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孙居住地探析 被引量:3
1
作者 任冰心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7-60,共4页
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史料,对汉时期的乌孙族的原住地以及西迁后的居住地疆域进行了考证、探析。
关键词 乌孙族 月氏 西域 赤谷 居住地 原住地 考证 哈萨克族
下载PDF
谷子新品种赤谷17的丰产稳产性研究
2
作者 张立媛 王显瑞 +1 位作者 刘斌 李书田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19期15-15,17,共2页
以2010-2012年国家(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赤谷17与对照公谷60、九谷11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赤谷17的平均产量... 以2010-2012年国家(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为分析资料,采用高稳系数法,结合产量变异系数和适应度,对赤谷17与对照公谷60、九谷11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2010--2012年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赤谷17的平均产量分别为5060.44、5492.49、5153.96kghm^2。比对照公谷60或九谷11分别增产3.21%、6.04%、6.21%;高稳系数分别为77.55%、73.16%、70.20%,均大于对照。赤谷17是一个优质、高产、稳产、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的谷子新品种。具有较好的广适性,增产潜力大,适宜在长春市、吉林市、锦州市、肇东市、通辽市、赤峰市等地≥10℃积温2600-2900℃春谷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谷17 高稳系数 丰产 稳产
下载PDF
赤古系白达勒达人
3
作者 李克郁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2-133,共2页
元代上书的赤古有两位,一位镇守秃马敦之地,名叫赤窟;一位在白达勒达地,名叫赤古,其从曾孙为宁濮郡王驸马长吉,镇守西宁,以西宁州为长吉分地。
关键词 赤古 族属 沙陀晋王后裔
下载PDF
湖南衡阳县赤石天门山西汉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均生 陈明庆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24,F0002,F0003,共8页
该墓是带墓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随葬器物54件,其中有5套陶礼器鼎盒壶钫完整组合,出土30件日常生活陶器,还伴出大量泥郢称、泥半两。随葬器物从侧面反映了楚国故地衡阳在西汉早期,一方面承袭战国晚期楚国的礼制习俗,另一方面又开启... 该墓是带墓道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出土随葬器物54件,其中有5套陶礼器鼎盒壶钫完整组合,出土30件日常生活陶器,还伴出大量泥郢称、泥半两。随葬器物从侧面反映了楚国故地衡阳在西汉早期,一方面承袭战国晚期楚国的礼制习俗,另一方面又开启西汉中晚期的封建田园经济生活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衡阳 赤石 汉墓 鼎盒壶钫陶礼器组合
下载PDF
新疆西昆仑赤谷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5
作者 赵同寿 赵芳 +2 位作者 屈李华 朱相北 满浩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期87-88,共2页
近几年,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沿乔尔天山大断裂相继发现了多宝山、甜水海、天神、天柱山、赤谷、晚霞山等铅锌矿床(点),本文以野外第一手地质资料为基础,对赤谷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 近几年,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沿乔尔天山大断裂相继发现了多宝山、甜水海、天神、天柱山、赤谷、晚霞山等铅锌矿床(点),本文以野外第一手地质资料为基础,对赤谷铅锌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总结了找矿标志,为进一步矿产勘查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谷 乔尔天山断裂 找矿标志
下载PDF
汉代乌孙赤谷城地望蠡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国防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8-128,181,共11页
赤谷城是两汉时期乌孙大昆弥所居的政治中心所在。作者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对汉文文献记载的分析,认为汉代赤谷城可能在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东北岸蒂普或其南一带。
关键词 乌孙 赤谷城 都城 地望
原文传递
贵州省榕江县乌略村苗族“吃鼓”田野考察纪实 被引量:2
7
作者 龙初凡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0-96,共7页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地处月亮山地区的榕江县乌略村的苗族"吃鼓"有别于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吃鼓"。本文通过对乌略村苗族"吃鼓"仪式的纪实性田野考察,揭示出民族传统节日在全球多元文化同时并存的今天具有着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推进民族认同,识别民族身份,统一民族意识,构建新世纪新农村和谐社会发展积极而特殊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鼓” 祭祀 凝聚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