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2种麻醉方法的效果对比分析
1
作者 张玉 《中国伤残医学》 2023年第7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2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行内固定术治疗的85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丛臂丛阻滞,对比2组... 目的:探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2种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月行内固定术治疗的85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颈丛臂丛阻滞,对比2组麻醉效果、术后疼痛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00%(42/4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3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2小时为(2.43±0.85)分、4小时为(5.13±1.68)分和12小时为(5.43±1.5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3±1.15)分、(6.75±1.72)分、(7.01±1.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6/42),与对照组的13.95%(6/4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丛臂丛联合阻滞可有效提升麻醉效果,且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内固定术 颈丛神经 臂丛神经 联合阻滞 局部麻醉 并发症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金武 陈德松 +2 位作者 王 方有生 顾玉东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 目的 :为临床诊治椎孔外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 (40侧 )成人尸体的颈神经后支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 :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 ,C2 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枕大神经 )穿上项线处骨纤维孔分布于颅顶 ,C3~ 8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分出后 ,分别经骨纤维孔进入骨纤维管 ,然后穿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 ,分布于颈椎关节突关节、项部肌肉及枕项部皮肤。C5、C6骨纤维孔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5 .8± 4.0 )、(6 .2±4.5 )mm和背侧 (12 .2± 2 .5 )、(13 .6± 3 .9)mm。C5、C6骨纤维管中央点坐标点分别位于同序数颈椎横突前结节上缘 (4.5± 3 .4)、(4.7± 3 .4)mm和背侧 (18.4± 3 .3)、(18.4± 4.3)mm。结论 :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颈神经后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刘宗良 黄素群 +1 位作者 刘爽 李兴国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2-114,I0002,共4页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 目的:为临床诊治颈神经后支卡压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例(40侧)成人尸体头颈标本颈神经后支分支的走行、分布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进行观测。结果:①C2颈神经后内侧深支支配头下斜肌和头半棘肌。②C3—8颈神经后支自脊神经分出,行向后内,分别经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和管,然后穿颈半棘肌与回旋肌间的腱性交叉纤维,分布于项部肌肉、颈椎关节突关节及枕项部皮肤。③颈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壁:下壁为同序数颈椎横突后结节上缘;上壁为上位颈椎横突下缘及肋间软组织;内侧壁为同序数椎骨上关节突外缘;外侧壁为横突间肌和横突间韧带的内缘。④颈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壁:内侧壁为同序数关节突腰部外面;外侧壁为颈半棘肌的腱纤维;上壁为同序数椎骨的上关节突;下壁为同序数椎骨下关节突基部。结论: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骨纤维管及项部肌肉的腱性交叉纤维是造成颈神经后支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神经后支 卡压综合征 应用解剖
下载PDF
超声引导肩胛背神经阻滞的可行性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晶 晏铮剑 +4 位作者 周黎 成涓 向醒 郑元义 张腾飞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第5颈椎横突后结节(PTFCV)处阻滞肩胛背神经(DSN)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单侧肩胛间区疼痛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PTFCV及DSN,测量PTFCV距皮肤的垂直距离。并于PTFCV处行超声引导下DSN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第5颈椎横突后结节(PTFCV)处阻滞肩胛背神经(DSN)的可行性。方法对20例单侧肩胛间区疼痛患者行超声检查,观察PTFCV及DSN,测量PTFCV距皮肤的垂直距离。并于PTFCV处行超声引导下DSN阻滞。记录操作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以疼痛缓解程度评估治疗效果。结果通过超声可准确识别所有患者的PTFCV,PTFCV距皮肤表面垂直距离为(1.09±0.22)cm。20例中,仅8例(8/20,40.00%)的DSN可被超声识别。对20例(20/20,100%)患者均成功实施超声引导下DSN阻滞,操作时间(9.05±0.41)min。术后患者疼痛缓解率为(70.92±17.15)%。未出现明显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于PTFCV处阻滞DSN省时、易行,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胛背神经 神经阻滞 超声检查 第5颈椎横突后结节
下载PDF
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36
5
作者 贺峰 白建云 +1 位作者 霍建臻 刘宏飞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25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 目的探讨椎旁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于榆林市第二医院行手术治疗的锁骨骨折患者76例。根据麻醉方案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及无创血压的改变情况、神经阻滞情况、手术麻醉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和无创血压在麻醉前、切皮时、骨折复位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_5、C_6、T_2的神经阻滞完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_4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C_7、C_8、T_1的神经阻滞完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均是锁骨骨折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更佳,患者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完善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神经阻滞 颈浅丛神经阻滞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锁骨骨折 麻醉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复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韦克 邓军 +4 位作者 赵兰花 李明良 左朝晖 刘俊福 黄仕英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3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DEX组和对照组各50例。DEX组以30μg DEX 1 m L、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 m L分别与0.375%左布比卡因29 m L复合,均在超声...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DEX组和对照组各50例。DEX组以30μg DEX 1 m L、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 m L分别与0.375%左布比卡因29 m L复合,均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C4浅颈丛阻滞和单侧C3、C4深颈丛阻滞。DEX组以DEX 3μg/(kg·h)静脉持续泵注10 min后,0.2μg/(kg·h)维持静脉输注至术毕;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以与DEX相同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术毕。于麻醉前(T0)、切皮时(T1)、甲状腺分离时(T2)、缝皮时(T3),采用Ramsay镇静评分(RS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进行镇静、镇痛评分。采用无创血压、心电监测以及心率变异性(HRV)分析仪分别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HRV频域参数,包括低频功率(LFP)、高频功率(HFP)、比率(LFP/HFP)、总功率(TP)。在颈丛阻滞完成后用棉签测定颈丛阻滞起效时间(CPBT)。采用患者术中配合评分(PICS)评价患者术中配合发音。结果两组T1~T3时RSS、VAS均高于T0时(P均<0.05)。DEX组T1~T3时RSS均高于对照组,VAS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EX组CPBT短于对照组(P<0.01),PICS高于对照组(P<0.01)。DEX组T1~T3时HR、MAP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DEX组T1~T3时LFP、HFP、LFP/HFP及TP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DEX复合颈丛阻滞能提高术中镇痛效果,提高患者术中配合发音,降低术中喉返神经损伤风险,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和HRV稳定,抑制术中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颈丛阻滞 镇痛 镇静 心率变异性 喉返神经损伤 甲状腺手术 麻醉
下载PDF
跨皮电刺激辅以局麻用于甲状腺手术麻醉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本国 毛少磊 +2 位作者 王朝霞 马莉 罗非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71-74,共4页
选择90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HANS(Han'sacupointnervestimu-lator)加局麻组(HANS组)、局麻组和颈丛神经阻滞组(颈丛组)三组,每组30例。结果HANS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局麻... 选择90例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HANS(Han'sacupointnervestimu-lator)加局麻组(HANS组)、局麻组和颈丛神经阻滞组(颈丛组)三组,每组30例。结果HANS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局麻组(P<0.05),而与颈丛组的效果基本相同(P>0.05)。HANS组的局麻药用量明显减少,与局麻组和颈丛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ANS组的镇痛效果良好,并且局麻药的用量明显减少,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手术 跨皮电刺激 局部麻醉
下载PDF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对甲状腺术后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许占宏 董全玲 +3 位作者 王国年 梁洁 张力敏 聂焱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4-366,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循环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均采用C4一针法进行双侧颈浅神经丛及患侧颈深神经丛阻滞,所用药物为0.... 目的观察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HANS)对甲状腺手术病人术后循环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Ⅱ级拟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50例。均采用C4一针法进行双侧颈浅神经丛及患侧颈深神经丛阻滞,所用药物为0.35%罗哌卡因。A组为单纯颈神经丛阻滞组(对照组);B组为颈神经丛阻滞辅以穴位粘电极HANS组,颈神经丛阻滞前使用HANS刺激20min,术中持续刺激,并且在术后4、8、12h再行电针刺激3次,每次20min。结果B组术后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各项生理指征平稳,疼痛及恶心呕吐评分与A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术后使用镇痛药的病人例数明显少于A组。结论甲状腺手术病人应用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可减轻术后疼痛,保持术后循环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针刺麻醉 颈丛阻滞 甲状腺切除术
下载PDF
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德峰 张丽荣 +2 位作者 张兰兰 安刚 吴崇天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4年第10期1148-1150,共3页
【目的】研究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方法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 4 5例需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组 (A组 )和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 (B组 )。A组直接全麻 ,... 【目的】研究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方法在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 4 5例需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单纯静吸复合麻醉组 (A组 )和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组 (B组 )。A组直接全麻 ,B组先颈丛神经阻滞再全麻 ,全麻诱导方法与维持方法两组相同。观察两组病人苏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 ,记录术中芬太尼与维库溴铵的用药量及安氟醚的吸入浓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全麻药量明显减少并且苏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缩短 (P <0 .0 5 )。另外 ,两组均无明显麻醉并发症。【结论】颈丛神经阻滞与静吸复合联合麻醉方法可有效地应用于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外科学 颈丛 神经传导阻滞 麻醉 吸入
下载PDF
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高峻岭 朱珩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1期1750-1751,1760,共3页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优势。方法锁骨骨折36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全身麻醉组(A组),臂丛阻滞麻醉组(B组),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组(C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切皮时(T1)、手术10min(T2)、上钢板时(T3)、缝合时(T4),记录血流动力学情况,观察患者术中不适次数和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结果①B组追加基础麻醉次数和术中不适次数与A、C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B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在T1、T2、T3、T4时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C组患者情况相似,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手术中,麻醉效果接近全身麻醉,但操作简单,麻醉管理方便,更适合此类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全身麻醉 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手术
下载PDF
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儿童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焱 段宏 +3 位作者 成黎明 苗琼 陈春燕 张玉龙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回顾总结收治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80例。方法:收治包茎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10岁。所有患儿均在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阴茎背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儿均愉快接受麻醉,完成手... 目的:回顾总结收治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阴茎背神经阻滞在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80例。方法:收治包茎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5~10岁。所有患儿均在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阴茎背神经阻滞下完成手术。结果:所有患儿均愉快接受麻醉,完成手术,全程无痛苦,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结论:在儿童包皮环切术中应用七氟烷吸入麻醉复合阴茎背神经阻滞,患儿乐意接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七氟烷 吸入麻醉 阴茎背神经阻滞 包皮环切术
下载PDF
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丽娜 伍永权 《临床医学工程》 2010年第2期28-29,共2页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度氟合剂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了解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者80例,ASAⅠ~Ⅱ级。用0.4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行双侧颈丛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和度氟合剂抑制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及不良反应,了解瑞芬太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甲状腺次全切手术者80例,ASAⅠ~Ⅱ级。用0.4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行双侧颈丛麻醉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40例,术中持续微量泵入瑞芬太尼;B组为对照组,40例,辅予度氟合剂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镇静评分(OAA/S评分);并观察两组的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呼吸循环影响、牵拉反应、恶心呕吐)。结果A组患者VAS评分0~3分,镇静评分4分,对呼吸无影响,无恶心、呕吐,术毕时患者意识清醒。B组患者VAS评分0~3分,镇静评分3~4分,亦无恶心、呕吐,但部分患者术毕时嗜睡。结论小剂量瑞芬太尼持续应用能强化颈丛麻醉效果,可控性好,优于度氟合剂,是颈丛麻醉较好的辅助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神经阻滞麻醉 颈丛
下载PDF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8
13
作者 刘晓兵 朱轶华 马霞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第4期16-18,共3页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心率、平均动脉压、... 目的探讨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应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锁骨骨折手术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颈臂丛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的优良率、心率、平均动脉压、氧饱和度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心率与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9367,P<0.05。2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x2=0.2413,P>0.05。结论颈臂丛联合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效果理想、并发症少,适合锁骨骨折手术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喉返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两种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申山 黄绍农 +2 位作者 王显春 陈建颜 卢健芳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颈丛阻滞方法对锁骨手术麻醉镇痛效果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锁骨中段骨折拟在颈丛阻滞麻醉下接受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每组30例。第一组病人麻醉的方法是行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Ⅰ组)。用2%利多卡因10mL和0.75%罗哌卡因10mL混合成20mL,内含1∶200000肾上腺素,取10mL行颈深丛阻滞,另10mL行颈浅丛阻滞。第二组病人颈丛阻滞的方法是肌间沟法(Ⅱ组)。用上述20mL混合液直接在肌间沟的顶点内注射从而一次性阻滞颈神经丛。观察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麻醉镇痛效果不佳者追加局麻药或改行全身麻醉并终止连续VAS评分。结果:Ⅱ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和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Ⅰ组,P<0.05。结论:肌间沟法颈丛阻滞麻醉对锁骨手术非肥胖成年病人手术镇痛效果优于颈深丛与颈浅丛分别阻滞的方法,但其颈丛相邻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也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丛阻滞 麻醉 神经阻滞 并发症 锁骨
下载PDF
宫颈旁阻滞麻醉在宫颈息肉电切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曲秀霞 丁梦漪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频电刀切除宫颈息肉术中,减少患者痛苦及其术后复发率的效果。方法对高频电刀宫颈息肉电切90例患者手术前在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4、8点,注射盐酸利多卡因行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频电刀切除宫颈息肉术中,减少患者痛苦及其术后复发率的效果。方法对高频电刀宫颈息肉电切90例患者手术前在宫颈黏膜与阴道黏膜交界处4、8点,注射盐酸利多卡因行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患者术中、术后的反应,作为观察组;另选90例术前不用麻醉,直接用高频电刀切除宫颈息肉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镇痛效果比较好,术后复发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此方法在门诊手术室进行,不需住院,简单、安全、经济方便,可减少患者痛苦,有效预防宫颈息肉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利多卡因 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 高频电刀 宫颈息肉
下载PDF
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立英 《中外医疗》 2015年第4期32-33,共2页
目的评价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 目的评价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66例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该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给予臂丛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期间,观察组患者MAP、HR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加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 颈浅丛 经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下载PDF
颈椎病发生的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因素观察
17
作者 夏武宪 张雁儒 孟庆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735-1738,共4页
目的了解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治椎间孔外颈神经压迫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8具(5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测量前斜角肌腱性交叉起... 目的了解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的解剖学特点及其与颈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为临床诊治椎间孔外颈神经压迫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8具(56侧)成人尸体标本,观察颈交感干及颈神经后支与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测量前斜角肌腱性交叉起点和颈长肌、头长肌腱性束带外缘与颈交感神经干的距离。结果C1颈神经后支走行于寰椎与枕骨之间,C2颈神经后支内侧支(枕大神经)穿上项线处骨纤维孔分布于颅顶,C3-8颈神经后支自椎间孔分出后,分别经骨纤维孔进入骨纤维管,然后穿颈后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分布于颈椎关节突关节、项部肌肉及枕部皮肤。颈下(星状)神经节下端紧贴第一肋椎关节。前斜角肌腱性交叉起点和颈长肌、头长肌腱性束带均为腱性结合。结论颈神经后支穿行的骨纤维孔、骨纤维管及项部肌群的腱性交叉纤维是造成椎间孔外颈神经后支压迫的解剖学基础;颈上交感神经节周围肿大的淋巴结、颈下(星状)神经节下端增生的第一肋椎关节、前斜角肌腱性交叉起点和颈长肌、头长肌腱性束带是造成颈交感干在椎间孔外压迫的解剖学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交感干 颈神经后支 压迫 解剖学因素
下载PDF
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7期34-35,共2页
目的观察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黏膜表面浸润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权重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L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H组(单行宫颈旁神经阻滞)、M组(宫颈旁神经阻滞... 目的观察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黏膜表面浸润用于宫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60例,根据权重分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L组(异丙酚复合芬太尼)、H组(单行宫颈旁神经阻滞)、M组(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表面麻醉)各20例。连续监测3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3组患者疼痛评分、不良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前3组血液动力学水平均较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和M组患者在t_2、t_3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优于H组(P<0.05)。H组疼痛评分明显高于L组和M组(P<0.05)。结论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凝胶用于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镇痛完全、易于观察和发现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旁神经阻滞 利多卡因凝胶表面麻醉 联合麻醉 宫腔镜手术
下载PDF
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对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19
作者 刘东辉 蔡萍 +3 位作者 梁健群 冯肇洪 卢先卿 张坤全 《中国医药指南》 2009年第13期37-38,共2页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用于颈椎前入路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颈椎前入路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组和B组单纯全麻组,每组各为40例。A组患者用0.375%的罗哌卡因10mL,行手术侧单侧颈深浅丛神经阻滞,待效果确定后再行全麻诱导。两组患者静脉麻醉诱导注射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5mg/kg,插入适宜的钢丝加强形气管导管,麻醉机行控制呼吸,监测记录麻醉前、气管插管后、切皮、分离颈椎骨膜、术毕时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观察两组患者的芬太尼用药量、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1hVAS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切皮和分离颈椎骨膜时,A组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芬太尼用药量比B组少,A组麻醉复苏时间比B组缩短,术后1hVAS疼痛评分,A组平均分为4.3,B组平均分为7.2,A组患者术后疼痛比B组轻。结论全麻加单侧颈丛神经阻滞在减少术中全麻药用量、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毕麻醉复苏时间、缓解术后疼痛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全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颈丛 神经阻滞 颈椎前入路手术
下载PDF
双侧颈浅丛阻滞对全麻甲状腺手术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楠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312-314,共3页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40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为全麻诱导前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0h,2h,4h,6h,8h... 目的研究双侧颈浅丛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对患者术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40例甲状腺瘤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A组进行常规全身麻醉;B组为全麻诱导前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采用痛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后0h,2h,4h,6h,8h,10h,12h进行疼痛评分,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胸闷憋气发生率,以评估患者术后舒适度。结果 B组患者术后清醒即刻、术后2h,4h,6h,8h的VAS评分均低于A组(P<0.05),术后10h,12h的VAS评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为40.0%(8/20),B组为5.0%(1/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内胸闷憋气的发生率A组为50.0%(10/20),B组为10.0%(2/2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全麻甲状腺探查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恶心呕吐及胸闷憋气的发生率,有效地提高全麻甲状腺探查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探查术 全麻 双侧颈浅丛阻滞 术后舒适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