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ng 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shale oil reservoir of Ordos Basin, central China 被引量:7
1
作者 Wei Ju Xiao-Bing Niu +4 位作者 Sheng-Bin Feng Yuan You Ke Xu Geof Wang Hao-Ran Xu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4期912-924,共13页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oil-bearing layer of the Ordos Basin is important in China for producing shale oil.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state is of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 The Yanchang Formation Chang 7 oil-bearing layer of the Ordos Basin is important in China for producing shale oil.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state is of practical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oil;however,few studies are focused on stress distributions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In this study,the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distribution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 was predicted using the combined spring model based on well logs and measured stress dat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stress magnitudes increase with burial depth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Overall,the horizontal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SHmax),horizontal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Shmin) and vertical stress(Sv) follow the relationship of Sv≥SHmax>Shmin,indicating a dominant normal faulting stress regime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 of Ordos Basin.Laterally,high stress value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ern parts of the studied region,while low stress values are foun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s.Factors influencing stress distributions are also analyzed.Stress magnitudes within the Chang 7 reservoir show a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burial depth.A larger value of Young's modulus results in higher stress magnitudes,and the differential horizontal stress becomes higher when the rock Young's modulus grows larg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ent-day in situ stress chang 7 shale oil reservoir Influencing factor Ordos Basin Stress distribution prediction Yanchang Formatio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控油性及有利区评价
2
作者 闫新智 吴伟涛 +1 位作者 赵靖舟 周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探讨储层条件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并评价了有利区。研究表明:罗庞塬地区长7砂体厚度平均为22.6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渗透率平均为0.36×10^(-3)μm^(2),发育小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储层,油藏类型为透镜状致密油藏,呈现出成群、成带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其分布主要受砂体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渗透率和砂岩泥质含量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细砂岩有利于致密油的富集。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出长7油层有4个Ⅰ类区和5个Ⅱ类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石油控制因素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气储层特征及其勘探开发前景
3
作者 吴凯 高娟琴 +3 位作者 解古巍 杨伟伟 罗丽荣 李善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98-1311,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R_(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我国的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潜力巨大。盆地内三叠系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烃源岩发育广泛,分布范围达(4~5)×10^(4) km^(2)。该套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Ⅱ_(1)型,R_(o)主要分布在0.9%~1.2%之间,处于热演化成熟阶段,滞留烃含量大,为大规模页岩油气藏的发育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长7_(3)亚段富有机质泥页岩层段虽具备良好的含气性,但却缺乏深入的含气特征系统分析。以盆地西缘南段地区为例,利用岩石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查明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储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长7段页岩含气性特征、页岩气赋存状态,初步计算了长7段页岩气资源量。研究区内三叠系延长组长7_(3)亚段黑色页岩含气性良好,其组成以页岩油溶解气为主,含少量干酪根黏土矿物吸附气及游离气,计算平均解吸气量为1.91 m^(3)/t。长7_(3)亚段赋存页岩油、气资源,二者资源量相当,在后期勘探开发研究中建议考虑油气并举的可能性。湖盆中部厚层长7段黑色页岩发育区含气量达2 m^(3)/t,储层刚性矿物及微孔裂隙发育,含气丰度高,资源量大,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域。初步计算长7页岩气总资源量约为4.25×10^(12) m^(3),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勘探有利地区为姬塬—固城—正宁一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 地球化学特征 7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陆相页岩层系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及其控制因素
4
作者 李辉 张涛 +4 位作者 侯雨庭 喻健 何鑫 陈世加 李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98-1510,共13页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层系致密储层油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储层充注物性下限的大小是评价该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孔隙度、渗透率(简称为孔渗)含油饱和度分析以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采用物性试油法、经...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页岩层系致密储层油藏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其储层充注物性下限的大小是评价该地区致密油勘探开发潜力的关键。本次研究通过孔隙度、渗透率(简称为孔渗)含油饱和度分析以及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采用物性试油法、经验统计法和孔喉半径法分析不同地区、不同层位致密储层充注物性下限,并探讨其控制因素和对油气富集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东—姬塬地区致密砂岩以石英为主,储层孔渗平均为8.17%和0.15×10^(-3)μm^(2);陕北地区致密砂岩以长石为主,储层孔渗平均为8.20%和0.21×10^(-3)μm^(2)。陇东—姬塬地区的长71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4.93%和0.034×10^(-3)μm^(2),长72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4.36%和0.027×10^(-3)μm^(2);陕北地区长71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5.90%和0.048×10^(-3)μm^(2),长72段致密储层孔渗下限为5.60%和0.043×10^(-3)μm^(2)。储层充注物性下限受储层物性、源岩生烃能力和源储间距三个因素影响。储层物性好、烃源岩生烃能力强、源储间距小的地区储层充注下限低,如烃源岩厚度更大的陇东—姬塬地区储层充注下限低于陕北地区,源储间距小的长72段储层充注下限低于长71段。储层充注物性下限越低,储层含油饱和度越高。储层充注下限低的陇东地区,平均含油饱和度为31.28%,陕北地区平均含油饱和度则为28.40%,明显低于陇东地区。同理,长72段储层含油饱和度高于长71段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 页岩层系 致密储层 充注物性下限 控制因素 原油富集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
5
作者 尹虎 屈红军 +3 位作者 孙晓晗 杨博 张磊岗 朱荣幸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5-155,共11页
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包括相标志、沉积微相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其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 以沉积学理论为指导,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特征包括相标志、沉积微相类型等进行了研究,并揭示了其沉积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三叠系长7油层组深水沉积的相标志包括:岩石中常见水平层理、鲍马序列、槽模沟模、滑动与滑塌构造、撕裂屑、泥包砾等沉积构造,含有深水双壳类和鱼类动物化石,粒度概率曲线中悬浮总体含量大且分选差,测井曲线上可见锯齿状、齿化箱形-钟形-指形、泥岩基线等特征。(2)研究区长7物源主要来自东北和南部2个方向,发育深湖—半深湖、湖底扇、浅湖沉积,湖底扇包括浊流和砂质碎屑流2种重力流类型,可进一步划分为重力流主水道、溢流沉积、重力流分支水道、分支水道间、朵叶体等微相。湖底扇主水道主要为砂质碎屑流沉积,分支水道和朵叶体主要为浊流沉积。(3)研究区长7沉积期,中南部主体发育深湖—半深湖、湖底扇沉积,东北部发育浅湖沉积;其中,东北方向发育4个湖底扇体,南部发育2个湖底扇体,半深湖/浅湖界线呈北西向延伸于延安—甘泉一带。长7^(3)亚段沉积期,深湖—半深湖范围最大,仅局部发育湖底扇;长7^(2)、长7^(1)亚段沉积期,湖底扇逐步增多,深湖—半深湖范围有所缩小,整体呈深湖—半深湖与湖底扇交互沉积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标志 深水沉积 浊流 砂质碎屑流 湖底扇 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宋海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敬 斯尚华 杨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孔隙,页岩油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隙中。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影响页岩油气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吸附油气主要赋存于微孔中,游离油气主要赋存于中孔和大孔中,但中孔中游离气含量高于大孔,而孔隙度越大,页岩中油气绝对含量越高。砂岩夹层和富有机质页岩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根据粉砂岩、细砂岩与页岩的关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气可划分为近源和源内2类,源内又可分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砂岩型和页岩型;下伏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砂体和透镜状砂体油气含量最高,其次是上覆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砂体和呈舌状或指状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延长组 7 烃源岩 储集层 页岩油气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为例
7
作者 石桓山 胡望水 +3 位作者 李涛 李亦博 卢丹阳 刘国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4,共13页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讨论了孔喉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由微纳米级孔隙贡献,孔隙连通性较差,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50~0.500μm;孔喉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分形维数分布在2.65~2.90;流体可动性较差,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在16.68%~51.74%,可动流体多分布在中孔和小孔内。研究区长7段储层可分为3类:从Ⅰ类到Ⅲ类储层,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发育变少,孔隙连通性变差,孔喉尺寸变小,较大孔喉变少,非均质性变强,流体可动性变差,中孔和大孔内可动流体含量趋于降低,可动流体倾向于在小孔内赋存。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油气采收率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致密砂岩储层 孔喉结构 非均质性 可动流体饱和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泥页岩黄铁矿成因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刘钰晨 赵卫卫 +4 位作者 高剑波 霍志鹏 张佳琦 李慧 王嘉楠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78-984,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延长组长7段作为全盆地主力烃源岩,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厚度稳定、连续性好,同时伴生大量黄铁矿。前人对长7段泥页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生排烃机理等做了大量工作,但针对黄铁矿形成原因及反应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气资源丰富,延长组长7段作为全盆地主力烃源岩,富有机质泥页岩发育且厚度稳定、连续性好,同时伴生大量黄铁矿。前人对长7段泥页岩沉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生排烃机理等做了大量工作,但针对黄铁矿形成原因及反应机理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文中结合全岩矿物体积分数和镜下照片等分析化验资料,系统研究长7段泥页岩黄铁矿形态特征、成因机制、沉积水体环境、与有机质催化、富集关系及对储层改善、破坏作用,综合探明黄铁矿地质意义。结果表明:长7段泥页岩黄铁矿形成于硫化-缺氧和贫氧环境下,形成了自形晶和草莓状2种形态黄铁矿,同时经历细菌硫酸盐还原(BSR)和热化学硫酸盐还原(TSR)2种还原作用,对促进有机质生烃、改善储层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成因 BSR与TSR还原作用 有机质生烃 储层改善 7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
9
作者 曹江骏 王茜 +3 位作者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具有高孔低渗特征。(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致密化的主控因素,储层平均视胶结率为86.3%,达到强胶结程度,以自生黏土矿物中的伊利石胶结为主;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化起次要作用,储层平均视压实率为46.0%,为中等压实程度;溶蚀作用降低了储层的致密化程度,但储层渗流能力较低,酸性流体难以大规模溶蚀,平均视溶蚀率仅为13.8%,为弱溶蚀程度。(3)受中等压实—弱溶蚀—强胶结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成岩系数差异较大。Ⅰ类储层成岩系数大于2.4,Ⅱ1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8~2.4,Ⅱ2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2~<1.8,Ⅲ类储层成岩系数小于1.2,Ⅰ类与Ⅱ1类储层为有利储层。区域上中部混源区有利储层发育规模最大,是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致密化 强胶结作用 成岩系数 7 延长组 三叠系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沉积和成岩作用对湖相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
10
作者 霍宏亮 刘成林 +5 位作者 李闻达 臧起彪 李国雄 卢振东 苏加佳 杨易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11-2427,共17页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 为揭示深水重力流沉积致密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笔者等以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为例,通过岩芯描述、铸体薄片以及扫描电镜观察,结合物性数据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沉积、储层岩石学、孔隙类型以及成岩作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沉积和成岩作用特征研究基础上探讨了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据此建立了湖相深水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7段储层岩性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溶蚀孔和残余粒间孔,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胶结和溶蚀作用。重力流致密砂岩储层质量受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共同影响,限制性水道中沉积的砂体由于具有强的抗压实能力、少的伊利石和碳酸盐矿物含量以及较多长石、岩屑溶蚀孔隙,储层质量最好。不同沉积环境中的砂岩在颗粒粒度、分选、沉积厚度方面存在差异,通过影响成岩作用类型与强度综合控制储层质量。研究成果可为相同类型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 致密砂岩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储层质量 7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层油气成藏因素分析
11
作者 白万梅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151-153,158,共4页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于2%、Ro为0.8%;长73、长72、长71东北部砂体较为发育,主河道砂体厚度分别为15~25 m、15~23 m、15~28 m。(2)吴起油田W油区长7主要发育鼻状构造、砂岩透镜体、致密砂岩遮挡等类型油藏,主要富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岩与分流间湾泥岩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控制因素 7油层 油水层识别 油藏类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2
12
作者 牟蜚声 尹相东 +4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一亚段(长71)和二亚段(长72),以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71和长7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56%和7.3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097 m D和0.110 m D,长72储层物性更好;孔隙空间以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间孔。(2)研究区烃类主要来源于本地长72顶部和长73这2套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值为3.02%,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生烃高峰期,平均生烃量为270.2×10^(4)t/km^(2),长73烃源岩生烃潜力更大,供烃至长72储层,长71致密油来源于长72烃源岩;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储层中致密油由湖盆烃源岩侧向供烃。(3)研究区致密油富集受烃源岩展布、砂体连通性以及源-储组合共同控制,在长72更富集,在新安边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安塞地区无大规模致密油聚集;纵向上和平面上致密油的聚集差异受控于烃源岩厚度和源-储组合关系,下生上储、上下生油而中间储集和砂泥互层时含油性更好;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致密油聚集规模大于三角洲前缘主体,是由于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的局部连通砂体阻碍了湖盆烃类物质的侧向运移。(4)研究区致密油为“源控-砂控”成藏模式,远源河道优势砂体尖灭处和近源局部连通的砂体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差异聚集 三角洲前缘砂 烃源岩展布 源-储组合 砂体连通性 侧向运移 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次 被引量:49
13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2 位作者 张雷 杨亚娟 李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9-603,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储层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盐水包裹体、含烃盐水包裹体、液烃包裹体、气液烃包裹体和气烃包裹体。根据油气包裹体宿主矿物成岩的形成时间序列和均一温度分析认为,长7储层主要有2期包裹体。第一期主要赋存于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内侧及未切及加大边的裂隙中,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0~140℃;第二期包裹体均沿切穿石英(或长石颗粒)的晚期微裂隙成线/带状分布,与其共生的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90~110℃。结合盆地埋藏史和热史分析认为,长7致密油藏主要经历了2次流体充注,主成藏期为早白垩世晚期,即在早白垩世末盆地开始大范围抬升以前油藏就已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7储层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伊利石成因 被引量:50
14
作者 田建锋 高永利 +2 位作者 张蓬勃 王秀娟 杨友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0-707,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油层组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伊利石平均含量高达9.1%是其重要特征,也是控制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扫描电镜、铸体薄片、能谱分析、X-衍射等分析表明,合水地区长7油层组发育浊流沉积的极细砂岩,孔隙类型以长石溶蚀...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7油层组为典型的致密油储层,伊利石平均含量高达9.1%是其重要特征,也是控制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扫描电镜、铸体薄片、能谱分析、X-衍射等分析表明,合水地区长7油层组发育浊流沉积的极细砂岩,孔隙类型以长石溶蚀孔为主,且发生溶蚀的长石均为钾长石;伊利石化学成分复杂,以分散杂乱片状为主,仅分布于残余粒间孔隙内,且岩石粒度越细伊利石含量越高;与相邻泥岩相比,粘土矿物相对含量相似,但砂岩中钾长石/斜长石比值小于泥岩。合水地区长7沉积时期火山活动强烈,具有早期蒙脱石形成的地质条件,同时伊利石产状具有蒙脱石化的特征,且镜下可见大量的杂基伊利石化,表明研究区伊利石主要由大量蒙脱石等杂基转化而来;而研究区最高古地温一般不超120℃,也无外来富钾热流体的加入,不具备其他成因伊利石大量生成的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伊利石 储层特征 7油层组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长7致密砂岩伊利石成因初探 被引量:24
15
作者 王芳 冯胜斌 +3 位作者 何涛 梁晓伟 尤源 李廷艳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2,29,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物性差.最主要的黏土矿物为伊利石,占填隙物总量的60%.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试等分析资料,探讨了伊利石的产状、成因,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认为:伊...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物性差.最主要的黏土矿物为伊利石,占填隙物总量的60%.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包裹体测试等分析资料,探讨了伊利石的产状、成因,以及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认为:伊利石呈片状、蜂巢状和丝缕状3种方式产出.第一种为原生沉积形成;第二种为早期形成的蒙脱石转化而来;第三种是由钾长石溶蚀形成的高岭石在深埋期间通过伊利石化作用形成.高岭石的伊利石化能促进钾长石的溶解,其形成的长石溶孔是本区最主要的孔隙类型,长石溶孔发育区即为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长7储层 致密砂岩 伊利石 相对优质储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167
16
作者 杨华 窦伟坦 +1 位作者 刘显阳 张才利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4-263,共10页
三叠纪延长期长7沉积期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沉陷幅度大,湖盆范围广。通过研究明确了长7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周边五个方向,其中东北部、西南部为主要物源方向,西部、南部、西北部为次要物源方向;长7主要发育三角洲相... 三叠纪延长期长7沉积期是鄂尔多斯盆地中生代湖盆发育的鼎盛时期,沉陷幅度大,湖盆范围广。通过研究明确了长7沉积期物源来自盆地周边五个方向,其中东北部、西南部为主要物源方向,西部、南部、西北部为次要物源方向;长7主要发育三角洲相和湖泊相,进一步划分出5种亚相10种微相,其中长73期湖盆面积最大,半深湖—深湖相浊积砂体不发育,暗色泥岩及高阻泥岩发育,为中生界主要优质烃源岩;长72期,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面积明显减少,浊积砂体较发育;长71期,湖盆面积及半深湖-深湖相沉积面积继续减少,浊积砂体最为发育,是长7油藏的主力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三角洲相 湖泊相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湖盆中部长7致密砂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10
17
作者 柳娜 南珺祥 +3 位作者 刘伟 魏晓龙 石小虎 尹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13,112,共8页
以岩心观察、测井、分析试验等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湖盆中部长7致密油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演化、储层微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沉积物粒度细,软组分含量高,可见孔面孔率低,多物源沉积... 以岩心观察、测井、分析试验等资料为基础,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湖盆中部长7致密油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演化、储层微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沉积物粒度细,软组分含量高,可见孔面孔率低,多物源沉积造成孔隙结构及成岩作用具有明显差异;2储层物性差,孔隙度介于4%-10%,平均约为9.12%,90%以上样品渗透率小于0.3×10-3μm^2,介于(0.16-0.25)×10^-3μm^2,研究区裂缝发育。建立了适于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储层孔喉分类及定量评价体系,将孔喉分为微米、亚微米、纳米级三类,研究区致密储层以亚微米、纳米级孔喉体系为主,二者占总喉道的70%以上。依据砂体结构、沉积相、岩性、物性、水驱油、启动压力梯度等参数建立了致密油储层分类评价方法,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其中Ⅰ类是研究区的好储层,主要分布于华庆、合水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7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分类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张烨毓 周文 +5 位作者 唐瑜 邓虎成 彭先锋 陈文玲 王勃力 肖睿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71-676,共6页
以单井储层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样品实验测试分析、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和储层条件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油层组主要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富有机质页... 以单井储层地质分析为基础,结合样品实验测试分析、露头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矿特征和储层条件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页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长7油层组主要为深湖-半深湖沉积相;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分布在盆地南部,在下寺湾-富县一带和盐池-姬塬一带厚度最大;自南缘渭北隆起向西北埋深逐渐加大,埋深<2.5km。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其次为Ⅱ型,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51%~22.6%,Ro分布于0.7%~1.2%。岩性以黑色纹层状页岩、粉砂质页岩为主。页岩储层储集空间分为基质微孔和有机质微孔,其中基质微孔主要由粒间微孔、晶间溶孔和黏土矿物晶间孔构成,有机质微孔主要为有机质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油孔和气孔;物性表现为低孔、特低渗的特征。综合该套页岩储层的地化品质、岩矿组成、储集条件等,认为其具有一定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7油层组 页岩储层
下载PDF
下寺湾油田延长组长7油层成藏地质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云 韩旭 +3 位作者 牛志忠 李晶 何剑 乔玉兰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4年第1期249-254,共6页
下寺湾油田长7油层浊积砂体连片分布,储层物性较好,形成较好的储集体,其上长64—长63泥岩与凝灰质泥岩发育,形成良好的区域及其局部的盖层。长7底部油页岩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型(腐泥型)-Ⅱ1(腐殖-腐泥型);长7油... 下寺湾油田长7油层浊积砂体连片分布,储层物性较好,形成较好的储集体,其上长64—长63泥岩与凝灰质泥岩发育,形成良好的区域及其局部的盖层。长7底部油页岩为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为Ⅰ型(腐泥型)-Ⅱ1(腐殖-腐泥型);长7油层生储盖匹配良好,形成自生自储式复合油藏(岩性、裂缝油藏),连通孔隙及砂体叠置点、裂缝为油气进行运移的重要通道。延长组长7油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继延长组长6、长2外新的勘探领域,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7油层 下寺湾 鄂尔多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延长组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凤奇 张凤博 +3 位作者 钟红利 王乐 焦滔 武蓬勃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19,共8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简称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程度低、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在调研致密砂岩油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与油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7致...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简称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研究程度低、认识不一致等问题,在调研致密砂岩油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及与油分布关系的基础上,利用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烃源岩、源储配置关系、沉积相、物性条件等均为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南部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的主控因素;广泛发育的长73油层亚组(简称长73)优质油源岩是长7中上部致密油形成的有利条件,控制着各层致密油发育的总厚度和分布范围;长7良好的源储配置关系为长73生成的油能及时排出奠定了基础;优势相区控制着长7致密油的分布范围;致密砂、泥岩体遮挡下的相对高孔、高渗砂体控制着长7致密油的聚集部位。该研究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致密油乃至延长组其他类似特征致密油勘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主控因素 延长组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