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9 Reservoir in Northwest Ordos Basin, China
1
作者 Zhang Weigang Chen Gang 《China Oil & Gas》 CAS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In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the Triassic reservoir Chang 9 has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extensiv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huge potential for oi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udying the main contr... In northwestern Ordos Basin, the Triassic reservoir Chang 9 has favorable reservoir forming conditions, extensive reservoir development, and huge potential for oil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Studying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9 reservoir in this area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production targets, and assist in formulating reasonabl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In this paper, to explore and summarize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 the Chang 9 reservoir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oil source, fracture, oil migration, structure, lithology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 in this area. Organic geochemical and geological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the oil-source of the Chang 9 reservoir in the northwest of Ordos Basin is derived from Chang 7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The fractures provide a sound channel for the "vertical multi-point filling" of the oil source from Chang 7 to Chang 9. The crude oil migrates vertically from Chang 7 to Chang 9, then expands horizontally to form a reservoir. Structur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reservoirs, the control by sand in small layer and physical property is also obvious. This paper creatively establishes the reservoir accumulation model of Chang 9 in northwest of Ordos Basi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Vertical multi-point filling, horizontal expansion becomes oil pool. It reveals the genetic mechani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ang 9 multi-reservoir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provides guidance for exploration and evaluation deploy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hang 9 reservoir petroleum accumulation main control factors hydrocarbon pooling patterns
下载PDF
The origi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f crude oils from oil reservoirs Chang 9 and Chang 10 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 of the Ordos Basin 被引量:1
2
作者 HUANG Junping LI Xiangbo +5 位作者 CHEN Qilin YANG Zhanlong WAN Yanrong WEI Lihua LONG Liwen LIU Xiaoguang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12年第3期327-339,共13页
In the lower parts of oil reservoirs Chang 9 and Chang 10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re oil-bearing layers newly found in oil exploration in the Ordos Basin.Based on GC,GC-MS analyse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from cr... In the lower parts of oil reservoirs Chang 9 and Chang 10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 are oil-bearing layers newly found in oil exploration in the Ordos Basin.Based on GC,GC-MS analyses of saturated hydrocarbons from crude oils and source rocks,reservoir fluid inclusions and BasinMod,the origin of crude oils,accumulation period and accumulation models are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etroleum geology data in this paper.The result shows that(1) there are two different types of crude oils in oil reservoir Chang 9 in the Longdong and Jiyuan regions:crude oils of typeⅠ(Well D86,Well A44,Well A75,Well B227,Well X62 and Well Z150)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hang 7 source rocks(including mudstones and shales) and distributed in the Jiyuan and Longdong regions;those of typeⅡ(Well Z14 and Well Y427),are distributed in the Longdong region,which are derived from the Chang 9 source rocks.Crude oils from oil reservoir Chang 10 in the Shanbei region ar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Chang-9 source rocks;(2) there are two phases of hydrocarbon filling in oil reservoir Chang 9 in the Jiyuan and Longdong regions and oil reservoir Chang 10 in the Shanbei region:The first phase started at the early stage of J2z.The process of hydrocarbon filling was discontinuous in the Late Jurassic,because of the tectonic-thermal event in the Ordos Basin.The second phase was the main accumulation period,and hydrocarbons began to accumulate from the late stage of J2a to the middle-late of K1,mainly at the middle-late stage of K1;(3) there exist two types of accu-mulation models in oil reservoirs Chang 9 and Chang 10 of the Yanchang Formation:source rocks of the reservoirs in oil reservoir Chang 9 in the Jiyuan region and oil reservoir Chang 10 in the Shanbei region,the mixed type of reservoirs on the lateral side of source rocks and source rocks of the reservoirs in oil reservoir Chang 9 in the Long-dong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原油类型 成藏模式 延长组 油藏 GC-MS分析 石油勘探 陕北地区
下载PDF
吴起油田白豹地区东部长8、长9储层特征研究
3
作者 刘阳 郝佼佼 程永福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7期178-182,共5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白豹东部地区长8、长9储层进行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豹东部长8和长9储层的砂岩多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喉类型属于细孔粗喉,渗透率为强非均质型;长8砂体发育好,长9砂体发育程度差。同时储层敏感... 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油田白豹东部地区长8、长9储层进行储层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白豹东部长8和长9储层的砂岩多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孔喉类型属于细孔粗喉,渗透率为强非均质型;长8砂体发育好,长9砂体发育程度差。同时储层敏感性研究表明:白豹项目区的长8、长9储层均为弱-中速敏、弱水敏和弱碱敏及中偏弱应力敏特征,但长8储层显示为弱酸敏,长9储层为强酸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起白豹东部 长8、长9储层 致密油层 储层敏感性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古盐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4 位作者 刘哲 梁晓伟 李廷艳 张建伍 李雅楠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9-165,共7页
利用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采用Couch公式和Adams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确定由于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由Couch公式计算出的古盐度值比实际值低,而由Adams公式计算结果反映的水体古... 利用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采用Couch公式和Adams公式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古盐度进行恢复,确定由于受到成岩作用影响,由Couch公式计算出的古盐度值比实际值低,而由Adams公式计算结果反映的水体古盐度性质更可靠。研究表明:①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沉积期湖盆水体具微咸水—半咸水性质,盐度从北东、北西及西南3个方向往湖盆中央呈逐渐升高,晚期的盐度低于早期盐度,反映湖平面上升的湖进过程。盐度高值区为相对闭塞的湖湾和湖盆中心的半深湖区。平面上,古盐度向河流入注湖盆的河口方向降低。由古盐度变化为古地理恢复提供了依据;②湖泊水体盐度与储层关系密切,较高盐度的水体有利于早成岩阶段绿泥石环边胶结和浊沸石的形成,前者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后者更容易被溶蚀而形成丰富的次生溶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地区 9油层组 古盐度 绿泥石环边胶结物 浊沸石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运移规律及模式探讨 被引量:38
5
作者 刘显阳 邓秀芹 +2 位作者 赵彦德 张雪峰 韩天佑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5期9-1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展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对其成藏机制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成为制约勘探的难题。该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成藏地质学和沉积学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探讨了油气来源、运移、运移动力、运聚方式等问题。结果表...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展示了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对其成藏机制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薄弱,成为制约勘探的难题。该文应用油藏地球化学、成藏地质学和沉积学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探讨了油气来源、运移、运移动力、运聚方式等问题。结果表明: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原油来源于上部长7油层组的优质烃源岩;长7烃源岩生烃增压产生的异常高压、长7与长9油层组过剩压力差是长7烃类向长9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纵向叠置、横向上连片的砂体和区域性构造活动形成的裂缝为沟通长7优质烃源岩和长9油层组储层的优势运移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聚成藏 9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砂体的垂向结构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赵云翔 陈景山 +4 位作者 王建峰 丁熊 姚泾利 李士祥 李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7-88,共12页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 近年来随着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重新认识,在上三叠统延长组下部的长9油层组中获得了新发现、新突破,该油层组成为油气勘探重要的战略接替层系。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芯、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结合沉积古地理背景分析,以沉积特征和指相标志的识别为依据,认为盆地内长9砂体的成因类型主要包括三角洲环境与牵引流作用有关的陆上与水下的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砂体,滨浅湖环境与湖浪和湖流改造作用有关的砂质滩坝、席状砂等砂体。根据岩芯剖面精细描述及沉积微相分析,结合测井曲线解释,指出长9单砂体主要发育B、C、I、F、D五种基本垂向结构类型,多层砂体的垂向叠加样式复杂多变,常见的有BB、CC、CB、II、CI、BC、BI、FF等类型。砂体垂向结构的主控因素分析表明,沉积环境、沉积相以及基准面升降旋回是控制单砂体垂向结构、多层砂体垂向叠加样式及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向结构 叠加样式 砂体 三角洲 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昌勇 郑荣才 +3 位作者 田永强 梁晓伟 李庭艳 辛红刚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15,6,共5页
根据岩心中沉积构造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湖平面频繁的升降导致湖岸线在研究区内大幅度的往复摆动。由于湖泊水体较浅,湖平面的变化引起湖域间歇性的频繁暴露和淹没,有利于... 根据岩心中沉积构造的特征及其分布规律,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为典型的浅水三角洲沉积,其湖平面频繁的升降导致湖岸线在研究区内大幅度的往复摆动。由于湖泊水体较浅,湖平面的变化引起湖域间歇性的频繁暴露和淹没,有利于陆生植物的繁衍而不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其油源主要来自邻近长7、长8油层组烃源岩。湖平面上升期砂体叠置呈连片的板状,主要发育岩性-构造复合型油藏;湖平面下降期砂体多呈孤立的长条状,有利于岩性油藏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陇东地区 9油层组 浅水三角洲 岩性油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9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李百强 邱雅洁 +3 位作者 李洋 张涛 郭艳琴 王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15,6,共6页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的微观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其中以铁方解石、浊...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的微观特征,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填隙物主要为胶结物,其中以铁方解石、浊沸石、伊利石和绿泥石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残余粒间孔、溶蚀粒间孔、溶蚀粒内孔和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依据毛细管压力曲线及孔隙特征将孔隙结构划分为5种类型:Ⅰ类(低门槛压力-中细喉型)、Ⅱ类(较低槛压力-细喉型)、Ⅲ类(较高门槛压力-微细喉型)、Ⅳ类(较高门槛压力-微喉型)、Ⅴ类(高门槛压力-微喉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9油层组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 被引量:34
9
作者 时保宏 姚泾利 +3 位作者 张艳 张雷 杨亚娟 李慧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4-300,共7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长9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油层组和其本身两套烃源岩,但志丹地区长9油藏原油来源于长9烃源岩,无长7烃源岩的混入。长9油层组含油段主要集中在长91亚段,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辫状...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长9油藏的油源主要来自于上覆长7油层组和其本身两套烃源岩,但志丹地区长9油藏原油来源于长9烃源岩,无长7烃源岩的混入。长9油层组含油段主要集中在长91亚段,储集体主要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部分为半深湖亚相浊积岩砂体。长9储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以粒间孔为主,孔隙度、渗透率总体较低。平面上储层物性分布差异性较大,姬塬地区砂岩粒度粗,粒间孔发育,物性最好;而发育碳酸盐胶结物的洛川地区孔隙不发育,物性最差。根据源-储关系,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上生下储、自生自储两种成藏组合类型。据综合分析,姬塬地区成藏条件较好,为下一步勘探的最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9油层组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9油层组物源分析 被引量:13
10
作者 赵云翔 王建峰 +3 位作者 丁熊 刘怡杉 姚泾利 李士祥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2年第4期7-13,164,共7页
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根据古流向测定、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分析,以及重矿物、岩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砂岩微量元素等定量分析结果,以长9油层组沉积期发育"多三角洲环湖"的沉积格局... 通过露头剖面、钻井、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根据古流向测定、沉积相与砂体展布特征分析,以及重矿物、岩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砂岩微量元素等定量分析结果,以长9油层组沉积期发育"多三角洲环湖"的沉积格局为指导,将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物源划分为东北、北、西北、西南、南等5大物源体系,阐述了各物源体系发育的重矿物、岩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以及微量元素的组合特征,推测其物源主要来自盆地周缘的古陆和古山岭:东北部为古阴山东段及乌兰格尔隆起,北部为古阴山,西北部为阿拉善古陆,西南部为陇西古陆和秦祁褶皱带,南部为古秦岭,它们的母岩均由变质岩为主的多种岩石类型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体系 重矿物 岩屑 微量元素 9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特征 被引量:9
11
作者 孟繁星 向芳 +2 位作者 李凤杰 吴成喜 杨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12,18,共7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和重结晶作用.根据成岩特征综合分析,储集砂岩主要形成于水体能量相对较强的三...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姬塬油田长9油层组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压溶、胶结、溶蚀、交代和重结晶作用.根据成岩特征综合分析,储集砂岩主要形成于水体能量相对较强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环境中,以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颗粒较粗,分选为好-中等,因此,原生孔隙度较大,大于30.07%.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下,孔隙最高可完全损失,但在绿泥石环边存在,其他胶结物相对含量较少的情况下,可保留2.0%~14.5%的残余原生粒间孔.后期长石及浊沸石的溶蚀作用可以形成0.60%~4.25%的次生溶孔,对岩石孔隙度的增加具有一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油田 9油层组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9油藏断层特征及对油藏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成良丙 曲春霞 +3 位作者 苟永俊 何右安 王进 王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2年第5期50-54,共5页
姬塬油田长9油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井地层厚度减薄,邻井构造突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对比、构造对比、岩心观察等发现姬塬地区发育21条北西西向正断层,弥补了该区块关于断层的证据。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 姬塬油田长9油藏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部分井地层厚度减薄,邻井构造突变。通过地震资料解释、地层对比、构造对比、岩心观察等发现姬塬地区发育21条北西西向正断层,弥补了该区块关于断层的证据。天环坳陷的形成与长7烃源岩分布及生烃高峰期在时空上匹配,促进了油气侧向运移并成藏,使凹陷东部油藏相对富集,断层形成后油藏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方油藏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气成藏 9油藏 姬塬油田
下载PDF
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与油藏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斯扬 张文选 +2 位作者 罗安湘 孙勃 朱玉双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36,共12页
基于地层水分析数据对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地层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在研究长9油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长9油层组原油地化参数与地层水化学特征,探讨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28.7 g... 基于地层水分析数据对姬塬地区长9油层组的地层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在研究长9油藏主控因素的基础上,分析长9油层组原油地化参数与地层水化学特征,探讨长9油层组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9油层组地层水矿化度平均为28.7 g/L,地层水类型主要为CaCl_2型,其次为Na_2SO_4型及少量MgCl_2型和NaHCO_3型,属于整体封闭的,局部相对开放水文地质环境;从油藏运移的角度来看,长9地层水矿化度与示踪油气运移方向的地球化学参数(nC_(21)^-+nC_(22)^+)/(nC_(28)+nC_(29))及nC_(21)^-/nC_(22)^+比值有着良好正相关性,长9油藏总是从低矿化度区域向高矿化度运移,且在运移路径上均存在显示地层水化学异常的Na_2SO_4型和NaHCO_3型地层水,其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断层及裂缝等优势运移通道存在的响应,同时CaCl_2型地层水可作为良好的油藏保存条件的响应,因此长9油藏大多分布在Na_2SO_4型和NaHCO_3型地层水分布区域附近的CaCl_2型地层水中;结合油藏分布区地层水化学参数的分布,提出长9油藏聚集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 9油层组 水化学参数 油气运移 地层水与油藏勘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古峰庄—王洼子地区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与油气运移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吴保祥 段毅 +1 位作者 郑朝阳 于文修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4-849,共6页
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9油层组中不断有新的油气发现,因而对长9油层组石油运移的认识对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古峰庄-王洼子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的计算,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地区长9... 近几年,在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9油层组中不断有新的油气发现,因而对长9油层组石油运移的认识对进一步的勘探开发愈发重要。本文通过对古峰庄-王洼子地区延长组长7—长9油层组流体过剩压力的计算,并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对该地区长9油藏形成时的油气运移的动力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古峰庄—王洼子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石油和长7油层组烃源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长9原油可能主要来自于其上部长7油层组源岩。长7油层组源岩层具有远远大于长9油层的过剩压力分布,二者之间具有14MPa以上过剩压力差值,成为长7油气向长9油层组储层运移的主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古峰庄—王洼子地区 9油藏 流体过剩压力 油气运移动力
下载PDF
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精细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郑荣才 王海红 +2 位作者 侯长冰 王昌勇 吴艳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1期1-9,131,共9页
长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最具石油勘探潜力的地层单元之一,而有关该地层单元的储层特征研究非常薄弱,成为制约该区长9油层组高效勘探开发的难点。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 长9油层组是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最具石油勘探潜力的地层单元之一,而有关该地层单元的储层特征研究非常薄弱,成为制约该区长9油层组高效勘探开发的难点。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和物性分析的基础上,对陇东地区长9油层组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发育的岩性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微相的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是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机械压实和方解石、石英及伊/蒙混层、伊利石、高岭石和浊沸石等次生矿物的胶结作用对孔喉具有不同程度的封堵,是储层孔隙缩减、渗透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早期次生绿泥石环边和伊/蒙混层环边胶结物虽然占据了部分孔隙和降低了储层的孔隙度与渗透率,但同时也增强了砂岩的抗压实能力和抑制了次生石英沉淀,是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和有利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深部有机酸热液对不稳定组分的溶蚀作用有利于各类次生孔隙的发育,对改善储层的孔渗性贡献最大,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9油层组 上三叠统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9储层成岩作用与有利成岩相 被引量:5
16
作者 郭艳琴 余芳 +2 位作者 李洋 李百强 邱雅洁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8-564,共7页
对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的主要成岩类型、成岩阶段、成岩序列及有利成岩相的分布规律。研究后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 对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X衍射、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综合研究,以查明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9油层组的主要成岩类型、成岩阶段、成岩序列及有利成岩相的分布规律。研究后认为,研究区长9储层经历了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等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储层起破坏性成岩作用的有压溶压实作用和包括碳酸盐胶结、长英质胶结、自生黏土矿物胶结等的胶结作用,起建设性成岩作用的主要有绿泥石薄膜胶结作用、浊沸石和长石溶蚀作用。综合研究成岩作用的组合类型和演化序列,认为长9砂岩的成岩演化主体已进入中成岩阶段A期,成岩相可划分为5种:Ⅰ绿泥石膜-粒间孔+浊沸石溶蚀相;Ⅱ绿泥石膜-粒间孔+长石溶蚀+浊沸石胶结相;Ⅲ铁方解石胶结+绿泥石膜-粒间孔+长石溶蚀相;Ⅳ硅质胶结+铁方解石胶结+绿泥石膜-粒间孔+长石溶蚀相;Ⅴ铁方解石胶结+水云母胶结+硅质胶结相。Ⅰ类成岩相物性好,Ⅱ和Ⅲ两类次之,它们成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Ⅳ和Ⅴ类物性较差,为不利成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有利成岩相带 9油层组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安塞地区长9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白玉彬 孙怀智 +2 位作者 郝孝荣 陈栋 刘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28,共6页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9砂岩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和胶结作...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等分析测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延长组长9致密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9砂岩储集层主要经历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和胶结作用为减少储集层孔隙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是增加储集层孔隙的主要因素,微裂缝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储集层的渗透性,增强了流体渗流能力。长9砂岩储集层主要处于中成岩作用阶段A期,储集层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关系密切,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为15.64%,胶结作用损失孔隙度为11.32%,溶蚀作用和微裂缝增加孔隙度为4.04%,最终研究区计算孔隙度定格为7.48%,与实测平均孔隙度值7.20%比较一致。长9储集层有利成岩相带为长石溶蚀相和绿泥石膜-长石溶蚀相,发育于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中,最不利成岩相为碳酸盐胶结相和强压实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安塞地区 延长组储集层 致密砂岩 成岩作用 成岩相
下载PDF
镇泾地区延长组长9段储层成岩作用特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梦婷 李文厚 +2 位作者 白金莉 张倩 李宗霖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37-842,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9段是研究区新发现的重点含油层位之一,油气的储集与储层成岩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详细研究该区成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等分析资料,对长9段的岩石学特征、孔隙...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长9段是研究区新发现的重点含油层位之一,油气的储集与储层成岩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详细研究该区成岩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岩石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常规物性等分析资料,对长9段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储层成岩作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砂体主要由岩屑长石砂岩构成,含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层以发育粒间孔和粒内溶孔为主;经历了复杂的成岩作用,主要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等;现今成岩阶段处于中成岩A期,少量进入了中成岩B期。通过研究不同成岩作用对储集砂岩的孔隙生成和损失的贡献量认为,压实作用使孔隙度减小最多,平均为57.84%,胶结作用使原始孔隙度减少32.3%.溶解作用有效的改善了储层的物性,视溶蚀率为37.98%,交代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物性 9储层 镇泾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延长组深部长9油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郝爱武 王永炜 +1 位作者 黄平良 高鹏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0-34,39,共6页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深部长9油气藏的生烃潜力、沉积体系、储集条件、构造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对油气藏成藏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区延长组深部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其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展布、沉积体系时空分布、优质... 对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深部长9油气藏的生烃潜力、沉积体系、储集条件、构造条件等进行了研究,对油气藏成藏规律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该区延长组深部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其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展布、沉积体系时空分布、优质砂体发育、鼻状隆起等因素的控制.同时指出,这几个因素的优化匹配是寻找延长组深部长9油层组岩性油藏突破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规律 9油层组 志丹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9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邱雅洁 李百强 +2 位作者 李洋 曹红霞 郭艳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7,共5页
综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其中湖泊体系为浅湖沉积,三角洲体系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 综合岩心观察、粒度分析、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华庆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类型及沉积微相特征在平面上的展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9油层组发育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其中湖泊体系为浅湖沉积,三角洲体系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要亚相,进一步划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及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浅湖分布在研究区东北部,三角洲前缘分布在研究区西南部,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是主要沉积微相,其骨架砂体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体,优质储层的展布形态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整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展布,分流河道之间被分流间湾所分割,局部连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砂体展布 9油层组 华庆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