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fluence of Pain: Quality of Life after <i>Pectus excavatum</i>Correc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Wietse P. Zuidema Alida F. W. van der Steeg +4 位作者 Jan W. A. Oosterhuis Christien Sleeboom Stefan M. van der Heide Elly S. M. de Lange-de Klerk Hugo A. Heij 《Ope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14年第3期216-221,共6页
Introduction: The main indication for surgery of thoracic wall deformities (TWD) is psychological due to cosmetic complaints. The assumption is that appearance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self-esteem and quality of lif... Introduction: The main indication for surgery of thoracic wall deformities (TWD) is psychological due to cosmetic complaints. The assumption is that appearances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self-esteem and quality of life?(QoL). Correction should result in improvement. Methods: Prospective trial. QoL was assessed using the?CHQ and the WHOQOL-bref. Measurements were taken before surgery (T1) and 6 weeks thereafter (T2). Results: Forty-two patients were included.?WHOQOL-bref showed differences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six weeks past surgery on facet body image (p = 0.003).?Self-esteem (CHQ)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at T2.?Concerning the scores on the single step questionnaire (SSQ),?33 patients were “very” to “extremely satisfied” with appearance and increased self-esteem (p < 0.001). Concerning the domain “pain and physical complaints”, CHQ did show a significant change (p < 0.001) with more complaints at T2. Conclusion: Six weeks after surgical correction of a TWD satisfaction with the “new” chest is good;pain seems to be a problem with possible negative influence on self-este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n Quality of Life (Qol) Pectus chest wall DEFORMITY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患者的临床特征
2
作者 张瑾 陈艳红 +2 位作者 刘成伟 熊俞朗 何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6期472-475,526,共5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FW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STEMI并发FWR患者177例,将是否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就诊分为胸痛中心组(89例)和非胸痛中心组(8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并发心室游离壁破裂(FWR)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STEMI并发FWR患者177例,将是否在胸痛中心模式下就诊分为胸痛中心组(89例)和非胸痛中心组(88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指标及治疗等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WR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胸痛中心组比较,胸痛中心组发病到首次医疗接触(S2FMC)时间更长,时间≤3 d的FWR发生率、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更高及下壁心肌梗死例数更多;而FWR平均天数较短,左心室射血分数<40%患者比例更低(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2FMC时间长(OR=1.018,P=0.023)和hs-CRP水平高(OR=1.198,P=0.011)是发生早期FWR(≤3 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患者血运重建比例虽有升高,但心脏破裂(CR)时间提前,这可能与S2FMC时间延长及hs-CRP升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室游离壁破裂 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
下载PDF
冠脉搭桥术后胸痛的随访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雪 冯艺 +2 位作者 杨拔贤 万峰 金新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8-152,共5页
目的:对国人冠脉搭桥术后胸痛(PCP)的发生率,临床特征进行随访研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电话随访45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1~2年的患者,应用口述分级和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 目的:对国人冠脉搭桥术后胸痛(PCP)的发生率,临床特征进行随访研究,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电话随访455例行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后1~2年的患者,应用口述分级和数字评分法(numeric rating scale,NRS)评估患者健康状况,有无胸痛,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伴随症状,恶化因素,对生活、情绪造成的影响等,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冠脉搭桥术后胸痛的发生率为32.7%,疼痛的NRS评分为3.9±1.7分,29.5%有中度以上疼痛,4.1%有重至极重度疼痛。34.2%认为疼痛影响日常生活,39.6%认为疼痛影响到情绪。疼痛发生部位左胸占40.9%,中线占70.5%,右胸占12.1%。6.7%伴有疼痛部位感觉减退,7.4%伴有触诱发痛。恶化因素按发生频率最多的为天气变化(48.3%),疼痛部位受压(11.4%)。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和体重指数是预测PC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CP是一个常见的冠脉搭桥术后的远期并发症,高危患者应该早期干预以减少PC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搭桥 胸痛 随访研究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疗后副反应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栋辉 刘凯 +2 位作者 秦永辉 葛红 王若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31-535,539,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常见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的发生率。方法电子检索 Medline、Pubmed、EBSCO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截至于... 目的:系统评价体部立体定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后常见毒副反应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的发生率。方法电子检索 Medline、Pubmed、EBSCO等外文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等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均截至于2014年2月,阅读并筛选描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常见毒副反应发生的相关文献。通过 R软件 Meta软件包中的 Metaprop函数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立体定向放疗(SBRT)后放疗毒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27篇文献,其中15篇为前瞻性研究,回顾性分析12篇,均为英文文献。常见毒副反应包括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等,其发生率分别为18.24%[95%CI (13.24%~24.59%)]、18.67%[95%CI (13.77%~24.11%)]、12.45%[95%CI (7.28%~20.47%)]。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常见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放射性肺炎、胸壁疼痛、肋骨骨折,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应根据副反应发生的高危因素尽量降低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性肺炎 肋骨骨折 胸壁疼痛 META分析
下载PDF
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毛勇 林琪 +1 位作者 岑浩锋 申文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9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相比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为...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和相比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优势。方法选择电视胸腔镜下使用普通胸外科的缝针及缝线肺大疱缝扎法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21例为单孔缝扎组:余对照组22例为三孔器械组:采用三孔下内镜组织切割缝合器(Endo-GIA),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拔胸引管时间、胸管引流量、术后胸壁神经性疼痛、平均住院日、住院总费用。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死亡。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1.8±0.1)h、术中出血量(14.1±3.0)mL、平均胸管引流量(320.47±17.8)3 mL及引流时间(46.09±11.58)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13±0.65)d,与对照组上述各指标进行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神经性疼痛率9.5%,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患者住院总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缝扎法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疗效确切,患者疼痛轻,且价格适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 术后胸壁神经性疼痛 自发性气胸 费用
下载PDF
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洪丽霞 沈云 +2 位作者 郑杨静 张统一 蔡健华 《癌症进展》 2021年第17期1778-1781,1788,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90例及联合神经阻滞组90例。常规麻醉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记录麻醉复苏时间,评价...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8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常规麻醉组90例及联合神经阻滞组90例。常规麻醉组应用全身麻醉,联合神经阻滞组进行超声引导下胸壁神经阻滞,记录麻醉复苏时间,评价不同时间患者疼痛情况,分析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记录患者家属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常规麻醉组相比,联合神经阻滞组患者恢复呼吸时间、恢复意识时间、拔出气管时间均较短,2、12、24 h疼痛评分均较低,芬太尼用量、疼痛泵按压次数均较少,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及家属满意度均较高,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手术切除治疗乳腺癌中应用超声引导胸壁神经阻滞,能够减少患者麻醉复苏时间,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镇痛效果较好,改善患者术后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生活质量 胸壁神经阻滞 疼痛程度
下载PDF
皮瓣辅助胸壁缝合贴紧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在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郑艳瑜 李晓旭 刘军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5期2769-2773,共5页
目的探讨皮瓣辅助胸壁缝合贴紧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 目的探讨皮瓣辅助胸壁缝合贴紧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94例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统组和研究组,每组47例。传统组接受综合消肿法治疗,研究组于传统组基础上接受皮瓣与胸壁贴紧缝合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满意度、治疗前后上肢水肿情况、上肢功能、肩关节功能、疼痛程度、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较传统组(73.33%)高(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水肿情况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传统组(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估量表(FMA)、Constant-Murley评估量表(Constant-Murley)、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量表(FACT-B)升高,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FMA、Constant-Murley、FACT-B评分高于传统组,VAS评分低于传统组(P<0.05)。研究组满意度(93.48%)较传统组(75.56%)高(P<0.05)。结论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于综合消肿治疗基础上给予皮瓣辅助胸壁缝合贴紧减小腔隙引流、绷带加压效果显著,能减轻上肢水肿程度,缓解患者疼痛,有助于上肢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瓣辅助胸壁缝合 绷带加压 上肢淋巴水肿 上肢功能 疼痛程度
下载PDF
平衡针灸治疗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疗效观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杜航 史建荣 +2 位作者 陈彪 李庆胜 杨幸明 《西部中医药》 2016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活血止痛胶囊口服;试验组单纯采用平衡针灸进行治疗,1次/d,分别观察治疗后5分钟... 目的:观察平衡针灸治疗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活血止痛胶囊口服;试验组单纯采用平衡针灸进行治疗,1次/d,分别观察治疗后5分钟、24、48、72小时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72小时治愈率分别为90.20%和29.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治疗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优于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和活血止痛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壁软组织闭合损伤 疼痛程度 双氯芬酸钠缓释片 活血止痛胶囊 平衡针灸
下载PDF
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9
作者 苏照祥 丁艳秋 王丽燕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1年第6期126-128,共3页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训练组与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行常规训练... 目的探讨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肩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训练组与常规组,各32例。常规组行常规训练,训练组在常规训练的基础上行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VAS)、肩关节功能障碍(CMS)及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训练后两组患者VAS较训练前下降,CMS、SF-36评分较训练前增高,且训练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肩胛胸壁关节运动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关节功能障碍,缓解肩痛,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肩胛胸壁运动训练 脑卒中 偏瘫 肩痛 肩关节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