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长油田Z油区长2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评价
1
作者 仵改 樊欣欣 +3 位作者 汪昌尧 杜敏 李键 周世泽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5期167-170,共4页
从产量递减、地层压力、地层亏空、水驱动用等方面对延长油田Z油区进行了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为下一步综合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延长油田 Z油区 长2油藏 产量递减 地层压力 地层亏空 水驱动用
下载PDF
子长油田上三叠统长2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2
作者 吴少波 赵靖舟 +2 位作者 罗继红 雷晓兰 樊万红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10,共4页
通过对子长油田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取得以下认识:(1)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2)长2砂岩... 通过对子长油田20余口取心井的岩心观察和大量样品的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分析,对子长油田长2油层组储层取得以下认识:(1)本区长2油层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含少量的岩屑长石细砂岩,具成分成熟度低、结构成熟度高的特点;(2)长2砂岩已达晚成岩A期,经历了早成岩阶段早期的机械压实和黏土膜析出,早成岩阶段晚期的石英、长石压溶及次生加大,晚成岩阶段早期的自生矿物析出和随后发生的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等成岩作用过程;(3)砂岩中发育粒间孔、粒内溶孔、微孔隙、裂隙孔等几种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为主,占总孔隙的80%以上;(4)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及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砂岩的成分(碎屑云母、方解石胶结物)和结构(粒度)对物性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长油田 上三叠统 长2油层组 储层 成岩作用 物性 影响因素 岩石学 孔隙类型
下载PDF
杨米涧地区杨2井区长2油组原油地化特征及运移效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曾艳涛 文志刚 +4 位作者 杨立国 朱建斌 张京 张遂 周学军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利用杨米涧地区杨2井区长2油组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成以及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资料,分析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原油族群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参数对研究区长2油组原油充注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长2油组原油... 利用杨米涧地区杨2井区长2油组原油的原油物性、族组成以及饱和烃、芳烃色谱-质谱资料,分析了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原油族群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利用原油含氮化合物参数对研究区长2油组原油充注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长2油组原油为来源于湖相弱还原环境的成熟原油,陆源有机质为主要的生烃母质,并且原油属于同一石油族群,其充注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米涧 长2油组 原油 地球化学特征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相明 黎成 洛跃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3期11-13,共3页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认为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 从区域地质背景出发,对岩心的颜色、岩石类型、沉积构造、生物特征及粒度分布等沉积相标志进行了综合研究,结合测井资料,认为安塞油田塞431井区长2油层沉积期主要为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环境。可进一步分为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决口扇、天然堤及分流河道问洼地等五种沉积微相。对不同沉积微相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该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模式,储集砂体以分流河道、边滩(点砂坝)砂体为主,决口扇、天然堤等次之。顺着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较好,物性较好,非均质性弱;垂直于物源方向砂体连通性、物性较差,非均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塞油田 长2油层 曲流河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子北油田天然裂缝对长2油层组压裂工艺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1
5
作者 米乃哲 罗然昊 +3 位作者 李旭芬 李云 康胜松 何薛刚 《辽宁化工》 CAS 2013年第6期666-669,共4页
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一直以来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像子北油田这种底水发育的低渗裂缝油田更加难以开发。针对子北油田长2油层组人工压裂后油井高含水这一突出问题,通过详细研究子北油田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和利用微地震监测人工裂缝产... 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开发一直以来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像子北油田这种底水发育的低渗裂缝油田更加难以开发。针对子北油田长2油层组人工压裂后油井高含水这一突出问题,通过详细研究子北油田天然裂缝发育情况和利用微地震监测人工裂缝产状,然后将二者仔细对比分析发现,长2油层组人工压裂裂缝多数受天然裂缝影响和控制。且受天然裂缝影响的人工裂缝垂直高度大,水平方向延伸不长,致使油层底水上窜,油井含水率高。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文章提出适合子北油田长2油层组压裂工艺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北油田 长2油层组 天然裂缝 压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化109区长2油藏注水开发政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娟 敬小军 +3 位作者 方艳兵 吴大全 刘永川 罗晓莉 《地下水》 2019年第1期121-125,共5页
化子坪区长2油层属于低渗、低产、低丰度的"三低"油藏。随着开发的进行,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油藏采油能力不断下降,开发政策亟须调整。本文以化109区长2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油藏开发现状,论... 化子坪区长2油层属于低渗、低产、低丰度的"三低"油藏。随着开发的进行,油藏进入高含水阶段,油藏采油能力不断下降,开发政策亟须调整。本文以化109区长2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实际生产数据和数值模拟技术,分析油藏开发现状,论证不同开发方案,提出相应开放政策。结果表明:经过多年注水开发,目前油藏年递减率为9. 2%,含水率91. 5%,年含水上升约0. 7%,开采程度10. 5%,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油藏剩余油丰富,主要集中在河道交汇处(河道边部)和井间微型正向构造处。经过油藏工程论证,油藏开发合理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应为100%,合理注采比应为1. 0,合理注水强度应为4. 9 m3/m·d。应从扩边调整、注水调整和治理低产低效井三个方面调整注水开发政策,提高油藏开发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长2油藏 数值模拟 注水开发 技术政策
下载PDF
靖边油田郑石湾区长2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邢强 杨瑶 +2 位作者 程妮 闫占冬 赵俊峰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8年第11期105-108,共4页
基于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靖边油田郑石湾区长2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按照... 基于砂岩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靖边油田郑石湾区长2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结构特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以原生残余粒间孔和次生溶孔为主。按照孔隙结构特征将该区储层分为四类,研究区长2油层组主要以Ⅰ类和Ⅱ类储层为主,Ⅲ类和Ⅳ类物性较差的储层不太发育。分析表明,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起控制作用,分流河道部位物性相对较好,分流间湾(沼泽)等部位物性较差。在孔隙演化过程中,压实、胶结作用对储层起破坏作用,溶蚀作用、环边绿泥石胶结主要起建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岩作用 长2油层组 郑石湾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注水开发效果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樊万红 郭春芬 +3 位作者 王彦龙 强倩 陈兵兵 戴亚威 《辽宁化工》 CAS 2022年第5期602-605,共4页
研究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注水开发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通过研究区块的含水上升规律、吸水剖面特征、注水见效方向、注入水波及范围等,对整体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实际注水量不足,注水波及面积小,受益井数不足。... 研究子长油田余家坪区长2注水开发效果并提出相应的开发措施。通过研究区块的含水上升规律、吸水剖面特征、注水见效方向、注入水波及范围等,对整体开发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实际注水量不足,注水波及面积小,受益井数不足。油井见效周期短,见效初期增产幅度较高,见效时间和见效程度受储层物性及裂缝方向影响较大,目前注采井数比偏小,需要进一步加大注水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长油田 长2 注水开发 能量
下载PDF
靖安油田张渠二区底水油藏堵水调剖工艺技术及应用
9
作者 白玉军 申坤 +2 位作者 黄战卫 易永根 任伟 《中外能源》 CAS 2015年第5期63-68,共6页
靖安油田张渠二区长2底水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注入水沿砂体展布方向单向突进,大部分井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立足底水油藏地质规律及见水特征认识,在前期注水井堵水先导性试验基础上,进一步... 靖安油田张渠二区长2底水油藏经过20多年的开发,注入水沿砂体展布方向单向突进,大部分井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突出,开发效果变差。立足底水油藏地质规律及见水特征认识,在前期注水井堵水先导性试验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分析底水油藏弱凝胶堵剂体系调剖效果,针对单点调剖、大排量施工导致油井水线推进速度快致使油井含水上升过快、措施有效期短等突出矛盾,选择性地开展室内注入堵剂体系评价,优选沉淀型凝胶颗粒堵剂进行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采用连片、多段塞组合、连续交替注入工艺,并在施工过程中充分结合油井生产动态特征,在段塞设计和工艺参数上再次进行了优化,即增加二次封堵段塞、适当加大了无机堵剂用量和控制施工排量,能有效控制油井底水推近,提高水驱效率。通过近三年的矿场应用与适用性评价,形成了适合底水油藏特征的堵水调剖工艺技术,为保持区块的稳产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安油田 张渠二区 长2油藏 底水油藏 注水井 堵剂 调剖工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10
作者 张茜 魏虎 +2 位作者 任大忠 苏国辉 张一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3期9930-9934,共5页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黏土衍射、物性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物性整体上呈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沉积相... 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黏土衍射、物性等测试分析方法,对下寺湾油田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特征和物性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研究表明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物性整体上呈现出低孔、低渗的特征,孔隙类型主要以粒间孔、长石溶孔为主。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储层物性演化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洛峪区块长2储层 物性 沉积相带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延长油田纸坊区长2油藏开发效果评价
11
作者 张军连 《辽宁化工》 CAS 2017年第8期769-770,773,共3页
应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对延长油田纸坊区长2油藏注水开发储量动用及水驱控制程度、地层能量保持状况、注水见效特征、含水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该油层目前注水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 应用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对延长油田纸坊区长2油藏注水开发储量动用及水驱控制程度、地层能量保持状况、注水见效特征、含水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按照行业标准进行了综合评价,针对该油层目前注水存在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方向及建议,以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提高油田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油藏 注水开发 效果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河庄地区长2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12
作者 郝磊 《中国西部科技》 2013年第11期10-13,共4页
河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 河庄地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南部。其三叠统延长组是一套河流和湖泊为主的碎屑沉积。本次研究区长2沉积相研究根据大量的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综合研究该区的沉积相。划分为水上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分流河道间沼泽、分流间湾等微相类型。沉积相分析是研究砂体分布的关键技术,沉积相确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对砂体分布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河庄地区 沉积相 长2油层组 河庄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任山—杨圪崂区长2低电阻率油藏成因及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玺 杨兴利 +2 位作者 张珊珊 张道亮 薛金泉 《非常规油气》 2022年第3期52-63,共12页
长2低电阻率油藏属非常规油气藏,识别和开发难度大,该类油气藏在鄂尔多斯盆地分布广泛。在长2低阻油藏成藏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了长2低阻油藏成因分析,探索了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认为:1)长2低阻油藏成藏有利区受纵向远源运移,有... 长2低电阻率油藏属非常规油气藏,识别和开发难度大,该类油气藏在鄂尔多斯盆地分布广泛。在长2低阻油藏成藏地质特征分析基础上,开展了长2低阻油藏成因分析,探索了低阻油层识别方法。研究认为:1)长2低阻油藏成藏有利区受纵向远源运移,有利沉积相带和鼻状微构造影响,同时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富集;2)远源运移造成油藏呈低含油饱和度、高矿化度地层水特征,低幅度微弱构造使油藏油水无明显边界,沉积作用、成岩作用使储层孔隙结构变差;3)研究区长2低阻油层识别方法分为4种,邻井对比定性评价法、自然电位差值法、可动水分析法和交会图法等方法识别低阻油层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长2低电阻率非常规油藏识别评价及及有利区预测具有一定的方法指导意义,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长2非常规油气的增储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2油层组 油藏成因 判识方法 志丹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萌 高万朝 杨玉东 《辽宁化工》 CAS 2020年第9期1155-1158,1161,共5页
通过对岩石类型、颜色、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单井沉积微相、连井剖面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定边油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微相划分,并进行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贾崾... 通过对岩石类型、颜色、沉积构造、粒度特征的研究,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单井沉积微相、连井剖面等综合分析,确定了定边油田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及其沉积微相划分,并进行小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平面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贾崾岘油区长2~1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主要发育水上分流河道和河道间微相,总体来看砂体的发育完全受控于沉积微相的展布,均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崾岘油区 长2~1油层组 三角洲平原亚相 水上分流河道
下载PDF
First-round design of the flight scenario for Chang’e-2’s extended mission:take off from lunar orbit 被引量:8
15
作者 Yang Gao Heng-Nian Li Sheng-Mao He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5期1466-1478,共13页
Chang'e-2, Chinese second lunar probe, was inserted into a 100 km altitude low lunar orbit on October 9th, 2010, its purpose is to continuously photograph the lunar surface and possibly chosen landing sites for futur... Chang'e-2, Chinese second lunar probe, was inserted into a 100 km altitude low lunar orbit on October 9th, 2010, its purpose is to continuously photograph the lunar surface and possibly chosen landing sites for future lunar missions. The probe will still carry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ropellant after completing all prescribed tasks in about six months. After the successful launch of Chang'e-2, we began designing the probe's subsequent flight scenario, considering a total impulse of 1 100 m/s for takeoff from low lunar orbit and a maximum 3× 10^6 km distance for Earth-probe telecom- munication. Our first-round effort proposed a preliminary flight scenario that involves consecutive arrivals at the halo orbits around the Earth-Moon L1/L2 and Sun-Earth L1/L2 points, near-Earth asteroid flyby, Earth return, and lunar impact. The designed solution of Chang'e-2's subsequent flight scenario is a multi-segment flight trajectory that serves as a reference for making the final decision on Chang'e-2's extended mission, which is a flight to the Sun-Earth L2 point, and a possible scheme of lunar impact via Earth flyby after remaining at the Sun-Earth L2 point was also presented. The proposed flight trajectory, which possesses acceptable solution accuracy for mission analysis, is a novel design that effectively exploits the invariant manifolds in the circular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and the patched-manifold-coni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2 Lunar mission Lagrange point Invariant manifold Patched-manifold-conic method
下载PDF
Control Factors of Solutional Voids in Feldspars and Favorable Zone Forecast of Chang 2 Oil Reservoir Group in the Midwest Ordos Basin 被引量:1
16
作者 GUO Shaobin ZHAO Pengd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8-804,共7页
The development of pores in a clastic reservoi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s in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many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porosity have increased th... The development of pores in a clastic reservoi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s in oil-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whereas the many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secondary porosity have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in such research. Thus the research aims are to discover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of solutional voids in feldspars and to predict favorable regions for these voids. Macroscopic and systematic research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aolinite content in the feldspar solutional void developed area of the Chang 2 reservoir group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Midwest Ordos Basin and the solutional void in feldspar have been made, and from this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kaolinite content has an indicative function to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olutional void in feldspar. Solutional void in feldspar is relatively well developed at the area where kaolinite content is high. Although the factors affecting kaolinite content are complicated, yet that of the research area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impact of the leaching atmospheric water acting on the palaeogeomorphology. Three favorable zone bel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lutional voids in feldspars are forecasted on the basis of restoration of palaeogeo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dos Basin Chang 2 reservoir group KAOLINITE solutional voids FELDSPAR west China
下载PDF
青平川油田长2储层流动单元特征分析研究
17
作者 张志军 胡贺贺 +2 位作者 邢宽宏 程锐 史小红 《辽宁化工》 CAS 2015年第11期1398-1400,共3页
为了深化储层地质认识、降低非均质性对油田开发的影响,本文选择了适当的储层参数,综合反映储层岩性、物性特征,并对储层的流动单元特征进行了划分。
关键词 流动单元 长2 青平川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寨科地区和双河地区长2油层组地层水特征及差异 被引量:1
18
作者 强倩 李爱荣 欧明轩 《地下水》 2022年第3期5-8,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油层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缺少系统研究。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长2油层组地层水特征在空间上的差异,本文对寨科地区和双河地区长2油层组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分类、矿化度以及离子特征参数分...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地区长2油层组油水分布关系复杂,地层水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缺少系统研究。为明确鄂尔多斯盆地长2油层组地层水特征在空间上的差异,本文对寨科地区和双河地区长2油层组地层水的化学组成、分类、矿化度以及离子特征参数分布规律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2油层组地层水的离子组成主要以Cl^(-)、SO_(4)^(2-)、HCO_(3)^(-)、Na^(+)+k^(+)、Ca^(+)、Mg^(+)为主,双河地区和寨科地区离子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双河地区各离子浓度均低于寨科地区,表明两地区地层水的水—岩相互作用强度以及受后期改造程度差别较大;研究区长2油层组浅湖区域的封闭性好于滨湖区域;寨科地区的矿化度、变质系数和钠氯系数高于双河地区,脱硫系数小于双河地区,说明寨科地区的封闭性好于双河地区,结合区域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由于双河地区长2油层组的顶部受到河谷侵蚀而具有一定的开启性,进而导致浅表水渗入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科地区 双河地区 长2油层组 地层水特征 封闭条件
下载PDF
Diagenes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Chang 2 Oil Member in Renshan Region, Zhidan Oilfield, Ordos Basin 被引量:1
19
作者 YANG Kang ZHOU Xue +5 位作者 LI Hong XIE Wei DONG Yangkun LIU Yongjie SONG Shijun ZHAO Leizha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S1期142-143,共2页
1 Introduction Yanchang Formation in Upper Triassic,Ordos basin contains the most abundant hydrocarbon resources in North China(Wang et al.,2014).The sandstones are the most important oil-bearing reservoirs in Yanchang
关键词 Zhidan Oilfield SEM Ordos Basin Diageneses and Their Influences on Reservoir Properties of Chang 2 Oil Member in Renshan Region
下载PDF
Near-Earth asteroid flyby trajectories from the Sun-Earth L2 for Chang’e-2’s extended flight 被引量:3
20
作者 Yang Gao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期123-131,共9页
Driven by curiosity about possible flight options for the Chang'e-2 spacecraft after it remains at the Sun-Earth L2 point, effective approaches were developed for designing preliminary fuel-optimal near-Earth asteroi... Driven by curiosity about possible flight options for the Chang'e-2 spacecraft after it remains at the Sun-Earth L2 point, effective approaches were developed for designing preliminary fuel-optimal near-Earth asteroid flyby trajectories. The approaches include the use of modified unstable manifolds, grid search of the manifolds' parameters, and a two-impulse maneuver for orbital phase matching and z-axis bias change, and are demonstrated to be effective in asteroid target screening and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steroid flybys are expected to be within a distance of 2 × 10^7 km from the Earth owing to the constrained Earth-spacecraft communication range. In this case, the spacecraft's orbital motion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gravities of both the Sun and the Earth, and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the "he- liocentric oscillating-Kepler orbit" is proposed, because the classical orbital elements of the flyby trajectories referenced in the heliocentric inertial frame oscillate significantly with respect to time. The analysis and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show that, among the asteroids whose orbits are the most accurately predicted, "Toutatis", "2005 NZ6", or "2010 CL19" might be encountered by Chang'e-2 in late 2012 or 2013 with total impulses less than 100 r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ng'e-2 Asteroid flyby Sun-Earth L2 Modified unstable manifolds Oscillating-Kepler orbi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