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ondromyxoid fibroma of the cervical spine:A case report
1
作者 Cheng Li Sen Li Wei Hu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2年第17期5748-5755,共8页
BACKGROUND Chondromyxoid fibroma(CMF)is an unusual benign tumour of cartilaginous tissue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 malignant tumours.It is rarely seen in the cervical spine.CASE SUMMARY A 24-year-old young woma... BACKGROUND Chondromyxoid fibroma(CMF)is an unusual benign tumour of cartilaginous tissues that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 malignant tumours.It is rarely seen in the cervical spine.CASE SUMMARY A 24-year-old young woman wa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because of neck and shoulder pain.Computed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X-ray and other imaging examinations of the cervical spine and laboratory-related indicators combined with intraoperative pathology revealed that the patient had cervical CMF.We performed total resection of the vertebral body and intervertebral disc,and internal fixation was performed to simultaneously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entire spine.The clinical results from extensive resection were satisfactory.At the 2-year follow-up,the patient's symptoms had not recurred.CONCLUSION CMF is a benign primary bone tumour that is rarely located in the vertebral bone.Accurate initial diagnosis of these tumours is important for appropriate treatment.En bloc surgical resection of the tumour is the cornerstone of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ondromyxoid fibroma benign cartilaginous tumour cervical tumour Case report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和p6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2
作者 郑桂华 金晓霞 +3 位作者 陶玉梅 刘丹阳 朱兴华 卫颖泽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491-495,I0005,共6页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 目的 探讨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Nrf2)与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Sequestosome1 (SQSTM1)在诊断宫颈癌和上皮内病变中的价值,并且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21年1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12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10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和101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病人及49例宫颈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病人的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Nrf2和p62的表达,并分析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相关性及评估二者在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Nrf2和p62在LSIL、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均P<0.05),Nrf2和p62在HSIL和SCC中表达明显高于LSIL(均P<0.05),p62在SCC中表达明显高于HSIL(P<0.05),而Nrf2在HSIL中表达稍低于SCC(P<0.05)。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宫颈鳞状上皮、LSIL、HSIL和SCC中均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63、0.58、0.69和0.38(均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除Nrf2在诊断HSIL与SCC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Nrf2、p62以及联合Nrf2和p62在诊断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L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HSIL、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与SCC、LSIL与HSIL、LSIL与SCC、HSIL与SCC各个组别中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Nrf2和p62在良性/反应性鳞状上皮中不表达或低表达,LSIL中表达有所增高,HSIL和SCC中表达最高,二者在不同宫颈病变中均具有正相关性,而且单独使用Nrf2或p62就能够有效诊断不同的宫颈病变,二者联用诊断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疾病 核转录因子红系2相关因子2 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 良性/反应性 低级别 高级别 鳞状上皮内病变 鳞状细胞癌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宫颈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智能系统构建及效能分析
3
作者 高姗姗 付梦真 王永莉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7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宫颈占位性病变(SOL)良恶性的智能诊断模型并分析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和115例宫颈SO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训练组... 目的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NN)构建超声弹性成像鉴别宫颈占位性病变(SOL)良恶性的智能诊断模型并分析其效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2023年1月—2024年1月本院收治的266例和115例宫颈SO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作为训练组、验证组。所有患者入院后未治疗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收集训练组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并在预处理后输入计算机数据库,通过预训练获取图像特征,进行图像特征分类并输出,构建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对验证组,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判断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超声弹性成像对宫颈SOL良恶性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采用Kappa检验评估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验证组115例患者中,组织病理检查证实恶性60例,良性55例;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诊断验证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5.00%、96.36%、95.65%,高于超声弹性成像的86.67%、89.09%、87.83%;Kappa检验结果显示,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诊断验证组的结果与病理学结果一致性高(P<0.001),超声弹性成像诊断验证组的结果与病理学结果存在一致性(P<0.001)。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基于DNN的智能诊断模型,并且验证了其可提升宫颈SOL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占位性病变 良性 恶性 超声弹性成像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颈侧方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谢治年 夏露 +1 位作者 廖芯艺 林伟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1527-1529,1536,共4页
目的分析颈侧方切口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切口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取颈侧方切... 目的分析颈侧方切口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衢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不同手术切口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取颈侧方切口,对照组取颈前低位弧形切口。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2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术后24 h皮下积液发生率等。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2 h视觉模拟疼痛量表评分、术后24 h皮下积液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侧方切口手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效果好,切口美观,颈部功能恢复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颈侧方切口 单侧甲状腺良性肿瘤 颈部瘢痕
下载PDF
超声微细血流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5
作者 杨章慧 吴平平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31-432,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微细血流显像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异常淋巴结肿大患者114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灰阶超声(US)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微血... 目的探讨超声微细血流显像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3月超声检查发现颈部异常淋巴结肿大患者114例,分别采用常规二维灰阶超声(US)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能量多普勒成像(PDI)、微血流成像(MFI)三种超声检查技术对淋巴结疾病进行诊断,比较不同超声检查技术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良恶性的准确率。结果114例患者检查了114个颈部肿大淋巴结,手术病理证实62例患者为良性淋巴结,38例患者为转移性淋巴结,14例患者为淋巴瘤性淋巴结;US联合CDFI、PDI、MFI三种超声检查技术鉴别诊断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准确率分别为80.70%、77.19%及90.35%,以US联合MFI的诊断准确率最高(P<0.05)。结论超声微细血流显像可以更敏感显示淋巴结内部血管走形的改变以及异常微小新生血管血流信号的出现,可以更全面显示淋巴结的血流分布,从而提高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微细血流显像 颈部淋巴结 良恶性鉴别诊断
下载PDF
眩晕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被引量:6
6
作者 宋金丽 孔晓 李春红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337-1340,1347,共5页
通过阅读整理古代眩晕文献,发现历代医家大多从风、火、痰、郁、虚这5个方面进行论治,概述了古代文献关于眩晕的中医病因病机,并对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眩晕的现代文献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眩晕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眩晕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颈源性眩晕 中医药 非药物疗法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凯兰 潘勇 +1 位作者 段红桃 肖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3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98例颈部淋巴结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SWE检查,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血流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WE)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98例颈部淋巴结患者,均行超声造影和SWE检查,观察淋巴结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和血流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超声造影、SWE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效能。结果超声造影检查显示,良恶性颈部淋巴结血流类型、灌注类型、灌注模式、达峰时间(TTP)、到达时间(A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SWE检查显示,良恶性颈部淋巴结杨氏模量最小值(Emin)、杨氏模量最大值(Emax)分别为(8.59±2.37)kPa、(34.78±5.84)kPa和(11.48±2.86)kPa、(41.51±7.92)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2、6.537,均P<0.001)。超声造影、SWE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79%和66.67%,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准确率为92.93%,高于其单独应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TP、AT、Emin、Emax及四项联合应用鉴别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741、0.759、0.738、0.980。结论超声造影联合SWE在鉴别诊断颈部淋巴结良恶性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剪切波弹性成像 颈部淋巴结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超声造影参量成像联合时间-强度曲线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疾病的诊断价值
8
作者 高铭 熊颖 +3 位作者 傅强 于航 张紫杰 郭亚男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10期79-83,共5页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量成像(Parametric Imaging,PI)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穿刺活检确诊的120例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造影PI及...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参量成像(Parametric Imaging,PI)联合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 Curve,TIC)在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穿刺活检确诊的120例颈部淋巴结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超声造影PI及TIC分析,根据病理评价良恶性淋巴结特征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效能。结果 PI分析良性组淋巴结多为离心型灌注、增强均匀,而恶性组淋巴结多为向心型灌注、呈不均匀增强,缺损区边界不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C分析恶性组淋巴结与良性组相比,达峰时间较长、下降斜率较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造影PI与TIC联合应用鉴别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1.0%,83.0%和0.870。结论 超声造影PI联合TIC有助于提高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参量成像 时间-强度曲线 良恶性 颈部淋巴结
下载PDF
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手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9
作者 胡伟伟 《当代医学》 2023年第10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手术治疗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部切口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手术治疗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0月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良性甲状腺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颈部切口肿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病变,不仅可缩短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甲状腺病变 经乳晕入路完全腔镜手术 颈部切口肿瘤切除术 安全性
下载PDF
p16、Ki-67蛋白表达及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诊断意义 被引量:21
10
作者 刘彤 崔莉 +2 位作者 许丽娟 胡艳萍 刘凤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5期343-345,共3页
目的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①宫颈上皮... 目的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良性病变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P16蛋白 Ki-67 HPV
下载PDF
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与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邓元琪 夏恩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33-1235,12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宫颈良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择该院自2000年9月~2002年1月,采用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loopelectro-suricalexcisionalprocedure,LEEP)和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cervicallesion,TCRC...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宫颈良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选择该院自2000年9月~2002年1月,采用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loopelectro-suricalexcisionalprocedure,LEEP)和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transcervicalresectionofcervicallesion,TCRC)两种方法分别对109例和203例宫颈良性病变患者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P<0.001),TCRC较LEEP出血少,并发症轻;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534>0.05);两组再手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39<0.05),TCRC治疗宫颈病变彻底性优于LEEP;TCRC和LEEP对病理结果无影响。结论TCRC治疗宫颈良性疾病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良性病变 宫颈病变环形电切术 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
下载PDF
颈部肿块性质与年龄和性别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凤珠 王卫星 +4 位作者 黄顺荣 梁建平 瞿申红 陆秋天 李东云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9期600-602,共3页
目的研究颈部肿块性质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以期提高颈部肿块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经病理确诊颈部肿块病例2136例。根据肿块的性质分为先天性、良性、恶性肿块。按年龄段分为四组:0~19岁,20~39岁,40~59岁,... 目的研究颈部肿块性质与年龄和性别的关系,以期提高颈部肿块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经病理确诊颈部肿块病例2136例。根据肿块的性质分为先天性、良性、恶性肿块。按年龄段分为四组:0~19岁,20~39岁,40~59岁,≥60岁。统计各年龄组三种性质肿块的构成比及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三种性质肿块的构成比。结果三种性质肿块在不同年龄组构成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先天性肿块多见于20岁以下,各年龄组男女无差异;良性肿块多见于20~39岁,男女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多于男性,其余三组中男女无差异(P>0.05);恶性肿块多见于40岁以上,男女构成比相比在0~19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多于女性。结论颈部肿块性质与年龄和性别存在着明显的关系,年龄和性别对颈部肿块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临床上诊断颈部肿块时应考虑年龄和性别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肿块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年龄 性别
下载PDF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联合宫腔镜宫颈电切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斌 夏恩兰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5,149,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联合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TCRC)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子宫良性病变合并慢性宫颈炎进行LSH联合TCRC与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SH)联合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TCRC)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3例子宫良性病变合并慢性宫颈炎进行LSH联合TCRC与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ISH),对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经过及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LSH联合TCRC组与LISH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2.3±13.16)及(113.7±20.32)min,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LSH联合TCRC组较CISH组出血少,术后阴道流血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LSH联合TCRC术操作简便,直观安全,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良性病变 慢性宫颈炎 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 宫腔镜宫颈病变切除术
下载PDF
颈性眩晕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孙建峰 段俊峰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109-112,共4页
颈性眩晕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其病理机制存在多种学说,本文通过分析其病理机制,并针对相关机理进行探讨,提出颈性眩晕与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之间可能存在联系的观点。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 孤立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下载PDF
宫腔电切术治疗子宫颈良性病变7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援利 宗利丽 +3 位作者 温总莲 杨进 陈炜 丁晓平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宫腔电切术治疗子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宫腔电切镜,对7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宫颈慢性炎症、肿瘤等良性病变患者行宫颈内膜、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65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半,未见复发。... 目的探讨宫腔电切术治疗子宫颈良性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宫腔电切镜,对76例保守治疗无效的宫颈慢性炎症、肿瘤等良性病变患者行宫颈内膜、肿瘤电切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随访65例,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半,未见复发。术中术后合并症不多。结论宫腔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合并症少,创伤小,且能保留患者生育功能,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电外科手术 宫颈良性病变
下载PDF
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技术在颈纵隔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朱铁源 范国华 +1 位作者 王土生 黄杰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技术在颈纵隔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纵隔良性肿瘤病人6例,均采用低领状切口联合单侧胸腔镜手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侧开胸或正中劈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08. 3±16.... 目的探讨经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技术在颈纵隔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颈纵隔良性肿瘤病人6例,均采用低领状切口联合单侧胸腔镜手术。结果 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侧开胸或正中劈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手术时间(108. 3±16. 9)分钟,术中出血(51. 7±16. 3)ml,术后颈部引流管留置时间(1. 3±0. 5)天,胸管留置时间(2. 7±0. 8)天,术后住院时间(4. 3±1. 0)天。术后病理检查示囊性淋巴管瘤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例,脂肪瘤1例。术后随访6~32个月,无局部复发。结论经颈部切口联合胸腔镜手术行颈纵隔良性肿瘤切除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切口 胸腔镜 颈纵隔良性肿瘤 手术入路
下载PDF
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技术对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2
17
作者 奚佳颖 赵颖燕 +4 位作者 赵宝珍 熊文峰 蒋栋 杨力 金修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对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枚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常规超声及VTIQ图像资料,并选择48枚颈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作对照,比较分析两者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 目的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VTIQ)技术对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枚颈部恶性淋巴瘤的常规超声及VTIQ图像资料,并选择48枚颈部反应性增生淋巴结作对照,比较分析两者二维超声图像特征及彩色多普勒淋巴门血管模式,并测量其剪切波速度(SWV),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SWV之间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VTIQ鉴别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价值。结果恶性淋巴瘤SWV值为(3.37±0.93)m/s,反应性增生淋巴结SWV值为(2.20±0.49)m/s,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98,P=0.001)。构建SWV预测颈部恶性淋巴瘤的ROC曲线图,SWV值为2.54 m/s时是鉴别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诊断最佳界点,曲线下面积为0.904。VTIQ鉴别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的准确率88.2%,敏感性88.9%,特异性87.5%,阳性预测值87.0%,阴性预测值89.4%,优势比56。结论 VTIQ技术对鉴别颈部恶性淋巴瘤与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触诊组织量化成像 剪切波速度 淋巴结 颈部 良恶性
下载PDF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误诊文献荟萃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郭权来 陈晓珠 +1 位作者 周岳鹏 覃小兰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3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79年1月—2016年9月的CNKI、VIP、CBM及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BPPV误诊文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误诊原因,提出防范策略。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1979年1月—2016年9月的CNKI、VIP、CBM及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BPPV误诊文献,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33篇共1525例,均为病例报道或临床回顾性分析,其中1367例有明确的误诊疾病,居前3位的分别为后循环缺血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4.58%)、颈椎病(21.80%)、脑供血不足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9.09%)。误诊原因分为16类共146条,主要包括医师经验导致对BPPV缺乏认识(21.23%)、既往史或多种并存疾病干扰(17.81%)、病史询问不详细或忽略头晕与体位的关系(10.96%)、过分依赖医技检查(9.59%)等。病程及误诊时间为2 h^20年不等,误诊医院以三甲医院为主,且所有患者均误诊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 BPPV常被误诊为后循环缺血等多种疾病,误诊原因涉及医务人员、患者和医院管理3个方面,医务人员对其认识不足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误诊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颈椎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下载PDF
常规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准确率对比 被引量:14
19
作者 蒋群 姜海娜 孙卓贵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7期1183-1185,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84例(104个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淋巴结血管模式进行分型;...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间收治经病理学确诊的84例(104个结节)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淋巴结血管模式进行分型;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分析病灶区及周围组织硬度差异,分析各指标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的临床意义,确诊结果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准,对比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准确率。结果:病理学诊断结果显示104个颈部淋巴结中良性23个(22.12%),恶性淋巴结81个(77.88%);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个数为80个,诊断准确率为76.92%;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准确个数为85个,诊断准确率为81.73%,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学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使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准确率、敏感度略高,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特异性优势明显,因此在浅表淋巴结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可以互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 常规超声 超声弹性成像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MRI鉴别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维 周旸 程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21年第3期203-207,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鉴别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淋巴结肿大患者86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2例(112枚淋巴结)和恶性组54例(184枚淋巴结),均行剪切波弹性成像和DCE-MRI检查... 目的对比分析剪切波弹性成像与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鉴别诊断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淋巴结肿大患者86例,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性组32例(112枚淋巴结)和恶性组54例(184枚淋巴结),均行剪切波弹性成像和DCE-MRI检查,比较两组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淋巴结与周围脂肪组织弹性值比值(E-ratio)、平均弹性值(E-mean)、最大弹性值(E-max)]和DCE-MRI定量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及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与DCE-MRI定量参数对颈部恶性淋巴结的诊断效能。结果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E-ratio、E-mean、E-max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良性组比较,恶性组Kep增高,Ve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Ktran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E-ratio、E-mean、E-max及其联合应用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1、0.859、0.846、0.881,Kep、Ve及其联合应用诊断颈部恶性淋巴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2、0.776、0.926。当截断值为0.573,剪切波弹性成像三项参数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9.7%、88.4%;当截断值为0.663时,DCE-MRI两项参数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5%、88.4%。结论剪切波弹性成像与DCE-MRI定量参数对颈部良恶性淋巴结均有较高诊断价值;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单独应用价值更高,DCE-MRI定量参数联合应用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MRI 颈部淋巴结 良恶性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