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牦牛和藏绵羊粪便降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12
1
作者 杜子银 蔡延江 +3 位作者 王小丹 鲁旭阳 鄢燕 马星星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3-430,共8页
放牧牲畜排泄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养分来源,对于维持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尼龙网袋法监测了两种主要放牧牲畜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干物质量及主要养分含量在降解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 放牧牲畜排泄物是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养分来源,对于维持草地土壤肥力和植被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尼龙网袋法监测了两种主要放牧牲畜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干物质量及主要养分含量在降解过程中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在经过93 d的降解后,干物质量分别减少了30.9%和21.6%。到试验期末,牦牛粪便全碳和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值降至初始的81.8%和79.2%,而全磷和全钾的变化则不显著,表明碳氮减少量较磷和钾更为明显。藏绵羊粪便全碳和全钾含量在试验期末降至初始的87.7%和72.6%,差异具有极显著性,但全氮和全磷减少不显著。牲畜粪便在一个生长季内的降解和养分释放量较少可能使得其对土壤和植被产生的潜在生态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放牧过程中,牧民少量捡拾牲畜粪便用作生活资料将有利于维持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养分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草地 牲畜粪便 养分动态变化 生态效应
下载PDF
板栗苞和牛粪混合堆肥的物质变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牛俊玲 梁丽珍 兰彦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24-827,共4页
以板栗苞和牛粪为原料,在北京市密云板栗生态园中进行了为期40d的高温好氧堆肥。板栗苞取自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态园,牛粪取自周边养牛场的奶牛粪便,初始混合物料C/N为25~30,含水量在55%~60%,采用人工翻堆的方法进行通风。结果表明,由... 以板栗苞和牛粪为原料,在北京市密云板栗生态园中进行了为期40d的高温好氧堆肥。板栗苞取自密云水库库区板栗生态园,牛粪取自周边养牛场的奶牛粪便,初始混合物料C/N为25~30,含水量在55%~60%,采用人工翻堆的方法进行通风。结果表明,由于板栗苞与牛粪都是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的物料,所以在堆制结束时,堆肥中的粗纤维含量仍有10.11%,整个过程中粗纤维降解率为57.25%。水溶性硝态氮在堆肥过程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而铵态氮损失比较严重,比初始物料减少了33.30%。在堆肥结束时,C/N基本稳定在20左右。在堆制20d后,发芽指数(GI)已上升到了80%以上。说明板栗苞和牛粪堆肥40d后基本可以达到腐熟,但堆肥中仍残存部分有形的板栗苞,需进一步采取措施促进板栗苞中木质纤维素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苞 牛粪 高温堆肥 物质变化
下载PDF
李鸿章、张之洞洋务事业比较研究
3
作者 王建辉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75-78,共4页
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事业主要表现在军事国防、实业建设、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比较而言,李鸿章偏重于实践,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较李鸿章深刻些,主要表现在教育近代化和制度改革等方面。两人的洋务活动时间前后达40年,是晚清自强运动的一个... 李鸿章和张之洞的洋务事业主要表现在军事国防、实业建设、近代科技文化方面。比较而言,李鸿章偏重于实践,张之洞的洋务思想较李鸿章深刻些,主要表现在教育近代化和制度改革等方面。两人的洋务活动时间前后达40年,是晚清自强运动的一个缩影。而40年的洋务运动始终无法达到政治改革的层面,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我革新和政治制度的改革是无法自我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张之洞 洋务事业
下载PDF
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蔡娟 张应虎 +2 位作者 张昌勇 张显明 王召梅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72-75,共4页
为研究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有机肥的腐熟程度。选用条垛式堆肥方式,采用肉牛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高温堆肥发酵,研究堆肥过程中物料及腐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堆体颜色逐渐变深,臭味变淡,颗粒松散度... 为研究牛粪堆肥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及有机肥的腐熟程度。选用条垛式堆肥方式,采用肉牛牛粪和玉米秸秆混合高温堆肥发酵,研究堆肥过程中物料及腐熟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堆肥时间的延长,堆体颜色逐渐变深,臭味变淡,颗粒松散度变大;堆体含水率随温度变化呈下降趋势,pH跟微生物活动相关,呈上升趋势;堆体的C/N比值从初始的34.5降至堆肥结束时的22.16;敏感试验材料青菜种子的发芽指数至堆肥结束时达最大值(96.55%),物料营养平衡指标及植物毒性指标均达腐熟标准。4∶6的物料比,并配以高效的生物发酵菌,30d即可达腐熟要求,大大缩短了牛粪自然堆肥时间,有效提高了牛粪资源化利用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牛粪 堆肥 物质变化 腐熟度
下载PDF
冻融作用下藏北高原牦牛和藏绵羊粪便降解及养分变化特征
5
作者 熊朝阳 张青松 +1 位作者 李佳秀 杜子银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06-1614,共9页
冻融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冻融期放牧牲畜粪便沉积及其降解特性也可能受到冻融作用复杂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目前关于冻融对高寒草地牲畜粪便降解及养分变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季节性冻融... 冻融是影响高寒草地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因素,冻融期放牧牲畜粪便沉积及其降解特性也可能受到冻融作用复杂且不容忽视的重要影响,而目前关于冻融对高寒草地牲畜粪便降解及养分变化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选取季节性冻融藏北高原牦牛和藏绵羊粪便开展30 d室内冻融模拟试验,分别在冻融0、5、15和30 d后采集两种粪便样品进行理化和养分指标测定,探究不同冻融时间对牛羊粪便降解及其主要养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冻融试验期内牛粪含水量与干物质量在前15 d冻融循环中均显著降低(P<0.05),羊粪含水量在前5 d冻融中下降了82.6%;反复冻融易破坏粪便降解初期的物理结构,加速粪便含水量及牛粪干物质量的损耗。(2)牛粪铵态氮(NH4+-N)含量在冻融后第5 d达到最大值(415 mg·kg^(−1)),且牛羊粪硝态氮(NO_(3)−-N)含量在0-15 d冻融过程中显著降低(P<0.05),冻融初期有机氮矿化增加和反硝化速率增强可能是导致NH4+-N含量短暂增加和NO_(3)−-N含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3)牛粪有效磷(AP)含量在15-30 d冻融中显著降低21.2%(P<0.05),而羊粪AP在整个试验期呈现反复增加-降低的波动变化特性,表明斑块状牛粪AP受后期冻融的影响较大,而颗粒状羊粪AP受冻融作用的影响更为复杂多变。综上,反复冻融通过不同程度改变牛羊粪便斑块结构、理化和微生物特性,使得氮磷迁移转化及活性氮磷养分含量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变化特征。研究结论可为优化季节性冻融期草地牲畜粪便管理模式和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牲畜粪便 矿化氮 有效磷 养分变化 藏北高原
下载PDF
添加牛粪对蚯蚓处理污泥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姜宇蛟 朱静平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079-2084,共6页
采用4个相同的塑料装置,将等量的污泥、EM菌、蚯蚓及不同量的牛粪装入其中并混匀后,通过60 d的培养实验,借助对污泥含水率、pH、TP、TOC和TN的监测及蚯蚓生存状况的考察,探究添加牛粪对蚯蚓处理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牛粪可以抑制... 采用4个相同的塑料装置,将等量的污泥、EM菌、蚯蚓及不同量的牛粪装入其中并混匀后,通过60 d的培养实验,借助对污泥含水率、pH、TP、TOC和TN的监测及蚯蚓生存状况的考察,探究添加牛粪对蚯蚓处理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牛粪可以抑制污泥含水率的增加,但不同牛粪添加量对污泥含水率的影响无一定规律性;与初始TP相比,1#~4#中污泥TP增长率分别为81%、97%、56%和102%,除3#外,污泥TP增幅随牛粪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因生物作用,1#~4#污泥TOC均呈下降趋势,1#~4#中污泥TOC分别下降了13.6%、22.4%、21.7%和16.1%;1#~4#污泥TN变化与牛粪添加量的变化之间无明显规律。污泥中添加牛粪,对蚯蚓健康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蚯蚓 牛粪 变化
原文传递
Heat tolerance may determine activity time in coprophagic beetle species (Coleoptera:Scarabaeidae)
7
作者 Nonofo Gotcha Honest Machekano +1 位作者 Ross N.Cuthbert Casper Nyamukondiwa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4期1076-1086,共11页
Although reports have documented los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caused by stressful temperature changes that result from climate change,some species cope through behavioral compensation.As temperatu... Although reports have documented loss of species diversity and ecological services caused by stressful temperature changes that result from climate change,some species cope through behavioral compensation.As temperatures and magnitudes of temperature extremes increase,animals should compensate to maintain fitness(such as through temporary behavioral shifts in activity times).Appropriate timing of activity helps avoid competition across species.Although coprophagic dung beetles exhibit species-specific temporal activity times,it is unknown whether temperature drives evolution of these species-specific temporal activity times.Using nine dung beetle species(three each of diurnal,crepuscular,and nocturnal species),we explored differences in heat stress tolerance measured as critical thermal maxima(CTmax;the highest temperature allowing activity)and heat knockdown time(HKDT;survival time under acute heat stress)across these species,and examined the results using a phylogenetically informed approach.Our results showed that day-active speci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Tmax(diurnal>crepuscular=nocturnal species),whereas crepuscular species had higher HKDT(crepuscular>nocturnal>diurnal species).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heat tolerance and body size across species with distinct temporal activity,and no significant phylogenetic constraint for activity.Species with higher CTmax did not necessarily have higher HKDT,which indicates that species may respond differently to diverse heat tolerance metrics.Acute heat tolerance for diurnal beetles indicates that this trait may constrain activity time and,under high acute temperatures with climate change,species may shift activity times in more benign environments.These results contribute to elucidate the evolution of foraging behavior and management of coprophagic beetle ecosystem services under changing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DIVERSITY climate change dung beetle ecosystem services thermal tolera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