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8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lacustrine turbidite of Chang-7 Member of Yanchang Formation in northern Shaanxi 被引量:2
1
作者 PANG Jungang LI Wenhou XIAO Li 《Global Geology》 2009年第4期183-188,共6页
Lacustrine turbidite of Chang-7 Member in the studied area consists of siltstone and fine sandstone with respect to grain size,which is feldspathic lithic sandstone,syrosem arkose and arkose with respect to mineral co... Lacustrine turbidite of Chang-7 Member in the studied area consists of siltstone and fine sandstone with respect to grain size,which is feldspathic lithic sandstone,syrosem arkose and arkose with respect to mineral constitution affected by provenance. There are such apparent signatures as lithology,sedimentary structure,sedimentary sequence and well logs,to recognize turbidite. During the paleogeographic evolution of Chang-7 Member,lake basin and deep lake are both at their maximum extent during Chang-73 stage,resulting in the deposition of Zhangjiatan shale with widespread extent and of turbidite with fragmental-like. Deep lake line is gradually moving toward lake center and turbidite sand bodies are gradually turning better with better lateral continuity,connectivity and more thickness,from stages of Chang-73,Chang-72 and Chang-71 ,which can be favorable reservoir in deep-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演化 会员 延长组 特征 陕北 沉积构造 浊积砂体 古地理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重力流砂岩长石溶蚀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1
2
作者 祝海华 张秋霞 +4 位作者 董国栋 商斐 张釜源 赵晓明 张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2-113,共12页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及溶蚀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重力流砂岩中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明确长石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为预测优质储集层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研究区... 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及溶蚀实验,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7段(简称长7段)重力流砂岩中长石溶孔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明确长石溶孔的形成与分布,为预测优质储集层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1)研究区长7段砂岩中的长石经历3类成岩作用:长石次生加大、黏土以及方解石的交代、长石碎屑的溶蚀作用。(2)长7段致密砂岩中的长石溶蚀主要源于有机酸溶蚀,此外还受长石类型、长石早期蚀变程度以及砂岩中云母碎屑对有机酸的缓冲作用影响。(3)不同长石的溶蚀程度不同,表现为钾长石较斜长石易溶蚀,钾长石中正长石较微斜长石易溶,未蚀变的长石较早期高岭土或绢云母化的长石易溶蚀。(4)溶蚀实验显示云母的存在会抑制长石溶蚀,相同质量的云母对有机酸的消耗能力明显强于长石。(5)在云母含量低的情况下,长7段砂岩长石溶孔较为发育,储集层物性得以改善,而云母含量较高的地区长石溶孔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砂岩 长石差异溶蚀 云母-长石溶蚀实验 三叠系延长组长7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控油性及有利区评价
3
作者 闫新智 吴伟涛 +1 位作者 赵靖舟 周凯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9,共10页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 致密油分布的控制因素研究与有利区评价影响着非常规油气的勘探部署。以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油层组致密油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钻井、岩心、压汞、试油成果等资料,研究储层砂体厚度、岩性、储集空间和物性等特征,明确油藏类型,探讨储层条件对致密油的控制作用并评价了有利区。研究表明:罗庞塬地区长7砂体厚度平均为22.6 m,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粒度的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和粒间孔为主,其孔隙度平均为8.04%,渗透率平均为0.36×10^(-3)μm^(2),发育小孔-细喉型、细孔-细喉型和微孔-微喉型储层,油藏类型为透镜状致密油藏,呈现出成群、成带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其分布主要受砂体厚度、砂地比、孔隙度、渗透率和砂岩泥质含量的控制,砂体厚度大、泥质含量低、物性好的细砂岩有利于致密油的富集。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出长7油层有4个Ⅰ类区和5个Ⅱ类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致密油 石油控制因素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余光展 王健 +3 位作者 吴楠 徐清海 刘显凤 付清萌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5,共13页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分布,分析微孔隙类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微孔发育的矿物成分、粒度及分选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微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黏土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形式存在;长7段主要发育小孔喉,微孔体积平均值为6.19×10^(-3)mL/g,孔隙发育差;长7油层组砂岩样品中,长7段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平均值为4.252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183 mL/g,最大孔径平均值为185.9 nm;砂岩孔隙以介孔为主,宏孔和微孔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 致密砂岩 氮气吸附 微观孔隙研究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宋海强 刘慧卿 +2 位作者 王敬 斯尚华 杨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 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综合钻井、测井、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对研究区长7段页岩油气富集程度及其机理进行研究。页岩解析气量与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呈正比,有机质含量控制页岩油气的总含量,有机质发育大量孔隙,页岩油气以吸附态和游离态赋存于有机孔隙中。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孔隙度影响页岩油气的含量及赋存状态,吸附油气主要赋存于微孔中,游离油气主要赋存于中孔和大孔中,但中孔中游离气含量高于大孔,而孔隙度越大,页岩中油气绝对含量越高。砂岩夹层和富有机质页岩的配置关系控制着页岩油气的富集部位,根据粉砂岩、细砂岩与页岩的关系,延长组长7段页岩油气可划分为近源和源内2类,源内又可分为砂岩与页岩互层型、页岩夹砂岩型和页岩型;下伏于富有机质页岩中的砂体和透镜状砂体油气含量最高,其次是上覆于富有机质页岩的砂体和呈舌状或指状与富有机质页岩接触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南部 延长组 7 烃源岩 储集层 页岩油气 主控因素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为例
6
作者 石桓山 胡望水 +3 位作者 李涛 李亦博 卢丹阳 刘国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4,共13页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讨论了孔喉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由微纳米级孔隙贡献,孔隙连通性较差,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50~0.500μm;孔喉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分形维数分布在2.65~2.90;流体可动性较差,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在16.68%~51.74%,可动流体多分布在中孔和小孔内。研究区长7段储层可分为3类:从Ⅰ类到Ⅲ类储层,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发育变少,孔隙连通性变差,孔喉尺寸变小,较大孔喉变少,非均质性变强,流体可动性变差,中孔和大孔内可动流体含量趋于降低,可动流体倾向于在小孔内赋存。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油气采收率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 致密砂岩储层 孔喉结构 非均质性 可动流体饱和度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三叠系延长组7段烃组分的运移分异作用
7
作者 师良 范柏江 +3 位作者 李忠厚 余紫巍 蔺子瑾 戴欣洋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7-168,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页岩体系是泥岩、页岩和砂岩的组合体。为了深入揭示页岩油组分在不同岩性中的运移分异现象,针对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开展了典型烃类组分的运移分异研究。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岩性中4类族组分含量存在差异。砂岩中饱和烃(SAT)含量高,非烃与沥青质(NSO+Asph)含量低。页岩和泥岩的SAT含量低,NSO+Asph含量高。砂岩的n 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高,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低;页岩和泥岩的nC_(11-15)烃类组分含量较低,nC_(23-39)烃类组分含量较高。页岩和泥岩的Pr/Ph,Pr/nC_(17)和Ph/n C_(18)等含量比值参数数值变化大,砂岩的数值变化小。页岩和泥岩的C_(27)/C_(29)规则甾烷含量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藿烷Ts/Tm与Ts/(Ts+Tm)比值较低,砂岩则较高。页岩和泥岩的C_(32)升藿烷22S/(22S+22R)比值变化较大,砂岩则具有相对集中的数值。砂岩的伽马蜡烷指数较高且数值分布范围较广,而页岩与泥岩则相反;页岩和泥岩8β(H)-补身烷/8β(H)-升补身烷的含量比值普遍大于1,而砂岩的数值普遍小于1。综合研究认为,不同石油组分在烃源岩内部的分布差异是吸附差异和不同石油组分运移分异共同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分异 烃组分 页岩 延长组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致密油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
8
作者 牟蜚声 尹相东 +4 位作者 胡琮 张海峰 陈世加 代林锋 陆奕帆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84,共14页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 综合利用地球化学、扫描电镜、岩心薄片、测井等资料以及油井生产数据等,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地区三叠系延长组7段储层特征、烃源岩特征和致密油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烃源岩展布、输导体系和源-储组合关系3个方面对致密油差异富集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陕北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主要分布在一亚段(长71)和二亚段(长72),以灰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长71和长72平均孔隙度分别为5.56%和7.32%,平均渗透率分别为0.097 m D和0.110 m D,长72储层物性更好;孔隙空间以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间孔。(2)研究区烃类主要来源于本地长72顶部和长73这2套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 m,有机质丰度高,平均TOC值为3.02%,干酪根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处于生烃高峰期,平均生烃量为270.2×10^(4)t/km^(2),长73烃源岩生烃潜力更大,供烃至长72储层,长71致密油来源于长72烃源岩;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储层中致密油由湖盆烃源岩侧向供烃。(3)研究区致密油富集受烃源岩展布、砂体连通性以及源-储组合共同控制,在长72更富集,在新安边地区分布面积最大,安塞地区无大规模致密油聚集;纵向上和平面上致密油的聚集差异受控于烃源岩厚度和源-储组合关系,下生上储、上下生油而中间储集和砂泥互层时含油性更好;新安边地区三角洲前缘亚相末端的长72致密油聚集规模大于三角洲前缘主体,是由于三角洲前缘末端发育的局部连通砂体阻碍了湖盆烃类物质的侧向运移。(4)研究区致密油为“源控-砂控”成藏模式,远源河道优势砂体尖灭处和近源局部连通的砂体是有利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差异聚集 三角洲前缘砂 烃源岩展布 源-储组合 砂体连通性 侧向运移 7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伊陕斜坡胡尖山区块长7段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9
作者 龚建涛 白艳军 +1 位作者 陈西泮 王春艳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6期126-133,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胡尖山区块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复杂,明确储集层岩石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有利于致密砂岩甜点评价及有利区优选。以胡尖山区块长7段致密砂岩为研究用样,利用全岩XRD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胡尖山区块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类型复杂,明确储集层岩石类型、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有利于致密砂岩甜点评价及有利区优选。以胡尖山区块长7段致密砂岩为研究用样,利用全岩XRD衍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实验手段以及测井数据,研究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探讨了致密砂岩储集层物性非均质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胡尖山区块长7段致密砂岩主要由造岩矿物和填隙物组成,其中造岩矿物为石英、长石和岩屑,填隙物为云母、黏土矿物和方解石等,几乎不含菱铁矿和黄铁矿;工区主要发育Ⅲa、Ⅲb和Ⅳ类储层,较为致密。致密砂岩孔隙有粒间孔、晶间孔、杂基溶孔和微裂缝4类;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明显,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而胶结、压实等对储层破坏作用明显。研究认为,沉积韵律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具有控制作用,其中,正沉积韵律型整体表现为高孔、高渗段分布于砂体底部,向上孔隙度逐渐减小;而反韵律型表现为孔隙度向上逐渐增大,高孔、高渗段分布于砂体顶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特征 非均质性 物性主控因素 致密砂岩 鄂尔多斯盆地 7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10
作者 曹江骏 王茜 +3 位作者 王刘伟 李诚 石坚 陈朝兵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8-171,共14页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 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阴极发光、高压压汞、物性测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合水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特征及储层致密化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并预测出有利储层分布。研究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三叠系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与长石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填隙物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具有高孔低渗特征。(2)胶结作用是研究区长7段夹层型页岩油储层致密化的主控因素,储层平均视胶结率为86.3%,达到强胶结程度,以自生黏土矿物中的伊利石胶结为主;压实作用对储层致密化起次要作用,储层平均视压实率为46.0%,为中等压实程度;溶蚀作用降低了储层的致密化程度,但储层渗流能力较低,酸性流体难以大规模溶蚀,平均视溶蚀率仅为13.8%,为弱溶蚀程度。(3)受中等压实—弱溶蚀—强胶结成岩作用的影响,储层非均质性较强,成岩系数差异较大。Ⅰ类储层成岩系数大于2.4,Ⅱ1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8~2.4,Ⅱ2类储层成岩系数为1.2~<1.8,Ⅲ类储层成岩系数小于1.2,Ⅰ类与Ⅱ1类储层为有利储层。区域上中部混源区有利储层发育规模最大,是勘探的主要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储层 致密化 强胶结作用 成岩系数 7 延长组 三叠系 合水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沉积微相研究
11
作者 宁波 李杰 马钰凯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底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高阻泥岩,为中生界优质烃源岩,源储接触关系明显,砂体含油饱和度高,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储层。以岩心观察的岩石相标志及测井相分析为基础,通过地层砂地比、单井相剖面的相序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罗... 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底部广泛发育的张家滩高阻泥岩,为中生界优质烃源岩,源储接触关系明显,砂体含油饱和度高,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储层。以岩心观察的岩石相标志及测井相分析为基础,通过地层砂地比、单井相剖面的相序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罗庞塬地区长7储层沉积相类型及发育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其主要沉积体系属于河流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湖-半深湖亚相,主要沉积微相类型包括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分流间湾、浊积水道、湖泥。根据沉积微相展布和演化规律可以得出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罗庞塬 7 浊积
下载PDF
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层油气成藏因素分析
12
作者 白万梅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151-153,158,共4页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于2%、Ro为0.8%;长73、长72、长71东北部砂体较为发育,主河道砂体厚度分别为15~25 m、15~23 m、15~28 m。(2)吴起油田W油区长7主要发育鼻状构造、砂岩透镜体、致密砂岩遮挡等类型油藏,主要富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岩与分流间湾泥岩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控制因素 7油层 油水层识别 油藏类型
下载PDF
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特征分析
13
作者 马俊学 高会然 许冲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8,共18页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 【目的】近年来,受极端降雨事件影响,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山洪泥石流灾害频发,给当地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针对北京市昌平区韩台村“23·7”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事件开展灾害过程和特征研究,为小流域灾害防治及提升灾害应对能力供基础支撑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为研究区,采用“区域灾情调查-重灾区现场调研-室内评估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查明研究区的雨水情特征及灾情特征。基于堆积物沉积结构、实物破坏形式和流体的内在特性,分析了韩台村支沟内山洪泥石流的灾害过程和基本特征,初步探讨了此次灾害的成因,并提出灾害防范对策建议。【结果】结果表明:(1)韩台村上游沟道集雨面积约0.1 km^(2),根据王家园水库自动站2023年8月31日12时至13时降雨数据,估算的韩台村上游沟道内1小时洪水总量约6870 m^(3),其破坏力非常大。(2)韩台村支沟自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具有典型的泥石流特征。村南口进村120 m范围内有泥石流堆积物,覆盖于山洪沉积物之上,属于典型的泥石流堆积前缘特征。由此至韩台村北口(韩台村支沟沟口),具有明显的山洪灾害特征,平均洪水深度超过5 m,淹没面积约33940 m^(2)。(3)2305号台风“杜苏芮”外围残余环流北上引发的极端强降雨是此次灾害的直接致灾因子,同时,受区域地形地貌、山洪泥石流作用及居民对所处地质环境的认知程度等因素的影响。【结论】此次昌平区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特大暴雨洪涝灾害是一次极端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复合灾害事件。短时强降雨导致地表径流流量陡增是造成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初步推测泥石流发生时间晚于山洪,亦或是形成于山洪减弱阶段。自支沟顶至韩台村西部村南口(约1.4 km)为泥石流区域,村南口进村120 m左右为泥石流堆积前缘区域,同时部分区域具有山洪特征,村南口至村北口(支沟口)为山洪受灾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极端降雨 “23·7”京津冀特大暴雨 山洪泥石流灾害 受灾过程 灾害特征 高崖口沟韩台村支沟 防洪减灾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甘泉地区长7页岩油储层非均质性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钟红利 卓自敏 +2 位作者 张凤奇 张佩 陈玲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18,共9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甘泉地区长7油层组页岩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及其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隔夹层识别统计、渗透率统计及劳伦兹曲线构建等方法,定量表征并比较了长7_(1)、长7_(2)油层亚组的宏观非均质性,利用相关分...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甘泉地区长7油层组页岩油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及其对石油分布的控制作用,通过隔夹层识别统计、渗透率统计及劳伦兹曲线构建等方法,定量表征并比较了长7_(1)、长7_(2)油层亚组的宏观非均质性,利用相关分析和多因素叠合的方法,分析了宏观非均质性对石油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_(1)、长7_(2)页岩油储层平均发育夹层数分别为3.8、5.1层,砂体渗透率以复合韵律为主,且非均质性强;平均发育隔层数分别为3.4、2.8层,单隔层的平均厚度分别为6.0、4.9 m;长7_(1)较长7_(2)表现为稍弱的层内非均质性和较强的层间非均质性。页岩油砂岩储层的韵律性对含油饱和度有明显的影响,厚度大于10.0 m的隔层对油气有明显的封盖作用,“物性”隔夹层则构成油气聚集的侧向遮挡。长7_(1)油层亚组较长7_(2)油层亚组隔层更为发育,而长7_(2)油层亚组油气更富集。平面上,油气富集区分布呈条带状,多位于砂体厚度大且连续性较好、渗透率大于0.2 mD的区域,顺河道砂体延伸的方向上油层厚度变化小,垂直河道延伸方向上变化较大。研究结论可为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南部长7夹层式页岩油有利区评价及开发参数优选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非均质性 隔夹层 页岩油 7油层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三环萜烷的差异性、成因及其油源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爱国 李春雨 +2 位作者 井向辉 蒲磊 杨泽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9,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横向上的地化差异性不清,导致远离湖盆中心的油藏油源不明确,存在“近源”和“远源”的争论。选择对沉积环境响应灵敏的C_(20)-C_(21)-C_(23)三环萜烷(TT)对盆内的长7烃源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7泥页岩的C_(20)-... 鄂尔多斯盆地长7烃源岩横向上的地化差异性不清,导致远离湖盆中心的油藏油源不明确,存在“近源”和“远源”的争论。选择对沉积环境响应灵敏的C_(20)-C_(21)-C_(23)三环萜烷(TT)对盆内的长7烃源岩开展研究。结果表明:长7泥页岩的C_(20)-C_(21)-C_(23) TT存在C_(20)<C_(21)<C_(23) TT(Ⅰ类)、C_(20)<C_(21)>C_(23) TT(Ⅱ类)和C_(20)>C_(21)<C_(23) TT(Ⅲ类)3种分布样式;Ⅰ类泥页岩发育于深湖区,并与凝灰岩发育区和热液活动区重叠,烃源岩残余有机碳含量(TOC)高,为优质烃源岩;Ⅱ类泥页岩分布于深湖北部和浅湖区,TOC低于Ⅰ类,为有效烃源岩;浮游生物和高等植物输入比例的不同导致C_(20)-C_(21)-C_(23) TT分布样式的差异;Ⅰ类样式的成因与浮游生物主导型输入有关,Ⅱ、Ⅲ类样式的泥页岩存在较多的高等植物输入;经油-源间的C_(20)-C_(21)-C_(23) TT分布样式对比,靖边地区的原油来自湖盆中心的长7优质烃源岩,支持“远源”成藏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7 烃源岩 三环萜烷
下载PDF
鄂尔多斯南缘长7油页岩中钙质结核成因探讨 被引量:1
16
作者 樊婷婷 柳益群 +2 位作者 周鼎武 车飞翔 杨皓凯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32-944,共13页
湖相油页岩中碳酸盐结核形成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霸王庄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育的巨型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碳、氧、锶、钕同位素特... 湖相油页岩中碳酸盐结核形成机制研究较为薄弱,因此以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霸王庄延长组长7段油页岩中发育的巨型钙质结核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察、薄片鉴定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结构构造、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以及碳、氧、锶、钕同位素特征,分析其形成条件和机理,其结果对研究与其伴生的优质泥质烃源岩的形成演化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该结核矿物组成丰富,说明形成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化学沉积作用,结核中的滑石和文石矿物应为热液作用的产物;结核中方解石矿物主要有4种形态,其中钙质圆球粒应是蓝细菌鞘体矿化的产物。从结核边缘带到内、外环带及核部,主、微量元素含量差异较明显,表现出结核阶段性连续生长演化的特征。锶同位素值接近幔源锶同位素值,钕同位素值富集地幔特征,氧同位素值强烈负偏,以及高Sr、Ba含量均说明钙质结核形成时受到深部来源热液流体影响。此外结核中还发现在深湖热液环境中生存的鳕鱼的化石碎片和鱼粪化石。碳同位素值为-1.11‰~12.4‰,强烈正偏,表明碳酸盐结核的形成可能与产烷带微生物代谢活动引起的甲烷生成有关。灰岩结核成因指示该区长7油页岩生烃能力好,为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结核 碳氧同位素 锶钕同位素 鄂尔多斯盆地 7油页岩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储层压裂液渗吸规律及原油微观动用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琛 高辉 +4 位作者 费二战 刘斌 王科懿 李腾 刘月亮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103,共9页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排油规律,评价渗吸阶段原油微观动用特征,选取典型的互层状页岩和厚层状页岩岩心样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室内高温高压渗吸模拟装置,开展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排油室内动态模拟实验,定量评... 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长7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排油规律,评价渗吸阶段原油微观动用特征,选取典型的互层状页岩和厚层状页岩岩心样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室内高温高压渗吸模拟装置,开展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排油室内动态模拟实验,定量评价页岩油藏压后渗吸阶段,不同尺度孔喉的压裂液渗吸速度、渗吸采收率及原油微观动用特征。结果表明,页岩油藏压裂液渗吸过程可分为高速渗吸阶段和稳定渗吸阶段,渗吸作用前6 h是高效渗吸阶段,此时的渗吸速率最高可以达到3.08%/h;互层状页岩储层的较小孔喉的渗吸速率及渗吸采收率显著高于较大孔喉,较小孔喉对渗吸采收率的贡献程度可达到81.18%;厚层状页岩压裂液在不同尺度孔喉中的渗吸采收率接近。在页岩油藏压裂阶段,页岩储层渗透率和黏土矿物含量是影响压裂液渗吸效果的主要控制因素,相关成果及认识可为页岩油藏压裂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吸速率 渗吸采收率 压裂液渗吸 核磁共振技术 7页岩油藏
下载PDF
湖相细粒沉积岩沉积动力学机制与沉积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延长组长7油层组露头为例
18
作者 黄军平 杨田 +5 位作者 张艳 李相博 董岐石 杨占龙 Guilherme Bozetti 郑泽宇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7-1239,共13页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细粒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衣食村、瑶曲等典型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探讨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建立了细粒沉积中不同岩相的演化模式。...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细粒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以衣食村、瑶曲等典型野外剖面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踏勘和测量的基础上,分析其岩相及岩相组合特征,探讨沉积相类型及特征,并建立了细粒沉积中不同岩相的演化模式。结果表明:铜川地区延长组中下部野外露头主要发育叠覆冲刷正粒序粉砂—细砂岩相、块状层理粉砂—细砂岩相、软沉积变形砂泥混杂岩相、块状泥岩相、水平纹层泥页岩相、凝灰岩相共6种岩相类型。铜川地区长7油层组发育背景泥质沉积、凝灰岩与重力流沉积的垂向组合、滑动滑塌与背景泥岩互层叠置、重力流沉积砂岩、泥岩垂向叠置。衣食村剖面下部长73亚油层组以块状层理碎屑流沉积和滑塌沉积为主;长72亚油层组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岩性从粉砂岩—粉砂质泥岩过渡到水平纹层泥岩再到页理极其发育的黑色页岩;瑶曲剖面长71亚油层组发育丰富的软沉积变形构造,如液化砂岩脉、块状砂岩内具有泥质条带以及火焰状构造等。研究区延长组长73亚油层组沉积期,主要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物垮塌再搬运形成的相对厚层滑动滑塌沉积;长72亚油层组沉积期以深水页岩沉积为主,夹杂火山灰和少量的低密度浊流薄层粉砂岩沉积;至长71亚油层组沉积期,部分三角洲垮塌再搬运形成砂质碎屑流沉积和低密度浊流沉积;整体指示了长7油层组沉积时期湖平面先升高后降低的周期性变化特征。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控制了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方式与沉积模式,该研究对于明确细粒沉积物的搬运机制与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岩相 沉积模式 7油层组 铜川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岩相分类与沉积环境恢复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岚 李文厚 +3 位作者 刘群 王大兴 张盟勃 白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8-613,共16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大量岩心、薄片和地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黑色页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利用微量元素指标对其形成期古环境和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黑色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具有广阔的页岩油勘探前景。在大量岩心、薄片和地化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长7黑色页岩的岩相类型、地质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剖析,利用微量元素指标对其形成期古环境和页岩成因机制进行研究。按照“有机质丰度—岩矿组成—沉积构造”分类标准,将长7划分出3类岩相,其中长7_(3)底部发育极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向长7_(2)过渡为富有机质纹层状黏土/粉砂质页岩,长7_(1)发育贫有机质块状粉砂质泥岩。自长7_(3)到长7_(1),随着湖盆萎缩和三角洲推进,黏土矿物、有机质和黄铁矿含量以及纹层发育程度逐渐降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和长期稳定的深水湖泊环境为藻类大规模发育创造了条件。微量元素研究表明,长7_(3)极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于湖盆生产力极高、水体缺氧甚至硫化的强还原环境,因受火山活动和湖底热液的影响而富含胶磷矿和Ni、Cu、Mo等营养元素,是国内罕见的富铀页岩。结合古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综合分析,认为长7黑色页岩的成因机制为强烈构造运动下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叠加拗陷湖盆的水体分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7油层组 富有机质页岩 岩相 沉积环境 成因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5
20
作者 薛楠 邵晓州 +5 位作者 朱光有 张文选 齐亚林 张晓磊 欧阳思琪 王淑敏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1-65,共1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15口井的暗色泥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测井解释成果,推断出其古沉积环境,总结了烃源岩质量的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自下而...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15口井的暗色泥岩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结合测井解释成果,推断出其古沉积环境,总结了烃源岩质量的主控因素及发育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平凉北地区三叠系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长7_(3)亚段有机质丰度最大,长7_(2)亚段次之,长7_(1)亚段最小。长7_(3)亚段烃源岩有机碳质量分数最高可达12.4%,生烃潜力大,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_(1)型为主,是一套处于成熟阶段的好—优质湖相烃源岩。(2)平凉北地区长7_(3)亚段沉积期气候潮湿温暖,为陆相淡水环境。较高的古生产力、缺氧还原水体为有机质的生长、繁殖和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3)平凉北地区长7_(3)亚段发育火山-热液型烃源岩。火山活动与热水沉积共同影响着长7_(3)亚段的水体环境,其较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大量生成的基础,缺氧还原环境是有机质完整保存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古生产力 潮湿温暖气候 缺氧还原环境 火山-热液型烃源岩 7 三叠系 平凉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