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s of the ex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and the causes of low resistivity oil layers: A case study of Block Yanwumao in the middle of Ordos Basin, NW China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Jianmin ZHANG S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2期273-280,共8页
The influence of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 on rock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and oil reservoir was analyzed taking Triassic Chang 6 reservoir in Block Yanwumao in the middle of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influence of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 on rock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servoir and oil reservoir was analyzed taking Triassic Chang 6 reservoir in Block Yanwumao in the middle of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 and the low resistivity oil layer was revealed and demonstrated through core observation, lab experiments, geological research, well log interpretation and trial production etc.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were two kinds of oil layers in Chang 6 oil layer set, normal oil layer and low resistivity oil layer in the region, corresponding to two types of pore structures, pore type mono-medium and micro-fracture-pore type double-medium;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fracture changed greatly the micro-pore structure of the reservoir, and the pore structure difference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rock electr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tra-low permeability sandstone reservoir and oil reservoir; the normal oil layers ha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pore-type mono-medium, and were concentrated in Chang 61, Chang 6232 and Chang 62; the low resistivity oil layers had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fracture-pore type double-medium, which we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Chang 612 and Chang 63. The mud filtrate penetrated deep into the oil layers along the micro-cracks, leading to sharp reduction of resistivity, and thus low resistivity of the oil layer; the low resistivity oil layers had bet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higher productivity than the normal oil lay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hang 6 oil layers ex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LOW RESISTIVITY oil layer pore structure MUD invasion LOW RESISTIVITY cause
下载PDF
长石族矿物对致密油储渗条件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长_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24
2
作者 徐蕾 师永民 +3 位作者 徐常胜 杨悦 李宏 柴智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48-454,共7页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 在岩石薄片观察、铸体薄片鉴定、高压压汞、恒速压汞及X射线衍射实验等多种测试分析基础上,通过高分辨率场发射万倍扫描电镜观察和分析,从结晶学和矿物学角度研究长石族矿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致密油储集层储渗条件的影响。由于晶体结构和化学组成差异,不同长石族矿物脆性和溶蚀的难易程度差别明显,地层条件下,钙长石等偏基性斜长石更易沿解理破裂形成新的渗流通道;钾长石等富钾的碱性长石更易沿解理溶蚀形成次生孔隙;钠长石等偏酸性斜长石的脆性和溶解性介于钙长石和钾长石之间。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主要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溶蚀和破裂形成的次生孔缝对孔隙度贡献不大;研究区钙长石含量相对较高,其沿解理破碎形成的微裂缝有效改善了储集层渗流条件,长石族矿物对渗透率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钙长石、钾长石等、钠长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6油层组 致密油 长石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长6油层组储层综合评价 被引量:37
3
作者 程启贵 郭少斌 +2 位作者 王海红 王成玉 梁晓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5-419,共5页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采用谱系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相对独立的评价参数,从9个参数中选择6个用于储层综合评价,分别是:砂岩厚度、砂地比、泥质含量、变异系数、孔隙度、渗透率。并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法,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在计算储层综合评价指标值的基础上,采用拐点法确定储层综合评价的分类阈值,进而对鄂尔多斯盆地中西部地区长6油层组进行储层综合定量评价,取得较好效果。其中,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主体以Ⅰ类、Ⅱ类储层为主,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侧翼以Ⅲ类储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色系统 权系数 6油层组 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定边—吴起地区长6砂体结构对油藏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13
4
作者 罗顺社 李梦杰 +2 位作者 刘俊 席明利 吕奇奇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151,共5页
定边—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源充足,存在由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分流间湾泥岩组成的大型岩性圈闭,经过多年勘探,已在长8、长6和长3油层组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但该区长6油层组的砂体结构及展布规律尚不清楚,从砂体的形成机理方面入手,结合... 定边—吴起地区三叠系延长组油源充足,存在由三角洲前缘砂体与分流间湾泥岩组成的大型岩性圈闭,经过多年勘探,已在长8、长6和长3油层组发现了一批油气田。但该区长6油层组的砂体结构及展布规律尚不清楚,从砂体的形成机理方面入手,结合沉积、测井资料,查明该区主要存在4种单砂体类型(箱形、钟形、漏斗形、指状)和3种复合砂体类型,且油藏在漏斗形砂体结构中分布最好;在钟形或指状砂体结构中分布较好;在箱形砂体结构中分布一般。对该区下一步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结构 油藏分布 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定边—吴起地区
下载PDF
志丹油田正356井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李金超 李玉宏 +3 位作者 卢进才 魏仙样 姜亭 魏建设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53-458,共6页
针对志丹油田正356井区长6油层段,对其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粒间孔隙、溶... 针对志丹油田正356井区长6油层段,对其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及储层控制因素等进行了研究。该层段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岩石物性总体较差,属低孔、低渗储层,发育粒间孔隙、溶蚀孔隙、晶间孔等孔隙类型,喉道以细喉-微喉为主;沉积作用发生后,成岩作用控制着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物性。根据岩性和物性特征,该区储集岩分为3类:Ⅰ类为好储集层,Ⅱ类为较好储集层,Ⅲ类为较差储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丹油田 三叠系 6油层 孔隙结构 储层特征
下载PDF
华庆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喉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黎明 牛小兵 +2 位作者 梁晓伟 陈亚娟 马继业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46,共11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段致密油储层,应用恒速压汞和微、纳米CT扫描分析等技术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微观孔喉结构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以微米级孔隙为主,纳米级孔隙分布频率较低,主流喉道半径为1.07μm,平均喉道半径为0.84μm;平均孔隙半径为140.12μm,平均孔喉比为281.03,微-纳米孔喉特征明显。喉道半径、孔喉比与孔渗关系表明,孔喉特征是影响和制约储层物性的关键因素,孔喉特征参数对渗透率的影响和制约要明显高于其对孔隙度的影响,致密油储层微-纳米CT实验表明,致密油储层发育孔喉网络复杂的纳米-微米级孔喉系统,且具连通性;微-纳米孔隙结构三维重构显示,纳米孔隙一般呈椭圆形、长条形和不规则形,微米级孔隙呈现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和不规则形,石油赋存在较大孔隙的团块状、球形斑点状孔隙结构和微裂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储层 微观孔喉结构 6储层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志丹油田义正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40
7
作者 郝世彦 李旦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4期94-101,共8页
延长组长6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最主要的含油层段,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原油产量占 70%以上。近几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油层评价方面不断有新的认识,并不断有新油田的发现,志丹油田义正区即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延长组长6油田... 延长组长6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最主要的含油层段,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和原油产量占 70%以上。近几年来,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在油层评价方面不断有新的认识,并不断有新油田的发现,志丹油田义正区即是近几年新发现的延长组长6油田之一。通过对志丹油田义正区延长组长6储集层的岩石学特征、孔渗条件、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以及储层展布特征分析,总结了影响储集条件的主要因素,并进行了储层分类评价;通过含油性分析,总结了延长组长6低阻油层形成条件,认为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是影响油层电阻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影响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油藏特征,并对油井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志丹油田义正区延长组长6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油层组 储集层 低阻油层 志丹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38
8
作者 周翔 何生 +1 位作者 刘萍 俱云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53-265,共13页
利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 利用取心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在系统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代家坪地区长6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成因机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6储层储集空间以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为主,次为粒间溶孔、岩屑溶孔,喉道类型以片状、弯片状和缩颈型喉道为主。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组构和成分差异决定了储层原始孔渗条件,并影响到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各成岩事件对物性影响定量计算表明,强烈的压实和碳酸盐胶结是造成储层原生孔隙结构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构造挤压则加剧了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结合盆地埋藏史将孔隙演化分为浅埋藏胶结减孔带、中埋藏压实减孔带、深埋藏溶蚀增孔带和深埋藏胶结减孔带等4个阶段。通过微观孔喉结构参数与储层宏观物性相关性分析,优选最大连通喉道半径、主要流动喉道半径、分选系数、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等5个孔隙结构参数作为分类依据;进一步采用Q型聚类分析将长6储层分为4种类型,结果表明Ⅰ、Ⅱ类储层孔隙结构较好,为研究区有利开发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6油层组 致密油 孔隙结构 储层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周新平 李勇 +3 位作者 刘广林 肖正录 姚泾利 苏恺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18-23,32,共7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资料以及岩心照片分析,对研究区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填隙物含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裂缝发育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储...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资料以及岩心照片分析,对研究区长6致密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宁地区长6致密储层主要受沉积微相、填隙物含量、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裂缝发育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此外,储层物性与含油性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局部发育的优质储层是油井高产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6油层组 正宁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油藏长6段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尹楠鑫 李存贵 +5 位作者 张吉 马艳艳 刘云华 罗波波 胡列侠 张惠芳 《复杂油气藏》 2015年第3期44-49,共6页
以评价五里湾油藏长6油组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分析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为目的,综合运用测井及地质资料开展储层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层内韵律性以正韵律和反韵律为主,夹层分布稳定;层间隔层主要为2m左右的泥岩层或... 以评价五里湾油藏长6油组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分析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为目的,综合运用测井及地质资料开展储层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层内韵律性以正韵律和反韵律为主,夹层分布稳定;层间隔层主要为2m左右的泥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层,层间砂体表现为4种垂向连通方式;平面孔、渗参数变化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和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条件好于河口坝微相。储层垂向上砂体的韵律性与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流体的渗流能力的影响,控制了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平面砂体的连续性以及不同成因砂体的物性变化是影响储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的重要因素;层间隔层以及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造成了合注合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控制了剩余油垂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里湾油藏 6油层组 油气储集层 非均质性 剩余油
下载PDF
七里村油田长6致密油藏流动单元评价及压裂选层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洪 孟选刚 代晓旭 《中外能源》 CAS 2016年第8期59-63,共5页
为选取压裂水平缝合适位置,制定合理开发方案,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七里村油田水窜严重、产量极低的问题,选取七里村油田长6致密油藏的羊圈山M井组,对主力层位长61和长62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 为选取压裂水平缝合适位置,制定合理开发方案,解决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七里村油田水窜严重、产量极低的问题,选取七里村油田长6致密油藏的羊圈山M井组,对主力层位长61和长62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原则、划分方法和评价方法,选取了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流动带指数、渗流系数等五个参数,对羊圈山M井组5口生产井的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评价,分析了每口井的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的分布情况,以及每口井压裂层位与Ⅰ类、Ⅱ类和Ⅲ类流动单元的匹配情况。提出了压裂改造措施层位的选取原则和建议:优先选取流动单元横向连通性好的层位进行压裂;主力含油层位(包含多个优质流动单元且含油性好)必须压裂;在压裂层位有限的前提下,应优先选取Ⅰ类流动单元,至少是Ⅱ类流动单元作为压裂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里村油田 6油层 致密油 流动单元评价 压裂选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6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睿婷 郭峰 +1 位作者 成伟 石蕾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51-55,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6段低阻油层发育面积广,成因多样而且复杂,传统的识别方法易将低阻油层遗漏或误判。因此,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的特征分析,结合岩心分析、铸体薄片观察、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高压压汞等方法,分析长6段油层低... 鄂尔多斯盆地Z区长6段低阻油层发育面积广,成因多样而且复杂,传统的识别方法易将低阻油层遗漏或误判。因此,通过对研究区低阻油层测井曲线的特征分析,结合岩心分析、铸体薄片观察、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和高压压汞等方法,分析长6段油层低阻成因,认为研究区油层低阻的主要因素为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地层水矿化度,整体构造平缓为次要因素。通过声波时差—电阻率、含油饱和度—电阻率交汇图版法和深感应电阻率—声波时差、声波时差—自然电位测井曲线重叠法配合使用可以定性识别长6段低阻油层,从而提高油井的利用率,节约勘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6 低阻油层 成因 识别方法
下载PDF
双河油田黄草湾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
13
作者 李媛 李辉 +1 位作者 李沼 武宇军 《辽宁化工》 CAS 2012年第10期1021-1023,共3页
双河油田黄草湾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砂体为主。化验资料表明,该地区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排驱... 双河油田黄草湾区长6油层组沉积期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储集岩以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的砂体为主。化验资料表明,该地区储层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原生粒间孔;储层物性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孔喉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的效果不佳,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结合地区沉积特征分析认为储层物性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中较好,河口砂坝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河油田 黄草湾区 6油层 储层特征 评价
下载PDF
安塞油田坪桥区长6,长4+5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柴明成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7期140-141,145,共3页
安塞油田坪桥区位于鄂尔多斯陕北斜坡上,主要的含油地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与长4+5油层,在全油田范围内广泛分布,且通过针对性的试油试采,长6油层与长4+5油层获良好的油气显示,单井产能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主要针对坪桥区... 安塞油田坪桥区位于鄂尔多斯陕北斜坡上,主要的含油地层是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与长4+5油层,在全油田范围内广泛分布,且通过针对性的试油试采,长6油层与长4+5油层获良好的油气显示,单井产能相对较高,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主要针对坪桥区沉积相进行了研究,加深地质认识,从储层精细研究入手,系统总结分析了引起开发矛盾的储层因素,为坪桥区剩余油研究以及提供开发调整技术政策的地质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有利区进行了筛选,以提高经济开发利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长4+5、长6油层 沉积相 孔隙类型
下载PDF
王家沟区长6油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康强强 高卓林 +2 位作者 刘成 杨蒙 张道亮 《云南化工》 CAS 2021年第12期123-125,共3页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区域,石油资源丰富。对区内长6油层组沉积背景、岩心照片、测井曲线显示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沉积相进行了划分,然后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分流主河道沉...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部区域,石油资源丰富。对区内长6油层组沉积背景、岩心照片、测井曲线显示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对沉积相进行了划分,然后对研究区各小层沉积相平面展布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分流主河道沉积相主要呈阔带状分布,局部呈现出席片状分布,主要发育两条东北方向的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展布 沉积相划分 6油层组
下载PDF
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长6超低渗油藏水平井井网布井探讨
16
作者 周升沦 吴磊 +2 位作者 张志军 张锦锋 周冕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9年第3期40-47,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层为主的超低渗透油气资源在中国低渗油气资源中占据主要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超低渗油田岩性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导致其开发难度大。针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论文以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域实际地质情... 以鄂尔多斯盆地长6层为主的超低渗透油气资源在中国低渗油气资源中占据主要部分,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超低渗油田岩性致密、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导致其开发难度大。针对该类油藏的储层特点,论文以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域实际地质情况为基础,建立数值模拟模型,对该类超低渗油藏水平井井网开发进行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水平井方位垂直于最大主应力方向、水平段长度为700~800m、压裂裂缝密度为1.5×10^-2条/m、裂缝半长为100~150m、采用纺锤型裂缝布放模式、注采井距为500~600m、排距为130~150m的水平井井网系统有更好的开发效果,研究结果对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域长6超低渗透油田水平井井网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靖边油田靖探721井区域 6超低渗油藏 水平井井网 井网参数优化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中地应力方向变化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志强 师永民 +2 位作者 卜向前 梁耀欢 张恩瑜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1-870,共10页
基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地应力方向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认识不足的现状,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某区块长6油层组4口取芯井各向异性钻柱,分别在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进行现今地应力方向相对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偏转值的测定,并对其影响机... 基于油田开发过程中对地应力方向变化及其影响机制认识不足的现状,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某区块长6油层组4口取芯井各向异性钻柱,分别在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进行现今地应力方向相对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偏转值的测定,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样与地层原位条件下测试的地应力方向变化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于油田储层地应力进行地层原位条件下的测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最大主应力方向相对偏转值在4.65°~8.73°之间,平均值约为7°,从储层物性特征、岩石破裂机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天然水道"对地应力方向的偏转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油田开发初期地应力方向(NE65°),确定研究区现今地应力方向约为NE58°。研究结果对油田开发过程中水力压裂、加密布井以及井网调整等实际问题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低渗透油藏 6油层 地应力方向 地层原位条件
下载PDF
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在油层连通性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罗丽荣 李剑锋 +3 位作者 吴凯 逯晓喻 昝川莉 宋刚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8期5-10,共6页
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油藏开发的基本依据。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区长62油层连通性研究,优选出的产层连通性原油色谱指纹特征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2层原油... 原油全烃气相色谱指纹的变化是原油非均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将该技术应用于油藏开发的基本依据。将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鄂尔多斯盆地某区长62油层连通性研究,优选出的产层连通性原油色谱指纹特征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长62层原油可分为五种类型: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和特殊油,除特殊油外,同类原油分布与产层砂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并显示出较好的连通性,不同砂体之间油藏的连通性和保存条件存在着差异,测井、试油资料也进一步验证了指纹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色谱指纹 连通性 6
下载PDF
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差异与低电阻率油层成因——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烟雾峁区块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王建民 张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57-264,共8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烟雾峁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地质研究、测井解释、试采验证等,探讨孔隙结构差异对储集层及油层岩石电学特征的影响,论证并揭示了孔隙结构差异与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关系。区内长6... 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烟雾峁区块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实验分析、地质研究、测井解释、试采验证等,探讨孔隙结构差异对储集层及油层岩石电学特征的影响,论证并揭示了孔隙结构差异与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关系。区内长6油层具有正常电阻率油层和低电阻率油层两种表现形式,发育孔隙型单孔介质和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两种结构类型;微裂缝的发育极大地改变了储集层的微观孔隙结构,孔隙结构差异则对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及其油层的岩石电学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正常电阻率油层具有明显的孔隙型单孔介质特征,主要集中于长61亚油层组和长622、长623小层,低电阻率油层具有明显的微裂缝-孔隙型双孔介质特征,主要集中于长621小层和长63亚油层组。钻井液沿微裂缝对油层形成了超深侵入,导致电阻率大幅降低及油层的低电阻率现象,低电阻率油层比正常电阻率油层具有更好的储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6油层组 特低渗储集层 低电阻率油层 孔隙结构 钻井液侵入 低电阻率成因
下载PDF
碱性成岩作用对低阻油层形成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周家湾南部长6油层组为例
20
作者 魏钦廉 米慧慧 孟令涛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14-120,共7页
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试油试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周家湾南部长6油层组碱性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低阻油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碱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绿泥石薄膜胶结、方解石胶结和石盐晶体;绿泥石薄膜的抗压实作用造成导电系... 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高压压汞、试油试采等资料,系统分析了周家湾南部长6油层组碱性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低阻油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碱性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绿泥石薄膜胶结、方解石胶结和石盐晶体;绿泥石薄膜的抗压实作用造成导电系统截面的增大,方解石胶结作用导致的束缚水含量上升,石盐晶体促进了方解石溶蚀孔的形成,这3种因素共同导致研究区油层电阻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家湾南部 6油层组 碱性成岩作用 低阻油层 束缚水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