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角突网纹溞在太湖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桂军
秦伯强
+2 位作者
高光
朱广伟
成小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实验共进行了12d.除了水华微囊藻1028以外,在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中没有观察到有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的出现.在水华微囊藻中,处理组大群体细胞所占总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显著不同,其中对照组占22%,而试验组占53%.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单细胞、2细胞、小群体(3-10个细胞)和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细胞密度存在显著的不同.实验第6-12d,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试验组单位大群体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角突网纹溞的摄食压力不能促使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形成大群体.角突网纹溞的摄食促使水华微囊藻形成更大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囊藻
群体形成
角突网纹溞
摄食
诱导防御
太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角突网纹溞和蚤状溞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董旭峰
宋祥甫
+1 位作者
周文宗
陈桂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1,94,共5页
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
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0.01)mg,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显示: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及蛋黄组泥鳅仔鱼的成活率分别为59.00%、38.67%和27.00%,三组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和对照组的泥鳅仔鱼全长分别为(26.43±1.96)mm、(28.30±7.64)mm和(12.74±0.15)mm,体重分别为(148.98±25.50)mg、(158.02±101.41)mg和(19.36±0.83)mg,两试验组间的全长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枝角类(尤其是角突网纹溞)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泥鳅仔鱼的成活率,且可获得较大规格的鳅苗,在鳅苗的规模化人工繁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
ceriodaphnia
cornuta
)
蚤状溞(Daphnia
pulex)
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
开口饵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角突网纹溞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和栅藻形态及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州
孔繁翔
+1 位作者
史小丽
曹焕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5,共4页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
形态变化
生长率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化学信息物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晓峰
邱伟建
+6 位作者
沈冀
蒋俊
廖瑜欣
于耀栋
过嘉豪
钟春妮
杨桂军
《环境科技》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了解太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特征,对太湖梅梁湾、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以及环境因子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44.7,77.1 ind./L。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角突网纹溞、简弧象鼻溞...
为了解太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特征,对太湖梅梁湾、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以及环境因子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44.7,77.1 ind./L。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角突网纹溞、简弧象鼻溞,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52.0,32.5,31.9 ind./L;而东太湖优势种为无节幼体、简弧象鼻溞、中华窄腹剑水蚤,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7.6,17.6,13.5 ind./L。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数量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而东太湖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太湖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梁湾
东太湖
浮游甲壳动物
简弧象鼻溞
角突网纹溞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突网纹溞在太湖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
9
1
作者
杨桂军
秦伯强
高光
朱广伟
成小英
机构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5-50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730529)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资助
文摘
将太湖微囊藻水华中3种优势微囊藻包括水华微囊藻1028、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培养在改良后的BG-11培养基(TN=10mg/L,TP=0.4mg/L)中,然后加入角突网纹溞,以研究3种优势微囊藻对浮游动物摄食压力的形态反应,整个实验共进行了12d.除了水华微囊藻1028以外,在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中没有观察到有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的出现.在水华微囊藻中,处理组大群体细胞所占总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显著不同,其中对照组占22%,而试验组占53%.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处理组中单细胞、2细胞、小群体(3-10个细胞)和大群体(大于10个细胞)细胞密度存在显著的不同.实验第6-12d,水华微囊藻对照组和试验组单位大群体细胞数量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角突网纹溞的摄食压力不能促使惠氏微囊藻929、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形成大群体.角突网纹溞的摄食促使水华微囊藻形成更大的群体.
关键词
微囊藻
群体形成
角突网纹溞
摄食
诱导防御
太湖
Keywords
Microcystis
colony formation
ceriodaphnia cornuta
grazing
Lake Taihu
分类号
X5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突网纹溞和蚤状溞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董旭峰
宋祥甫
周文宗
陈桂发
机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出处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8-81,94,共5页
基金
国家水专项太湖项目(2012ZX07101-009)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基金项目(农科发2013-04)
文摘
在水温(25±1)℃的条件下,以熟蛋黄为对照,研究了角突网纹溞(Ceriodaphnia cornuta)和蚤状溞(Daphnia pulex)作为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开口饵料的可行性。试验泥鳅为3日龄仔鱼,全长为(4.23±0.05)mm,体重为(1.21±0.01)mg,试验周期为20 d。结果显示: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及蛋黄组泥鳅仔鱼的成活率分别为59.00%、38.67%和27.00%,三组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角突网纹溞组、蚤状溞组和对照组的泥鳅仔鱼全长分别为(26.43±1.96)mm、(28.30±7.64)mm和(12.74±0.15)mm,体重分别为(148.98±25.50)mg、(158.02±101.41)mg和(19.36±0.83)mg,两试验组间的全长和体重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两种枝角类(尤其是角突网纹溞)作为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能较大幅度地提高泥鳅仔鱼的成活率,且可获得较大规格的鳅苗,在鳅苗的规模化人工繁育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
ceriodaphnia
cornuta
)
蚤状溞(Daphnia
pulex)
泥鳅(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
开口饵料
Keywords
ceriodaphnia cornuta
Daphnia pulex
Missgurnus arguillicaudatus
initial feed
分类号
S966.4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角突网纹溞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和栅藻形态及生长率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杨州
孔繁翔
史小丽
曹焕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出处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2-285,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00062)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4165)
+1 种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2CB41230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2-311)资助
关键词
角突网纹溞
形态变化
生长率
铜绿微囊藻
斜生栅藻
化学信息物质
Keywords
ceriodaphnia cornuta
Morphological alteration
Growth rate
Microcystis aeruginosa
Scenedesmus obliquus
Infochemicals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晓峰
邱伟建
沈冀
蒋俊
廖瑜欣
于耀栋
过嘉豪
钟春妮
杨桂军
机构
无锡市太湖湖泊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南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出处
《环境科技》
2021年第6期14-20,共7页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7ZX07-204-002-05)资助。
文摘
为了解太湖浮游甲壳动物的特征,对太湖梅梁湾、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以及环境因子开展了调查。调查发现,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浮游甲壳动物年平均密度分别为144.7,77.1 ind./L。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优势种为无节幼体、角突网纹溞、简弧象鼻溞,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52.0,32.5,31.9 ind./L;而东太湖优势种为无节幼体、简弧象鼻溞、中华窄腹剑水蚤,其年平均密度分别为27.6,17.6,13.5 ind./L。梅梁湾浮游甲壳动物数量冬、春季低,夏、秋季高;而东太湖为春、夏季高,秋、冬季低。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有助于太湖生态系统的科学管理。
关键词
梅梁湾
东太湖
浮游甲壳动物
简弧象鼻溞
角突网纹溞
Keywords
Meiliang Bay
East Taihu Lake
Crustacean
Bosmina coregoni
ceriodaphnia cornuta
分类号
X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角突网纹溞在太湖微囊藻群体形成中的作用
杨桂军
秦伯强
高光
朱广伟
成小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角突网纹溞和蚤状溞作为泥鳅开口饵料的可行性研究
董旭峰
宋祥甫
周文宗
陈桂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角突网纹溞培养滤液对铜绿微囊藻和栅藻形态及生长率的影响
杨州
孔繁翔
史小丽
曹焕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浮游甲壳动物季节变化比较研究
黄晓峰
邱伟建
沈冀
蒋俊
廖瑜欣
于耀栋
过嘉豪
钟春妮
杨桂军
《环境科技》
202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