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海子塌地区长6储层有效厚度下限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时晓章 齐宏鹏 +5 位作者 雷刚 曲凤杰 吴大伟 邢小宁 王变阳 许璟 《化工矿产地质》 CAS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开展有效厚度下限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精细评价、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和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9口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海子塌区长6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利用11口井126个试油试采数据综合确定长6油层含油性下限为油迹级。利... 开展有效厚度下限研究,对研究区储层精细评价、储量计算参数的确定和油田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9口井岩心资料综合分析确定海子塌区长6储层岩性下限为细砂岩;利用11口井126个试油试采数据综合确定长6油层含油性下限为油迹级。利用自然伽马与组合参数构建交会图技术有效地识别出油层、水层和干层。用经验统计法、压汞参数法和类比法对72口井440个分析化验数据综合分析确定长6油层组常规油层孔隙度下限为7.5%,渗透率下限为0.20×10~(-3)μm^(2);声波时差下限为215μs/m,深感应电阻率下限为14.5Ω·m,自然伽马68API~110API;长6低阻油层孔隙度下限为8.5%,渗透率下限为0.25×10~(-3)μm^(2);声波时差下限为220μs/m,深感应电阻率为6Ω·m~18Ω·m,自然伽马下限为98API。这些参数值为该区块储集层评价和开发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子塌 6油层组 有效厚度下限 交会图 低阻油层
下载PDF
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32
2
作者 党犇 赵虹 +2 位作者 李文厚 杨晓奇 党永潮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97-600,共4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缺少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属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缺少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为储集层骨架砂体。同时对长6油层组各小层沉积微相的时空展布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油气的聚集受沉积微相的控制,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长6油层组良好的储集层,是研究区油气开发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延长组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油气开发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量:32
3
作者 赵虹 党犇 +4 位作者 靳文奇 杨晓奇 刘贵萍 张宏民 党永潮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 目的 在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研究砂体展布、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以及最终预测有利含油区块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测井曲线和岩心资料,分析了研究区近200口探井长6油层组的岩、电特征,对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进行了精细划分与对比,并利用该成果分析了长61-21小层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点。结果 长6油层组自上而下划分为长61-11、长61-21、长1、长61-3621、长62和长63等6个不同级别的小层,各小层厚度不等;其中,长61-21小层砂体发育,属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安塞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主力产层。结论 长6油层组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对油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6油层组 标志层 精细地层划分与对比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物源区分析 被引量:43
4
作者 郑荣才 王昌勇 +2 位作者 李虹 雷光明 谢春红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32-38,共7页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 物源区分析技术主要包括碎屑成分对比技术、重矿物分析技术、沉积相分析技术、地球化学分析技术、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等。本课题研究区范围相对较大,受多方向物源供给的影响较大,因此,在确定白豹—华池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时的物源区母岩性质和物源方向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加以综合判别,其中以碎屑物成分和轻、重矿物组合比对及石英阴极发光分析技术为主要手段,得出研究区存在2个物源方向一是正北和北偏东方向的主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阴山古陆中低—中级变质岩与花岗岩组合的古老杂岩体;二是西南方向的次要物源方向,物源区母岩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崆峒山的下古生界地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区分析 6油层组 阴极发光 重矿物组合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机理 被引量:56
5
作者 白玉彬 赵靖舟 +1 位作者 方朝强 刘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5-71,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延长组长6油藏为典型的准连续型致密砂岩非常规油藏,主要具有以下7个特点:(1)长6油藏形成和分布对圈闭无严格要求,石油大面积连片分布,油藏分布范围不受圈闭限制;(2)区域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背景条件,以及大面积复合连片分布的致密储集体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外部因素;(3)长7油层组成熟烃源岩大面积连续分布,高强度生、排烃是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形成的前提;(4)长6油藏的形成主要是初次运移和短距离二次运移的结果,垂向裂缝和侧向连通砂体有效组合为石油优势运移通道,石油就近运移聚集成藏;(5)石油运移的动力主要是生烃作用产生的异常压力,浮力作用弱,对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不起主要作用;(6)长6油藏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无纯油层,油水层、水层、干层共存,无统一的油水界面和压力系统,油藏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不均一,储量丰度较低,存在甜点富集区;(7)在石油大规模生成运移时,长6储层已经致密化或同步致密,为形成长6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油藏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连续型油藏 致密砂岩 形成机理 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马强 屈红军 +2 位作者 严耀祖 胡春花 白国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43-451,共9页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 研究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部,延长组长6油层是研究区主要目的油层,因此了解其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探讨沉积微相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对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以岩芯及野外剖面观察为基础,通过岩石相、测井相、粒度和薄片鉴定资料的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并可以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6个沉积微相,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定量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含油砂体沉积微相的分析,研究表明,长6油层的油气主要赋存在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在层位上又以长61为主,是下一步主要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陕斜坡中部 延长组 6油层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20
7
作者 公繁浩 鲍志东 +1 位作者 刘丽 伍星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4期614-621,639,共9页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 利用岩心测井、粒度分析和薄片鉴定等资料综合分析,揭示出研究区长6油层组以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为主,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和水下天然堤5个沉积微相,并分析了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和沉积微相对储层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的优质储集体主要赋存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组合砂体中,总体上长612、长621和长622期优质储层展布范围较广,平面上连片分布,垂向上相互叠置,是下一步工作的主要目标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延长组 6油层组 沉积微相
下载PDF
镇泾油田长8与长6油层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8
作者 董万平 罗静兰 +4 位作者 周功才 刘贤 滑爱军 李永杰 王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毛细管压力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镇泾油田长6与长8油层组油井产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储层微观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封盖条件以及储层伤害等...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毛细管压力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镇泾油田长6与长8油层组油井产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储层微观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封盖条件以及储层伤害等是决定镇泾油田油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镇泾油田长8和长6油层组开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及其储层特征的差异,从改进油井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调整开发方案,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微观特征 产能 影响因素 长8油层组 6油层组 镇泾油田
下载PDF
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后储层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9
作者 靳文奇 王小军 +1 位作者 何奉朋 陈堂锁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39-244,共6页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 在注水开发模拟实验及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以压汞实验、物性测试等方法对模拟实验前后岩芯进行分析,研究了安塞油田长6油层组长期注水开发后储层特征变化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随着注水量增加,渗透率总体明显降低,渗透率平均变化4.72%;水驱后孔隙度平均增加0.15%,而孔隙组合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退汞效率平均降低4.39%;喉道中值半径变小但分布类型没变化;储层润湿性整体向亲水方向发展。低渗透储层特征发生变化的机理主要是:储层中颗粒和填隙物在注入水的冲刷作用下发生溶解、破碎和迁移,一部分被水冲出,一部分滞留在细喉道处形成堵塞,导致孔喉连通性变差,储层非均质性增强;注入水冲刷作用使储层岩石表面及孔喉表面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引起储层润湿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储层 孔隙结构 润湿性 注水开发 渗透率 6油层组 安塞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李君文 田景春 +1 位作者 陈洪德 肖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6油层组 延长组 三角洲前缘亚相
下载PDF
南泥湾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及含油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胡春花 屈红军 +2 位作者 苗建宇 王武龙 马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4-1000,共7页
目的研究南泥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认识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对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含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长... 目的研究南泥湾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认识沉积微相与油气富集规律的关系。方法通过岩心观察、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粒度分析,结合钻井、测井资料,对南泥湾油田长6油层组岩性特征、沉积相特征及沉积微相含油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区长6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水下天然堤和水下决口扇等6种沉积微相,其平面展布由北向南呈鸟足状。结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该区长6油层组含油砂体的骨架相,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泥湾地区 6油层组 沉积微相 含油砂体
下载PDF
西峰油田长8和长6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小洪 罗静兰 +4 位作者 刘新菊 靳文奇 党永潮 胡友洲 郭兵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2-108,共7页
目的研究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成岩相对西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和长6储层物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观察、图像粒度、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毛管压力分析对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造成长8及长... 目的研究沉积、成岩作用以及成岩相对西峰—合水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和长6储层物性的影响。方法利用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观察、图像粒度、扫描电镜、阴极发光以及毛管压力分析对储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压实和胶结作用是造成长8及长6储层孔隙度丧失的主要因素,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改善其物性的重要途径;可划分出5种成岩相带,成岩相的分布明显受沉积微相控制。结论长8与长6砂岩在岩石学特征、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砂岩粒度较细、泥质含量较高是造成长6砂岩较长8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相 长8和长6油层组 西峰油田
下载PDF
深水块状砂岩沉积特征及其成因机制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上三叠统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32
13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2 位作者 范萌萌 冯娟萍 郭懿萱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3-49,共7页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 近几年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组的石油勘探取得了重要突破,发现了多口达工业油流的油井。盆地东南部紧邻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在湖退背景下全盆广泛发育长6厚层砂体,目前已成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依据岩心、露头观察等识别出长6沉积类型具有重力流沉积的特征,并认为盆地东南部长6沉积期广泛发育的深水块状砂岩属于受东北物源控制的进积三角洲前缘砂体形成的滑塌岩、砂质碎屑流砂体与浊积岩的组合。3类不同成因的重力流沉积的发现为盆地东南部的储层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深水砂岩 6油层组 重力流沉积 砂质碎屑流 滑塌 浊流
下载PDF
长6油层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宪文 刘笑春 +3 位作者 谭俊岭 杨棠英 黎晓茸 焦光普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4293-4294,4299,共3页
针对长6油层组地质条件及储层物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长庆2号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分析了驱替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采用表面... 针对长6油层组地质条件及储层物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长庆2号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分析了驱替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采用表面活性剂驱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平均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渗透率 6油层 采收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梁西区长6油层组砂岩低孔超低渗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瑶 李文厚 +2 位作者 欧阳征健 张东阳 孟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71-1476,共6页
南梁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西南部。长6油层组作为其主要的勘探目标层位,在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研究区砂岩中胶结物类型有方解石、伊利石、绿... 南梁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西南部。长6油层组作为其主要的勘探目标层位,在研究区东北部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南部发育深湖浊流亚相。砂岩储层主要由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组成。研究区砂岩中胶结物类型有方解石、伊利石、绿泥石和硅质胶结物,使得砂岩孔隙物性降低。通过对储层孔渗参数的研究,得出长6油层组主要为低孔超低渗储层。根据毛细管压力曲线的形态认为,研究区目的层的孔喉结构为Ⅱ类,孔喉分选中等偏差,并提出成岩作用是影响其储集性能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孔隙类型 成岩作用 6油层组 南梁西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油层组“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乃军 赵靖舟 +1 位作者 赵卫卫 白玉彬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以及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等成藏要素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是一个倾角小于0.5°的西倾单斜,...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构造条件、油源条件、储层条件以及油气藏类型和分布特征等成藏要素的深入研究,分析了"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是一个倾角小于0.5°的西倾单斜,油源条件优越,储层类型主要为低孔特低渗细砂岩,孔隙度一般小于12%,渗透率小于2×10^(-3)μm^2;油气藏类型为"连续型"非常规油气藏,油气大面积准连续分布.最终确定"准连续型"油气藏成藏主要受三方面的因素影响:低孔特低渗透率的储层系统是关键;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紧密接触式生储盖组合是基础;稳定的动力学背景和平缓的构造格局是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连续型”油气藏 非常规油气藏 主控因素 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直罗油田长6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王彩萍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1-165,共5页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主力油气产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表明,直罗油田长6油层组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 位于鄂尔多斯盆地的直罗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近年来新开发的一个主力油气产层。岩石学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表明,直罗油田长6油层组以细粒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砂岩经历了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等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砂岩孔隙发育特征,其中压实作用与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超低渗的主导因素,而次生溶蚀孔隙的形成对储层砂岩物性具有一定改造作用,并控制了该区长6油层组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展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成岩阶段 孔隙类型 6油层组 直罗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盆地宜川-旬邑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汪建辉 施泽进 田亚铭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8年第4期85-87,共3页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了解长6油层组的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和湖底滑塌扇沉积。储集砂...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了解长6油层组的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和湖底滑塌扇沉积。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滑塌扇的分支水道,储层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延长组 6油层组 宜川-旬邑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王窑-西河口地区长6油藏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鹏 安山 +1 位作者 高苗苗 刘冠华 《辽宁化工》 CAS 2010年第12期1285-1289,共5页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 根据大量的岩芯观察及测井曲线分析,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可将该区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河口砂坝、席状砂以及水下分流间湾等六种沉积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河口砂坝微相是该区长6的有利储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坝砂体是该区今后勘探的方向。沉积相分析师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窑-西河口地区 6油层组 沉积微相 有利储层
下载PDF
致密砂岩含油非均质性储层的野外实例三维数字模型和精细解剖——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安沟油砂露头为例
20
作者 张小银 詹容若 +2 位作者 段亮 罗晓容 魏荣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9-621,共13页
由于缺少典型油砂露头,客观认识砂体内部受控于构型界面的储层含油非均质性受到制约,有效素材的缺乏一直阻碍着表征砂体内部含油非均质性及其与构型界面具体关系的认识。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安沟露头中致密砂岩含油非均质性表现明... 由于缺少典型油砂露头,客观认识砂体内部受控于构型界面的储层含油非均质性受到制约,有效素材的缺乏一直阻碍着表征砂体内部含油非均质性及其与构型界面具体关系的认识。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的安沟露头中致密砂岩含油非均质性表现明显,是储层含油非均质性和表征其与不同构型界面具体关系的有效素材。利用无人机多点位航拍对安沟油砂露头进行了三维数字露头建模,并对其三维数字模型进行了沉积-层序-成岩解剖,结果发现露头中原油充注仅分布于单层砂体内部,而砂体顶、底部并不含油。对实测剖面进行沉积相及层序地层分析,结果表明含油致密砂岩的沉积环境为曲流河水道,底面对应延长组7(长7)油层组和延长组6(长6)油层组界限的三级层序界面。砂体内含油非均质性与水道叠置、砂坝垂向加积和底形(交错层)构型界面关系密切。手持切割机对长7和长6油层组露头进行连续取样和岩石薄片镜下观察,研究发现单砂层顶、底和内部截然不同的结构、物性和成岩特征是造成安沟露头差异化含油的根本原因。安沟油砂露头的发现为客观认识砂体内部受控于构型界面的储层含油非均质性提供了难得的野外实例。该露头的详细解剖为致密砂岩储层含油非均质性明显受控于沉积作用和差异化的成岩作用提供了直接的地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含油非均质性 延长组6油层组 三维数字露头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