现公共性向生活性主导转变,并逐渐转化为消费性主导的特征,且主导功能的空间分异显著。2)驱动机制方面,多尺度空间、多层级政府的规划政策共同建构嵌套式的演化驱动机制。其中,宏观政策层面,经由国家战略落位和区域规划向下传导,指引空间和功能的整体演化方向;中观政策层面,有为政府通过构建蓝图式规划,联动市场机制,推动城市多功能中心的生成;微观政策层面,城市功能疏解、空间更新和新城特色空间营造等行动政策协同,推动城市各功能中心的功能疏解与集聚。城市功能中心的主导功能类型演化有其客观规律,有必要加强多案例对比研究,注重从功能中心体系视角出发,探讨功能中心的联系与分工,以促进规划政策的精细化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趣点 城市功能中心 时空分化 规划政策 驱动机制 中心城区 苏州市
下载PDF
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演变及驱动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悦 王锦 +3 位作者 李婧熹 刘敏 魏晓燕 支林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2-360,共9页
对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进行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的探析,有利于了解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差异,有助于规划者从宏观层面掌握滇中城市群的自然资源情况,合理地制定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以滇中... 对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 value, ESV)进行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的探析,有利于了解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空间差异,有助于规划者从宏观层面掌握滇中城市群的自然资源情况,合理地制定规划建设策略。研究以滇中城市群49个区、县、市作为研究单元,对2000年、2010年、2019年3期的ESV进行量化,并收集“自然—社会—经济”维度的驱动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与地理加权回归探讨“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对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ESV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 2000—2019年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的ESV总体呈现增加状态,一级服务类型中,供给、支持和文化服务小幅度上升,调节服务小幅度下降,二级服务类型中,气候与水文调节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和气体调节;(2) 3期ESV空间分布特征较为一致,呈现城市群边缘地区的ESV高于城市群中部地区的ESV的特征;(3)社会因素对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的ESV的时空演变影响最大、其次为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主要驱动因子为城镇化率、人均GDP、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第二产业占比。(4)城镇化率、人口密度及第二产业占比呈现两极化驱动特征;人均GDP呈现负向驱动特征;森林覆盖率呈现正向驱动特征。综上,近20年滇中城市群绿色空间的ESV增加,其变化主要受社会因素影响。研究可为滇中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中城市群 绿色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驱动因子 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