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梁伟雄 黄培新 +5 位作者 刘茂才 温泽淮 赖世隆 莫传伟 王奇 陈云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2期71-75,共5页
收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数分布,发现前人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6类是有其临床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和痰证是中风发病... 收集221例中风病急性期的病人,进行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调查和研究,根据症状、舌象、脉象的频数分布,发现前人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6类是有其临床基础的。研究结果显示血瘀证和痰证是中风发病时的主要病因病机,风证、火热证是中风病诸证组合中的主要证候。对本组病例的覆盖率较高的主要有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血瘀内停证,风火夹痰证,风火上扰、痰瘀互结证5类证候,可以作为制定中风急性期证候分型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病机 脑血管意外 辨证论治
下载PDF
针刺治疗脑血管疾病162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2
作者 高碧霄 孙瑜 +1 位作者 丛爱明 姚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 :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 ,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 :针刺组治愈率 30 2 5 % ,显效率 36 4 2 % ,好转率 2 7 7... 目的 :评价脑血管疾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针刺水沟、内关、三阴交、大椎、至阳等穴位用醒脑开窍手法加常规药物治疗 ,并设立单纯药物对照组。结果 :针刺组治愈率 30 2 5 % ,显效率 36 4 2 % ,好转率 2 7 78% ,总有效率 94 4 5 %。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5 ) ;年龄小、病程短者疗效好 ;脑梗死较脑出血疗效显著。结论 :针刺可提高脑血管疾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治疗 脑血管疾病 疗效观察 醒脑开窍手法 中风
下载PDF
从络脉论治脑血管病的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姜劲峰 王玲玲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9-662,共4页
目的:探求和讨论脑血管病从络脉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从《内经》《难经》的相关论述推导脑络的结构组成;从相关理论及实验研究结论说明根据络脉理论用针灸方法治疗脑血管病的机理、作用途径。结论:(1)脑络脉是由阳明经... 目的:探求和讨论脑血管病从络脉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从《内经》《难经》的相关论述推导脑络的结构组成;从相关理论及实验研究结论说明根据络脉理论用针灸方法治疗脑血管病的机理、作用途径。结论:(1)脑络脉是由阳明经、太阳经、督脉及其长强络脉所组成;(2)血气丰富是脑络的生理特点,脑络病变是全身络脉的一部分,“虚、毒、瘀”是脑络病变的病理基础,“瘀”是络脉病变重要的病理环节;(3)针刺相关经脉的腧穴、井穴刺血和刺络放血、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三类方法是根据络脉理论治疗脑血管病的临床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针灸疗法 络脉 刺血疗法 激光疗法 低功率 脑血管疾病/中医病机
下载PDF
不同证候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多巴胺D_2受体基因携带情况检测 被引量:8
4
作者 李宜瑞 陈晓刚 +3 位作者 李迎敏 徐秋英 黄福群 詹淑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1期17-20,共4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entiondeficithypercativitydisorder,ADHD)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国外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介入,发现多巴胺D2受体TaqIA1等位基因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entiondeficithypercativitydisorder,ADHD)是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国外近年由于分子生物学方法的介入,发现多巴胺D2受体TaqIA1等位基因与本病相关。通过对广州市城镇学龄儿童多巴胺D2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的检测,支持A1等位基因与本病的关系(P=0.006520);并发现该基因与中医辨证的“肾虚肝亢”证候关系更为密切(P=0.000122),而“心脾不足”证候则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910952),因而在基因水平上为ADHD的中医辨证提供了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 多动障碍 多巴胺D2受体 TaqIA 症候
下载PDF
从“机体受邪-气机失调-浊毒阻络-络网失约”浅析肿瘤病机之中医动态演变过程 被引量:17
5
作者 朱光海 王英 +1 位作者 李元浩 郭利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097-4100,共4页
恶性肿瘤之形成是由量变到质变、由微观到宏观的慢性渐变过程,对其动态演变机制目前中医界仍缺乏系统性理论体系,文章在前人认识基础上将其动态演变机制归纳为"一个条件,三个环节",即"机体受邪-气机失调-浊毒阻络-络网失... 恶性肿瘤之形成是由量变到质变、由微观到宏观的慢性渐变过程,对其动态演变机制目前中医界仍缺乏系统性理论体系,文章在前人认识基础上将其动态演变机制归纳为"一个条件,三个环节",即"机体受邪-气机失调-浊毒阻络-络网失约"四步渐变过程。其中"机体受邪"是肿瘤发生之重要条件,"气机失调"是关键环节,"浊毒阻络"是中心环节,"络网失约"是肿瘤细胞逃逸、浸润和转移之最终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中医动态演变 机体受邪 气机失调 浊毒阻络 络网失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