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Oil Sources from the Chepaizi Swell,Junggar Basin,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LIU Luofu KUANG Jun +9 位作者 WANG Ping CHEN Zhijun WANG Weibin ZHAO Yande WU Lin JIN Jun WANG Weili MENG Jianghui ZHOU Jieli LIU Guo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09-1219,共11页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common opinion on oil source of the Chepaizi swell in the Junggar Basin.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athway system and trend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this resulted in dif...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common opinion on oil source of the Chepaizi swell in the Junggar Basin.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the pathway system and trend of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this resulted in difficulties in study of oil-gas accumulation patterns. In this paper, study of nitrogen compounds distribution in oils from Chepaizi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classify source rocks of oils stored in different reservoirs in the study area. Then,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ils from the same source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nitrogen compounds parameters. The results of nitrogen compounds in a group of oil/oil sand samples from the same source indicate that the oils trapped in the Chepaizi swell experienced an obvious vertical migration. With increasing migration distance, amounts and indices of carbazoles have a regular changing pattern (in a fine linear relationship). By using nitrogen compounds techniques, the analyzed oil/oil sand samples of Chepaizi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One is the samples stored in reservoir beds of the Cretaceous and Tertiary, and these oils came from mainly Jurassic source rock with a small amount of Cretaceous rock; the other is those stored in the Jurassic, Permian and Carboniferous beds, and they originated from the Permian source. In addition, a sample of oil from an upper Jurassic reservoir (Well Ka 6), which was generated from Jurassic coal source rock, has a totally different nitrogen compound distribution from those of the above-mentioned two groups of samples, which were generated from mudstone sources. Because of influence from fractionation of oil migration, amounts and ratios of nitrogen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structures and polarities change regularly with increasing migrating distance, and as a result the samples with the same source follow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in content and ratio, while the oil samples of different sources have obviously different nitrogen compound distribution owing to different organic matter types of their source rocks. These conclusions of oil source study are identical with those obtained by other geochemical bio-markers. Therefore, nitrogen compound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oil type classification and oil/source corre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compound oil source source rock oil migration chepaizi swell Junggar Basin
下载PDF
春风油田沙湾组稠油油藏倾斜油水界面成因
2
作者 张德尧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2,共8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 春风油田新近系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复杂,运用传统油水界面观点难以解释,影响该油田勘探开发进程。以油水关系矛盾突出的P601-20区块为例,开展地震-地质综合研究及成藏动力学研究,结合油藏开发动态资料,分析春风油田沙湾组一段稠油油藏油水关系及其成因。研究认为:该油田油水关系复杂是由于油藏存在倾斜油水界面,其油藏类型仍然为构造-岩性油藏,并且存在边底水;储集层物性、断层、地层压力、构造运动等方面,形成倾斜油水界面的主要原因是构造运动导致油藏调整,原油稠化和地层构造平缓加剧了油水界面调整滞后,该油藏属于非稳态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春风油田 沙湾组 稠油油藏 油水关系 倾斜油水界面 非稳态油气藏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车排子凸起上、下层系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及其意义 被引量:29
3
作者 刘洛夫 孟江辉 +5 位作者 王维斌 靳军 吴琳 赵彦德 王萍 支东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7-390,共14页
根据原油物性、化学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各层系的原油划分为2组:一组是储集在侏罗系及以下层系的原油(下层系原油),另一组是储集在白垩系及以上层系的原油(上层系原油)。同一组原油的物... 根据原油物性、化学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以及稳定碳同位素等特征,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各层系的原油划分为2组:一组是储集在侏罗系及以下层系的原油(下层系原油),另一组是储集在白垩系及以上层系的原油(上层系原油)。同一组原油的物理和化学特征相似,而不同组的原油则相差较大。下层系原油为同一来源,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上层系原油亦为同一来源,主要来自侏罗系。利用含氮化合物分布特征对该区进行油源划分和对比的结果与用密度、粘度、原油族组成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参数所得到的结果完全吻合,可见含氮化合物也可以用于原油类型划分和油源对比方面的研究。最后建立了车排子凸起的油气成藏模式:车排子凸起紧邻凹陷,油源条件充足;构造位置有利,是油气运移的优势指向区;该区发育的众多断层和不整合面,为油气的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油气沿断裂垂向运移时遇到不整合面则发生侧向运移,从而在空间上构成'Z'字形或呈阶梯状的运移路线,最终形成油藏类型多、含油层系多的成藏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原油 地球化学 油源 油气成藏 车排子凸起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藏特征与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4
作者 徐常胜 杜社宽 +3 位作者 黄建良 邵国良 陈剑 李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8-261,共4页
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特征和成藏要素后指出,该凸起中东部沙湾组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断块-岩性型稀油油藏,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在沙二段;西北部主要为岩性稠油油藏,数量少、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沙一段;沙二... 深入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特征和成藏要素后指出,该凸起中东部沙湾组油藏类型主要为断块、断块-岩性型稀油油藏,数量多、规模小,分布在沙二段;西北部主要为岩性稠油油藏,数量少、规模较大,主要分布于沙一段;沙二段砂体、断裂及圈闭是其成藏主控因素,沙一段岩性圈闭是其成藏关键因素;沙二段砂体主要发育在坡折带附近,其顶部薄砂体控藏特点表现突出;控藏断裂为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张性正断裂,它有效沟通了沙湾凹陷侏罗系油源和红车断裂带深层圈闭,同时又起遮挡作用;该组油源主要为沙湾凹陷侏罗系生油岩,其次有深层油藏向上再调整原油的混入,成藏期在第四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新近系 沙湾组 成藏 砂体 断裂 坡折带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胜金口组沉积相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颜 李艳然 +4 位作者 岳欣欣 张辉 李恒权 张弛 张新超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20,共11页
根据微量元素分析,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下白垩统胜金口组的沉积环境,综合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比分析了胜金口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通过古地貌恢复,明确了车排子凸起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分布... 根据微量元素分析,恢复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下白垩统胜金口组的沉积环境,综合钻井、测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资料,对比分析了胜金口组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通过古地貌恢复,明确了车排子凸起扇三角洲与辫状河三角洲分布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车排子凸起胜金口组沉积时期为干热气候背景下富氧的淡水—半咸水沉积环境,古水体温度为27.3~29.2℃;胜金口组发育有扇三角洲—湖泊和辫状河三角洲—湖泊2种沉积体系。在胜金口组沉积时期,车排子凸起的西南部发育多个扇三角洲朵体,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朵体。搬运通道、距物源远近及地形坡度是影响车排子凸起形成2种类型三角洲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胜金口组 沉积相 扇三角洲 辫状河三角洲 搬运通道 地形坡度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新近系岩性油藏识别配套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邢成智 支东明 +1 位作者 党玉芳 陈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8-82,共5页
通过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对车排子凸起的新近系沙湾组含油砂层进行了储层研究,认为沙湾组顶部滨浅湖滩坝微相是有利储层;沉积相剖面上表现为从下伏扇三角洲进入湖泊相的过渡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地震相为大套空白(弱)反射的下部短轴状... 通过利用多种地震技术对车排子凸起的新近系沙湾组含油砂层进行了储层研究,认为沙湾组顶部滨浅湖滩坝微相是有利储层;沉积相剖面上表现为从下伏扇三角洲进入湖泊相的过渡处,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地震相为大套空白(弱)反射的下部短轴状强振幅,亮点特征清楚;地震属性振幅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异常;从油气检测分析,砂体含油之后,明显具有频率振幅异常的特征;AVO显示出含气砂岩底界明显的振幅异常;根据上述一系列特征对含油砂层的展布特征和大致规模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所钻探的井获工业油流。表明多种地震配套技术能够降低解释的不确定性,提高钻探成功率;并且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储层预测 地震属性 地震反演 车排子凸起 亮点
下载PDF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油气成藏条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焕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0年第2期1-7,I0001,共8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原油性质多样,有轻质油、中质油和稠油。通过对油源、古地貌、输导体系及沉积特征研究,轻质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稠油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中质油为混源所致,不同烃源岩供源及...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新近系沙湾组油藏主要以岩性油藏为主,原油性质多样,有轻质油、中质油和稠油。通过对油源、古地貌、输导体系及沉积特征研究,轻质油主要来自侏罗系烃源岩,稠油来自二叠系烃源岩,中质油为混源所致,不同烃源岩供源及古地貌影响着油气运移方向和成藏时间,毯状厚砂及多期不整合面、断裂系统构成的油气长距离输导格架是必要条件,多物源沉积体系是关键因素。不同凹陷供烃的成藏模式不同:昌吉凹陷二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先形成白垩系油藏,后期在断层调整下进入沙湾组成藏,侏罗系烃源岩通过断裂体系和厚砂体运移至沙二段成藏;四棵树凹陷侏罗系烃源岩的油气输导至西南沙一段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排子凸起 沙湾组 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基于现代沉积的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沙二段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樊晓伊 姚光庆 +2 位作者 岳欣欣 李艳然 刘媛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5-160,共6页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中新统沙湾组沙二段取得油气勘探突破,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争议很大,沉积相类型难以确定,加大了单砂体精细刻画、内部构型及储层建模等精细研究的难度,阻碍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岩心、测...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中新统沙湾组沙二段取得油气勘探突破,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争议很大,沉积相类型难以确定,加大了单砂体精细刻画、内部构型及储层建模等精细研究的难度,阻碍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岩心、测井、测试分析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分析现代沉积的遥感图像特征,与甘肃省玛曲河及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砂体发育。研究区岩性圈闭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较为发育的分流间湾导致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砂体的横向不连续,形成孤立的圈闭;研究区东南部由于不存在沉积的横向间断,较难形成有效圈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车排子凸起 春光区块 沙湾组 现代沉积 曲流河 辫状河 三角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