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居集》外损思想探析
1
作者 马佩宏 邹怡航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210-214,共5页
“外损”一词为吴澄所创,见于《不居集》。其“外损”理论是在当时医家不辨内外、以外感作虚劳、一味滋补的背景下所提出,其根源是医家对“外感”与“内伤”鉴别不明。吴澄提出外感六淫皆可成虚损,其成因包括误治、失治及失摄。对于外... “外损”一词为吴澄所创,见于《不居集》。其“外损”理论是在当时医家不辨内外、以外感作虚劳、一味滋补的背景下所提出,其根源是医家对“外感”与“内伤”鉴别不明。吴澄提出外感六淫皆可成虚损,其成因包括误治、失治及失摄。对于外损的辨治,需明辨病因、正气盛衰,治疗以祛邪为先,重视正气,以补为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居集 吴澄 外损 病因 辨治
下载PDF
《韵学集成》对《古今韵会举要》的传承 被引量:4
2
作者 王进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0-233,共4页
明代章黼编纂的《韵学集成》与《古今韵会举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承袭了《古今韵会举要》中的释字体例、声类中"七音清浊"的标注和绝大多数韵字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它又对《古今韵会举要... 明代章黼编纂的《韵学集成》与《古今韵会举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承袭了《古今韵会举要》中的释字体例、声类中"七音清浊"的标注和绝大多数韵字的对应关系;另一方面,它又对《古今韵会举要》的反切进行了较大的改易,对韵字的排列次序、韵目的归部等方面都进行了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学集成》 《古今韵会举要》 比较
下载PDF
程钜夫诗学思想及其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海银 《巢湖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8-52,共5页
程钜夫生于理学极盛之世,论诗自然摆脱不了理学家诗论的藩篱,以理为主。但与宋理学高谈性命、流于空疏不同,程钜夫为理学注入了务实之风,论诗尚实。而且尚变,师古而不泥于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代前期南北诗风的融合,同时对元代中... 程钜夫生于理学极盛之世,论诗自然摆脱不了理学家诗论的藩篱,以理为主。但与宋理学高谈性命、流于空疏不同,程钜夫为理学注入了务实之风,论诗尚实。而且尚变,师古而不泥于古。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代前期南北诗风的融合,同时对元代中期雅正诗风和元代后期崇尚个性诗风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钜夫 诗学思想 理学
下载PDF
从《不居集》探析吴澄虚损证治特色 被引量:5
4
作者 谢丹丹 杨勤军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5-6,10,共3页
《不居集》为清代著名医家吴澄所著的虚劳专著,一为总结前人虚损治法,二为阐述自己的"外损"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脾虚分阴阳,立理脾阴之法,并依法立方论治,治法变化"不居",选方用药颇具特色,开阔了后世治疗虚损病症的... 《不居集》为清代著名医家吴澄所著的虚劳专著,一为总结前人虚损治法,二为阐述自己的"外损"理论,创造性地提出脾虚分阴阳,立理脾阴之法,并依法立方论治,治法变化"不居",选方用药颇具特色,开阔了后世治疗虚损病症的思路,对于外感虚劳类疾病的临床防治具有重要借鉴与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澄 不居集 外损 脾阴 中医文献
下载PDF
元初“江南求贤”及其文坛效应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树林 《南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9-65,共7页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奉旨“江南求贤”。这一场为巩固元朝政权的政治运作产生了始料未及的文学效应,成了元代文学发展的转机,使中国因长期政权分据而形成的南北两条文学潮流,出现了真正全面的碰撞、交融和整合。对元代文学发展链...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程钜夫奉旨“江南求贤”。这一场为巩固元朝政权的政治运作产生了始料未及的文学效应,成了元代文学发展的转机,使中国因长期政权分据而形成的南北两条文学潮流,出现了真正全面的碰撞、交融和整合。对元代文学发展链条中这一特殊现象进行研究,对于客观地认识元代文学的发展规律,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效应 求贤 江南 文坛 元初 元代文学 政治运作 文学发展 文学潮流 发展规律 政权
下载PDF
“安居工程”英译文是非辨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全红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分别涉及或探讨以下问题:"安居工程"之内涵;"安居工程"之现有译名;他人对"安居工程"部分英语译文的评论以及笔者对"安居工程"及相关新词英译的思考。
关键词 安居工程 内涵 英译 思考
下载PDF
程俱生平考述
7
作者 罗玉梅 王照年 《龙岩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35-38,共4页
程俱生长于儒术之家,敏而好学,雅精史书,长于撰著,又因多年出入于藏书之府,更是博览群书,娴熟典籍,实为两宋之交的文士中诗词文章出类拔萃者。其为人,秉性刚正诚直,平素寡徒少侣;其为官,气节志趣高远,敢于直言朝政,并因此屡屡获罪,遭贬... 程俱生长于儒术之家,敏而好学,雅精史书,长于撰著,又因多年出入于藏书之府,更是博览群书,娴熟典籍,实为两宋之交的文士中诗词文章出类拔萃者。其为人,秉性刚正诚直,平素寡徒少侣;其为官,气节志趣高远,敢于直言朝政,并因此屡屡获罪,遭贬;其为文,"典雅闳奥,为世所称",其诗词立意深邃、气骨硬朗,且以用律高妙见长;其著述长于史撰,尤以《麟台故事》为历代学人称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俱 北山 生平 考述
下载PDF
现存《文苑英华》所载《麟台故事》刊刻年限考
8
作者 王照年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4,99,共5页
由于现存文献记载的匮乏,《麟台故事》刊行于何时何地难以论定,但根据《文苑英华》的记载,则可断定其在南宋确已刊刻,且刊刻的时间下限为1201年周必大主持校勘和刻印《文苑英华》之前。以程俱所撰《进〈麟台故事〉申省原状》和《〈麟台... 由于现存文献记载的匮乏,《麟台故事》刊行于何时何地难以论定,但根据《文苑英华》的记载,则可断定其在南宋确已刊刻,且刊刻的时间下限为1201年周必大主持校勘和刻印《文苑英华》之前。以程俱所撰《进〈麟台故事〉申省原状》和《〈麟台故事〉后序》、明影宋残本所存避讳字、《宋会要辑稿》引证《麟台故事》为据,可确定该书刊刻的时间上限为1144年作者辞世前后。再与程俱《班左诲蒙》和《北山小集》版式比较,进而可推断该书刻印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有两种可能:一是与《班左诲蒙》在1161年一同刊刻于南剑州;二是与《北山小集》在1170年一同刊刻于吴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俱 《麟台故事》 宋刻本 《文苑英华》
下载PDF
中美洛案赔偿交涉考
9
作者 瞿巍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CSSCI 2009年第3期55-65,共11页
1885年洛士丙冷虐杀华工案发生后,中方一直坚持惩凶、赔偿和保护三个处理原则,其后又根据事态发展,将交涉重点集中到了赔款上。在赔偿交涉中,清政府始终坚持在国际公法下以外交手段解决中外纠纷的原则,驻美两公使苦心竭虑,不避繁难,有... 1885年洛士丙冷虐杀华工案发生后,中方一直坚持惩凶、赔偿和保护三个处理原则,其后又根据事态发展,将交涉重点集中到了赔款上。在赔偿交涉中,清政府始终坚持在国际公法下以外交手段解决中外纠纷的原则,驻美两公使苦心竭虑,不避繁难,有礼有节,不懈努力,终于获得美方14万元美金的赔偿,并藉此清理了其它虐杀华工的旧案,这是中国近代中外交涉中第一起通过外交努力获得外国赔偿的案例。但是,洛案的赔偿没有形成对受害华工损失的制度化赔偿,没有从国际法和国内法的角度形成对华工更好的保护,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排华的社会舆论与社会意识,排华运动最终成为中美关系上一段极不愉快的记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关系 洛士丙冷案件 迫害华工 赔偿交涉 排华运动 郑藻如 张荫桓
下载PDF
《鞠部丛谈》的演员培养观与罗瘿公对程砚秋的造就
10
作者 冯珊珊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17-22,92,共6页
《鞠部丛谈》系近代名士罗瘿公应张豂子之邀,创作于1919年夏,以樊增祥眉批、李释龛校正的《〈鞠部丛谈〉校补》为善本。该书记述了晚清民国时期众多著名演员的生平事迹、亲缘师承、艺术特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也蕴藏着罗瘿公在演员评价... 《鞠部丛谈》系近代名士罗瘿公应张豂子之邀,创作于1919年夏,以樊增祥眉批、李释龛校正的《〈鞠部丛谈〉校补》为善本。该书记述了晚清民国时期众多著名演员的生平事迹、亲缘师承、艺术特点,具有重要文献价值;也蕴藏着罗瘿公在演员评价、培养等方面的丰富经验与先进理念,可从本书探寻程砚秋的成长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瘿公 程砚秋 《鞠部丛谈》 京剧
下载PDF
李光地的“慎独”说
11
作者 牛磊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8-34,共7页
“慎独”是儒家心性修养工夫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朱子以“存诚”“谨几”为核心,对“戒慎恐惧”与“慎独”两个概念进行了系统阐发,并对两者的动静性质作了界定。王阳明、湛若水等明代心学家则以“独知”“独体”为核心对“戒慎恐惧”“... “慎独”是儒家心性修养工夫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朱子以“存诚”“谨几”为核心,对“戒慎恐惧”与“慎独”两个概念进行了系统阐发,并对两者的动静性质作了界定。王阳明、湛若水等明代心学家则以“独知”“独体”为核心对“戒慎恐惧”“慎独”进行统摄,使之呈现出一个不断内化的演变历程。在去本体化思潮蔚然成风的清代初叶,李光地兼采朱子、阳明、蕺山之说,对“慎独”进行创造性诠释,他高度评价了朱子将“戒慎恐惧”“慎独”二分的思路,却又汲取晚明儒者之论,将“意”释为“心之所主”,将“慎独”与“诚意”释为同义。这一诠释思路使李光地的“慎独”说尊朱而不述朱,在新旧学风交替的清初具有独特的思想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光地 戒慎恐惧 慎独 诚意 动静
下载PDF
吴澄《不居集》学术思想撷要 被引量:5
12
作者 雷梦南 周雪梅 +1 位作者 王键 胡建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3,156,共3页
《不居集》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吴澄的代表著作。本文对吴澄《不居集》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集中体现其阐述的虚损病统治大法,提出了虚损病的嗽、热、痰、血四大证,指出治虚损之痰三法即培脾、保肺、补肾,总结了血证八法合八卦及... 《不居集》是清代著名新安医家吴澄的代表著作。本文对吴澄《不居集》的学术思想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集中体现其阐述的虚损病统治大法,提出了虚损病的嗽、热、痰、血四大证,指出治虚损之痰三法即培脾、保肺、补肾,总结了血证八法合八卦及治未病思想。该书的遣方用药及论证详明清晰,既总结前贤治虚之旨,又结合自身临证之体验,开阔了虚损病辨证诊疗的思路,体现了新安医学的思想传承,其学术思想对后世医家及中医虚损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居集》 新安医学 理论创新 吴澄
下载PDF
非手术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48例小结
13
作者 谭志健 蔡炳勤 陈志强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1年第2期157-159,共3页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再次手术有继续并发本病的可能。本文通过常规禁食和补液,电针足三里、上下巨墟,中药大承气汤加味低压灌肠,辅以胃肠减压、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结果:48例中痊愈36例,显效1例,治愈率75%...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再次手术有继续并发本病的可能。本文通过常规禁食和补液,电针足三里、上下巨墟,中药大承气汤加味低压灌肠,辅以胃肠减压、内服中药、外敷中药。结果:48例中痊愈36例,显效1例,治愈率75%,另有11例需中转手术,占总数23%。认为:大多数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多可奏效,其中中药灌肠最为主要,且要强调一个“早”字。同时施用针刺疗法,可补单纯注射阿托品解痉之不足,起到镇痛持久、有效及协调胃肠蠕动、有助排便排气等作用。有时于灌肠同时,加服中药,或胃肠减压等,亦利于梗阻的松解。如需中转手术者,宜及时进行。临床观察表明,非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 足三里 承气汤
下载PDF
程俱对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接受
14
作者 徐晗 《阴山学刊》 2022年第2期15-19,30,共6页
程俱是两宋之际颇具盛名的官员、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很多,且在诗、文上皆有建树。由于程俱与众多江西诗派诗人有密切的交往,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诗派的影响,其中程俱作品中对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接受颇多,主要表现为对宗经... 程俱是两宋之际颇具盛名的官员、诗人和学者。他的作品很多,且在诗、文上皆有建树。由于程俱与众多江西诗派诗人有密切的交往,他的诗歌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江西诗派的影响,其中程俱作品中对江西诗派诗歌理论的接受颇多,主要表现为对宗经复古、有为而发、求新求变以及对诗歌中“不烦绳削而自合”的追求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俱 江西诗派 诗歌理论 接受
下载PDF
程俱家世新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建华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18年第3期64-67,共4页
程俱是宋南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其家世大体清楚,但尚有一些史实不清或有出入,需进一步考证。勾稽有关方志、宗谱和年谱等资料,考订认为:第一,程俱的曾祖是程煦,而非程熙;第二,"一门四进士"指的是程密、程宿、程迪及程天民,程俱... 程俱是宋南渡时期的著名诗人,其家世大体清楚,但尚有一些史实不清或有出入,需进一步考证。勾稽有关方志、宗谱和年谱等资料,考订认为:第一,程俱的曾祖是程煦,而非程熙;第二,"一门四进士"指的是程密、程宿、程迪及程天民,程俱并非进士及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俱 家世 一门四进士
原文传递
宋代画家江参里籍身世考略 被引量:1
16
作者 毛慧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12,共13页
生活在两宋交替之际的画家江参是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传人。南宋邓椿《画继》赞其"笔墨学董源而豪放过之",将其与苏轼、李公麟、米芾等同列"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之序。江参曾受到宋高宗赵构的特意召见,却不幸于觐见前... 生活在两宋交替之际的画家江参是江南山水画派重要传人。南宋邓椿《画继》赞其"笔墨学董源而豪放过之",将其与苏轼、李公麟、米芾等同列"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之序。江参曾受到宋高宗赵构的特意召见,却不幸于觐见前夕意外身故。元、明、清以来,江参的艺术影响经久不息,但有关其身世的文献史料却与时俱减,所以关于他的里籍、生卒年、生平等一直困扰着绘画史学界。笔者通过研究与江参生前有过密切交往的历史人物资料,以宋人程俱《北山小集》中撰述的《江器博墓志铭》为突破口,从"程俱与江参其他友朋之间的关联事略""程俱与江参父亲江器博之间的关联事略""程俱与江参岳父彦楚之间的关联事略"三个历史维度,系统梳理了程俱等一批历史人物与江参的生活联系及艺术渊源,揭示出江器博与江参的父子关系、王彦楚与江参的翁婿关系以及程俱与江参的世交关系,从而确证江参里籍为浙江衢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参 里籍 程俱 江器博墓志铭
原文传递
元代画家李士行简论
17
作者 张露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1-83,共13页
作者通过整理元代画家李士行的传世作品及生平资料,对画家的生平经历有了一个简括的认识,并归纳出画家作品的两种风貌,即古木竹石类继承北方王庭筠和李成、郭熙传统;山水类则师承董源、巨然。李士行于不同题材师法不同大师的现象,一方... 作者通过整理元代画家李士行的传世作品及生平资料,对画家的生平经历有了一个简括的认识,并归纳出画家作品的两种风貌,即古木竹石类继承北方王庭筠和李成、郭熙传统;山水类则师承董源、巨然。李士行于不同题材师法不同大师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元初名家赵孟(兆页)的“提醒品格”,另一方面与其生存环境的艺术传统和造化熏染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画家 李士行 绘画史 艺术风格 题材 传世作品 生平经历 艺术传统 李Ka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