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孙俊 刘志恒 +2 位作者 黄欣阳 杨红 王玉坤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09-113,共5页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et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et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10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褐斑病 辣椒尾孢菌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辣椒褐斑病菌对9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俊 刘志恒 +2 位作者 杨红 李莎 田聪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22-923,共2页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辣椒褐斑病菌对9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褐斑病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40%氟硅唑EC和12.5%腈菌唑EC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分别为6.4292、19.409mg/L;对50%福美甲胂WP和10%苯醚...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辣椒褐斑病菌对9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辣椒褐斑病菌对不同供试杀菌剂的敏感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40%氟硅唑EC和12.5%腈菌唑EC的敏感性最高,EC50值分别为6.4292、19.409mg/L;对50%福美甲胂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敏感性次之;对50%异菌脲FW和70%甲基硫菌灵FW敏感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褐斑病菌 杀菌剂 敏感性
下载PDF
辣椒褐斑病菌粗毒素的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孙俊 刘志恒 +2 位作者 杨红 刘歆 吕彬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84-586,共3页
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毒素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萃取效果最好,萃取产生沉淀,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进行生物测定,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基本都在上清液中,说明辣椒褐斑病菌在液... 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cospora capsici Heald.et Wolf)毒素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极性大的有机溶剂萃取效果最好,萃取产生沉淀,分别对上清液和沉淀进行生物测定,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基本都在上清液中,说明辣椒褐斑病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所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物质属于小分子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褐斑病菌 毒素 萃取
下载PDF
细胞壁降解酶在辣椒尾孢霉致病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俊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4,共4页
以辣椒尾孢霉(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为供试菌,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辣椒尾孢霉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通过电导率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以探索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辣椒尾孢霉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 以辣椒尾孢霉(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为供试菌,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辣椒尾孢霉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种类;通过电导率测定及透射电镜观察以探索细胞壁降解酶的致病作用。结果表明,辣椒尾孢霉在活体内外均可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多聚半乳糖醛酸反式消除酶(PGTE)、果胶甲基反式消除酶(PMTE)和羧甲基纤维素酶(Cx)等细胞壁降解酶,而β-葡萄糖苷酶只在活体外产生,且该菌在活体内和活体外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差异较大。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细胞壁降解酶对叶片的超微结构有破坏作用,病菌细胞壁降解酶在致病过程中能够损伤寄主的细胞膜,从而影响其透性;就细胞膜损伤率而言,混合酶的作用显著高于单一酶,果胶酶对细胞膜的损伤明显强于纤维素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尾孢霉 细胞壁降解酶 致病机制
下载PDF
辣椒褐斑病菌分生孢子产生条件初探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俊 刘志恒 +2 位作者 黄欣阳 杨红 王玉坤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2-324,共3页
The sporulation conditions of Cercospora capsici were tested wi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Conventional and particular media,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mycelia suspension were applied and s... The sporulation conditions of Cercospora capsici were tested wi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Conventional and particular media,ultraviolet radiation and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mycelia suspension were applied and studied.It was found that C.capsici could produce conidia in the media of corn leaf powder agar and pepper leaf powder agar.The numbers of conidia produced in the two kinds of botanical media were 24 000 and 35 000 spores/mL,respectively.Compared with those isolated from the leaves,the conidia produced in the botanical media were more slender and pointed in 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斑病菌 辣椒生产 分生孢子 生条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辽宁省 尾孢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