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密砂岩孔隙演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为例
1
作者 钟红利 陈礼华 +1 位作者 张凤奇 梁咏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5-1156,共12页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 致密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强,含油饱和度变化大。为了探究致密砂岩储层成岩过程中孔喉大小分布的变化及其对含油饱和度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测试手段,定量计算了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孔喉参数的统计模型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主要成藏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利用积分方法计算出了主要成藏期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甘泉地区长6—长8段致密砂岩储层在早成岩期—中成岩期受到强烈的压实作用,平均压实减孔率为81.85%,胶结作用进一步使孔隙度平均降低11.00%左右,溶蚀作用虽然增加了孔隙空间,但增幅较小,平均为4.38%;主要成藏期开始(128 Ma)和结束(111 Ma)对应的平均古孔隙度分别为13.82%和8.68%,大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0.1μm)的孔喉体积占比低,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5.05%~93.27%。主要成藏期孔喉半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偏低是含油饱和度低的原因之一。受储层自生黏土矿物对岩石润湿性的影响,现今含油饱和度值并未急剧降低。成藏时期孔喉大小分布模型计算油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研究类似地区油气储层孔喉大小演化及其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孔隙度演化 孔喉大小分布 含油饱和度 6—长8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for well pattern adaptability 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s:A case study of Triassic Chang 6 and Chang 8 reservoirs in Ordos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Jiyong AN Xiaoping +4 位作者 WANG Jing FAN Jianming KANG Xingmei TAN Xiqun LI Wenqi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8年第3期499-506,共8页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recent 10 year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daptability of well patterns to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established using cluster anal...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recent 10 years,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ethod for the adaptability of well patterns to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was established using cluster analysis and gray correlation method, and it includes 10 evaluation parameters in the four aspects of optimal evaluation parameters, determination of weights for evaluation parameters, development stage divis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classification coefficients. This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well pattern adaptability of 13 main ultra-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riassic Chang 6 and Chang 8 of Ordos Basin. Three basic understandings were obtained: Firstly, the well pattern for ultra-low permeability type-I reservoirs has generally good adaptability, with proper well pattern forms and well pattern parameters. Secondly, square inverted nine-spot well pattern is suitable for reservoirs with no fractures; rhombic inverted nine-spot injection pattern is suitable for reservoirs with some fractures; and rectangular well pattern is suitable for reservoirs with rich fractures. Thirdly, for the ultra-low permeability type-Ⅱ and type-Ⅲ reservoirs, with the principles of well pattern form determination, the row spacing needs to be optimized furth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of such reservo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ltra-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well pattern adaptabilit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parameter ORDOS Basin TRIASSIC chang 6 FORMATION chang 8 FORMATION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分析
3
作者 廖宇斌 李涛 +3 位作者 于志栋 肖骁 王守志 刘国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46-2254,共9页
为确定长8油层储层现今表征,储层物性受黏土矿物胶结物控制模式,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 为确定长8油层储层现今表征,储层物性受黏土矿物胶结物控制模式,储层沉积作用和沉积后期所经历的成岩变化,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储层基本特征和成岩作用及沉积作用,在整体低渗的背景下,部分位于相对渗透率较高区域的油井有较高的产量,理清研究区长8储层富集规律,对地区内岩石孔隙度下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有利储层多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沉积,特别是砂体中心部位储层物性是最好,可见长8油层组的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好,即粒间孔型、粒间孔+溶孔型和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粒间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渗流性能较差。微孔型和溶孔+微孔型两种孔隙组合类型的储集空间主要由半径极小的微孔构成,连通性较差,其孔隙内表面积和渗流阻力,储集性能和渗流性能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油层组 姬塬地区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4
作者 刘志涛 张晓磊 +3 位作者 田亚铭 郭懿萱 齐诗苇 邵晓州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基于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开采数据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等测试,对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长63油层段,长62、长61油层段含油性显著变差;平面上,长63油层段以... 基于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及开采数据分析,结合流体包裹体等测试,对马岭—乔川地区长6油层组的油藏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油藏纵向上主要分布在长63油层段,长62、长61油层段含油性显著变差;平面上,长63油层段以L125,B452和L411井区为中心,油藏团块状分布,呈两条带沿北西南东向延伸,油层厚度主要在5~20 m之间,长62、长61油层呈孤立土豆疙瘩状分布,分布规模小。长6油层组油藏以岩性油藏为主,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70~90℃,荧光以黄褐色为主,结合区域埋藏史分析显示该区油藏充注为晚侏罗世和中-晚白垩世,表现为早期充注。长6油层组烃源岩厚度、距离,砂体砂质碎屑流砂体性质、物性和叠置类型是其形成油气藏的重要影响因素;长63油层段相比长62和长61油层段具有更靠近烃源岩,砂质碎屑流成因砂体分布广、孔渗条件好、叠置厚层砂体类型发育等优势。研究区最为有利油藏的勘探目标为长63油层段Y470,L374,B452等井区附近,有利勘探区面积达到517.28 k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乔川地区 6油层组 油藏分布 控制因素 有利区预测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的沉积体系与物源方向 被引量:118
5
作者 罗静兰 李忠兴 +5 位作者 史成恩 李建 韩永林 王海宏 李进步 王成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11,共11页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 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相标志,古流向测定,室内砂岩的骨架矿物、重矿物组合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以线状或点状物源为特征的一套近源快速堆积的冲积扇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形成于盆地由快速拗陷转入逆冲负荷沉降期间。长8沉积期盆地西南部的古水流与物源主要来自盆地西南方向,其次为西北和东南方向。长6油层组沉积期,盆地内部底床下沉作用减缓,湖盆开始收缩,湖盆西岸除北部有少量扇三角洲沉积外,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而盆地东北部与东部的沉积作用大大加强,致使在盆地东部形成一系列大型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至盆地西南部相变为半深湖—深湖相与浊流相沉积。长6沉积期古水流除来自西南、西北和东南方向外,还有来自北东和正东方向的次要物源,它们在盆地西南部悦乐—玄马—板桥—固城—合水一带汇合,使该地带成为混合物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物源方向 上三叠统延长组 8与长6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6-长8段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31
6
作者 王金鹏 彭仕宓 +2 位作者 史基安 王琪 郭雪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3-166,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长8储层特征,指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骨架...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储层以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属典型低孔低渗储层.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物性分析等资料,分析长6—长8储层特征,指出影响砂岩储集性能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骨架颗粒物理化学性质、填隙物成分和含量、成岩改造程度.沉积环境是造成储层渗透性偏差、产能低的基本原因,而储层储集性能后期的改变受成岩作用控制,骨架颗粒和填隙物则为成岩改造作用提供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陇东地区 延长组长6—长8 储层特征 主控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8、长6天然裂缝差异性研究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杨克文 史成恩 +1 位作者 万晓龙 李书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6期37-41,共5页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成像测井以及压裂施工曲线等资料的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8、长6特低渗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差异较大,裂缝分布规律性明显.西南物源储层天然裂缝没有东北物源和湖盆中心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结合微地震监测资料...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成像测井以及压裂施工曲线等资料的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长8、长6特低渗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差异较大,裂缝分布规律性明显.西南物源储层天然裂缝没有东北物源和湖盆中心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结合微地震监测资料,研究了天然裂缝发育程度对压裂缝控制作用,在天然裂缝发育区,由于人工压裂缝可能沿天然裂缝延伸,形成较大的有效渗流面积,因此,油田开发井网部署不仅要研究最大主应力方向,而且还要研究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天然裂缝发育区适当放大井排距下仍能建立有效压力驱替系统,提高单井控制储量,降低水淹风险,这对指导特低渗油田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8储层 6储层 天然裂缝的差异性 人工压裂缝
下载PDF
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长8油藏为例 被引量:17
8
作者 赵继勇 安小平 +4 位作者 王晶 樊建明 康兴妹 谭习群 李文青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82-488,共7页
基于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超低渗油藏10年的开发实践,应用聚类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包括优选评价参数、确定评价参数权重、划分油藏开发阶段、确定分类系数4个方面10项评价参数的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鄂尔... 基于前人的研究并结合超低渗油藏10年的开发实践,应用聚类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建立了包括优选评价参数、确定评价参数权重、划分油藏开发阶段、确定分类系数4个方面10项评价参数的超低渗油藏井网适应性定量评价方法。应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长8共13个主力典型超低渗油藏开展了井网适应性评价,得到3点基本认识:(1)超低渗I类油藏井网适应性整体较好,井网形式及井网参数都较为合理;(2)裂缝不发育油藏适合正方形反九点井网,裂缝较发育油藏适合菱形反九点井网,裂缝发育油藏适合矩形井网;(3)超低渗Ⅱ类、Ⅲ类油藏需要在坚持井网形式确定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排距,提高该类油藏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油藏 井网适应性 综合评价指数 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 6 8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廖建波 刘化清 林卫东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82-687,702,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差、分选中等等特征。通过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储层的特... 鄂尔多斯盆地山城-演武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岩,具有粒度细、成分成熟度低、磨圆度差、分选中等等特征。通过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压汞、阴极发光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延长组长6-长8段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岩阶段及演化模式,分析了低渗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指出沉积相带是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地质基础,机械压实作用和晚期的铁方解石胶结作用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形成的主要因素,绿泥石包膜、溶蚀作用及微裂缝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长6-长8 山城-演武地区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低渗透储集层
下载PDF
镇泾油田长8与长6油层组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董万平 罗静兰 +4 位作者 周功才 刘贤 滑爱军 李永杰 王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66-172,共7页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毛细管压力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镇泾油田长6与长8油层组油井产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储层微观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封盖条件以及储层伤害等... 通过岩芯观察描述、铸体薄片鉴定、毛细管压力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结合测井解释成果,分析了镇泾油田长6与长8油层组油井产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储层微观特征、裂缝发育程度、封盖条件以及储层伤害等是决定镇泾油田油井产量的关键因素。因此,在镇泾油田长8和长6油层组开发过程中,应根据不同沉积相带及其储层特征的差异,从改进油井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调整开发方案,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的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微观特征 产能 影响因素 8油层组 6油层组 镇泾油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基准面旋回结构样式及其储层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敏 侯明才 李旭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2期48-57,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的测井、岩芯、物性测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和特征,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以及... 以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15口钻井的测井、岩芯、物性测试和试油资料为基础,运用沉积学、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理论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环县地区延长组长8—长6油层组层序界面级别、类型和特征,并识别出2个长期旋回、8个中期旋回以及若干个短期旋回。解剖了中短期次基准面旋回层序的结构样式,将其分为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1型)、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近乎完全对称型(C2型)和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5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层序结构对储集砂体物性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长8、长6油层组三角洲前缘河道砂体明显受A型层序控制,而长7油层组浊积砂体则受C型层序控制。试油资料和物性资料表明,在三角洲前缘环境中发育的具A1、A2型层序结构砂体和在浊积扇环境中发育的具C2、C3型层序结构的砂体是深入勘探重点关注的储集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延长组 8—长6油层组 基准面旋回 结构样式 储层
下载PDF
黄陵地区长6、长8储层物性与电性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杨靖 鬲新鹏 +3 位作者 赵永刚 李海飞 张朋辉 张添 《云南化工》 CAS 2017年第11期91-92,共2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长8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等孔隙类型,多为小-微孔—微细喉型和中孔—细-微细喉型孔隙结构。通过储层物性与电性特征分析等途径认识储层性质。研究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孔、...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长8储层主要发育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和溶蚀粒内孔等孔隙类型,多为小-微孔—微细喉型和中孔—细-微细喉型孔隙结构。通过储层物性与电性特征分析等途径认识储层性质。研究区长6储层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层,长8储层属于超低孔、超低渗储层。长6、长8储层测井解释孔隙度、渗透率结果与岩心物性实测结果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性 电性 6储层 8储层 黄陵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营—纸坊地区长6、长8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传奇 刘佳庆 +2 位作者 陈世海 王晓辉 吴江平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6期26-33,共8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马营—纸坊地区长6、长8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试验及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马营—纸坊地区长6、长8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影响因素,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扫描电镜、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试验及核磁共振等分析测试资料,对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长8段为一套典型的低孔、低渗到特低孔、特低渗的储层,其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粒度小,填隙物含量较高,储集空间以小孔、微孔为主,表现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有利沉积相带、较大的单砂体厚度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等是形成优质储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综合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6段主要以Ⅱ类和Ⅲ类储层为主,长8段以Ⅳ类储层为主。长6段Ⅱ类和Ⅲ类储层分布区是相对优质储层发育区,也是该区油藏勘探开发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长8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西北部地区长6—长8油层组成岩时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庞长旭 曹青 胡林楠 《非常规油气》 2020年第6期18-24,17,共8页
延安地区西北部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为致密砂岩,针对长6—长8油层组油气充注成藏和成岩演化致密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薄弱的现状,通过镜下观察鉴定和归纳多种测试结果,明确延安地区西北部延长组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序列,推算不同成岩阶段孔... 延安地区西北部延长组长6—长8油层组为致密砂岩,针对长6—长8油层组油气充注成藏和成岩演化致密之间的关联性研究薄弱的现状,通过镜下观察鉴定和归纳多种测试结果,明确延安地区西北部延长组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序列,推算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度增减的演化过程,并结合油气成藏分析确定储层成岩致密—油气充注成藏的先后关系。研究表明延安地区西北部长6—长8油层组在早成岩压实作用结束后已经基本致密,中成岩阶段烃类持续充注过程中,虽然长石普遍发生溶蚀作用,但综合叠加多种胶结作用后储层更为致密,因此长6—长8油层组储层成岩致密—油气充注成藏耦合整体显示“先致密,后成藏”的先后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地区西北部 6—长8油层组 致密砂岩 成岩序列
下载PDF
子北油田毛家河区长6储层特征与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15
作者 唐建云 任战利 +2 位作者 宋红霞 于建青 陈玉宝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2-37,共6页
通过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子北油田毛家河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及各类溶蚀孔... 通过铸体薄片、压汞、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子北油田毛家河区长6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6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及各类溶蚀孔为主,孔隙结构以中孔微细喉型、小孔微细喉型为主.研究区长6储层物性受沉积微相、孔隙结构、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不同沉积微相储层的物性差异较大,孔隙结构的各项参数与渗透率间具一定的相关性,机械压实与胶结作用是主要的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解作用是主要的建设性成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影响因素 6储层 子北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被引量:15
16
作者 吴少波 李亮 +1 位作者 余小雷 陈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2,共5页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资料,研究了大路沟区长6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成岩演...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资料,研究了大路沟区长6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绿泥石-浊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方解石胶结相、泥质胶结相及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等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以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砂体物性最好.依据所建立的主要成岩相类型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研究了各小层砂体的浊沸石-长石溶蚀相分布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大路沟区 6油层组 成岩相 成岩作用
下载PDF
靖边油田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17
作者 党犇 赵虹 +5 位作者 向连格 燕洲泉 张杰 康晓燕 仵康林 葛海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3期127-131,共5页
通过大量岩心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分析,总结研究了靖边油田长6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为浊沸石溶孔-长石溶孔-残余粒间孔组合,... 通过大量岩心铸体薄片、黏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及物性等资料分析,总结研究了靖边油田长6油层组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6储层具有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岩石学特点。孔隙类型为浊沸石溶孔-长石溶孔-残余粒间孔组合,物性特征为中孔、特低渗透型和超低渗透型为主,局部为低渗透型。孔隙结构为细孔-微孔、细喉-微细喉型。影响储集性能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两方面:平面上受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相带的控制;纵向上受成岩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影响因素 6油层组 靖边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长8油层组致密储层评价 被引量:13
18
作者 林卫兵 陈林 +2 位作者 陆永潮 胡海燕 刘璐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1-389,共9页
综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岩心、薄片、孔渗及压汞测试等资料,在长8储层结构、储层质量发育控制因素研究基础上,对长8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发育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储层孔隙... 综合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的岩心、薄片、孔渗及压汞测试等资料,在长8储层结构、储层质量发育控制因素研究基础上,对长8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8砂岩储层发育低孔-特低渗储集物性,储层孔隙结构具有细-微孔喉、排驱压力大、分选差的特征,主要可分为3种类型,其中发育Ⅰ型曲线储层孔渗性最好。沉积作用形成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储层原始孔渗性能,其中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具最优孔渗性能;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是储层储集性能破坏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起建设性改善作用。选取孔隙度、渗透率、孔隙排驱压力、中值压力和中值孔喉半径等主要储层参数进行聚类分析,将长8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Ⅰ类为最好储层,Ⅱ类为较好储层,Ⅲ类为相对最差储层。其中,Ⅰ类储层主要分布于分流河道分叉叠置及水下分流河道汇聚叠合部位,储层品质最好,为最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8油层组 致密砂岩 储层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长8油层组油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警 史建南 +2 位作者 胡承飞 普玉浩 唐国龙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3-558,共6页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油气充注特征与油藏主控因素,以及油气聚集规律与成藏模式。运用成藏动力学,以典型油气藏或出油点解剖为基础,以流体来源及其流动样式为核心,采用精细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技术和油气运移路径示踪技术等方法。...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镇原地区油气充注特征与油藏主控因素,以及油气聚集规律与成藏模式。运用成藏动力学,以典型油气藏或出油点解剖为基础,以流体来源及其流动样式为核心,采用精细油源对比、流体包裹体技术和油气运移路径示踪技术等方法。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为岩性或构造-岩性油藏,油气主要来源于长7段优质烃源岩;主要存在2期原油连续充注过程(±130 Ma B.P.和±105 Ma B.P.),第二期为主充注期;流体存在明显的从上至下的垂向运移指向,进一步证实"上生下储、高压驱动、裂缝与砂体输导、多点充注、近源成藏"的模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成藏特征 成藏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注水井欠注规律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建强 成友友 +5 位作者 王尔珍 隋蕾 曹建军 黄宝杰 薛涛 吕杰堂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59-1865,共7页
注水开发作为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方式,而注水井欠注对油藏开发影响显著。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典型超低渗油藏,针对其注水井欠注问题,在分析油藏注水井欠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超低渗油藏有效驱动渗透率以及地层结垢量计算模型,系统地... 注水开发作为超低渗油藏主要开发方式,而注水井欠注对油藏开发影响显著。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为典型超低渗油藏,针对其注水井欠注问题,在分析油藏注水井欠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超低渗油藏有效驱动渗透率以及地层结垢量计算模型,系统地总结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的储层物性、地层结垢和注入水水质等因素对注水井欠注的影响,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渗透率小于0.3×10^-3μm^2时注水井开始欠注,且表现为长期欠注、欠注程度高的特征;当地层结垢量大于2000 mg/L或注入水中悬浮物及含油量大于70 mg/L时,引起注水井欠注且表现为后期欠注特征。针对不同影响因素下欠注井的特征,提出5种增注工艺体系,在姬塬地区长8超低渗油藏实施后有效率高达88.2%,可有效治理该地区的注水井欠注问题,同时为同类型油藏的注水井欠注提供理论支持和治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地区超低渗油藏 8油层组 注水井欠注 有效驱动渗透率 地层结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