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山东城子崖遗址岳石先民的生计策略
1
作者 葛利花 朱超 靳桂云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3,共9页
城子崖遗址自龙山时期即为鲁北区域中心城址,岳石时期承继了龙山时期粟、黍、稻、小麦、稗组合,并继续利用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等资源,延续了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以及对农作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工流程。相较于龙山时期... 城子崖遗址自龙山时期即为鲁北区域中心城址,岳石时期承继了龙山时期粟、黍、稻、小麦、稗组合,并继续利用黍亚科、早熟禾亚科等资源,延续了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以及对农作物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工流程。相较于龙山时期,岳石时期城子崖以粟、黍、稻为代表的农作结构和野生植物利用种类等调控程度不一,反映出先民在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变迁中生计策略的能动性调整,这当是城子崖所在鲁北,乃至海岱地区社会文化持续发展之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 岳石时期 生业经济
下载PDF
城子崖遗址植硅体反映的生业经济模式 被引量:4
2
作者 葛利花 朱超 +2 位作者 安静平 王振祥 靳桂云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3-898,共16页
龙山文化是中国史前社会形态演进的关键阶段,亦是农业强化生产的关键时期。城子崖遗址是鲁北平原史前区域中心城址,其生业经济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社会复杂化及文明进程。本文对城子崖遗址龙山时期不同遗迹单位的15份土样进行了系统的... 龙山文化是中国史前社会形态演进的关键阶段,亦是农业强化生产的关键时期。城子崖遗址是鲁北平原史前区域中心城址,其生业经济研究有助于理解该地区社会复杂化及文明进程。本文对城子崖遗址龙山时期不同遗迹单位的15份土样进行了系统的植硅体分析,尝试探讨了该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社会发展和生业经济水平、农作物生产和加工方式、野生植物资源利用情况以及各遗迹堆积及其所反映的人类行为活动信息。结果显示,该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已形成粟、黍、稻、小麦、稗(可能)的农作物组合方式;同时,广泛采集利用聚落周边的自然植物资源,是农业与采集业并存发展的生业经济模式。先民在作物栽培中进行了锄草、灌溉等较为精细的管理,其中,黍较粟更具耐旱抗病特性,加上田间管理需求较低而被优先选择栽培。先民在收获作物时,采用类似割穗、掐穗等方法以减少作物茎秆及杂草混入,随后在户外进行小规模地脱壳、扬场工作。此外,根据灰坑中植硅体的组合特征可将其分为生活垃圾、谷物加工、蓄水淘米三个类型,水井和墓葬内的植硅体则分别与生活环境和丧葬环节等信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 植硅体分析 生业经济 作物加工
下载PDF
城子崖考古发掘与山东古迹研究会之成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樊庆臣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2-48,共7页
1930年,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生军阀混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同仁不得不中断殷墟发掘工作撤出河南。由于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是山东人,多年来又"一直梦想中国东方必有异于西方之古代文化体系",且适值吴金鼎在山... 1930年,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发生军阀混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同仁不得不中断殷墟发掘工作撤出河南。由于史语所所长傅斯年是山东人,多年来又"一直梦想中国东方必有异于西方之古代文化体系",且适值吴金鼎在山东的考古调查叠有发现,考古组的工作重心因此转向山东。由吴金鼎首先发现的城子崖黑陶文化遗址因其意义重要,被确立为考古组在山东的首掘点。为在山东顺利展开各项考古调查工作,由史语所主导,与山东地方合组成立山东古迹研究会。该会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考古调查和发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现代学术史上中央与地方为推进学术而成功合作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古迹研究会 城子崖 史语所 傅斯年 吴金鼎
下载PDF
傅斯年与山东龙山文化研发关系述论 被引量:1
4
作者 马亮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7-107,共11页
20世纪30年代,傅斯年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山东龙山城子崖、日照两城镇等相继开展发掘。通过对这些遗址发掘所获古器物,尤其是出土的大量黑陶器的研究证实,黑陶器物所代表的山东龙山文化与中原西部以彩陶等器物为代表的仰韶文化... 20世纪30年代,傅斯年领导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山东龙山城子崖、日照两城镇等相继开展发掘。通过对这些遗址发掘所获古器物,尤其是出土的大量黑陶器的研究证实,黑陶器物所代表的山东龙山文化与中原西部以彩陶等器物为代表的仰韶文化是中国上古时代两个独立的系统。傅斯年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东西两个系统,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两系统东西对峙,相争相灭,便形成了中国的三代史。山东龙山文化从中国上古文化源流上否定了中国文化西来说,同时为傅斯年研究中国上古史、构建夷夏东西学说理论提供了史实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斯年 吴金鼎 城子崖遗址 两城镇遗址 山东古迹研究会
下载PDF
城子崖遗址岳石文化墓葬NM5及相关问题
5
作者 张溯 王晓君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城子崖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岳石文化最为丰富的遗址,2022年发掘的NM5是目前唯一一处随葬有陶器且正常下葬的墓葬,为研究岳石文化的葬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岳石文化在海岱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龙山文化往岳石文化转变的社会... 城子崖遗址是目前发现的岳石文化最为丰富的遗址,2022年发掘的NM5是目前唯一一处随葬有陶器且正常下葬的墓葬,为研究岳石文化的葬俗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岳石文化在海岱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龙山文化往岳石文化转变的社会背景是城邦社会的崩溃和王朝文明的兴起。岳石文化所属的夏代中晚期和商代早中期是中国早期历史的关键时期,岳石文化在夷夏商关系中曾起过重要的作用,三者共同主导了夏商周三代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 岳石文化 夷商关系
原文传递
章丘城子崖遗址H393出土人骨的鉴定与分析
6
作者 赵永生 朱超 孙波 《东方考古》 2017年第1期269-278,共10页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14年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中清理了岳石文化的灰坑H393,在此灰坑的上部堆积底层出土了2具完整的人骨(编号为H393R1和H393R2)。H393R1,男性,死亡年龄为25~30岁;顶骨等骨骼出现了多孔性骨肥厚;第一跖骨远端出现了明...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2014年城子崖遗址的发掘中清理了岳石文化的灰坑H393,在此灰坑的上部堆积底层出土了2具完整的人骨(编号为H393R1和H393R2)。H393R1,男性,死亡年龄为25~30岁;顶骨等骨骼出现了多孔性骨肥厚;第一跖骨远端出现了明显的跪坐痕迹;通过推算公式,该个体的身高为160.89cm,体质量为58.7kg。H393R2,死亡年龄为11±1岁,性别无法确定;左侧上颌乳第二臼齿并未脱落,且拾面和颊面都有龋病;牙齿上发现有线状凹陷,为釉质发育不全,可能与该个体营养状况不佳有关系。综合以上分析,岳石文化灰坑H393出土两例人骨的生存状况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遗址 人骨 生存状况
原文传递
济南市章丘区城子崖遗址2013~201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2
7
作者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3 位作者 朱超 孙波 吕凯 张宗国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4,2,共22页
2013~2014年,城子崖遗址20世纪30年代的探沟被复掘和扩方发掘,证实城子崖遗址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和周代城墙,北部有龙山文化环壕,岳石文化城墙南门内侧正对大型夯土基址。城子崖遗址商代遗存极少和西邻大辛庄遗址的兴起,说明二... 2013~2014年,城子崖遗址20世纪30年代的探沟被复掘和扩方发掘,证实城子崖遗址有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时期和周代城墙,北部有龙山文化环壕,岳石文化城墙南门内侧正对大型夯土基址。城子崖遗址商代遗存极少和西邻大辛庄遗址的兴起,说明二里冈文化上层时期城子崖遗址的地区中心功能丧失,被大辛庄遗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济南章丘区 城子崖遗址 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 商文化
原文传递
试谈城子崖龙山至岳石城址防御设施的演变 被引量:4
8
作者 朱超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6-245,共10页
城子崖遗址保存着较为完整的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城垣,其中岳石文化城垣又可分为早晚两期。三期城垣均为独立建造。本文从近些年来考古新材料入手,通过分析各期城垣建筑特点,发现城子崖城址防御设施从早至晚的演变规律。即:龙山文化城址... 城子崖遗址保存着较为完整的龙山文化及岳石文化城垣,其中岳石文化城垣又可分为早晚两期。三期城垣均为独立建造。本文从近些年来考古新材料入手,通过分析各期城垣建筑特点,发现城子崖城址防御设施从早至晚的演变规律。即:龙山文化城址应由早期环壕聚落发展而来,形成低矮城墙与宽大壕沟紧密结合的初始防御形态;至岳石文化早期,城墙防御作用得到强化,壕沟变窄,但城与壕结合的基本防御形态未发生根本变化;到岳石文化晚期,城与壕彻底分离。城墙近一步增高,城址防御功能重心继续向城墙偏移,壕沟防御功能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子崖 龙山文化 岳石文化 城址 防御设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