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Region Reference to Chen Yingzhen's Literature: A Perspective from Korea
1
作者 Gwang-Seok YEON 《Frontiers of Literary Studies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7年第4期637-665,共29页
This essay considers Taiwan Residents thinker Chen Yingzhen as a contemporary medium of history so as to investigate his decades-long literary praxis. In particular, it analyzes the ways in which Chen Yingzhen powerfu... This essay considers Taiwan Residents thinker Chen Yingzhen as a contemporary medium of history so as to investigate his decades-long literary praxis. In particular, it analyzes the ways in which Chen Yingzhen powerfully epitomizes the "(ira)possibility of love" through the problematic of historical integration: a problematic speaking to tradition, colonialism, and the Cold War/neocolonialism all at once. In virtue of his literary and intellectual accomplishment, this essay attends to the three key notions of "division," "civil war," and "people" as cross-referencing domains. At the same time, via a cross-referencing framework, this essay offers a perspective from Korea, demonstrating the historical specificities of South Korea by situating South Korea in the context of the region of East 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n yingzhen TAIWAN Korea DIVISION neocolonialism cross-referencing
原文传递
陈映真第三世界文学视野的“时空体”研究
2
作者 朱崇科 张灵馨 《台湾研究集刊》 2024年第4期111-126,共16页
岭南香港地区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为陈映真提供了发表与舆论支持的空间,日后更成为其向中国内地探进的中转地。1980年代初期,陈映真的小说《云》《将军族》以跨文类形式融入香港地区的剧社演出与电影制作。在同时段的“南方之南”,新... 岭南香港地区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为陈映真提供了发表与舆论支持的空间,日后更成为其向中国内地探进的中转地。1980年代初期,陈映真的小说《云》《将军族》以跨文类形式融入香港地区的剧社演出与电影制作。在同时段的“南方之南”,新马文艺副刊及旗下的文学奖评审将陈映真列为常宾,陈映真与在台大马学生的实地关联也令其进入马华文学的批评场域。将南方区域的文化与历史作为资源和方法,建设开放的世界华文文学公共领域,是陈映真超越本土、打破战后以跨国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为首的西方支配格局的尝试。当其融入“南方”的文学发展建制,提供第三世界文学的理论视野,自身也已成为一种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现代主义 剧社 文学奖 第三世界文学
下载PDF
父亲的基督和鲁迅的左翼--陈映真小说中的两个关键词
3
作者 张炎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6-94,共9页
“基督”和“左翼”是陈映真小说中的两个关键词,但从陈映真早期思想来源来看,“父亲”和“鲁迅”分别作为基督和左翼的限定词,从这两个词入手则更易考察陈映真小说创作的思维重点。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基督”“左翼”综合在一... “基督”和“左翼”是陈映真小说中的两个关键词,但从陈映真早期思想来源来看,“父亲”和“鲁迅”分别作为基督和左翼的限定词,从这两个词入手则更易考察陈映真小说创作的思维重点。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基督”“左翼”综合在一起,借文本考察两者在陈映真思想脉络与创作图谱中的矛盾与融合。在《苹果树》中,陈映真凸显了基督和左翼融合的可能,考察左翼“无父”的问题,进而在《加略人犹大的故事》中表露左翼与基督融合之后,基督徒兼左翼人士在“有父”与“爱”的指引中完成忏悔者到救世者的身份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基督教 左翼 鲁迅 《苹果树》 《加略人犹大的故事》
下载PDF
论陈映真早期作品中的浪漫与悲情
4
作者 李欣池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7-71,共5页
陈映真早年创作了多篇兼有浪漫与悲情色彩的小说,这些作品以细腻伤感的笔触刻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苍白、颓废又充满激情的知识青年。小说整体呈现出浪漫化的倾向,与毁灭、死亡相关的暗示性叙述又渲染上一层悲情的色彩,... 陈映真早年创作了多篇兼有浪漫与悲情色彩的小说,这些作品以细腻伤感的笔触刻画了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苍白、颓废又充满激情的知识青年。小说整体呈现出浪漫化的倾向,与毁灭、死亡相关的暗示性叙述又渲染上一层悲情的色彩,这种看似矛盾的风格特征融合在一篇之中,并互相推动、增强,由此形成了文本内部的艺术张力,同时也反映了青年陈映真处于彷徨阶段的思想状况,并为其后期创作转型提供了更理性的思路、更新颖多元的题材和写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浪漫 悲情
下载PDF
立足民众·批判现实·引导运动--《人间》"民众报道"的多重面向
5
作者 邵海伦 《台湾历史研究》 2023年第2期79-87,共9页
1980年代台湾地区波诡云谲的政治局势使"党外"运动统一战线面临分裂,也促使陈映真搁置"统独之争",另开"战场"创办《人间》杂志。借由民众报道,《人间》首先对准消费社会中为大众传媒所忽视的民众生存实况... 1980年代台湾地区波诡云谲的政治局势使"党外"运动统一战线面临分裂,也促使陈映真搁置"统独之争",另开"战场"创办《人间》杂志。借由民众报道,《人间》首先对准消费社会中为大众传媒所忽视的民众生存实况,呈现底层民众间流动的纯净真情;同时,依靠政治经济分析与"第三世界"双重视野,对台湾地区现实问题进行脉络化、历史化的理性辨析,间接回应了1980年代形形色色的分离主义论述,呈现感性与理性兼具的辩证色彩。在新闻报道之外,《人间》联络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介入民众运动,努力将"党外"运动向统一与左翼运动方向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人间》 民众报道 左翼实践
下载PDF
“市镇小知识分子”的家国伦理--试论陈映真早期的家庭书写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舒洁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9-108,共10页
陈映真将自己早期的创作定位为“市镇小知识分子”的写作。这一特性突出地体现于他最早的三篇以“家”为题材的小说中,即《家》《故乡》《死者》。在这三篇小说中,“家”构成了个人与历史联结的中介,表现出封建性、殖民性(或半殖民性)... 陈映真将自己早期的创作定位为“市镇小知识分子”的写作。这一特性突出地体现于他最早的三篇以“家”为题材的小说中,即《家》《故乡》《死者》。在这三篇小说中,“家”构成了个人与历史联结的中介,表现出封建性、殖民性(或半殖民性)与市民性对于主体的历史规定性。这些小说虽然表面上借用了现代主义“异乡人”的叙事模式,实际上却具有初步的政治经济学思考,揭示出战后台湾市民社会的畸形构造,以及知识主体所置身的历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市镇小知识分子 市民社会
下载PDF
宗教意识、政治情感与诗性话语——论陈映真小说创作的文体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洪华 徐敏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0-164,共5页
陈映真常常从宗教和政治的视角,展开对特殊时代背景下台湾人生存的悲剧性诗意叙说,产生了对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救赎的理想主义情怀和重构乌托邦的期待。这种超越现实苦难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意识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濡染。宗教意识... 陈映真常常从宗教和政治的视角,展开对特殊时代背景下台湾人生存的悲剧性诗意叙说,产生了对陷入困境中的人们救赎的理想主义情怀和重构乌托邦的期待。这种超越现实苦难的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悲剧意识来自东西方两种文化的濡染。宗教意识、政治情感和象征隐喻手法共同形成了陈映真小说诗性话语的文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小说 宗教意识 政治情感 诗性话语
下载PDF
陈映真对鲁迅的接受与偏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晴飞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87-192,共6页
在台湾作家中,陈映真是受鲁迅影响较大的一位。不过在陈映真的思想框架中,左倾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具有着更重要的地位,鲁迅思想的接受,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框架的制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变异。
关键词 陈映真 鲁迅 国民性批判 左翼 国家认同
下载PDF
比较鲁迅与陈映真的文学观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爱珠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1期13-19,共7页
鲁迅与陈映真具有可比性,二者在乡土文学、民族性、启蒙理性、文学大众化等领域都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同时,陈映真坚守民族志、爱国心。为大众、弱者呐喊、代言的可贵品质,尤其值得学习借鉴。
关键词 鲁迅 陈映真 文学观
下载PDF
一个人的陈映真阅读史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勇 《中州大学学报》 2018年第6期6-12,共7页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映真高擎理想主义旗帜,以坚执的中国立场和人道情怀、刚健的历史理性、不屈的战斗姿态,成为了台湾知识界的"异数"。陈映真的精神姿态和立场,使他在当代大陆同样遭受孤独。然而,在人(尤其是弱者)仍遭受压抑... 半个多世纪以来,陈映真高擎理想主义旗帜,以坚执的中国立场和人道情怀、刚健的历史理性、不屈的战斗姿态,成为了台湾知识界的"异数"。陈映真的精神姿态和立场,使他在当代大陆同样遭受孤独。然而,在人(尤其是弱者)仍遭受压抑和损害,虚无主义、实利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陈映真的价值仍有待重识和发掘,这也是我们怀念他的理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人道主义 理性
下载PDF
陈映真与彼岸的“革命”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重岗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革命,以一种乌托邦式的冲动,推动着陈映真的思想进展,构成其精神展开的一翼。对"红色中国"的期待,又促使他完成在他的历史反省和社会批判。文章借助陈映真自己的视角,进行一番尝试性的追问:受大陆革命进程影响的陈映真发展出... 革命,以一种乌托邦式的冲动,推动着陈映真的思想进展,构成其精神展开的一翼。对"红色中国"的期待,又促使他完成在他的历史反省和社会批判。文章借助陈映真自己的视角,进行一番尝试性的追问:受大陆革命进程影响的陈映真发展出了何种思想型态?这一思想型态的历史内涵何在?它在何种意义上可能有所反哺于大陆的革命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陈映真 革命 乌托邦
下载PDF
“最后的马克思”——试论陈映真的民族认同之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纪阳 刘建华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6年第2期83-87,共5页
陈映真的“左派”作家、学者的身份异常引人注目,因而被称为台湾“最后的马克思”;他秉持自由、民主的精神、坚守统一立场和信念,在小说和时评中展开对台湾社会“分离主义”思潮的尖锐抨击,并追根溯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寻找“分离... 陈映真的“左派”作家、学者的身份异常引人注目,因而被称为台湾“最后的马克思”;他秉持自由、民主的精神、坚守统一立场和信念,在小说和时评中展开对台湾社会“分离主义”思潮的尖锐抨击,并追根溯源,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寻找“分离主义”思潮的历史根源。本文试图探讨基督教在陈映真自由精神形成中的原初作用、鲁迅在国家认同上对少年陈映真的思想塑形,以及他的自由精神和国家观念在与台湾社会现实产生冲突以后走向马克思主义以寻求思想出路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基督教 鲁迅 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论陈映真小说的叙述模式
13
作者 吕周聚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9-122,共4页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而他在小说叙述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仅考虑"写什么",而且考虑"怎样写"。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混合人称(混合视角)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赋予...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而他在小说叙述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仅考虑"写什么",而且考虑"怎样写"。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混合人称(混合视角)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赋予其小说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这些叙述模式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契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堪称经典的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小说 叙述模式 同构性
下载PDF
论台湾左翼“民众传播”观念的形成与内涵
14
作者 张铭清 温晔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85,共9页
过往有关台湾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多以"三民主义新闻思想"和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为主线。在上述两条线索之外,台湾左翼的新闻传播思想则一直鲜为人知,其中以陈映真等人提出的"民众传播"最具代表性。俄国民粹主... 过往有关台湾新闻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多以"三民主义新闻思想"和西方自由主义新闻思想为主线。在上述两条线索之外,台湾左翼的新闻传播思想则一直鲜为人知,其中以陈映真等人提出的"民众传播"最具代表性。俄国民粹主义思想与台湾乡土文学运动在陈映真建构"民众传播"理念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民众传播"的实施主体旨在对"保守"的知识分子进行启蒙和改造,促成他们与普通民众联合,实现左翼群体社会变革的宏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众传播” 民粹主义 陈映真 《人间》杂志
下载PDF
陈映真的中国情感与中国立场
15
作者 李勇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时代、读书、家庭诸因素的影响,使陈映真少年时代便萌发了他的中国情感。后经"台北牯岭街旧书店"精神微光的烛照,以及1968—1975年入狱的革命精神洗礼,更激发、强化了其中国立场。其中国立场之坚固,与其人道情怀支撑下的对祖... 时代、读书、家庭诸因素的影响,使陈映真少年时代便萌发了他的中国情感。后经"台北牯岭街旧书店"精神微光的烛照,以及1968—1975年入狱的革命精神洗礼,更激发、强化了其中国立场。其中国立场之坚固,与其人道情怀支撑下的对祖国——"苦难的母亲"——所怀有的奉献乃至牺牲的道德感和责任感有关,更与其强健的历史理性有关。陈映真中国情感与立场背后所暗含的历史因由、其内在精神结构,对于我们探寻如何克服分离主义、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极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中国立场 人道主义情怀 历史理性
下载PDF
《赵南栋》与文化领导权问题
16
作者 李云雷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陈映真的中篇小说《赵南栋》以严肃的现实主义态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深刻的悲剧,揭示了台湾社会转型中革命话语的式微所导致的价值失范,向我们提出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掌握文化领导权的问题。
关键词 《赵南栋》 革命 文化领导权 陈映真
下载PDF
陈映真:坚守独立精神的当代中国知识分子
17
作者 刘俊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24-26,共3页
在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文学中,中国台湾地区作家陈映真无疑是个独特而又巨大的存在.他的文学世界(小说、散文、论文、杂文)在给予人们感动并引发人们深思的同时,其强烈的"坚守"姿态也深深地镶嵌在"陈映真"三个... 在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华文文学中,中国台湾地区作家陈映真无疑是个独特而又巨大的存在.他的文学世界(小说、散文、论文、杂文)在给予人们感动并引发人们深思的同时,其强烈的"坚守"姿态也深深地镶嵌在"陈映真"三个字之中.陈映真独立思考、坚守信念的精神,通过他的文学世界,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坚定的民族立场;二、强烈的社会关怀;三、浓厚的人道精神;四、执着的写实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 独立精神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世俗的死灭与神性的显明——陈映真短篇小说《加略人犹大的故事》意义阐释
18
作者 李林荣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62-67,共6页
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加略人犹大的故事》,在与《圣经》"福音书"有关记载达成互文性关联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和改写犹大这一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经历,凸显了耶稣十字架救赎所蕴含的反思、批判和扬弃社会政治革命意识形态的... 陈映真的短篇小说《加略人犹大的故事》,在与《圣经》"福音书"有关记载达成互文性关联的基础上,通过补充和改写犹大这一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性格、经历,凸显了耶稣十字架救赎所蕴含的反思、批判和扬弃社会政治革命意识形态的宗教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映真小说 《加略人犹大的故事》 宗教意味
下载PDF
陈映真《将军族》“同是天涯沦落人”母题分析
19
作者 王莹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56-58,共3页
民族文化母题对承载它的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各民族的文学传统中常常借助母题来表情达意。陈映真作品《将军族》,从民俗文化学意义上的母题演变来考察,就是沿用了中国自古以来反复出现过的"同是天涯沦落人&qu... 民族文化母题对承载它的文本的主题思想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在各民族的文学传统中常常借助母题来表情达意。陈映真作品《将军族》,从民俗文化学意义上的母题演变来考察,就是沿用了中国自古以来反复出现过的"同是天涯沦落人"这一母题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题 文本 陈映真《将军族》 解读
下载PDF
熟识与陌生——作为思想家的陈映真
20
作者 计璧瑞 《华文文学》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不用说乡土文学论战时期,从20多年前致力于"台湾结"与"中国结"、冷战与民族分裂时代的辨析,到20世纪90年代执着于历史真相的发掘清理,再到世纪之初的"台湾新文学史"论争和殖民文学史观的批判,作为思想家... 不用说乡土文学论战时期,从20多年前致力于"台湾结"与"中国结"、冷战与民族分裂时代的辨析,到20世纪90年代执着于历史真相的发掘清理,再到世纪之初的"台湾新文学史"论争和殖民文学史观的批判,作为思想家和社会批判者是我们熟识的陈映真。然而他又是陌生的,一是久违之后的陌生,即曾经经历过中国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文化专制走向社会转轨的大陆知识分子,在告别革命和斗争之后重新阅读陈映真时的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另一种是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充分享受到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和丰厚物质成果的新一代大陆知识分子接触陈映真时由时空的距离所导致的陌生。陈映真从左翼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出发去对抗官方意识形态、揭露社会弊端,成为台湾社会清醒的批判知识分子;在大陆,人们告别了极左思潮一统天下的噩梦,对原有思想体系采取了更加开放和灵活的态度。这种坚持与灵活的差异,就是我们对陈映真感到既熟识又陌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思想家 陈映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