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rly-Middle Paleozoic Andes-type Continental Margin in the Chifeng Area, Inner Mongolia: Framework, Geochronology and Geochemistry and Implications for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被引量:5
1
作者 YAN Linjie XU Bei +1 位作者 ZHANG Jiaming WANG Yan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57-74,共18页
Three tectonic unit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Chifeng area, Inner Mongolia, from north to south, including the Qiganmiao accretionary prism, Jiefangyingzi arc belt and Sidaozhangpeng molasse basin, which formed an ... Three tectonic unit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the Chifeng area, Inner Mongolia, from north to south, including the Qiganmiao accretionary prism, Jiefangyingzi arc belt and Sidaozhangpeng molasse basin, which formed an Andeantype active continent margin during the early to middle Paleozoic. The Qiganmiao accretionary prism is characterized by a mélange that consists of gabbro, two-mica quartz schist and basic volcanic rock blocks and heterogeneously deformed marble matrix. Two zircon U-Pb ages of 446.0±6.3 Ma and 1104±27 Ma have been acquired and been interpreted as the metamorphic and forming ages for the gabbro and two-mica quartz schist, respectively. The prism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to middle Paleozoic southward subduction of the Paleo Asian Ocean(PAO) and represents a suture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craton(NCC) and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CAOB). The Jiefangyingzi arc belt consists of pluton complex and volcanic rocks of the Xibiehe and Badangshan Formations, and Geochronology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The first stage is represented by the Xibiehe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which belong to the subalkaline series, enriched LREE and LILE and depleted HFSE, with negative Eu anomalies, and plot in the volcanic arc field in discrimination diagrams. These characters indicate that the Xibiehe Formation results from to the continental arc magmatic activity related to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O during 400–420 Ma. Magmatism of the second stage in 380–390 Ma consists of the Badangshan Formation volcanic rocks. Geochemistry analysis reveals that rhyolite, basaltic andesite and basalt of the Badangshan Formation were developed in continental margin arc setting. Moreover, the basaltic andesite and basalt display positive Sr anomalies, and the basalt have very low Nb/La values, suggesting that fluid is involved in magma evolution and the basalts were contaminated by continental crust. The sequence of Sidaozhangpeng molasse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proximity, coarseness and large thickness, similar to the proximity molasses basin. According to our field investigation,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data, combined with previous research in this area, a tectonic evolutionary model for Andes-type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of the CAOB has been proposed, including a development of the subduction-free PAO before 446 Ma, a subduction of the PAO and arc-related magmatism during 446–380 Ma, and formation of a molasse basin during 380–360 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feng area andes-type continental margin early-middle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下载PDF
文旅融合背景下赤峰地区博物馆临时展览的办展趋势研究
2
作者 张博程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1-34,共4页
伴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结合逐步深入,各地博物馆作为地域历史文化传承、保存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也将迎来运营模式的新变革,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并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齐头并进,成为行业内所关注... 伴随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结合逐步深入,各地博物馆作为地域历史文化传承、保存和展示的重要载体,也将迎来运营模式的新变革,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价值,并助力经济发展,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齐头并进,成为行业内所关注的重点话题。文章以赤峰地区博物馆的实际情况为例,分析当前文旅融合对于博物馆发展的影响,以及办展趋势,并以此为抓手,为后续文旅融合时代下博物馆展览工作的开展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博物馆在地区经济和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家园建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博物馆 赤峰地区 临时展览
下载PDF
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
3
作者 楼梅竹 张学勇 任洪国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文旅规划变革的需求,探讨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以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以“生态为底线、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引擎、空间为载体、用地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文旅规划转变方向,从管区规划、...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文旅规划变革的需求,探讨文旅规划模式及用地路径。以赤峰喀喇沁旗大马鞍山地区为研究案例,根据以“生态为底线、市场为依托、项目为引擎、空间为载体、用地为保障”的五位一体文旅规划转变方向,从管区规划、前景分析、文旅项目库建立、文旅项目空间布局、文旅项目用地落位等5个方面构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文旅规划的创新模式,并提出建设用地指标分区储备、建设用地指标利用、建设用地指标分步管控、点状供地指标储备、村庄点状供地指标利用等用地路径,以期促进文旅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文旅规划 模式与路径 大马鞍山地区 赤峰喀喇沁旗
下载PDF
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籽脂肪酸及氨基酸成分分析
4
作者 毕晓丹 赵雪梅 李晓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8期187-189,共3页
为探讨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籽的有效成分,对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籽中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赤峰紫斑牡丹籽含油率31.4%,蛋白质含量24.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3.19%,主要有α-亚麻酸(43.80%)、亚油酸(26.9... 为探讨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籽的有效成分,对赤峰地区紫斑牡丹籽中脂肪酸和氨基酸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赤峰紫斑牡丹籽含油率31.4%,蛋白质含量24.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总脂肪酸的93.19%,主要有α-亚麻酸(43.80%)、亚油酸(26.90%)、油酸(22.20%)。赤峰紫斑牡丹籽中饱和脂肪酸种类少于山西绛县紫斑牡丹、河南洛阳凤丹牡丹。赤峰紫斑牡丹籽中含有9种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共有11种氨基酸含量与绛县紫斑牡丹存在显著差异(P<0.05)。赤峰地区栽培的紫斑牡丹籽含油率和蛋白质含量均较高,牡丹籽油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牡丹籽氨基酸组成种类全面,必需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农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斑牡丹 脂肪酸 氨基酸 赤峰地区
下载PDF
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修正
5
作者 郭延杰 安全 +3 位作者 于章棣 张延琴 冯超 海明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3年第4期15-20,共6页
选取2010—2019年赤峰市及邻区发生的884次地方震,针对该区域1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160个地震事件,基于残差统计方法,得到各台站单台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得出单台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进而... 选取2010—2019年赤峰市及邻区发生的884次地方震,针对该区域10个地震台站记录的5160个地震事件,基于残差统计方法,得到各台站单台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发布震级的偏差、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得出单台震级平均偏差随震中距的变化,进而修正研究区域地方性震级量规函数,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使用修正后量规函数计算的标准差(0.284)小于由原量规函数计算的标准差(0.356),且所得震级偏差分布较由原量规函数所得结果更集中,说明应用修正量规函数测定赤峰及邻区地方性震级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及邻区 地方性震级 量规函数 震级偏差
下载PDF
赤峰地区池塘养殖松浦镜鲤技术要点
6
作者 王利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2期157-158,共2页
松浦镜鲤(Cyprinuscarpio Songpu mirror)是在原松浦镜鲤选育系(F 4)的基础上,采用混合选育而得的优良品种。文章主要介绍了赤峰地区池塘养殖松浦镜鲤的池塘和水质条件、苗种投放、日常管理、养殖技术等要点,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 赤峰地区 松浦镜鲤(Cyprinuscarpio Songpu mirror) 池塘养殖
下载PDF
史前遗址活化利用策略--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
7
作者 宋晋 于家兴 周觅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117-120,共4页
针对史前遗址普遍存在的观赏性差、认知度低、展示利用方式单调等问题,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从分析史前遗址的特殊性与保护利用现状入手,结合地方实际,提出建立情景化遗址体验区和遗产廊道、创新阐释手段,注重游客参与、推进区域协同,... 针对史前遗址普遍存在的观赏性差、认知度低、展示利用方式单调等问题,以内蒙古赤峰地区为例,从分析史前遗址的特殊性与保护利用现状入手,结合地方实际,提出建立情景化遗址体验区和遗产廊道、创新阐释手段,注重游客参与、推进区域协同,实现文旅融合三个方面的活化利用策略,促进遗址保护利用与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协调发展,为相关地区史前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遗址 活化利用 赤峰地区 史前文化遗产 文旅融合
下载PDF
内蒙古赤峰北部地区多金属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8
作者 王宏明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20期57-59,共3页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段南坡黄岗梁—甘竹二庙背斜东北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和北缘造山带—林西中—晚华力西—印支造山带,成矿地质条件比较好。本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侵入岩及矿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矿床成... 研究区位于大兴安岭东南段南坡黄岗梁—甘竹二庙背斜东北段,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陆块和北缘造山带—林西中—晚华力西—印支造山带,成矿地质条件比较好。本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侵入岩及矿化特征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进行研究,多种找矿标志明显,铅锌锡多金属矿显示出良好的找矿潜力。研究结果为以后的地质勘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峰北部地区 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赤峰地区孢粉分析与先人生活环境初探 被引量:47
9
作者 许清海 杨振京 +2 位作者 崔之久 阳小兰 梁文栋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3-457,共5页
从考古孢粉学角度 ,根据赤峰七锅山剖面孢粉分析 ,结合赤峰地区古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 ,探讨了赤峰地区 80 0 0aB .P .以来的先人生活环境 ,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演变的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84 0 0~ 62 0 0aB .P .为温暖湿... 从考古孢粉学角度 ,根据赤峰七锅山剖面孢粉分析 ,结合赤峰地区古文化遗址的考古资料 ,探讨了赤峰地区 80 0 0aB .P .以来的先人生活环境 ,以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演变的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84 0 0~ 62 0 0aB .P .为温暖湿润的草原气候 ,先人既狩猎捕鱼 ,也种植作物和放牧 ;6 2 0 0~ 4 0 0 0aB .P .,随着森林的破坏 ,环境逐渐恶劣 ,农业水平下降 ;4 0 0 0~ 2 5 0 0aB .P .植被以草原为主 ,气候温干 ,先人以旱作农业为主 ;2 5 0 0aB .P .至现在 ,植被为典型的蒿草草原 ,气候温和偏干 ,农业和畜牧业相对发展 ,人类活动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古环境 人类活动 赤峰地区 自然环境 气候
下载PDF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33
10
作者 杨扬 高福红 +4 位作者 陈井胜 周漪 张健 金鑫 张彦龙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57-268,共12页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由流纹岩、粗安质熔结凝灰岩、粗安岩组成。通过LA-ICP-MS技术对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晶,发育振荡环带,Th/U值较高(0.50~2.26),为岩浆成因。...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由流纹岩、粗安质熔结凝灰岩、粗安岩组成。通过LA-ICP-MS技术对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晶,发育振荡环带,Th/U值较高(0.50~2.26),为岩浆成因。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6±2)Ma(n=24)和(157±3)Ma(n=19),形成于晚侏罗世;玛尼吐组火山岩样品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47±2)Ma(n=18),形成时代属于晚侏罗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2±1)Ma(n=23)和(138±3)Ma(n=18),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应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 火山岩 锆石U-PB定年 赤峰地区
下载PDF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的构造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18
11
作者 牛树银 王宝德 +8 位作者 张建珍 马宝军 孙爱群 聂凤军 江思宏 陈超 张占升 刘福林 赵志远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8-354,共7页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地台北缘进入了典型的陆内伸展造山阶段,究其成因可能与地幔热柱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认为金厂沟梁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并且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本文在简述其成矿构造背景、含...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地台北缘进入了典型的陆内伸展造山阶段,究其成因可能与地幔热柱活动密切相关。研究认为金厂沟梁是一较典型的幔枝构造(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第三级单元),并且是该区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本文在简述其成矿构造背景、含金矿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金厂沟梁金矿的矿体展布、成矿作用、控矿构造,进而总结了成矿规律,归纳了成矿模式。认为由于对面沟张扭性断裂和头道沟张扭性断裂较大幅度的正断下掉作用,使含矿变质岩系地块较好地得以保存,因此,矿体纵向上具有较大的延深,甚至向深部可能由脉状、大脉状过渡到断裂蚀变岩型金矿,更深部有否还存在斑岩型金铜矿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作用 找矿模式 找矿预测 赤峰地区
下载PDF
内蒙赤峰地区若干主干断裂带的构造热年代学 被引量:58
12
作者 刘伟 杨进辉 李潮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17-728,共12页
黑里河-宋三家和西拉木仑近东西向断裂的宏观和显微组构特征均指示了右行走滑剪切;小城子-八里罕北北东向断裂显示了平面上的左行剪切和剖面上的正断式剪切。根据断裂糜棱岩中长石残斑与韧性基质在粒径上的显著差异,采用逐级破碎、逐级... 黑里河-宋三家和西拉木仑近东西向断裂的宏观和显微组构特征均指示了右行走滑剪切;小城子-八里罕北北东向断裂显示了平面上的左行剪切和剖面上的正断式剪切。根据断裂糜棱岩中长石残斑与韧性基质在粒径上的显著差异,采用逐级破碎、逐级分选的方法,逐次剔除长石残斑。从细粒韧性基质中分选出钾长石、斜长石和黑云母,进行糜棱岩矿物内部Rb-Sr等时线定年和单颗粒黑云母的激光熔化^(40)Ar/^(39)Ar定年。定年结果显示,糜棱岩化促进了手标本尺度上的同位素均一化,造成了原岩同位素时钟的重置。定年结果表明,黑里河-宋三家断裂变形的年龄为232Ma;西拉木仑断裂右行挤压走滑的年龄为165Ma。蒙古古生代岩浆弧与华北地块北缘的碰撞拼贴,以及华北-蒙古联合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拼贴的远程效应,导致了上述2期变形。小城子-八里罕断裂的左行和正断式剪切的年龄介于127~117Ma,与喀喇沁核杂岩的快速隆升时期相同。壳-幔隆升促进了中下地壳的韧性化和拆离,导致了北北东向断裂的左行和正断式剪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内部Rb—Sr等时线定年 黑云母的激光”Ar/”Ar定年 断裂糜棱岩 韧性基质 主干断裂 内蒙赤峰地区
下载PDF
赤峰南部金地球化学块体评价 被引量:4
13
作者 雷万杉 王淼 +2 位作者 张振庭 娄德波 刘亚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5-261,共7页
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以赤峰南部的区域地质为背景,利用1/20万化探扫面所提供的地化信息,对该区域的金矿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圈出地球化学块体1个,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体8个;并提出: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 以'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为基础,以赤峰南部的区域地质为背景,利用1/20万化探扫面所提供的地化信息,对该区域的金矿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圈出地球化学块体1个,区域地球化学异常体8个;并提出:北东向断裂与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太古界矿源层及其附近及燕山早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及其附近为地球化学块体含矿的主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块体 含矿性评价 金矿 赤峰南部
下载PDF
赤峰北部地区Pb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铅矿资源评价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淼 雷万杉 +1 位作者 马艳英 程东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赤峰北部地区的Pb 1/20万化探扫描资料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内Pb的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铅矿产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2个规模不等的Pb地球化学块体,6个规模相对较小的Pb地球化学异常区。分析了含矿Pb地... 以赤峰北部地区的Pb 1/20万化探扫描资料为基础,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内Pb的地球化学块体特征及铅矿产资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确定了2个规模不等的Pb地球化学块体,6个规模相对较小的Pb地球化学异常区。分析了含矿Pb地球化学块体的控制因素:燕山期中酸性侵入杂岩的接触带或接触外带是块体产出的有利部位;二叠系黄岗梁组、大石寨组及侏罗系玛尼土组、新民组和志留系上统杏树洼组等为主要块体赋存层位;北西向、北东向断裂对块体规模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已知矿床勘探深度1 000 m为准则,计算了块体和异常区的铅矿产资源量以及全区铅矿产资源总量,得出全区铅矿产预测资源量为1 893.53万t。划分出9个铅矿产成矿远景区,其中具有成矿前景的一级远景区3个,分别是子块体1113-1号、1411-1号、3111-1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块体 PB 矿产资源 赤峰北部
下载PDF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非金属成矿系列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锦 王宇林 +2 位作者 闫楠 仲米山 贾翠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 研究表明,满克头鄂博组、玛尼吐组、白音高老组和义县组中酸性火山岩是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叶腊石、高岭石等非金属矿床的重要赋矿层位,并形成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和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在矿床特征和成因研究后认为,矿床的时空分布主要受控于区域性NNE向断裂和中生代火山岩建造,成矿作用对矿床成因类型及组合关系、成矿原岩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微环境对矿床的改造均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根据含矿建造、区域构造和矿床的分布特征,在区内划分出呈NNE-NE向展布的赛罕塔拉—查干诺尔、桥头—小牛群、宁城—平泉3条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带和查干沐伦—哈拉哈达—罕苏木苏木叶腊石-高岭石成矿带,建立了赤峰地区珍珠岩-沸石-膨润土成矿系列及叶腊石-高岭石成矿系列的成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系列 成因模式 珍珠岩矿 沸石矿 膨润土矿 叶腊石矿 赤峰地区
下载PDF
赤峰地区晚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彬 宋江 +1 位作者 李朝柱 杨欣德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1-1274,共14页
内蒙古赤峰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是我国东部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160~147 Ma和早白垩世132~129 Ma两个时期,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晚期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局部夹少... 内蒙古赤峰地区发育大面积的晚中生代火山岩,是我国东部巨型火山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160~147 Ma和早白垩世132~129 Ma两个时期,早期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晚期主要为酸性火山岩,局部夹少量的基性火山岩。晚侏罗世早期的安山岩SiO_2含量较低,MgO含量较高,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流纹岩是安山质熔浆底侵导致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的产物。晚侏罗世晚期的流纹岩具有与A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形成于伸展构造背景下。早白垩世晚期的流纹岩属于钾玄岩系列,与同时代的玄武岩构成双峰式岩石组合,流纹岩来源于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赤峰地区晚中生代的两期火山活动都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的演化有关,它们分别形成于两次陆壳加厚之后的陆内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岩石成因 晚中生代 构造背景 赤峰地区
下载PDF
适于赤峰地区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宁朝辉 董喆 +4 位作者 张丽妍 郑伟 边丽梅 郝春雷 张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1期6968-6969,6972,共3页
[目的]对4个供试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筛选适宜赤峰地区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方法]4个玉米品种分别为先玉335、农华101、KX4574和NK718,种植面积分别为0.187、0.133、0.187、0.213 hm2,行距50.0 cm,株... [目的]对4个供试玉米(Zea mays L.)新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筛选适宜赤峰地区机械化种植的玉米新品种。[方法]4个玉米品种分别为先玉335、农华101、KX4574和NK718,种植面积分别为0.187、0.133、0.187、0.213 hm2,行距50.0 cm,株距26.7cm,理论种植密度75 000株/hm2。[结果]4个玉米新品种都比较适合在赤峰市松山区种植。各品种生长发育良好,抗逆性强。先玉335产量最高,平均为14 875.5 kg/hm2,表现为穗粒数最多,出子率最高;NK718平均产量为13 758.0 kg/hm2,表现为单位面积穗数最多,百粒重最重;KX4574平均产量为12 985.5 kg/hm2,表现为穗长最长,秃尖最小,穗粒重最重;农华101平均产量为12 192.0 kg/hm2,其中穗粒数、百粒重和出子率均较低,这是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该研究可为提高赤峰地区玉米机械化利用率,切实实现增产、增效、增收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新品种 机械化 农艺性状 赤峰地区
下载PDF
赤峰南部—朝阳地区地热田成因及地质模式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宇林 杨春 李宪杰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343-346,共4页
针对赤峰南部—朝阳地区地热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研究其地质构造、水源补给、浅部冷水混合作用影响等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地热田成因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在地形高差和相应的水力压差的作用下,近东西向导水断层汇集... 针对赤峰南部—朝阳地区地热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在研究其地质构造、水源补给、浅部冷水混合作用影响等特征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地热田成因的地质模式。研究表明:在地形高差和相应的水力压差的作用下,近东西向导水断层汇集补给区大气降水,并成为地下深部径流通道,地下水经正常或偏高的大地热流加热后,在近东西向断层与导水性差的另一条断层交汇部位的构造破碎带上涌形成地热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田成因 对流型地热系统 地质模式 赤峰南部—朝阳地区
下载PDF
赤峰地区丙肝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明全 李连友 李连兴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5期2-4,共3页
目的探讨赤峰地区丙肝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赤峰地区796例H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型与HCVRNA含量、AST含量、AL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者中混合基因型高于单纯HCV感染,χ2=32.24,P&... 目的探讨赤峰地区丙肝基因分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赤峰地区796例HCV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因型与HCVRNA含量、AST含量、ALT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HBV、HCV重叠感染者中混合基因型高于单纯HCV感染,χ2=32.24,P<0.01。1型(1a+1b)基因型HCV感染患者血清HCVRNA病毒载量、AST、ALT水平均高于2型(2a)、3型(3a+3b)、6型(6a)基因型HCV感染者,均P<0.05。结论赤峰地区HCV基因型呈现多样化散在分布,其中以1b型基因型为主,HCV基因型与病毒载量、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分型 丙型肝炎病毒 赤峰地区
下载PDF
基于Sato模型研究内蒙古赤峰及周边地区尾波Q值特征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娟 韩晓明 +1 位作者 裴东洋 王禄军 《华北地震科学》 2022年第1期77-83,共7页
以赤峰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13年以来17个台站记录到的128次M_(L)≥2.5地震的波形记录,基于Sato模型计算分析了尾波Q_(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及周边地区Q_(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_(C)(f)=58.34±25.88f^(0.9118&... 以赤峰及周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选取2013年以来17个台站记录到的128次M_(L)≥2.5地震的波形记录,基于Sato模型计算分析了尾波Q_(C)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及周边地区Q_(C)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_(C)(f)=58.34±25.88f^(0.9118±0.0849),衰减参数Q0与对频率的依赖参数η值成反比;Q_(0)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且与断裂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基岩岩性密切相关;震例回溯检验结果显示,通辽5.3级地震前后,震源区的尾波Q值表现出了典型的“震前减小、临震升高、震后恢复”的变化过程,表明通过尾波Q值的时空变化可捕捉到震源区地壳介质体的非均匀性、衰减特征、介质应力状态和孕震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波Q值 SATO模型 赤峰及周边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