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5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servation in the Chang Tang
1
作者 George B.Schaller 《China's Tibet》 2008年第2期61-64,共4页
Mr.George B.Schaller is from 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he had been to Qinghai-Tibet Plateau many times to conduct a wildlife survey.The follows is his point view on northern Tibet,namely Chang Tang.
关键词 Conservation in the chang tang
下载PD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and the Cos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Chang Tang Grasslands, Tibet 被引量:2
2
作者 鲁春霞 谢高地 肖玉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2年第1期20-25,共6页
The cost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core par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consists of direct costs, opportunity costs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es Naqu, a section of the Chang Tan... The cost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a core part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tandards and consists of direct costs, opportunity costs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uses Naqu, a section of the Chang Tang Nature Reserve, Tibet as a case study to assess direct and opportunity costs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to herdsmen. A standard sheep unit has been established for determining the animal carrying capacity of grasslands across China, and we used this to convert wild animals into standard sheep units. This approach links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herbivorous wild animals and their valuation together.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tal cost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reached 5.69 billion Chinese Yuan (CNY). The opportunity cost was 4.5 billion CNY, accounting for 79% and direct cost. The biggest economic loss to herdsmen was the opportunity cost in Chang Tang Nature Reserve and means that herdsmen have to give up economic income from livestock husbandry when grazing is banned. Opportunity cost assessment is integral to establishing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The average value of wildlife conservation was 1482 CNY per capita and 57 CNY per hectare according to population and the area of moderately and seriously degraded grassland. The period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should last five to ten years after grazing is ban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dlife conservati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direct cost chang tang grassland TIBET
原文传递
耶鲁大学藏心耕堂本《引痘略》研究
3
作者 李计筹 郭强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引痘略》是广东南海邱熺于1817年编写的一部论述接种牛痘的医籍。至19世纪末,该书几乎遍传全国,现存版本不下76个。出版于同治元年(1862)的心耕堂本,由邱熺之子邱昶重镌,存世数量极少,现已知仅有山西本、广图本和耶鲁本。着重介绍耶... 《引痘略》是广东南海邱熺于1817年编写的一部论述接种牛痘的医籍。至19世纪末,该书几乎遍传全国,现存版本不下76个。出版于同治元年(1862)的心耕堂本,由邱熺之子邱昶重镌,存世数量极少,现已知仅有山西本、广图本和耶鲁本。着重介绍耶鲁本的版本特征,以及其与广图本及1862年前出版的多种《引痘略》版本的区别,并从全国暴发疫情、种痘得到官方资助以及抵制假冒三个方面探讨了心耕堂本的出版背景,以及从版面和内容设计显示邱氏种痘的正统地位、他者叙事展示邱氏的仁术神功和奉献精神、五世作者群体彰显弥久善心等方面探讨了该书的编纂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痘略 牛痘 邱熺 邱昶 心耕堂
下载PDF
从《大唐开元礼》看唐朝礼乐制度的新变及影响
4
作者 杜伟 蒋方舟 徐楠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2-68,共7页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 中华文明是在不断交流与融合中逐渐形成的,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亦是如此。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强大而开放的封建王朝,其礼仪制度必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朝礼仪制度的形成与其所处的时代环境有着重要关联,是唐朝统治者根据政治需求结合实际条件而制定的封建礼仪制度。《大唐开元礼》作为盛唐时期官修的礼仪制度,可从各个方面展现盛唐时期的礼乐,从中既可以看到对前朝礼乐的继承,也可看到在盛世之下礼乐制度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大唐开元礼》 礼乐制度 变革
下载PDF
从技术到观念——唐代陵阳公样“立鸟纹”发展流变考
5
作者 李国锦 贺晨亮 《工业工程设计》 2024年第1期43-51,共9页
陵阳公样“立鸟纹”是唐代的典型纹样,它是由中亚、西亚传入的联珠团窠纹样发展变化而来,经过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全新的风格。针对陵阳公样中“立鸟纹”发展传播的过程,将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相结合,分析纹样的起源流变。分析得出技... 陵阳公样“立鸟纹”是唐代的典型纹样,它是由中亚、西亚传入的联珠团窠纹样发展变化而来,经过本土化的改造,形成了全新的风格。针对陵阳公样中“立鸟纹”发展传播的过程,将实物、图像和文献资料相结合,分析纹样的起源流变。分析得出技术和观念共同决定了陵阳公样“立鸟纹”的形式发展及其在唐代的传播,新技术推动了纹样由异域到本土、由几何到自然、由交融到创新的演变;而唐代人们对自然之物的关注、对美好爱情的祈愿及对自身审美情趣的表现等新观念的产生,也对纹样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纹样传播的路径可以看出,纹样发展演变的过程凸显了唐时期人们从向外寻找到向内探索的历程,彰显了中国文化强大的包容性、创新性及传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陵阳公样 立鸟纹 发展流变
下载PDF
常任侠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论略
6
作者 吴衍发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65-71,共7页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 常任侠的中国敦煌美术史研究成果丰硕,主要体现在敦煌佛教美术研究、中印佛教美术交流及其影响研究两个方面。常任侠立足于唯物史观和美术史的宏阔视野,采用艺术考古研究方法,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进行考察与研究,揭示其演变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规律,既肯定了印度佛教文化对汉唐石刻壁画艺术的影响,又强调了汉唐时期本土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艺术的吸收、融合、改造。他的敦煌美术史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敦煌美术史研究的资料库,为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和学科建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刻壁画 发展演变 汉唐时代 敦煌美术史 常任侠
下载PDF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探赜
7
作者 陈春莉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2-32,共11页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进入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但因唐宋两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政治格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花馍的造型种类、艺术特征、民俗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由唐到宋... 唐宋时期,花馍艺术进入历史发展的繁荣昌盛阶段,但因唐宋两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制度、政治格局、时代风尚、审美趣味等方面的不同,花馍的造型种类、艺术特征、民俗价值和精神内涵等方面各具鲜明的时代特色。由唐到宋的花馍风格的嬗变集中呈现在: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由重形式的精美转向重内涵的深厚,由色彩之美转向种类之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时期 花馍艺术 风格嬗变
下载PDF
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
8
作者 刘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明末清初意识形态、文体流变等因素的影响,承中又有变化,体现了文学观念、学术思想流变对古文选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类选》 文体流变 接受与变革
下载PDF
论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对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的继承与发展
9
作者 刘玲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 作为首部广泛流传的八大家选本,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自刊刻以来,对文人学者在唐宋文接受及唐宋文选本编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清初储欣就是其中之一。储欣编选《唐宋八大家类选》,在选篇、体例、思想上继承茅坤《文钞》。但因受明末清初意识形态、文体流变等因素的影响,承中又有变化,体现了文学观念、学术思想流变对古文选本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八大家文钞》 《唐宋八大家类选》 文体流变 接受与变革
下载PDF
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胃动素和P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适 林寿宁 +1 位作者 谈驰 张雪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50-1151,共2页
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的胃动素(MTL)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选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30例健康者,空腹抽血检测血浆的MTL和SP,两组分别用安肠汤进行结肠水疗3周,3周后再空腹检测两组血浆的MTL... 目的:观察安肠汤结肠水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血浆的胃动素(MTL)和P物质(SP)的影响。方法:选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30例健康者,空腹抽血检测血浆的MTL和SP,两组分别用安肠汤进行结肠水疗3周,3周后再空腹检测两组血浆的MTL和SP含量。结果:治疗组水疗后血浆中的MTL和SP含量降低明显(P<0.01),对照组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血浆中MTL和SP的含量水平与腹泻型IBS的症状关系密切,降低血浆中MTL和SP的水平可以减轻IBS的症状;安肠汤结肠水疗能显著减轻腹泻型IBS的症状,降低血浆中MTL和SP的水平,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疗 胃动素 P物质 肠易激综合征 安肠汤
下载PDF
自拟安肠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0例 被引量:20
11
作者 肖振球 何译生 +5 位作者 吕小平 梁少华 黄小薇 尹雪曼 韦永兴 高超义 《广西中医药》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6,共4页
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经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肝脾不和、脾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5型,分别给予自拟安肠汤内服,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泻中药保留灌肠;并以锡类散、黄连素加入0.5%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2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 对50例溃疡性结肠炎经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肝脾不和、脾虚、脾肾两虚、气阴两虚5型,分别给予自拟安肠汤内服,配合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泻中药保留灌肠;并以锡类散、黄连素加入0.5%普鲁卡因保留灌肠治疗25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的测定,治疗组治疗后IgM、Ig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其中15例经治疗前后的肠粘膜病理检查对比,说明临床症状与肠粘膜炎症的病理变化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 结肠炎 安肠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通里攻下法药理作用的进一步探讨 被引量:21
12
作者 王文俊 崔乃强 +3 位作者 吴咸中 姚智 李会强 卢奕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111-112,共2页
大承气汤是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剂,在急腹症中应用范围很广,已取得明显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抗炎、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于体外观察了大承气汤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承气汤能激活正常人单核细胞... 大承气汤是通里攻下法的代表方剂,在急腹症中应用范围很广,已取得明显效果。为进一步探讨其抗炎、抗休克等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本实验于体外观察了大承气汤对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承气汤能激活正常人单核细胞(mon)及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及6(IL-1,IL-6),同时还能抑制由内毒素诱导的上述因子的过量分泌。从而进一步证实了大承气汤抗炎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承气汤 内毒素 细胞因子 通里攻下法
下载PDF
益肠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的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向明 曹立瀛 付庆江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观察益肠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6h起服用益肠汤煎剂。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血浆胃动... 目的:观察益肠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术后6h起服用益肠汤煎剂。观察两组患者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术后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血浆胃动素水平在术后24h、48h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术后0h、72h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肠汤可增强胃排空和小肠推进作用,使血浆胃动素含量在术后早期明显提高,并持续在较高水平,有利于胃肠功能的尽早恢复,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肠汤 胃肠道功能 胃动素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下载PDF
羌塘高原自然保护地社会生态效果评价 被引量:10
14
作者 徐增让 邹秀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8743-8752,共10页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 自然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稳定起着积极作用。社会生态评价有助于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采用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景观生态指数等指标对羌塘国家自然保护区、藏西北羌塘高原荒漠生态功能区等自然保护地的生态效果进行评价,以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为指标,对自然保护地的社会经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生态效果:2000—2015年自然保护地的NPP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但保护地建立后NPP下降趋势有所减缓。景观破碎度增加、斑块形态复杂化。草地、农田、城镇等人类主导景观斑块空间集聚性增强。除部分偏远地区人类活动影响减小外,大部分自然保护地人为活动扰动依然较强。其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用地比重增加、生产用地比重下降,自然景观得到一定恢复;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生产用地比重增加,尤其是草地优势度进一步增大,生态压力加大。2)社会经济效果:1990—2015年自然保护区人口密度、农业产值总量显著低于生态功能区,但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显著高于生态功能区。保护地建立后人口密度、人均农业产值都有增加,人口密度生态功能区增加更显著,人均农业产值自然保护区增加更显著。今后,对自然保护区要强化管理、控制人类活动,对生态功能区要着力缓解自然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冲突,提高生态功能区财政转移支付的针对性,探索保护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与切实保护相协调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 社会生态效果 Fragstats景观生态指数 自然保护区 生态功能区 羌塘高原
下载PDF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大黄酸提取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仙义 袁海龙 +2 位作者 肖小河 蔡光明 贺承山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19-20,共2页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茵陈蒿汤合煎液、大黄水煎液、大黄与栀子水煎液、大黄与茵陈水煎液等不同药物配伍情况下大黄酸溶出率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 合煎栀... 目的 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茵陈蒿汤合煎液、大黄水煎液、大黄与栀子水煎液、大黄与茵陈水煎液等不同药物配伍情况下大黄酸溶出率 ,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 合煎栀子后 ,结合型大黄酸溶出率略有提高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合煎茵陈后 ,结合型大黄酸含量有较大提高 (P <0 .0 1) ,全方水煎后 ,结合型大黄酸含量显著提高 (P <0 .0 0 1) ,说明全方水煎更有利于结合型大黄酸溶出。结果 方药配伍对茵陈蒿汤中大黄酸溶出率变化有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配伍变化 大黄酸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实都策略、人口增长与政治中心东移--唐显庆至开元年间长安、洛阳政治地位变迁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闵祥鹏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4-159,共16页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主导下的实都政策是京畿物资供需失衡的根源,也是历代都城盛衰的关键。唐显庆至开元间长安、洛阳政治地位的变化即是受此影响导致政治中心变迁的实例。由于唐初京畿地区推行实都与限迁政策,长安人口在永徽末年已... 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及其主导下的实都政策是京畿物资供需失衡的根源,也是历代都城盛衰的关键。唐显庆至开元间长安、洛阳政治地位的变化即是受此影响导致政治中心变迁的实例。由于唐初京畿地区推行实都与限迁政策,长安人口在永徽末年已近历史最高值,人众地狭导致授田亩数、户均粮食量、余粮数额等持续下降。根据灾损比例与农户维持温饱的最低亩数的量化分析,可见永徽之际的京畿农户不仅储粮有限,且承灾能力极低。政府根本无法在这一地区收购余粮,仅凭关中租税与外粮已无法满足长安人口的增长。所以在实都与限迁政策下,京畿人口膨胀与粮食供给之间的矛盾成为显庆至开元年间唐政治中心东移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城变迁 唐代 人口增长 政府供给
下载PDF
唐长安城园林体系的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7
作者 传小林 肖斌 李佳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8-211,215,共5页
园林是城市文化的载体之一,从文化的角度探讨唐长安城园林体系内皇家园林、寺观园林、私家园林和曲江公共景区的历史背景、风格特点与发展变迁。
关键词 唐长安 园林体系 文化解读
下载PDF
唐代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涝灾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赵景波 顾静 邵天杰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0-55,共6页
关中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唐代早、晚期是洪水少发期,中期是洪水多发期,其中以中度涝灾和轻度涝灾为主,大涝灾次之,特大涝灾较少。洪灾频次和等级表明,唐代该地区气候明显分为3个阶段,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降水量较少,中期阶段降... 关中渭河流域与泾河流域,唐代早、晚期是洪水少发期,中期是洪水多发期,其中以中度涝灾和轻度涝灾为主,大涝灾次之,特大涝灾较少。洪灾频次和等级表明,唐代该地区气候明显分为3个阶段,早期阶段和晚期阶段降水量较少,中期阶段降水量较多。在公元750—769年出现了降水显著增多的湿润气候。根据关中现代大洪水发生的降水量初步确定,唐代特大洪水发生时的年平均降水量为900-1000mm,大洪水的发生也代表了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洪涝灾害 唐代 气候变化 发生原因
下载PDF
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与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维坤 张小丽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127-131,共5页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强军事防御性;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设立;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水陆畅通,交通便利。隋唐洛阳城是一座具... 以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为依据,并结合隋唐长安城的布局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隋唐洛阳城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为五点:以京师长安为摹本;加强军事防御性;经济中心的转移与仓城的设立;规整里坊以繁荣经济;水陆畅通,交通便利。隋唐洛阳城是一座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都城,对唐以后的都城及邻近国家,尤其对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的设计也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唐洛阳城 隋唐长安城 设计思想 影响 考古发现
下载PDF
关于唐代气候冷暖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83
20
作者 满志敏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20-30,共11页
本文就历史文献记载的资料详细讨论了唐代气候冷暖两方面的证据。从现有支持气候温暖的证据来分析,它们难于确定相应的气候限制因子,并且类似的证据存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从有关的寒冷资料分析,唐代气候至少可分为两大阶段,8世... 本文就历史文献记载的资料详细讨论了唐代气候冷暖两方面的证据。从现有支持气候温暖的证据来分析,它们难于确定相应的气候限制因子,并且类似的证据存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从有关的寒冷资料分析,唐代气候至少可分为两大阶段,8世纪50年代以前大体与现代相差不大,但8世纪60年代以后气候变冷,某些时段寒冷的特征可与明清小冰期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气候 气候变化 隋唐气候 古气候 冷暖变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