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部湾海域秋、冬季毛颚类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被引量:20
1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5-241,共7页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于2001年11月至2002年1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个航次的调查。结果表明,该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较为简单,样品中共鉴定出13种,其组成无明显季节变化。调查期间毛颚类栖息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6~45.70/m^3、2.00~70.04mg/m^3和0.18~1.99;秋、冬季平均值分别为12.03/m^3、23.19mg/m^3、0.81和6.29/m^3、19.61mg/m^3、0.90。主要优势种为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小箭虫(Sagitta neglecta)和百陶箭虫(Sagitta bedoti)。三者栖息密度分别占毛颚类总栖息密度的10.4%、3.1%和1.8%。栖息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总体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不同季节表现略有差异。多样性指数以湾口较高、湾顶较低,呈湾口向湾内西北方向递减趋势。此外,本研究对毛颚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与水系、水团、水温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颚类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北部湾
下载PDF
北部湾海域毛颚类种类组成与群落结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9-64,共6页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1998年2月~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以暖水种为主,主要种类有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小箭虫(S.neglecta)、百陶箭虫(S.bedoti)... 为了解和掌握北部湾渔场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规律,1998年2月~1999年5月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4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以暖水种为主,主要种类有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小箭虫(S.neglecta)、百陶箭虫(S.bedoti)、凶型箭虫(S.ferox)、规则箭虫(S.regularis)、太平洋撬虫(Krohnittapacifica)、太平洋箭虫(S.pacifica)、美丽箭虫(S.pulchra)等;记录到的22种中,有13种周年出现,9种季节性出现;夏季出现种类最多,达21种。冬季、秋季和春季分别为16、15种和14种。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为一个结构稳定的群落,在秋、冬季又可大致分为2个亚群。由各季相似性矩阵的第1主坐标与水温、盐度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水温、盐度仅在冬季对毛颚类群落分化产生显著影响,其他季节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颚类 种类组成 群落结构 北部湾
下载PDF
东海毛颚类优势种及与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6
3
作者 徐兆礼 陈亚瞿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82,共7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Chaetognatha)优势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优势种季节交替不明显,优势度最高的种分别是:夏季肥胖箭虫...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Chaetognatha)优势种与环境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优势种季节交替不明显,优势度最高的种分别是:夏季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冬、春季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秋季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主要优势种中,百陶箭虫聚集强度指标值最高,其次是海龙箭虫,肥胖箭虫最低。肥胖箭虫与表层温度线性关系极其显著,肥胖箭虫和海龙箭虫与表层盐度的关系以及百陶箭虫与表层温度和表层盐度的关系符合YieldDensity模型。肥胖箭虫高丰度区往往位于台湾暖流与浙江沿岸流交汇处偏暖水的一侧,海龙箭虫高丰度区位于暖流与沿岸流交汇处偏冷水团的一侧。在水温较高的环境下,百陶箭虫高丰度区位于暖流与沿岸流交汇处偏淡水水团的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毛颚类 优势种 聚集强度
下载PDF
我国毛颚类的研究状况与展望 被引量:17
4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65-71,共7页
关键词 中国 毛颚类 进展 展望
下载PDF
东海毛颚类数量分布与环境关系 被引量:24
5
作者 徐兆礼 戴一帆 陈亚瞿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03-208,共6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的数量分布,优势种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季平均丰度(不含台...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的数量分布,优势种丰度对总丰度变化的回归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毛颚类总丰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4季平均丰度(不含台湾海峡水域)为秋季(540ind/102m3)>夏季(322ind/102m3)>冬季(235ind/102m3)>春季(33ind/102m3);毛颚类高丰度区的移动和变化与带鱼渔场的移动和变化基本一致;春、秋季毛颚类总丰度与表层水温线性相关关系非常显著;肥胖箭虫(Sagittaenflata)、海龙箭虫(Sagittanagae)和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是构成东海毛颚类总丰度变化的最主要种类,其中肥胖箭虫具有较广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的适应性,海龙箭虫分布的水温偏低,是影响冬、春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百陶箭虫分布的水温偏高,是影响夏、秋季总丰度变化的主要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毛颚类 数量分布 回归贡献
下载PDF
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兆礼 戴一帆 陈亚瞿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04-309,共6页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毛颚类种类最丰富(25种),冬季次之(23种),秋季种数最... 根据1997~2000年东海23°30′~33°N、118°30′~128°E海域4个季节海洋调查资料,对东海毛颚类种类组成、多样性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春、夏季毛颚类种类最丰富(25种),冬季次之(23种),秋季种数最低(21种);冬、春季毛颚类种数仅与表层温度相关,夏季与表层温度、表层盐度二元线性相关,秋季与表层盐度相关;冬、春季毛颚类多样性和丰富度指数值由北向南,由近海向外海逐渐增高,夏季近海和外海差异缩小,秋季多样性指数值为4季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浮游动物 毛颚动物 多样性 种类组成
下载PDF
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蒋玫 王云龙 徐兆礼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50-154,共5页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 ,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结果显示与台湾海峡西部、东海等邻近海域相比 ,本区毛颚动物具种数少 ,数量小 ,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等特点 .它的数量分布状况与闽浙沿岸流。
关键词 台湾海峡 毛颚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环境因素 季节变化 海洋动物学
下载PDF
北部湾海域毛颚类组群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贾晓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7,共5页
1998-1999年及2001-2002年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6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利用调查资料,以种为聚类变量进行了毛颚类的组群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可分为3个组群。组群I及组群II为北部湾的主要组群。组群III组成种类和出现数量最少,... 1998-1999年及2001-2002年对北部湾海域进行了6个航次生态环境综合调查。利用调查资料,以种为聚类变量进行了毛颚类的组群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毛颚类可分为3个组群。组群I及组群II为北部湾的主要组群。组群III组成种类和出现数量最少,为次要组群。组群I是一类分布广但适温盐范围较低,与北部湾高温、低盐的沿岸流关系较为密切的组群;而组群II则适温盐范围较高,与北部湾高温、高盐的外海水关系较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颚类 聚类分析 组群 北部湾
下载PDF
东海毛颚动物的生态研究Ⅰ.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被引量:6
9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海洋渔业》 CSCD 2004年第1期29-34,共6页
本文根据 1997年至 2 0 0 0年在东海 (2 7°~ 32°30′N、12 8°E以西 )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 ,对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进行分析比较 ,浅述其数量分布变化与水系、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种类组成... 本文根据 1997年至 2 0 0 0年在东海 (2 7°~ 32°30′N、12 8°E以西 )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 ,对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进行分析比较 ,浅述其数量分布变化与水系、渔场的关系。结果表明 :海区种类组成以春、夏季最为丰富 ,数量则以秋季最高 ;高数量密集区处于各水系的交汇处 ,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季节水系消长动态变化过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毛颚动物 种类组成 数量分布 生态
下载PDF
南黄海和东海毛颚类生态特征的研究Ⅱ.群落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戴燕玉 林茂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7,共8页
在对南黄海和东海毛颚类生态特征的研究数量分布特征后的续篇.重点探讨调查区毛颚类群落性质和群落结构的特征及与海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区共记录毛颚类28种,种类季节变化不明显,周年共有种达64.3%;但群落优势种则有季节差... 在对南黄海和东海毛颚类生态特征的研究数量分布特征后的续篇.重点探讨调查区毛颚类群落性质和群落结构的特征及与海区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区共记录毛颚类28种,种类季节变化不明显,周年共有种达64.3%;但群落优势种则有季节差异与区域差异.毛颚类群落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J′)年均值分别为1.68和0.64.H′的平面分布表现出外部海区大于近岸海区的分布格局.在群落中存在4个生态类群,其中近海暖温带类群和广盐暖水类群可分别指示黄海水、浙江沿岸流和东海陆架混合水在南黄海和东海这两个海区的相互推移和消长过程.此外,从不同侧面的计算分析也表明,影响群落特征值(H′)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和盐度.群落性质是以近岸暖温带低盐种和暖水广布种为主,近岸暖水种和大洋暖水种占一定比例的暖温带-亚热带群落结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和东海 毛颚类 群落特征
下载PDF
南黄海和东海毛颚类生态特征的研究 Ⅰ.数量分布的特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戴燕玉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2月份至1978年11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28°~34°N,120°30′~127°00′E)广大海域进行周年逐月份的12航次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毛颚类数量变动、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根据国家海洋局1977年12月份至1978年11月份在黄海南部和东海(28°~34°N,120°30′~127°00′E)广大海域进行周年逐月份的12航次综合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毛颚类数量变动、时空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调查区毛颚类的数量以6~9月份较高,7月份为年最高值.1~4月份为年低值期,尤以4月份为最低谷.其中在数量上取主导作用的种类是肥胖箭虫(Sagitta enflata)、强壮箭虫(S.crassa)拿卡箭虫(S.nagae)和百陶箭虫(S.bedoti)等种类.在平面分布上,长江口以北毛颚类数量一般高于长江口以南的海域,在南黄海,除夏季外,其他季节均有出现高值.在东海高密集区一般出现在不同水系交汇区,尤其在长江冲淡水、沿岸水和外海高温高盐水交汇的锋面最为密集.这对于不同水系在研究区内运动和消长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颚类 数量分布 南黄海 东海
下载PDF
东海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H′的分布
12
作者 王云龙 袁骐 沈新强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8-31,共4页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7°~32°N,128°E以西)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对陆架区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多样性指数以冬季最高,夏秋季次之,夏季第三,春季最低;平面分布格局大... 根据1997~2000年在东海(27°~32°N,128°E以西)的大型浮游动物垂直拖网调查结果,对陆架区毛颚动物多样性指数分布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海区多样性指数以冬季最高,夏秋季次之,夏季第三,春季最低;平面分布格局大致呈近海向外海、北部向南部递增的趋势;多样性指数主要取决东海暖水、黑潮和东海沿岸水的消长,反映了不同季节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 毛颚动物 多样性指数
下载PDF
楚科奇海和白令海毛颚类的分布
13
作者 戴燕玉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86-194,共9页
根据 1 997年 7─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分别在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进行海洋综合调查的资料 ,分析了这两区毛颚类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的特征、丰度的水平分布、层状分布和昼夜垂直分布。同时还就其数量分布与某些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根据 1 997年 7─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 ,分别在楚科奇海和白令海进行海洋综合调查的资料 ,分析了这两区毛颚类种类组成和生态类型的特征、丰度的水平分布、层状分布和昼夜垂直分布。同时还就其数量分布与某些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研究表明 :( 1 )两区共记录毛颚类 7种 ,可分为 3个类群 ,在数量上 ,白令海的个体数明显高于楚科奇海 ;其平面分布的状况主要由优势种所左右 ,并且都呈现出南高北低的分布格局。 ( 2 )在楚科奇海 ,毛颚类的层状分布以 5 0─ 2 0 0m层数量较高 ,5 0 0─ 80 0m层最低。白令海毛颚类的昼夜垂直分布的趋势是 ,白天总个体数最高比值均出现在 2 0 0─ 5 0 0m层 ,而晚上─凌晨则密集于 1 0 0m以浅水域 ,尤以 0─ 5 0m层数量最高 ,表现出白天下降夜晚上升的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楚科奇海 白令海 毛颚类 分布规律 海洋浮游生物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对南海毛颚动物箭虫科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斌 何薇 +4 位作者 李海涛 吴鹏 肖瑜璋 吕向立 何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8,共9页
为提高毛颚动物鉴定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索毛颚动物箭虫纲箭虫科各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文章采用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对南海北部采集的部分箭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其系统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包括粗壮猛箭虫(Ferosagitta rob... 为提高毛颚动物鉴定的准确性,进一步探索毛颚动物箭虫纲箭虫科各属的系统发育地位,文章采用形态学鉴定与DNA条形码技术相结合,对南海北部采集的部分箭虫种类进行鉴定,并初步探讨其系统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包括粗壮猛箭虫(Ferosagitta robusta)、小型滨箭虫(Aidanosagitta neglecta)、规则滨箭虫(Aidanosagitta regularis)在内的箭虫,其形态鉴定结果与分子鉴定的结果一致,其COⅠ(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氧化酶第一亚基,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Ⅰ)序列在系统发育树中与Gen Bank得到的相应箭虫COⅠ序列以91%~100%高支持率形成各自单系枝。种内遗传距离范围为0.000~0.015,平均值为0.004;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81~0.173,平均值为0.127;种内遗传距离和种间遗传距离未重叠,存在明显的条形码间隙,证实了COⅠ基因作为毛颚动物DNA条形码标准基因的可行性。本研究首次将DNA条形码技术应用于箭虫科内各属的系统发育分析,首次从分子层面探讨其系统发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COⅠ基因 系统发育 毛颚动物 箭虫科
下载PDF
不同环境因子对毛颚动物的影响和毛颚动物生态研究综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学超 沈阳 +1 位作者 孙跃 郝雅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56-160,共5页
毛颚动物又称箭虫,是海洋中的次级生产力代表之一。毛颚动物的呼吸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其丰度会受到水温的调节作用。盐度>25时,毛颚动物种类多丰度低,但也有一些耐高盐的种类可在高盐环境中有高丰度。许多研究表明,海流和海洋锋对... 毛颚动物又称箭虫,是海洋中的次级生产力代表之一。毛颚动物的呼吸受温度影响较大,因此其丰度会受到水温的调节作用。盐度>25时,毛颚动物种类多丰度低,但也有一些耐高盐的种类可在高盐环境中有高丰度。许多研究表明,海流和海洋锋对毛颚动物分布产生显著影响,海流可将毛颚动物携至不同水层甚至不同气候带。毛颚动物有迁移现象并呈垂直分布,这与捕食相联系,不同毛颚动物之间遵循空间、时间、食物型分离的生态规则,以减少种间竞争。毛颚动物对其捕食对象的摄食压力较大,此外,还产生可快速下沉的粪粒,在有机物向下输送过程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颚动物 环境因子 垂直分布 摄食 碳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