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特征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建民 吴昌荣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2-97,共6页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 通过地表露头与钻井剖面的观测分析综合研究,证实陕北东部地区长2+3油层组属于在泛滥平原下游发育的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沉积类型可划分出河道亚相与泛滥平原亚相等两个亚相以及河床滞留、河道砂坝、天然堤、决口扇、泛滥平原等5个可识别的微相。河道砂坝为其沉积的主体。长3到长2期,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平面展布和剖面组合上均表现出向三角洲相区持续推进和逐步超覆的特点。远源砂质辫状河沉积在其平面相区内一般无明显的、限制性的河道表现,河道砂坝复合连片,形成大规模的砂坪或广泛分布的"叠覆泛砂体"沉积,泛滥平原发育区仅在局部有所残留;剖面组合上河道砂坝极为发育,复合迭加程度高,形成连续性和连通性良好的宽厚的复合河道砂坝砂体以及"砂包泥"的沉积组合。同时,远源砂质辫状河流的发育使得与其相邻的三角洲沉积具有了类似"辫状河三角洲"的性质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东部 2+3油层组 远源砂质辫状河 沉积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演武高地镇28井区长3油层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玉华 文志刚 +1 位作者 宋换新 朱建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718-721,共4页
应用GC、GC/MS技术,系统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演武高地镇28井区长3油层组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生烃母质提供者既有菌藻类,又有陆源高等植物,且后者贡献较大;原油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环境;原油为... 应用GC、GC/MS技术,系统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演武高地镇28井区长3油层组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及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生烃母质提供者既有菌藻类,又有陆源高等植物,且后者贡献较大;原油形成于弱氧化—弱还原的淡水环境;原油为成熟原油(C29甾烷和C31藿烷异构体参数接近或达到平衡,重排甾烷/规则甾烷值和Ts/(Tm+Ts)值较高,正构烷烃CPI值接近于1,甲基菲指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武高地 3油层组 原油 生物标志化合物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2、长3浅油层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44
3
作者 郭艳琴 王起琮 +2 位作者 庞军刚 吉朝辉 李宽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目的揭示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储层的微观特征,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进行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受埋藏-成岩作用事件的影响,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 目的揭示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储层的微观特征,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阴极发光等进行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及孔隙结构特征研究。结果砂岩储层物性明显受埋藏-成岩作用事件的影响,主要成岩作用有压实-压溶、胶结充填和溶解作用等。压实-压溶及胶结充填作用是导致砂岩孔隙丧失的主要原因,其中碳酸盐胶结物和石英、长石加大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晚期成岩阶段有机质分解形成的酸性流体及表生成岩作用阶段的大气降水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原因,从而使砂岩的物性得到改善。另外,在压实过程中碎屑颗粒周围形成的绿泥石衬边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使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结论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孔,孔喉结构主要属中小孔中细喉型和小孔微喉型,属于中上等和中等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隙类型 孔隙结构 安塞油田长2、长3油层组
下载PDF
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层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毛源 阚淑华 +1 位作者 田养林 唐存知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6期57-60,共4页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 针对埕东油田东区西北部Ng32 层的条件应用了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结合技术。在室内研究了各种工作液的优化配方 ,编写了实施方案并现场实施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在试验期间 ,试验区累积增产原油 1 775 0× 1 0 4t ,投入产出比达到 1∶3 2 1 ,水驱开发效果改善。该技术在埕东特高含水油藏成功应用 ,为同类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次采油 三次采油 结合技术 埕东油田 东区西北部Ng3^2 调剖剂 驱油剂 采收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成因机理 被引量:32
5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姚泾利 蔺宏斌 陈永胜 郑小杰 王晓林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8-592,共5页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 根据大量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压汞曲线、含油饱和度及矿化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2低阻油层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详细研究。长2油层组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原因有3个方面,即: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含油饱和度及高矿化度地层水。孔隙结构复杂、高岭石晶间微孔发育及细粒岩石骨架,造成喉道偏细、孔喉半径小,形成高束缚水饱和度;低幅度构造背景、低油柱高度及低油气充注程度,是造成油层低含油饱和度、油水分异差的主因;高矿化度的地层水,降低了油层与水层的电阻率对比度。根据研究区长2地化热解参数统计,结合试油资料及测井孔隙度数据,建立了热解参数轻质油含量与孔隙度的关系图版,以此判断油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束缚水饱和度 2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0
6
作者 赵虹 党犇 +2 位作者 陈永胜 郑小杰 龙利平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79-583,共5页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具细粒结构,分选... 通过岩心铸体薄片、粘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以及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填隙物以高岭石为主,具细粒结构,分选好,磨圆度中等。储集性能具有中孔、低渗的物性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是长石溶孔。孔隙结构为中小孔、中细喉型。影响储层的主要因素为长2油层组的三角洲沉积背景以及压实、胶结、溶蚀等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2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北志丹地区长2油藏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建民 李文厚 +2 位作者 任占利 党保雄 刘艳丽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5,共7页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采成果,运用石油地质学理论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及密井网大比例尺编图等,对鄂南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2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气富集成藏受地层、古地貌、不整合、局... 基于大量钻井、测井、录井及试采成果,运用石油地质学理论方法,通过精细地层对比及密井网大比例尺编图等,对鄂南陕北志丹地区中生界延长组长2油藏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长2油气富集成藏受地层、古地貌、不整合、局部构造、沉积及储层特征、区域盖层等多种因素的控制和影响;印支古地貌控制了长2地层和油藏的分布状况,古高地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和富集的最佳场所;局部群构造及优势砂岩区带的发育、储层岩性的侧变及尖灭、旋回性泥岩及区域盖层的覆盖、有利相带组合及其与西倾单斜背景的恰当配置、斜坡处不整合的侧向封堵等不仅为长2油藏提供了良好的圈闭条件,也控制了其油气富集规律和油藏分布。油藏类型多样,以构造-岩性油藏和构造-地层油藏为主,其次为构造油藏、岩性油藏、岩性-地层油藏、水动力油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油层组 油藏地质特征 油气富集规律 志丹地区 陕北
下载PDF
基于恒速压汞的特低—超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长3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8
作者 蔡玥 赵乐 +5 位作者 肖淑萍 张磊 龚嘉顺 孙磊 孙阳 康丽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5,113,共4页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 为明确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结构之间的关系,首次采用恒速压汞技术,结合常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常规恒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测试分析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富县探区延长组长3超低渗透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3储层孔隙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粒间孔为主,发育低排驱压力—粗喉道型、较低排驱压力—较粗喉道型、中排驱压力—中喉道型、较高排驱压力—较细喉道型、高排驱压力—细喉道型5种孔隙结构类型。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储层的平均孔隙半径为100~200μm,为中孔—小孔型,个别为大孔型,孔隙分布曲线偏粗态;平均喉道半径为0.2~0.7μm,主要为微细喉道,喉道分布曲线偏细态。延长组特低渗透储层渗流能力与孔隙半径关联性较差,主要受平均喉道半径及其分布形态的控制,并进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速压汞特低—超低渗透储层 孔隙结构 3油层组富县探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储集相 被引量:3
9
作者 付国民 李子甲 李磊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2,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长3油层组为低孔、特低渗透储层,为明确其成岩储集相类型和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衍射等资料分析,对其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储集相类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长3油层组成岩后生作用复杂多变,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压溶作用及各类自生矿物胶结作用,溶解作用和破裂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主要途径;长3油层组发育4种类型的成岩储集相,其中浊沸石溶蚀次生—原生孔储集相是最有利的成岩储集相,其分布受沉积相带控制,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及前缘截削式分流河道中;浊沸石次生孔隙的发育和沉积砂体的分布特征及是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浊沸石 储集相 3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下载PDF
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6_(3)沉积微相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平天 孙敏 +2 位作者 吉朝辉 王冬艳 何月平 《云南化工》 CAS 2022年第4期133-136,共4页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取心井段沉积微相类型、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后认为: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6_(3)油层组发育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天然堤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 通过岩心观察,结合取心井段沉积微相类型、砂体平面展布特征分析后认为: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6_(3)油层组发育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微相类型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天然堤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南泥湾油田松树林-新窑区长6_(3)油层主要发育2~3条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呈北东向西南展布,砂体连通性较好,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树林-新窑区 长6_(3)油层 沉积微相类型 砂体平面展布
下载PDF
安塞油田塞152区块井筒防腐工艺研究
11
作者 马延风 罗庆梅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0年第11期12-14,共3页
安塞油田塞152区块开采长2油层,由于产出液腐蚀性强,致使井筒内油管穿孔、油杆断裂等现象时有发生,井下维护性作业频繁,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研究认为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引起的局部腐蚀是该区块井筒腐蚀的主要原因。通过筛选... 安塞油田塞152区块开采长2油层,由于产出液腐蚀性强,致使井筒内油管穿孔、油杆断裂等现象时有发生,井下维护性作业频繁,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研究认为硫化氢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引起的局部腐蚀是该区块井筒腐蚀的主要原因。通过筛选适合长2流体性质的缓蚀剂和采用从套管环空人工定期投加的工艺,井筒腐蚀得到有效控制,延长了油管杆的使用寿命,大幅减少了油井维护性作业井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井筒防腐工艺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立峰 王导丽 +1 位作者 王彦龙 李辉 《辽宁化工》 CAS 2011年第4期371-374,共4页
在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储层的沉积学、岩石学、物性等特征及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油层组岩性主要为细粒... 在大量岩心、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王家湾区长2油层组储层的沉积学、岩石学、物性等特征及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油层组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隙、溶蚀孔隙,属于低孔~低渗和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2储层划分为4类储层,其中Ⅱ、Ⅲ类储层是研究区的主要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物性 评价 2油层组 王家湾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 被引量:5
13
作者 段武兵 郭艳琴 +2 位作者 何子琼 王美霞 赵灵生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0-33,43,共5页
通过野外剖面和井下岩心观察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区油层组长2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沉积体系为河流体系,辫状河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泛滥平原及河道砂坝;长22和长21油层... 通过野外剖面和井下岩心观察描述并结合测井资料,对子长油田降沟—石家老庄区油层组长2沉积相特征及砂体展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2沉积体系为河流体系,辫状河亚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泛滥平原及河道砂坝;长22和长21油层组砂体的展布受控于辫状河道的延伸,向南西方向展布;降沟—石家老庄区块的河道砂体发育,泛滥平原面积较小,砂体在垂向和横向上连续较好,在北东—南西方向上连续性较北西—南东向更好,研究区物源方向为北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2油层组 沉积相 砂体展布规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沉积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依 王桂成 《矿产勘查》 2021年第2期303-309,共7页
根据岩石类型及特征、颗粒磨圆度和接触方式、沉积构造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子长地区长2构造结构与陕北斜坡一致,发育近东西向的宽缓鼻状构造;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 根据岩石类型及特征、颗粒磨圆度和接触方式、沉积构造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长2油层的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显示:子长地区长2构造结构与陕北斜坡一致,发育近东西向的宽缓鼻状构造;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属于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其微相类型主要有水上分流河道、陆上天然堤、沼泽微相,其中砂体主要发育在水上分流河道沉积微相带;研究区主要含油层位为长21-3和长22-1,含油区带大致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储层物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油层组 沉积相 砂体展布 油气勘查工程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南部长3油层储层特征分析
15
作者 李虎林 王奇 《云南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132-133,共2页
主要研究对象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3油层。利用原始单井资料、测试数据、显微镜薄片观察以及扫描电镜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所研究的主要特征有此油层的物性特征、岩石学特征、孔隙分布特征,下面将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3油层 储层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31储层特征研究
16
作者 周英男 《云南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64-65,共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招安区块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该区块选取井剖面及钻井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同时结合室内测录井资料,运用薄片显微镜下微观特征、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等室内分析测试手段与研究方法,对研究区长31储层特征及储层非... 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招安区块为研究对象,重点在该区块选取井剖面及钻井岩心进行观察描述,同时结合室内测录井资料,运用薄片显微镜下微观特征、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粒度等室内分析测试手段与研究方法,对研究区长31储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析与研究,最终对储层进行了综合分类与评价。长31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是以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岩屑主要以变质岩屑和岩浆岩屑居多,粒间孔较发育,分选中-好以次棱状磨圆为主,胶结类型主要是薄膜-孔隙胶结。研究区长31储层层内及层间非均质性较强,综合评价长31储层属于中等均质型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鄂尔多斯盆地 储层非均质性 储层敏感性 3油层组
下载PDF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成藏机制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文广 高宁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26,共4页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断层遮挡5种类型,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且具有油气同层,气在上油在下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源岩;油气成藏...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藏主要有背斜、构造-岩性、岩性上倾尖灭、透镜体和断层遮挡5种类型,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且具有油气同层,气在上油在下的特征.油源对比表明油气主要来自齐家—古龙凹陷的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源岩;油气成藏主要有2个时期,第1期为嫩江组沉积末期,第2期为明水组沉积末期-老第三纪沉积初期.分析了油气成藏条件及其时空匹配关系,认为该区存在砂岩上倾尖灭圈闭、构造及构造—岩性圈闭和断层遮挡圈闭3种油气成藏模式.综合研究表明:泰康隆起带及其附近是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勘探的有利地区,位于油气运移方向上的各种类型的圈闭应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区 萨二、三油层组 油气 成藏机制 主控因素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7
18
作者 蒋鸿亮 张明学 霍玲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4-16,共3页
根据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泥滩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 根据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泥滩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微相和浅湖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沉积.在平面上可分为东西2个相带,西部为三角洲相,由北面的曲流河三角洲和南面的辫状河三角洲组成;而东部为湖泊相,湖泊相主要发育泥岩,其中也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体,三角洲砂体和重力流砂体大面积发育,储集条件好,另外还可形成岩性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松辽盆地 泰康地区 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
下载PDF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及对成藏的作用 被引量:16
19
作者 傅广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24,共4页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区 萨二 三油层 油气运移 优势通道 油气藏
下载PDF
古全球变化与非等时韵律沉积及前寒武纪条带状铁矿建造形成的终止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伟源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7年第1期101-114,共14页
前寒武纪各种地质记录表明了太古代—元古代早期古全球环境具有显著的陆少洋多和大气富CO2、贫O2的特征。BIFs大气-海洋系统中Fe2+的氧化是导致铁质发生沉淀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的环境,生物-无氧氧化... 前寒武纪各种地质记录表明了太古代—元古代早期古全球环境具有显著的陆少洋多和大气富CO2、贫O2的特征。BIFs大气-海洋系统中Fe2+的氧化是导致铁质发生沉淀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的环境,生物-无氧氧化和日光-紫外线为主的宇宙射线光致氧化作用产生的直接非生物-无氧氧化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环境对Fe2+的氧化可能起着重要的和主导的作用。BIFs条带状矿石的宏、微观SiO2或Fe2O3/Fe3O4单层厚度非等厚性表征了硅、铁供给非等量性与交替淀积非等时性的韵律堆积。文章提出了一种与地球自转速率有关的日长年际变化(古ELNino事件)-硅铁临界饱和浓度模式,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不同类型BIFs的成因联系解析了这种韵律堆积的机制。元古代早—中期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O2增多和CO2减少的古全球变化,导致了2.2~1.8Ga之间大气圈平流层古臭氧层的形成。古臭氧层大幅度消减日光-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强烈辐射,不仅使全球性由日光-紫外线光致氧化作用直接产生的Fe2+非生物-缺氧氧化过程消失,而且也保证了生命演化的延续和生物进入多样性繁衍。与其伴随的全球性巨厚碳酸盐建造,导致了上壳岩下伏的地球早期富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全球变化 沉积 前寒武纪 铁矿床 建筑形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