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沉积特征
1
作者 马海勇 王为林 +2 位作者 沈志成 闫占冬 刘海洋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2-520,共9页
为了研究南梁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钻井岩芯、轻重矿物和测井解释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沉积体系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以K2、K3、K4这3套泥岩作为标志层,根据测井分析方法将延... 为了研究南梁地区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利用钻井岩芯、轻重矿物和测井解释等对鄂尔多斯盆地南梁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沉积体系特征与沉积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6以K2、K3、K4这3套泥岩作为标志层,根据测井分析方法将延长组长6划分为3个小层;依据轻、重矿物数据资料分析,明确了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发育有东北、西南2个物源,主要受东北物源的控制,东北部母源来自于大青山、阴山一带的太古界高级变质岩和火山岩;南梁地区延长组长6主要以陆源湖泊、三角洲沉积为主,不同的沉积相的类型控制着砂体的展布形状,长6期发育的砂体自北东向西南方向呈现出条带状展布;延长组在长6期湖盆面积逐渐减小盆地边缘的三角洲沉积范围向湖盆中心收缩。长6期自北东向西南发育了三角洲前缘亚相、深湖亚相、浅湖亚相,由于三角洲前缘斜坡地带沉积物发生了滑塌,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了浊流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南梁地区 延长组 6 沉积特征
下载PDF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长6油层组单砂体构型分析及平面展布特征
2
作者 马江波 冯纪慧 +3 位作者 李刚 韩彦斌 张寰萌 郭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8-1033,共16页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块位于延安市安塞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产油层。目前该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砂体展布、非均质性、砂体叠置规律等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受效程度不均衡,整体水驱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本次研究... 安塞油田黑山梁区块位于延安市安塞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其主力产油层。目前该区已进入注水开发阶段,但砂体展布、非均质性、砂体叠置规律等认识不清,导致开发过程中存在注水受效程度不均衡,整体水驱效果差等问题。为此,本次研究依托丰富的测井、录井资料,以及岩心、镜下薄片资料和分析测试数据,开展地层精细刻画、沉积微相、砂体平面分布及单砂体叠置规律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黑山梁地区长6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岩性以细粒长石砂岩为主,分选性中等-好,磨圆度中等,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较为多见,河口坝微相发育较少;水下分流河道为优势相,砂岩分布广、厚度大,沿河道方向延伸,早期形成的河口坝由于波浪作用和分流河道侵蚀作用被破坏,河口坝无法保存完整,仅有部分痕迹。砂体类型包括水下分流河道砂和河口坝砂两种,单砂体垂向叠置可分为孤立型、叠加型和切叠型3种;侧向拼接样式可分为孤立式、对接式和侧切式3种。研究区内砂体沿北东-南西方向呈长条状展布,由于河道频繁摆动和分叉,砂体切叠现象明显,顺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垂直物源方向砂体被分流间湾泥隔开,砂体连通性较差,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认为砂体连通程度越高,水驱动用效果越好。基于该研究成果建立了研究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模式,为后期油藏完善注采井网、分层注水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流河三角洲 砂体构型 沉积模式 6油层组 黑山梁区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双河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分布规律
3
作者 侯宾东 李爱荣 +6 位作者 杨怡青 郭远智 姬伟华 陈兵兵 尹帅 刘梦 赵凯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635-10644,共10页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 致密油藏油水关系复杂,地层水化学组分及其分布规律对指导致密油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对双河地区长6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组成、矿化度、水化学特征参数与沉积微相、有效厚度及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双河地区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地层水的矿化度主要分布在2201.2~153670.9 mg/L,平均为53947.2 mg/L。矿化度在50000 mg/L之前,含油饱和度随着矿化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而在50000 mg/L之后,含油饱和度随着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较高的矿化度代表好的保存条件,利于油气长期大规模聚集,因而含油饱和度较高;而当目的层矿化度处于10000~20000 mg/L相对低的范围时,主要对应3~5 m薄层单砂体组成的复合砂体,因而含油饱和度也相对较高。分析认为,目的层矿化度、钠氯系数、镁钙系数特征均表明目的层处于相对封闭的沉积环境,有利于油气的保存,这些水化学参数均与致密油藏聚集及产能有较为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双河地区 6油层组 地层水 水化学参数 分布规律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reservoir environment by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water‒A case study of Chang 6 reservoir in Ansai oilfield,Ordos Basin,China
4
作者 Zhi-bo Zhang Ying Xu +4 位作者 Di-fei Zhao Hao-ming Liu Wei-cheng Jiang Dan-ling Chen Teng-rui Jin 《China Geology》 CAS CSCD 2023年第3期443-454,共12页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multi-energy mineral basin in China,which is rich in coal,oil and gas,and uranium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ervoir water.The ch... The Ordos Basin is the largest continental multi-energy mineral basin in China,which is rich in coal,oil and gas,and uranium resources.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reservoir water.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 water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servoir evaluation and are significant indicators of the sealing of reservoir oil and gas resources.Therefore,the caprock of the Chang 6 reservoir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was evaluated.The authors tested and analyzed the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samples selected from 30 wells in the Chang 6 reservoir of Ansai Oi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hang 6 reservoir water in Ansai Oilfield is dominated by calcium-chloride water type with a sodium chloride coefficient of generally less than 0.5.The chloride magnesium coefficients are between 33.7 and 925.5,most of which are greater than 200.The desulfurization coefficients range from 0.21 to 13.4,with an average of 2.227.The carbonate balance coefficients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below 0.01,with an average of 0.008.The calcium and magnesium coefficients are between 0.08 and 0.003,with an average of 0.01.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corner layout of the reservoir water,the abov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phics are basically consistent.Th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Chang 6 reservoir in Ansai Oilfield in the Ordos Basin is a favorable block for oil and gas storage with good sealing properties,great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oil and gas,and high pore conn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and gas Reservoir water SALINITY Calcium-chloride water Carbonate balance coefficient oil-bearing reservoir prediction GEOCHEMISTRY chang 6 reservoir Oil-gas exploration engineering Ansai Oilfield Ordos Bas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五蛟西地区长6段单砂体叠置特征研究
5
作者 武芳芳 瞿璇 +6 位作者 周宁杰 朱薇 李彦兵 周小平 张东阁 张庆军 郭岭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4-1047,共14页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单砂体发育类型、频率和叠置样式,控制了储层的连通性和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本次研究综合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在沉积微相精细刻画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五蛟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单砂体发育特征和叠... 沉积微相控制下的单砂体发育类型、频率和叠置样式,控制了储层的连通性和井间剩余油的分布。本次研究综合利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在沉积微相精细刻画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五蛟西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单砂体发育特征和叠置样式进行精细研究。结果表明:五蛟西地区长6段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含泥砾或泥岩撕裂屑的细砂岩和泥岩为主,发育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浊流和半深湖泥3种。长6段垂向上可识别出5~8期单砂体,单砂体叠置类型包括孤立型、叠加型以及切叠型3种;平面上单层砂体多以枝状、网状、局部片状展布。湖平面升降导致的可容纳空间(A)变化及沉积物供给速度(S)匹配关系是控制单砂体空间发育特征的关键性因素。研究区长6段自下而上,随着A/S比值的变化,单砂体类型垂向上由叠加型、切叠型逐渐向孤立型、局部叠加型变化,平面上由网状、枝状向局部片状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砂体 重力流沉积 叠置样式 鄂尔多斯盆地 五蛟西地区 6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well pattern adaptability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Chang 6 and Chang 8 reservoirs in Ordos Basin 被引量:1
6
作者 ZHAO Jiyong AN Xiaoping +4 位作者 WANG Jing FAN Jianming KANG Xingmei TAN Xiqun LI Wen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3期499-506,共8页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recent 10 year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daptability of well patterns to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established using cluster anal...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recent 10 year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daptability of well patterns to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establish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and it includes 10 evaluation parameters in the four aspects of optimal evaluation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of weights for evaluation parameters, development stage divis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lassification coefficients. This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well pattern adaptability of 13 ma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riassic Chang 6 and Chang 8 of Ordos Basin. Three basic understandings were obtained: Firstly, the well pattern for ultra-low permeability type-I reservoirs has generally good adaptability, with proper well pattern forms and well pattern parameters. Secondly, square inverted nine-spot well pattern is suitable for reservoirs with no fractures; rhombic inverted nine-spot injection pattern is suitable for reservoirs with some fractures; and rectangular well pattern is suitable for reservoirs with rich fractures. Thirdly, for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type-Ⅱ and type-Ⅲ reservoir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well pattern form determination, the row spacing needs to be optimized furth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such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well pattern adaptabi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arameter ORDOS Basin TRIASSIC chang 6 formation chang 8 forma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海子塌地区长6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时晓章 齐宏鹏 +5 位作者 雷刚 曲凤杰 吴大伟 邢小宁 王变阳 许璟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开展有效厚度下限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精细评价、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和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9口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海子塌区长6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利用11口井126个试油试采数据综合确定长6油层含油性下限为油迹级。利... 开展有效厚度下限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精细评价、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和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9口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海子塌区长6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利用11口井126个试油试采数据综合确定长6油层含油性下限为油迹级。利用自然伽马与组合参数构建交会图技术有效地识别出油层、水层和干层。用经验统计法、压汞参数法和类比法对72口井440个分析化验数据综合分析确定长6油层组常规油层孔隙度下限为7.5%,渗透率下限为0.20×10~(-3)μm^(2);声波时差下限为215μs/m,深感应电阻率下限为14.5Ω·m,自然伽马68API~110API;长6低阻油层孔隙度下限为8.5%,渗透率下限为0.25×10~(-3)μm^(2);声波时差下限为220μs/m,深感应电阻率为6Ω·m~18Ω·m,自然伽马下限为98API。这些参数值为该区块储集层评价和开发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塌 6油层组 有效厚度下限 交会图 低阻油层
下载PDF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of Triassic Chang 6 Member in Jiyuan-Wuqi area,Ordos Basin,NW China
8
作者 CHEN Shijia LEI Junjie +5 位作者 LIU Chun YAO Jingli LI Yong LI Shixiang SU Kaiming XIAO Zhenglu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2期253-264,共12页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the Chang 6 reservoir is contacted to the Chang 7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but the oil pool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complex in oil and water d... In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the Chang 6 reservoir is contacted to the Chang 7 high-quality source rock, but the oil pools are unevenly distributed, and complex in oil and water distribution. Through cores observation and fracture statistics, combined wit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physical property, mercury injection, logging and geochemical data, and comparisons of the sandbodies scales,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gillaceous laminae and fractures between source and reservoir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oil-bearing areas and in the central water producing area, it is found that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atterns are different in the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area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provenance were sorted out.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rude oil in the eastern area has different Pr/Ph and sterane distribution from that in the western area. The oil and gas primarily migrated vertically. The high-quality source rocks and favorable source-reservoir-cap combinations lay the foundation for large-sc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s. Vertically, the oil and gas enrichment is controlled by the scale of sandbody and the difference of physical properties, while on the plane, it is controlled by the connectivity of sandbodies, the argillaceous laminae between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and the fractures. The sandbodies of oil-rich zone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areas have large thickness, low shale content, good physical properties, weak heterogeneity, few argillaceous laminae and abundant fractures, all of which are favorable for the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n contrast, in the middle area with converging provenances, the reservoirs, composed of thin sandbodies, features rapid variation in lithology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strong heterogeneity, poor continuity of sandbodies, abundant argillaceous laminae between source rock and reservoir, and few fractures, makes it difficult for the oil and gas to migrate vertically, and results in low oil enrichment degree ultimately. For the exploration of continental multiple-provenance tight reservoirs, not only the good-property source rocks and reservoirs, but more importantly the source-reservoir contact relationship and the effect of fractures on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6 MEMBER oil RESERVOIR distributi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difference Jiyuan-Wuqi area ORDOS Basin
下载PDF
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北部长6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冯紫娟 张珊珊 汪立 《云南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23-126,共4页
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北部长6油藏自2000年投入开发以来,由于开采时间久,油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块、关停井较多等问题逐渐凸显,需对研究区进行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剖析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从而指导该地区长6油藏科学高效开发,为下一步... 延长油田双河西区北部长6油藏自2000年投入开发以来,由于开采时间久,油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块、关停井较多等问题逐渐凸显,需对研究区进行注水开发效果综合评价,剖析问题存在的具体原因,从而指导该地区长6油藏科学高效开发,为下一步精细注水开发及调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6油藏 地层能量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致密砂岩孔喉结构及演化
10
作者 严敏 赵靖舟 +3 位作者 黄延昭 杨振亚 方越 吴和源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4-682,共9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与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非均质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动态演化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岩-孔喉演化特征。研究区长6段储集...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全岩与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CT扫描等分析测试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6段非均质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成岩-孔隙动态演化开展研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储集空间的成岩-孔喉演化特征。研究区长6段储集层的储集空间分为残余原生粒间孔主导型、溶蚀孔主导型和混合孔型3种;矿物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制约储集层的初始孔喉结构;胶结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储集层的致密程度;溶蚀作用产生的孔喉影响储集性能。若储集层主要受压实作用和绿泥石胶结作用影响,则残余原生粒间孔占主导,孔隙孤立,多表现为中孔-疏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孔隙度较高,但连通性较差;若受浊沸石胶结和强溶蚀作用影响,则浊沸石溶蚀孔占主导,连通性好,多表现为中孔-类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为最佳储集空间;储集层经历绿泥石胶结、浊沸石胶结—弱溶蚀作用后,受浊沸石溶蚀孔与残余原生粒间孔共同影响,连通性较好,多表现为微孔、中孔-密网状喉道型储集空间,储集性能介于前两者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6 致密砂岩储集层 储集空间 微观孔喉结构 高压压汞 CT扫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 被引量:118
11
作者 罗静兰 李忠兴 +5 位作者 史成恩 李建 韩永林 王海宏 李进步 王成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一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上三叠统延长组 长8与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 被引量:41
12
作者 刘小洪 罗静兰 +2 位作者 郭彦如 韩品龙 赵俊英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26-632,共7页
利用室内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图像粒度、压汞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和数理统计、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陕北延长组长6油层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 利用室内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图像粒度、压汞分析等现代测试技术和数理统计、储层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陕北延长组长6油层组成岩相与储层分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分别造成砂岩中24.9%和12.0%的原生孔隙丧失,溶解作用使孔隙间的连通性得到改善、渗透性提高。沉积相、埋藏条件和碎屑成分的不同导致地区之间成岩作用的差异。可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浊沸石胶结溶蚀相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区,绿泥石薄膜胶结粒间孔相是次有利成岩相带,碳酸盐+自生粘土充填微孔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形成良好的储层,压实压溶致密相和浊沸石/碳酸盐胶结致密相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6储层 延长组 陕北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6砂岩成岩作用与成岩相研究 被引量:137
13
作者 郑荣才 耿威 +3 位作者 周刚 韩永林 王海红 文华国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1-8,共8页
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也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 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是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也是典型岩性-地层油藏。文章在岩心和沉积相分析基础上,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化验资料,对长6砂岩的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对储层起破坏作用的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早期绿泥石和白云石的环边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成岩作用方式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认为长6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B期。在建立成岩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对成岩相组合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划分出压实-胶结成岩相组合、压实成岩相组合和胶结-溶蚀成岩相组合,分析了成岩相组合与储层发育的关系及其区域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的岩性-地层油藏的成藏规律分析和储层预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相 成岩作用 岩性油藏 延长组 6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32
14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李文厚 杨晓奇 党永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97-600,共4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缺少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缺少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延长组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开发
下载PDF
物源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长6砂岩孔隙发育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2
15
作者 贺静 冯胜斌 +3 位作者 黄静 袁效奇 韩鹏 李廷艳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7,共8页
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主力产油层,平面上储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通过盆地中部大量长6砂岩岩矿资料,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资料系统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沉积期存在西部、北东、西北、北部、东南方向及多物源控制的沉积... 延长组长6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主力产油层,平面上储层储集性能差异较大。通过盆地中部大量长6砂岩岩矿资料,结合盆地周缘露头剖面资料系统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长6沉积期存在西部、北东、西北、北部、东南方向及多物源控制的沉积区,且受不同方向物源控制的长6砂岩轻、重矿物组合,填隙物类型和组合及成岩矿物等均不相同,其中混源区受多物源的共同影响,但轻、重矿物组合及孔隙发育程度主要受主物源控制;砂岩成熟度、粒径、碎屑组分、填隙物类型与组合和成岩作用是控制长6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要因素,且不同物源控制区长6储集砂岩的孔隙保存条件不同,物性相差较大。研究结果说明确定不同方向物源控制区、混源沉积区长6储集砂岩孔隙特征及孔隙发育控制因素是掌握孔隙性砂体分布规律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物源 延长组长6 孔隙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2
16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靳文奇 杨晓奇 刘贵萍 张宏民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1-21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21、长1、长61-3621、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21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6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塞油田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长8油藏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赵继勇 安小平 +4 位作者 王晶 樊建明 康兴妹 谭习群 李文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2-488,共7页
基于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超低渗油藏10年的开发实践,应用聚类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包括优选评价参数、确定评价参数权重、划分油藏开发阶段、确定分类系数4个方面10项评价参数的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鄂尔... 基于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超低渗油藏10年的开发实践,应用聚类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包括优选评价参数、确定评价参数权重、划分油藏开发阶段、确定分类系数4个方面10项评价参数的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长8共13个主力典型超低渗油藏开展了井网适应性评价,得到3点基本认识:(1)超低渗I类油藏井网适应性整体较好,井网形式及井网参数都较为合理;(2)裂缝不发育油藏适合正方形反九点井网,裂缝较发育油藏适合菱形反九点井网,裂缝发育油藏适合矩形井网;(3)超低渗Ⅱ类、Ⅲ类油藏需要在坚持井网形式确定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排距,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井网适应性 综合评价指数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6 长8段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杏北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8
作者 朱玉双 吴长辉 +3 位作者 王小军 李莉 邵飞 刘渊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2,共6页
目的对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其科学有效开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和测井分析等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 目的对安塞油田杏北区长6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其科学有效开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和测井分析等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区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孔为主,溶孔次之。孔隙结构以小孔微喉型和中—小孔微细喉型为主,进汞曲线平台不明显,呈陡斜式,储层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强。储层物性较差,微裂缝对改善储层渗透性贡献不明显,属低渗、特低渗油藏。结论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水下分流河道是形成有利储层的主要相带;研究区压实作用强烈,对储层物性影响较大;绿泥石胶结对储层孔隙的保存有建设性作用;浊沸石溶蚀强烈,其溶蚀孔隙是重要的储集空间,浊沸石溶蚀孔隙的发育程度已成为研究区寻找有利储层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杏北地区 6储层 孔隙结构 沉积作用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9
19
作者 公繁浩 鲍志东 +1 位作者 刘丽 伍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14-621,639,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优质储集体主要赋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总体上长612、长621和长622期优质储层展布范围较广,平面上连片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目标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6油层组 沉积微相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43
20
作者 郑荣才 王昌勇 +2 位作者 李虹 雷光明 谢春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区分析 6油层组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