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Images in Chang Hen G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Theory
1
作者 Yiying YANG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19年第4期527-541,544,共16页
Based on concepts of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indeterminacy in reception theory,this paper repor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ng Hen Ge,a narrative poem written by Chinese poet Bai Juyi in the Tang Dynasty,and its... Based on concepts of horizon of expectation and indeterminacy in reception theory,this paper repor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ang Hen Ge,a narrative poem written by Chinese poet Bai Juyi in the Tang Dynasty,and its English translations by 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Herbert Allen Giles,Xu Yuanchong as well as Yang Hsien-yi and Gladys Yang.Results are as follows:1)Xu’s translation is the best in that he adds annotations and combines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s so as to explicat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underlying implications of images while meeting and broadening target readers’horizon of expectation.In addition,he tries to replicate figur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transform rhetorical techniques of original cultural images to retain the source text’s indeterminacy and aesthetic value and to provide target readers with intense aesthetic experience.2)There are inappropriate and inaccurate translations of cultural images in all the four English translations,and they are caused by differences in ethnic history,religious belief,mode of thinking,feature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as well as the subjectivity of translat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 hen ge reception theory horizon of expectation INDETERMINAC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of cultural imagery comparative analysis poetry translation
原文传递
简析《长恨歌》、《欢喜国王缘》、《优陀羡王缘》故事之异同 被引量:1
2
作者 侯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76,共3页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欢喜国王缘》变文的故事原型是《杂宝藏经》中的《优陀羡王缘》,又据陈允吉先生考证,《长恨歌》的大部分情节内容是在附会变文《欢喜国王缘》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尝试分析这三者间的故事异同,力求呈现出从佛经到讲... 据陈寅恪先生考证,《欢喜国王缘》变文的故事原型是《杂宝藏经》中的《优陀羡王缘》,又据陈允吉先生考证,《长恨歌》的大部分情节内容是在附会变文《欢喜国王缘》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尝试分析这三者间的故事异同,力求呈现出从佛经到讲唱文学再到文人诗歌创作过程中的一些演变轨迹,从而有助于交叉学科的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优陀羡王缘》 陈允吉 《欢喜国王缘》 《长恨歌》
下载PDF
现代都市女性的一种平常而卓越的价值追求——王安忆的《长恨歌》中王琦瑶形象解读 被引量:3
3
作者 高松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36-40,共5页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个现代都市女性形象,作为现代人,她追求自身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可能性,执著于现代生活文化品味,但在这些价值追求中又表现出放弃自身自由的复杂性。对这一形象进行反思,将有益于今天我们推进现代生活...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个现代都市女性形象,作为现代人,她追求自身生命价值最大限度实现的可能性,执著于现代生活文化品味,但在这些价值追求中又表现出放弃自身自由的复杂性。对这一形象进行反思,将有益于今天我们推进现代生活的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王琦瑶 现代都市女性 价值追求 复杂性
下载PDF
《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
4
作者 陆岩军 《兰州学刊》 2006年第8期68-70,共3页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 在中国诗歌史上,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篇很有影响和特色的诗作,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面貌的一个新的开端,也标志着中国古代爱情诗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本文通过题材的创新与深度、反思和表达的情感重心、现实创作观与浓郁文学色彩的并行等三个方面,对《长恨歌》的文学史意义重新进行了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解读 文学史意义
下载PDF
《长恨歌》札记两则
5
作者 阚绪良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80-82,共3页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两处细节值得讨论:一是"珠箔银屏迤逦开"句中的"银屏"指多扇联屏,"迤逦开"指"折叠";二是"钿合金钗寄将去"中"钿合金钗"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流行的习俗... 白居易《长恨歌》中有两处细节值得讨论:一是"珠箔银屏迤逦开"句中的"银屏"指多扇联屏,"迤逦开"指"折叠";二是"钿合金钗寄将去"中"钿合金钗"反映了唐代上层社会流行的习俗:赠送情人以表达爱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屏风 合子
下载PDF
《长恨歌》“民间传说”辨正
6
作者 马萌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25-29,共5页
Some scholars hold that the plot of looking for the necromancer in BAI Ju-yi’s Chang Hen Ge originates from popular legend.However,recent studies indiate that this plot is based on BAI Ju-yi’s experience of love.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民间传说” 辨正
下载PDF
刨根问底细检讨 云开雾散说长爱——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杨题材唐诗研究》读评
7
作者 蔡静波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9期24-28,共5页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及作品所属类别,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付兴林、倪超以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否定了传统的"讽喻说"和"双重主题说",提出了"长爱说"的观点,同时认定该作就是作者生前划分的"...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及作品所属类别,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付兴林、倪超以充分的论据,严密的论证,否定了传统的"讽喻说"和"双重主题说",提出了"长爱说"的观点,同时认定该作就是作者生前划分的"感伤诗"而非"讽喻诗"。文章论点突出鲜明,条分缕析,语言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主题
下载PDF
文化寓言的转型与承续——论王安忆《长恨歌》与《天香》的美学嬗变
8
作者 刘红英 《长春大学学报》 2013年第11期1444-1446,1489,共4页
上海精神是王安忆小说的主题之一,她在不同的时代寓之以不同的形式。《长恨歌》与《天香》以不同的审美方式回溯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象,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纵向承续与转型变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精神中优雅精致文化的象征... 上海精神是王安忆小说的主题之一,她在不同的时代寓之以不同的形式。《长恨歌》与《天香》以不同的审美方式回溯了上海文化的精神气象,显示了王安忆创作的纵向承续与转型变异。《长恨歌》中的王琦瑶是上海城市精神中优雅精致文化的象征,《天香》则描摹了几代天香园人对刺绣的精湛追求,成就了艺魂诗心的高贵品质。不论是王琦瑶个体式的娇艳姿态,还是天香园人集体式的群芳潜质,都凝结了王安忆对新旧上海文化的批判性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寓言 《长恨歌》 《天香》 王琦瑶 上海精神
下载PDF
从叙事结构看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
9
作者 王莹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37-40,共4页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剖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认为诗歌中蕴含着多重主题:一是对唐明皇荒淫生活的批判,同时对两人爱情的歌颂;二是视杨贵妃为红颜祸水,但对其遭遇又表示同情。多重主题反映了诗人白居易复杂而...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剖析《长恨歌》的叙事结构,认为诗歌中蕴含着多重主题:一是对唐明皇荒淫生活的批判,同时对两人爱情的歌颂;二是视杨贵妃为红颜祸水,但对其遭遇又表示同情。多重主题反映了诗人白居易复杂而矛盾的思想状况及复杂的社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长恨歌》 叙事结构 主题
下载PDF
《长恨歌》文本的现代阐释和世界文学价值重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莺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66-73,共8页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历史上的杨玉环怀有怜悯之情,并发乎“情”于其《长恨歌》诗中,对她做了相对客观的评判,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异于一种现代主义象征。当代中国台湾诗人洛夫别出心裁,将白居易的这一长篇叙事诗改写成现代主义风格的汉语... 唐代诗人白居易对历史上的杨玉环怀有怜悯之情,并发乎“情”于其《长恨歌》诗中,对她做了相对客观的评判,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无异于一种现代主义象征。当代中国台湾诗人洛夫别出心裁,将白居易的这一长篇叙事诗改写成现代主义风格的汉语短诗。比较文学学者奚密对洛夫版《长恨歌》的英译,则充分借助了汉语自身的发展与嬗变,将古典文本被现代语境重写后所焕发的人性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进而延续并催发了白居易诗中的现代主义萌芽。通过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两种文本阐释,一则原本囿于中国传统叙事的浪漫传奇以崭新的面貌登上世界文学舞台,为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所欣赏、评判、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洛夫 长恨歌 语内翻译 语际翻译 现代化 世界文学
下载PDF
浅谈《长恨歌》中的“女性情谊”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一茗 周芸芳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
王安忆的《长恨歌》,展示了她笔下精明,务实,有股硬劲和韧性的上海女人。上海女人之间的友谊有精细的分类。王琦瑶与吴佩珍、蒋丽莉的小姊妹情谊,与严家师母、张永红之间的隔辈情谊有不同精妙之处。文章试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剖析这群女... 王安忆的《长恨歌》,展示了她笔下精明,务实,有股硬劲和韧性的上海女人。上海女人之间的友谊有精细的分类。王琦瑶与吴佩珍、蒋丽莉的小姊妹情谊,与严家师母、张永红之间的隔辈情谊有不同精妙之处。文章试图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剖析这群女性形成的友谊,她们是一群彼此亲密又疏离的人,虽然相伴相惜却难以真正融合,只能成为彼此某一人生阶段的绚烂风景,点缀彼此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王安忆 《长恨歌》 王琦瑶 女性情谊
下载PDF
凄婉缠绵长恨歌——对王安忆《长恨歌》的三种解读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淑云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4期26-28,47,共4页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上海女子的传奇经历,更是上海这座女性的城市的故事及生活在上海这繁华都市中所有王琦瑶们的人生悲剧。这部小说蕴含丰富,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内含。运用四层面分析法、格...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为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一个上海女子的传奇经历,更是上海这座女性的城市的故事及生活在上海这繁华都市中所有王琦瑶们的人生悲剧。这部小说蕴含丰富,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读出不同的内含。运用四层面分析法、格雷马斯“符号矩形”理论和精神分析批评能够对小说做出三种不同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长恨歌》 精神分析 情感异化 城市文明
下载PDF
从唐代诗人写杨贵妃诗看白居易《长恨歌》
13
作者 王俊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26-29,共4页
从盛唐到晚唐,杨贵妃是唐朝诗人始终关注和吟咏的对象。在对唐代诗人写杨贵妃诗的解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唐代各个时期诗人的心理内容,也可以找到诗人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变化,发现这些的同时,再回归到白居易《长恨歌... 从盛唐到晚唐,杨贵妃是唐朝诗人始终关注和吟咏的对象。在对唐代诗人写杨贵妃诗的解读和理解的过程中,可以看到唐代各个时期诗人的心理内容,也可以找到诗人在不同环境下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变化,发现这些的同时,再回归到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探寻上,可以品味到诗人极为复杂、矛盾交织的心理历程,也会寻到《长恨歌》之所以能够在诗歌历史上占有难以企及的地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诗人 杨贵妃 白居易 《长恨歌》主题
下载PDF
《长恨歌》组合搭配变异手段探析
14
作者 李东伟 阎升光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4期26-29,共4页
修辞是最能体现汉语灵动活泼、内涵丰富特点的语言运用方式,《长恨歌》在这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对变异修辞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据笔者统计,《长恨歌》中变异修辞的用笔之处多达236处,其中组合搭配变异运用的频率最高,多达15... 修辞是最能体现汉语灵动活泼、内涵丰富特点的语言运用方式,《长恨歌》在这方面独具特色,尤其是对变异修辞的运用,不仅数目多,而且类型广。据笔者统计,《长恨歌》中变异修辞的用笔之处多达236处,其中组合搭配变异运用的频率最高,多达155个。组合搭配变异中的定中搭配运用最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变异手段 定中搭配变异
下载PDF
浅析《平家物语》前六卷中的汉文学受容——以《长恨歌》为中心
15
作者 唐志得 王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3期161-165,190,共6页
以《平家物语》前六卷中引用、化用的《长恨歌》为中心,通过将中文原文与《平家物语》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平家物语》前六卷中汉文学的受容情况,发现《平家物语》中继承了平安文学的美学理念“物哀”,并通过大量引用翻案《长恨歌》... 以《平家物语》前六卷中引用、化用的《长恨歌》为中心,通过将中文原文与《平家物语》相关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平家物语》前六卷中汉文学的受容情况,发现《平家物语》中继承了平安文学的美学理念“物哀”,并通过大量引用翻案《长恨歌》等白居易的诗文,在当时的历史事件、有关恋爱的表达、对女性姿态的描写等诸多方面再次将“物哀”表现出来,再由此探究中国古典文学对当时日本社会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家物语” 汉文学 “长恨歌” 白居易 “长恨歌传”
下载PDF
变异与新生 《长恨歌》在日本江户时代的文图流播
16
作者 丁莉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22年第4期24-39,共16页
日本江户时代集中出现众多《长恨歌》的插图本和绘卷,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从中世正统的注释书《长恨歌抄》到江户初期的插图本《杨贵妃物语》,再到多部《长恨歌》绘卷,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江户时代的插图本和绘卷既有对古抄本本文的保留和... 日本江户时代集中出现众多《长恨歌》的插图本和绘卷,这一现象值得关注。从中世正统的注释书《长恨歌抄》到江户初期的插图本《杨贵妃物语》,再到多部《长恨歌》绘卷,通过比较可以看到,江户时代的插图本和绘卷既有对古抄本本文的保留和对平安时代以来鉴赏传统的继承,又具有通俗性、趣味性等鲜明的时代特点,甚至出现了从“悲”到“喜”的审美转换。文学文化变异与图像和媒介有密切关系,文与图的互动中生发出不同的审美情趣与价值取向,这种“文化新生”亦是江户时代产生大量《长恨歌》绘本绘卷的推动力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江户时代 传播 插图本 绘卷
原文传递
论小说《长恨歌》中女性服饰的英译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李银 《外语教育》 2019年第1期251-260,共10页
服饰具有表征人类生活的作用,常被视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服饰进行了细腻的工笔式描写,具有艺术张力,同时也对翻译构成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长恨歌》中女性服饰的英译,拟... 服饰具有表征人类生活的作用,常被视为小说叙事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王安忆在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用独特的女性视角对女性服饰进行了细腻的工笔式描写,具有艺术张力,同时也对翻译构成巨大的挑战。本文基于《长恨歌》中女性服饰的英译,拟从服饰与人物性格的塑造、与故事情节的架构以及与上海的时代变迁三个角度出发,对作品中的女性服饰英译进行研究,以期为服饰翻译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恨歌》 服饰 女性 翻译
原文传递
《长恨歌》“钿合”的形制及其内容物
18
作者 温睿 《语言研究集刊》 CSSCI 2018年第1期345-353,381-382,共11页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一句所提及的“钿合”,并不是由两个分片合成的首饰(“合钿说”),而是由上下两片组成的盒子(“钿合说”)。“钿合”的“钿”不同于“花钿”“金钿”,它指的是“钿饰”,一种器物表面装饰法。文章... 唐代白居易《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一句所提及的“钿合”,并不是由两个分片合成的首饰(“合钿说”),而是由上下两片组成的盒子(“钿合说”)。“钿合”的“钿”不同于“花钿”“金钿”,它指的是“钿饰”,一种器物表面装饰法。文章观察了“钿”“合”二字的音义演变,分析了“钿合”一词的结构,结合白居易及其同时代和后代文人的相关用例,梳理古籍与考古发现、传世器物的情况,肯定“钿合说”成立,即白居易《长恨歌》“钿合金钗寄将去”中的“钿合”是一只钿饰表面的盒子;其中存放的物品,应为同句中出现的“金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钿合 《长恨歌》 钿饰 容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