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二叠系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1
作者 王艳忠 宋磊 +4 位作者 孟涛 操应长 孙沛沛 王淑萍 弭连山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6,共14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成藏系统演化决定储层致密化过程和优质储层成因与分布。以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薄片观察、包裹体分析、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分析等技术,结合埋藏史和构造演化史,对致密砂岩储层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硅质胶结物主要为来源于石英颗粒压溶作用的第一期石英次生加大边,长石溶蚀供源的第二期石英次生加大边、充填石英颗粒破裂缝型自生石英以及充填粒间孔隙型自生石英;高岭石分别为原始沉积的充填孔隙细晶高岭石杂基,大气淡水淋滤长石形成的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深埋藏封闭环境长石溶蚀原位沉淀形成的颗粒形态高岭石;车西洼陷上石盒子组致密砂岩的成岩-成藏系统演化过程为原始沉积的含细晶高岭石杂基的长石质石英砂岩→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黄色荧光油充注→硅质胶结物→天然气→充填孔隙粗晶高岭石→硅质胶结物→蓝色荧光油充注→天然气→颗粒形态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藏系统演化 硅质胶结 高岭石 致密砂岩 上石盒子组 车西洼陷
下载PDF
车斜577井深部地层防塌钻井液技术难点分析与研究
2
作者 李彦操 周建民 +3 位作者 周晓轩 刘霞继 杨倩云 邱春阳 《四川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24-27,共4页
车斜577井下部地层地质构造复杂,沙河街组层理、孔隙及微细裂缝发育,施工中井壁坍塌严重;三开井眼小,地层压力系数低,施工中易发生井漏等复杂情况;井底温度高达180℃,高温下钻井液体系流变性控制较难。为此,分析钻井液技术难点,通过使... 车斜577井下部地层地质构造复杂,沙河街组层理、孔隙及微细裂缝发育,施工中井壁坍塌严重;三开井眼小,地层压力系数低,施工中易发生井漏等复杂情况;井底温度高达180℃,高温下钻井液体系流变性控制较难。为此,分析钻井液技术难点,通过使用复合盐防塌钻井液体系和抗高温无固相钻井液体系,配合相应的钻井液体系维护处理工艺,解决了下部地层的井壁失稳难题,为区块的后续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斜577井 防塌 技术难点 钻井液配方 施工工艺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陡坡带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为例 被引量:12
3
作者 宋亮 苏朝光 +2 位作者 张营革 郝志伟 王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2-228,共7页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 针对车西洼陷北带中浅层砂砾岩体期次划分困难的问题,初步探索出一种在地质和地震资料约束下,基于测井曲线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的砂砾岩体描述方法。通过对测井曲线进行频谱分析,认为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的沉积期次受米氏旋回的控制,偏心率404.0ka和地轴倾角53.6ka周期控制着四、五级层序的发育,是进行砂砾岩体期次划分与对比的基础。因此,依据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理论,在纵向上对车西洼陷北带东营组砂砾岩体进行了精细的划分,共识别出8~10个小的扇体期次。研究表明,应用米氏旋回和小波变换技术分析高频旋回,提高了沉积旋回研究的定量化水平。其中,设计的米氏旋回滤波曲线和选取的小波变换系数与高频旋回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可有效地指导砂砾岩体期次的精细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 高频旋回 米氏旋回 小波变换 陆相断陷盆地 车西洼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车西地区湖底扇沉积特征及储集物性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鹏 罗霞 +2 位作者 苏朝光 张营革 牟敏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湖底扇是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及洼陷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两种类型,二者在沉积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扇体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微裂缝起到重要的连通作用,属... 湖底扇是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及洼陷带的一种重要的沉积类型,根据其成因机制上的差异,分为滑塌浊积扇和深水浊积扇两种类型,二者在沉积特征及地震反射特征等方面均有所差异。扇体的储集空间以次生溶孔为主,微裂缝起到重要的连通作用,属中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受岩性组合、溶蚀作用、沉积相带及异常高压的影响,其中溶蚀作用及异常高压有效地改善了储集物性。勘探实践表明,扇体生、储、盖配置好、油气充满度高,具有较大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底扇 储集性能 异常高压 车西地区
下载PDF
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异常高压形成机制及其对特低渗储层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振宇 顾家裕 +2 位作者 郭彦如 阿里木江 吴中彬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7,24,共7页
通过对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沉积、构造、成岩、物性、试油试采等资料综合分析,深入探讨该区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储层产生的各种影响。研究表明:异常高压发育主要与地层不均衡压实有关,其次矿物成岩作用有助于超压的保存... 通过对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碎屑岩储层沉积、构造、成岩、物性、试油试采等资料综合分析,深入探讨该区异常高压的成因机制及其对储层产生的各种影响。研究表明:异常高压发育主要与地层不均衡压实有关,其次矿物成岩作用有助于超压的保存与提高;异常高压有效抑制了地层温度的增加和成岩作用的进一步加深;异常高压有效减缓了地层压实作用的增强,致使储层深部次生孔隙保存相对较好,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射孔厚度一定的情况下,以泥质砂岩为主的特低渗储层并非地层压力越大油气产能越高,高产油层压力系数1.2~1.3,这与储层内单砂体有效厚度、物性参数、含油饱和度、压力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洼陷 异常高压 特低渗储层 储层物性 地质参数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洼陷油-源对比及运移规律探讨 被引量:22
6
作者 孔祥星 张林晔 徐思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通过对车西洼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特征、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油气运移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现今埋深2 800~3 000 m以下的Es3 (下—中)烃源岩是车西洼陷主力烃源岩,埋深2 200 m以下的Es3(上)及Es1 烃源岩具有一定的低熟资源潜力;目前已... 通过对车西洼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特征、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油气运移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现今埋深2 800~3 000 m以下的Es3 (下—中)烃源岩是车西洼陷主力烃源岩,埋深2 200 m以下的Es3(上)及Es1 烃源岩具有一定的低熟资源潜力;目前已发现的原油绝大多数源于Es3(下)优质烃源岩,而源于Es3(中),Es3(上)及Es1 烃源岩的原油仅有零星发现;Es3(下)烃源岩早期生成油气以顺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Es2 储层成藏为主,后期由于垂向运移通道封闭,则以侧向进入Es4(上)储层或古潜山储层中成藏为主,Es3(下)烃源岩下伏Es4(上)储层或古潜山储层圈闭应该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源对比 烃源岩 下第三系 车西洼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车西洼陷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永辉 夏斌 +3 位作者 万念明 万志峰 施秋华 蔡嵩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93-598,共6页
车西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伸展半地堑充填、断块强烈活动、断块活动复杂化、埋深加大四个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构造活动为沉积物质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和生烃条件,形成了大量的铲式构造样式,改善... 车西洼陷新生代构造演化经历了伸展半地堑充填、断块强烈活动、断块活动复杂化、埋深加大四个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一方面,构造活动为沉积物质提供了有利的沉积环境和生烃条件,形成了大量的铲式构造样式,改善了扇体的储集物性,断层活动强弱的周期性变化也形成了多套生储盖体系。另一方面,断层活动形成了大量断块、逆牵引等有利圈闭条件,断裂活动强弱变化,使得断裂开启和闭合,为油气运移与保存创造了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洼陷 构造演化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不同期次浊积扇体地震沉积学研究——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 被引量:10
8
作者 栗宝鹃 董春梅 +3 位作者 林承焰 程俊阳 任丽华 郭威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9,共15页
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针对研究区浊积扇体"单期厚度难辨、纵向多期叠置,单个形态难识、横向顺势延展"的特点,在井震标定和分频解释共同确定的等时层序地层界限之内,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相分析与... 以车西洼陷缓坡带车40-44块沙三上亚段为例,针对研究区浊积扇体"单期厚度难辨、纵向多期叠置,单个形态难识、横向顺势延展"的特点,在井震标定和分频解释共同确定的等时层序地层界限之内,以沉积相模式为指导,采用地震相分析与地层属性切片相结合的方法,对浊积扇体的横向展布形态和纵向演化规律进行描述和刻画,由此达到对不同期次浊积扇体进行精确识别和精细描述的目的。在研究过程中,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识:1Es31和Es34期次顶、底界限由井震结合标定,其等时性可利用分频解释技术确定;2根据地震相的分布位置及特点,发现浊积扇体均分布于同沉积断层下降盘,且"纵向叠置、横向迁移";3通过地层切片与均方根振幅属性相结合分析,刻画出不同期次浊积扇体横向上受地势影响、呈裙带状分布的规律,和纵向上自下而上扇体数量增多且连续性增强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扇 地震沉积学 地震相 地层切片 期次划分 车西洼陷
下载PDF
车西洼陷南坡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控因素 被引量:8
9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38-44,共7页
依据地质录井、岩心压汞测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应用生长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定量评价、岩石薄片分析和盆地模拟恢复古压力等方法,对车西洼陷南坡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期油源断层的活动时间和活... 依据地质录井、岩心压汞测试和地层测试等资料,应用生长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定量评价、岩石薄片分析和盆地模拟恢复古压力等方法,对车西洼陷南坡油气成藏和富集的主控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馆陶组沉积期油源断层的活动时间和活动部位控制源上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和宏观分布;研究区形成断层侧向封堵的条件为泥岩涂抹势大于22,泥岩涂抹因子小于1.5,断层泥比率大于0.73,沙二段底部、沙三上亚段和沙四上亚段达到断层侧向封堵条件;源下油气成藏主要受储层孔喉半径和成藏期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控制,沙四上亚段储层孔喉半径大于0.24μm,储层埋深小于4.0 km的沉积有利相带发育区为有利储层发育地区;源下油气藏含油边界附近,在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距今2 M a)存在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的耦合关系,据此预测源下油气藏含油范围为明化镇末期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大于0.6 MPa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洼陷 断层侧向封堵 油源断层 剩余压力 孔喉半径 含油范围
下载PDF
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定量评价及与油气运聚的关系——以车西洼陷曹家庄断阶带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4,共7页
在定量评价车西洼陷曹家庄断阶带4条生长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断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大量生烃期与断层停止活动时间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源上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和宏观分布与馆陶期断层活动时间和活... 在定量评价车西洼陷曹家庄断阶带4条生长断层活动性和封闭性的基础上,研究了断层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大量生烃期与断层停止活动时间具有较好的匹配关系,源上油气藏油气富集程度和宏观分布与馆陶期断层活动时间和活动部位有关;此外,原油地球化学指标特征揭示了油气成藏还受断层切割成熟烃源岩层位控制,研究区3条正向正断层馆陶期活动部位为源上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泥岩涂抹特征与油气显示关系表明,研究区形成断层侧向封堵的条件为泥岩涂抹势CSP>22,断层泥比率SGR>0.73,泥岩涂抹因子SSF<1.5,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砂泥岩发育情况、断层断距的大小和断层两侧岩性对置关系,正向正断层封闭性较反向正断层封闭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洼陷 定量评价 断层活动性 封闭性 油气运聚
下载PDF
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路慎强 王健 +2 位作者 操应长 谭明友 张营革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9,112-113,共4页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 车西洼陷沙二段沉积时期广泛发育浅水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因沉积砂体的碎屑颗粒粒度是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能量强度的响应,故在岩心观察及系统取样分析的基础上,对滩坝砂体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水动力学意义进行了深入研究。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主要存在低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高截点高斜一跳一悬式、两跳一悬式和滚动、跳跃加悬浮式4种粒度概率曲线及两峰型、三峰型、多峰型3种样式的粒级—标准偏差图。利用粒级—标准偏差方法对滩坝砂体的环境敏感粒度进行计算,结合粒度概率图进行分析,在研究区确定出了4类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分别反映了悬浮搬运、沿岸流、波浪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流体作用下的4类水动力类型,且波浪和沿岸流是控制滩坝砂体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水动力类型。在车西洼陷沙二段滩坝砂体沉积时期,水动力类型以波浪为主,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60%以上,沿岸流作用强度较弱,其环境敏感粒度组分占粒度总体的比例一般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敏感粒度组分 水动力 滩坝砂体 沙二段 车西洼陷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参数特征与裂缝类型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茹 梁书义 +1 位作者 周瑶琪 李晓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3-469,共7页
根据车西地区下古生界潜山的岩芯观察与稳定碳氧同位素数据,结合钻井地质、生产动态资料,划分了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类型;研究了裂缝长度、宽度、倾角、充填等特征参数,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裂缝特征参数与构造部位... 根据车西地区下古生界潜山的岩芯观察与稳定碳氧同位素数据,结合钻井地质、生产动态资料,划分了车西地区下古生界储层裂缝类型;研究了裂缝长度、宽度、倾角、充填等特征参数,并探讨了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了裂缝特征参数与构造部位、埋藏深度、油气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 下古生界 裂缝 特征参数 碳氧同位素
下载PDF
成藏期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耦合恢复油气成藏过程——以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蒋有录 万涛 +1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5-272,共8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主要油田储层孔喉半径与含油气性关系的研究,确定了现今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结合地层沉积速率和压实模型,得到了不同时期储层排替压力下限。基于成藏期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的耦合关系恢复了研究区主要油田... 通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主要油田储层孔喉半径与含油气性关系的研究,确定了现今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结合地层沉积速率和压实模型,得到了不同时期储层排替压力下限。基于成藏期剩余压力与储层排替压力下限的耦合关系恢复了研究区主要油田源下油气藏的形成过程。在古近系东营组沉积末期有少量油气充注,在馆陶组沉积中期生烃范围恢复到东营组剥蚀期前的水平并再次充注,主体油藏大规模聚集形成于明化镇组沉积早期,南部斜坡带的潜山油气藏成藏期最晚,为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距今2Ma左右)。根据成藏期油气运聚动力与阻力的耦合关系,预测源下油气藏分布范围为明化镇组沉积末期沙三段底部剩余压力大于0.6MPa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压力 储层排替压力下限 油气成藏过程 源下油气藏 车西洼陷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低位扇勘探 被引量:13
14
作者 郭玉新 林会喜 王亚琳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28-30,41,共4页
对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并着重对沙四段上亚段低位扇进行了分析。该低位扇为扇三角洲沉积,其展布受控于车西缓坡发育的断裂坡折带。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表明,低位扇的成藏主要受烃源岩... 对车西洼陷缓坡带下第三系进行了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了缓坡带层序地层模式,并着重对沙四段上亚段低位扇进行了分析。该低位扇为扇三角洲沉积,其展布受控于车西缓坡发育的断裂坡折带。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表明,低位扇的成藏主要受烃源岩、储集层、油气运移路径(同沉积断层和不整合面)及同沉积断层、储层展布控制,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利用该分析成果指导该区低位扇油藏的勘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洼陷 缓坡带 下第三系 低位扇 油气勘探 断裂坡折带 沉积体系
下载PDF
基于地震影像学的砂砾岩体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以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沙三段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束宁凯 汪新文 +1 位作者 宋亮 苏朝光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7-61,共5页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体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裂缝发育区。由于单一的相干、曲率等地震属性多解性强,不能准确、精细地反映裂缝发育情况,尝试采用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对研究区沙三段砂砾岩体进行裂缝...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沙三段砂砾岩体高效勘探开发的关键是预测裂缝发育区。由于单一的相干、曲率等地震属性多解性强,不能准确、精细地反映裂缝发育情况,尝试采用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对研究区沙三段砂砾岩体进行裂缝精细预测。结果表明,相似性、最大正曲率和倾角曲率属性对车西地区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的裂缝发育较为敏感。采用RGB-IHS变换的多属性融合体在剖面和平面上能够清晰地展示裂缝的发育位置和展布形态。预测结果显示,在车71—车57井区受构造活动和异常高压的影响发育构造缝和超压缝交织的网状缝,在车古25井区受异常高压影响形成了沿多个方向展布的超压缝。基于地震影像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在砂砾岩体裂缝预测中的成功应用,进一步拓展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对其他类型油藏的裂缝预测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影像学 RGB-IHS变换 多属性融合 裂缝 砂砾岩体 车西地区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车西北部古潜山油气藏特征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红梅 王亚琳 +1 位作者 张家震 曹淑敏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7-30,共4页
近几年 ,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 ,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 ,被下第三系覆盖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 近几年 ,车西北部古潜山带的勘探获重大突破 ,发现了太古宇、下古生界、上古生界等多层系的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类型有风化壳型、古潜山内幕型。该区古潜山地质结构、成藏条件分析表明 ,被下第三系覆盖的车西北部古潜山带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单元之一 ,不同的构造单元具有不同的油气分布特征 ,而储集条件控制了油气富集高产。古潜山油气藏多与第三系油气藏上下叠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北部 古潜山 油气藏特征 成藏条件 车西洼陷
下载PDF
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特征及机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学军 向立宏 +3 位作者 郝雪峰 王中蛟 李晓燕 银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111,共5页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 针对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是否存在油气倒灌运移成藏这一问题,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对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烃源岩与储层对接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沙三段烃源岩是车西洼陷的有效烃源岩,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为"上生下储"型,沙三段4700m以下有效烃源岩存在油气倒灌成藏现象。源储对接关系分析表明,曹家庄断阶带以北洼陷区沙四段上亚段油藏中的原油来自上部沙三段烃源岩。油气成藏要素剖析结果表明,沙三段与沙四段上亚段"厚泥下砂"的岩性匹配关系、沙三段烃源岩超压、烃源岩与储层之间的压差以及隐蔽输导体系是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控因素;油气倒灌运移距离与烃源岩剩余压力具有正相关关系,烃源岩之下储层的物性条件对其含油性具有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倒灌运移 烃源岩超压 隐蔽输导体系 成藏机理 车西洼陷
下载PDF
车西洼陷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万涛 蒋有录 +2 位作者 林会喜 彭传圣 毕彩芹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7-541,共5页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 根据岩心观察描述、铸体薄片、岩心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了车西洼陷沙四上亚段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特征,探讨了影响低渗透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储层岩性以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平均孔隙度为14.3%,平均渗透率为13.2×10-3μm2,以低渗透砂岩储层为特征,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微裂缝为主,储层孔喉半径一般小于6μm。当孔喉半径小于0.24μm,渗透率小于0.4×10-3μm2,排替压力大于1 MPa时,储层含油气性变差。影响沙四上亚段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孔喉半径、沉积物颗粒大小、溶蚀孔隙和微裂缝的发育情况,以及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孔喉半径大的储层沉积物颗粒相对较粗,储层物性相对较好。溶蚀孔隙主要发育在2 000~2 600 m和3 000~3 700 m,溶蚀孔隙的发育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微裂缝主要发育在断裂带附近,可提高储层渗透率5.4~220.1倍。泥质质量分数和碳酸盐岩质量分数的增加使孔隙度减少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孔喉半径 沉积物颗粒大小 溶蚀孔隙 微裂缝 车西洼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车西地区地层超压的展布特征及成因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魏海泉 夏斌 +2 位作者 侯树杰 蔡周荣 张永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通过研究区剩余压力的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分析,认为车西地区深层普遍存在超压现象,纵向上超压一般出现在2000多米深处,往下开始时剩余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深度增大,剩余压力值波动较大;在平面分布上,剩余压力等值线呈北东向延伸,... 通过研究区剩余压力的纵向和平面展布特征分析,认为车西地区深层普遍存在超压现象,纵向上超压一般出现在2000多米深处,往下开始时剩余压力与深度呈线性关系,随着深度增大,剩余压力值波动较大;在平面分布上,剩余压力等值线呈北东向延伸,与埕南断裂走向基本相同,超压的空间分布与生油洼陷基本一致。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对超压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车西地区超压的形成与区域构造演化中强烈断陷阶段(T6-T2)关系最密切,进入强烈断陷阶段后,车西地区快速沉降,引起地层不均衡压实和有机质生烃作用,是深层超压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地区 超压 展布特征 成因机制 济阳坳陷
下载PDF
车镇凹陷车西洼陷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如良 宋传春 冯光铭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8-31,共4页
从车镇凹陷车西洼陷烃源岩、油气运移、构造及储集层等方面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 ,探讨了构造、烃源岩、沉降中心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油气向洼陷边坡侧向运移 ,呈放射状分布 ;环绕沉降中心分布的断层、岩性尖灭、地层反倾等... 从车镇凹陷车西洼陷烃源岩、油气运移、构造及储集层等方面研究了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规律 ,探讨了构造、烃源岩、沉降中心与油气富集的关系。油气向洼陷边坡侧向运移 ,呈放射状分布 ;环绕沉降中心分布的断层、岩性尖灭、地层反倾等构造带与鼻状构造带走向垂直 (或斜交 ) ,油气呈环带状分布 ;其放射状及环带状复合 ,形成了现今点、线、面多种油气分布格局 ;沉降中心及沉积中心不一致 ,位于沉积中心附近的构造带油气最富集。可依据环带状与放射状构造的发育及相交关系、沉降中心与生油中心的位置关系、烃源层有机质丰度及储集层分布规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镇凹陷 车西洼陷 构造带 沉降中心 储集层 油气富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