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ating Disorders and Pregnancy: The Case of Anorexia
1
作者 Anne-Sophie Gautier 《Open Journal of Psychiatry》 2024年第4期353-373,共21页
The ques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pregnancy and eating disorder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few concrete answers for these patients. Despite common fertility challenges,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The question of the link between pregnancy and eating disorders is an important question. At the moment, there are few concrete answers for these patients. Despite common fertility challenges,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ED are able to access maternity. ED and pregnancy can either have an easy evolution or experience a lot of trouble. Many studies describe obstetrical and foetal complications (low birthweight, inadequate intra-uterine growth, small head circumference, miscarriage, caesarean section). Those patients are frequently reluctant to address their disease with their specialist, who also often doesn’t know how to screen the signs. The lack of official data to train the specialists further increases these difficulties. However, ED are frequent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 and young patients are likely to eventually want to become mothers. It is thus essential to know how to screen those patients early and accurately to improve their treatment and care. Eating disorders impact the pregnancy, the delivery and the postpartum as well as the growth of the baby. It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evolution from being a woman to becoming a mother is a difficult one, and even more so when the women is suffering from ED. Those patients must handle their nutritional fears, the anxiety about their body changing with pregnancy and the daily challenges. The early interactions with their baby have consequences on their development. It seems necessary to evaluate how to improve the screening and the patient care in ED patients. Screening should begin from the pregnancy desire to the postpartum. This patient care should be based on a multidisciplinary care t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ting Disorders anorexia PREGNANCY child POSTPARTUM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钦云峰 郎妍 钟亚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8期535-538,I0002,共5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说明书,挖掘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查阅说明书,挖掘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的成分,并通过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预测成分的相关靶点,与厌食症靶点进行交集映射,获得其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作用靶点。利用蛋白互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基于共有靶点,采用功能注释生物信息学芯片进行分析,得到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关键通路。结果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中的主要成分为盐酸赖氨酸、肌醇和维生素B_(12),共预测出40个靶基因,其中有13个靶基因与厌食症极为密切,主要涉及谷氨酸受体信号通路、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相关分子。结论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溶液可能发挥类似于谷氨酸的作用,通过激活突触后膜的谷氨酸受体来改善小儿的厌食症,体现了多成分、多靶点协同起效的作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模拟 儿童 厌食 赖氨肌醇维B_(12)口服液 分子机制
下载PDF
琚玮教授从脏腑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经验
3
作者 蒋会莉 刘钇彤 +1 位作者 付珊珊 苗萍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4期366-368,共3页
小儿厌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琚玮教授认为小儿厌食多因中焦饮食停滞、过用苦寒药物、肝气乘脾有关,究其病因,仍为脾失健运。治疗应详察病机,治以消食、清热、疏肝、活血。其中,积滞者治以泻黄散合三仙汤;食滞兼有郁热者治以保和丸加... 小儿厌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琚玮教授认为小儿厌食多因中焦饮食停滞、过用苦寒药物、肝气乘脾有关,究其病因,仍为脾失健运。治疗应详察病机,治以消食、清热、疏肝、活血。其中,积滞者治以泻黄散合三仙汤;食滞兼有郁热者治以保和丸加增液汤;久病淤血者治以异功散合四物汤;兼肝郁者治以四逆散。用药过程中,需配合生活习惯指导,可得显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 脾失健运 儿童
下载PDF
孙丽平教授辨体质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经验
4
作者 王馨禾 孙丽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4期363-366,共4页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最常见的脾胃性疾病之一,多见于1~6岁儿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较长时间的厌食可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障碍等,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西医认为本病的发...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最常见的脾胃性疾病之一,多见于1~6岁儿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较长时间的厌食可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障碍等,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习惯、喂养方式、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相较西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大的优势。孙丽平教授擅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证候为标,以体质为本,基于体质学说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体质学说 名医经验 儿童
下载PDF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梦 陈晶晶 +3 位作者 左金兰 周体群 胡利梅 冷丽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其通常表现为小儿长期的食欲下降,甚则拒食的一种脾系病证。厌食引起生长发育的失衡及一系列全身疾病问题。因此厌食疾病防治成为当前中西医儿科研究的热点课题。推拿又是一种以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其通常表现为小儿长期的食欲下降,甚则拒食的一种脾系病证。厌食引起生长发育的失衡及一系列全身疾病问题。因此厌食疾病防治成为当前中西医儿科研究的热点课题。推拿又是一种以阴阳五行、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以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对穴位刺激推动气血运行、调节阴阳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手段。本文介绍原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汪慧尧老先生在临床上运用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思路与推拿选穴经验。汪主任根据厌食“脾胃不和,脾失健运”的基本病因病机,结合自己多年接诊小儿经验,在诊察小儿“言语不及”之处,运用“上下贯通,前后调和”之法,临证选穴,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排泄和转输功能,从而达到调整小儿阴阳平衡、调和脏腑功能。以达到激发小儿自身潜能和自愈能力,提高小儿厌食临床治疗效果。后开展数十年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技术规范化研究,通过数据挖掘将临床选穴,总结出治疗小儿厌食症基本治疗处方,更好提高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避免小儿针药之苦。后附汪主任运用小儿厌食症基本方治疗小儿厌食症医案一则,以资同道借鉴、讨论,更好服务广大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 推拿 名医经验 汪慧尧 儿童
下载PDF
运脾开胃推拿手法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 被引量:15
6
作者 马建强 韩丽 +1 位作者 贾鲲 吕忠礼 《吉林中医药》 2018年第11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观察运脾开胃推拿手法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妈咪爱治疗,观察组采用运脾开胃推拿手法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 目的观察运脾开胃推拿手法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妈咪爱治疗,观察组采用运脾开胃推拿手法治疗,5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后通过小儿厌食症症状分级量化表、血钙、血铁、血锌进行疗效综合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小儿厌食症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钙、血铁、血锌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血铁、血锌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运脾开胃推拿手法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可改善症状,提高血铁、血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脾胃不和 小儿厌食症 运脾开胃 微量元素
下载PDF
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刘思浚 徐济达 +5 位作者 龚燕霞 莫宝庆 敖淑清 王洁 何源 何云飞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58-660,共3页
目的了解儿童厌食的发生情况以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厌食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厌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2 598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进食习惯、家庭情况、疾病因素、精神因素、... 目的了解儿童厌食的发生情况以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分析厌食的影响因素和防治厌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南通市2 598名3~12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的一般进食习惯、家庭情况、疾病因素、精神因素、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5个方面.结果南通市3~12岁儿童厌食的检出率为14.2%,其中男性15.3%,女性12.9%.不良的进食习惯、父母强制进食、训斥、父母存在挑食等行为方式、消化道疾病、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在厌食儿童中较为多见.结论饮食习惯、家庭因素、疾病情况、精神状况、围产期及婴儿期保健等因素显著影响厌食儿童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 神经性 儿童
下载PDF
儿宝颗粒对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胃窦和血浆β-内啡肽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月萍 杜永平 +3 位作者 隆红艳 汪受传 史健 吴少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301-302,共2页
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放免测定该模型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含量,探讨运脾复方儿宝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降低,运脾复方能显著增加胃窦部和血浆中β-内... 采用病因模拟法建立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放免测定该模型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含量,探讨运脾复方儿宝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机制。结果表明;模型动物血浆和胃窦部β-内啡肽的浓度明显降低,运脾复方能显著增加胃窦部和血浆中β-内啡肽的浓度。提示β-内啡肽在小儿厌食症发病中起一定作用,运脾复方可通过促进外周β-内啡肽的分泌,达到改善食欲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宝颗粒 厌食症 β-内啡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儿童厌食机制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蒋丽蓉 邓朝晖 +2 位作者 张斌 储波 徐亚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21-924,共4页
目的探讨Ghrelin表达以及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毒力基因型在H.pylori感染患儿厌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H.pylori感染患儿6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厌食(n=30例)和非厌食(n=30例)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Ghrelin mRNA表达水平,... 目的探讨Ghrelin表达以及不同幽门螺杆菌(H.pylori)毒力基因型在H.pylori感染患儿厌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H.pylori感染患儿60例,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厌食(n=30例)和非厌食(n=30例)组。应用RT-PCR方法检测胃黏膜Ghrelin mRNA表达水平,比较两组患儿以及厌食患儿在H.pylori根治前后的差异。同时采用PCR方法检测所有患儿的H.pylori毒力cagA/vacA基因并分型。结果 H.pylori感染厌食患儿胃黏膜GhrelinmRNA表达低于非厌食患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厌食患儿H.pylori根治后Ghrelin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根治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儿食欲改善,体质量增长显著。厌食与非厌食患儿感染的H.pylori均为Ⅰ型毒力株,厌食患儿的cagA m1阳性率高于非厌食患儿,厌食患儿的H.pylori基因型以s1/m1多见。结论 Ghrelin在H.pylori感染厌食患儿中表达降低,而H.pylori根治后表达升高,H.pylori可能通过影响Ghrelin分泌而导致厌食;毒力较强的H.pylori vacA s1/m1基因型感染易导致患儿厌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厌食 毒力基因 儿童
下载PDF
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0
作者 杨华 张黎 李冬梅 《山东中医杂志》 2018年第3期201-204,211,共5页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厌食症患儿根据证候分为实证组60例和虚证组60例,按照优诊顺序抽取实证组30例和虚证组30例分别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厌食症患儿根据证候分为实证组60例和虚证组60例,按照优诊顺序抽取实证组30例和虚证组30例分别组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取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对照组采取教材中的常规治疗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积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种治疗都有效。治疗组疾病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疾病总有效率9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平均症状总积分、食欲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食量、面色、精神情绪、出汗、腹部不适、大便不调、呕吐等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治疗组平均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虚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症状总积分实证组与虚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和胃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和胃推拿法 小儿厌食症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补气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贺茹 张丽丽 +2 位作者 金春华 张悦 李梅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853-855,共3页
目的评价补气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厌食患儿给予补气健脾口服液治疗1个月,3个月后随访。观察服药前后食欲、食量、偏食、体重、出汗、大便、舌苔、面色等症状体征及血红蛋白、微量元素钙、铁、锌的变化。结... 目的评价补气健脾口服液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7例厌食患儿给予补气健脾口服液治疗1个月,3个月后随访。观察服药前后食欲、食量、偏食、体重、出汗、大便、舌苔、面色等症状体征及血红蛋白、微量元素钙、铁、锌的变化。结果食欲差、食量少的患儿临床治愈23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有效率93.6%。消瘦患儿体重增加≥1.5 kg者23例,增加﹤1.5 kg者20例,4例体重无增加,有效率91.5%。微量元素钙、铁、锌和血红蛋白服药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气健脾口服液具有改善儿童厌食,提高消化能力的作用,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厌食 补气健脾口服液 疗效
下载PDF
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设计技术要点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卉 胡思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191-1195,共5页
本文立足国内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试验目的与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对照药的选择、导入期、疗程及随访、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质... 本文立足国内研究进展和实践经验,对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研究方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从试验目的与总体设计、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受试者的选择、对照药的选择、导入期、疗程及随访、有效性评价、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质量控制等各个方面,阐述了作者的认识,为中药新药治疗小儿厌食的临床研究设计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也为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设计与评价方法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 技术要点
下载PDF
推拿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3
作者 杜春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7期118-119,共2页
运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健身消导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推拿手法,以调理脾胃,运脾开胃为主健身消导颗粒的主要药物组成:鸡内金、麦芽、山楂、神曲、党参、苍术、厚朴、陈皮、枳壳、槟榔、牵牛子、大黄等。此法运用于脾失健运型。
关键词 小儿推拿 中药治疗 小儿厌食症
下载PDF
儿童厌食症胃电图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肖满田 叶轶坤 钱兴国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44-646,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厌食症胃动力与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本院门诊就诊,年龄1-7岁的50例厌食症儿童及50例健康儿童,分别接受胃肠电图仪检测,分析胃电描记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厌食症儿童... 【目的】探讨儿童厌食症胃动力与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2007年5月-2008年2月本院门诊就诊,年龄1-7岁的50例厌食症儿童及50例健康儿童,分别接受胃肠电图仪检测,分析胃电描记数据,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厌食症儿童胃电参数f、F、Vpp、Ra显示餐后比餐前降低,餐后胃窦导联f、F、Vpp、Ra比胃体导联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健康儿童组餐后胃电参数f、F明显比餐前增高,而Vpp、Ra餐前餐后无明显变化,餐后胃窦导联f、F比胃体导联增高(P〈0.05)。【结论】厌食症儿童胃电异常,胃电基本节律减慢,提示胃动力异常,胃排空过缓。胃电图对评价厌食儿童胃动力异常极有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胃动力 胃电图 儿童
下载PDF
运脾方对脾虚大鼠消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远岭 奚政君 +1 位作者 祝明杰 周纬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6期44-46,共3页
目的 :观察运脾方对脾虚大鼠消化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 ,观察食量、体质量、胃黏膜的变化 ,以及运脾方对脾虚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组进食量、体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 ;模型组胃黏膜变薄、胃腺数量减少 ,治... 目的 :观察运脾方对脾虚大鼠消化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利血平复制大鼠脾虚模型 ,观察食量、体质量、胃黏膜的变化 ,以及运脾方对脾虚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治疗组进食量、体质量显著高于模型组 ;模型组胃黏膜变薄、胃腺数量减少 ,治疗组胃黏膜厚度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运脾方对脾虚大鼠的消化功能有良好的恢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脾方 脾虚 大鼠 消化功能 厌食症 营养性贫血 反复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资生健脾方对厌食患儿免疫五项及血红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燕 刘惠瑾 康三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69-270,共2页
目的:评价资生健脾方治疗厌食患儿的临床效果、对免疫五项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资生健脾方随症加减治疗厌食症患儿40例,30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免疫五项(IgA、IgG、IgM、C3、C4)、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2... 目的:评价资生健脾方治疗厌食患儿的临床效果、对免疫五项及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以资生健脾方随症加减治疗厌食症患儿40例,30天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检测免疫五项(IgA、IgG、IgM、C3、C4)、血红蛋白(Hb)。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患儿饮食和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临床有效3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5%;IgA、IgG、C3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资生健脾方可有效治疗小儿厌食症,明显改善患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生健脾方 厌食患儿 免疫 血红蛋白 免疫功能
下载PDF
小儿厌食症动物模型的再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永平 张月萍 +3 位作者 汪受传 史健 汪静 吴少华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5期401-402,共2页
采用放免检测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特制饲料喂养造成的厌食动物模型中枢和外周 β -内啡肽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模型组动物下丘脑 β-内啡肽合成显著减少 ,外周 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提示 β -内啡肽在中枢和外周的含量减少与动物摄... 采用放免检测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特制饲料喂养造成的厌食动物模型中枢和外周 β -内啡肽含量变化。结果显示 :模型组动物下丘脑 β-内啡肽合成显著减少 ,外周 β-内啡肽浓度明显下降。提示 β -内啡肽在中枢和外周的含量减少与动物摄食量长期低下有关 ,可能在小儿厌食症发病过程中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食症 疾病模型 儿童 内啡肽 放射免疫测定
下载PDF
调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丽辉 万力生 王斌 《中医儿科杂志》 2006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调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方法:将8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服用调脾汤与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 目的:探讨调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评价。方法:将80例厌食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服用调脾汤与葡萄糖酸锌钙口服液,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5.0%,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摄食量、体重等指标均升高,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好转,但治疗组摄食量优于对照组。结论:调脾汤是治疗厌食症的有效方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脾汤 小儿厌食症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顺利 林东浩 《河北医学》 CAS 2008年第12期1419-1421,共3页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个月-5岁的厌食症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6例,对照组134例进行比较。观察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白苓健脾颗粒,对照组给予口服胃...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个月-5岁的厌食症患者2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46例,对照组134例进行比较。观察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白苓健脾颗粒,对照组给予口服胃蛋白酶合剂,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54.0%,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与白苓健脾颗粒联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有肯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白苓健脾颗粒 小儿厌食症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厌食患儿的胃电节律变化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冰冰 查健忠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厌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消化专科门诊中常见的主诉,小儿厌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该文通过对部分诊断为功能消化不良,伴有或不伴有厌食的病人进行体表胃电图监测,探讨胃电活动改变是否与厌食存在一定关系。方法32例病人均有消化道... 目的厌食是儿科门诊特别是消化专科门诊中常见的主诉,小儿厌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该文通过对部分诊断为功能消化不良,伴有或不伴有厌食的病人进行体表胃电图监测,探讨胃电活动改变是否与厌食存在一定关系。方法32例病人均有消化道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呃逆、早饱等,根据有无厌食被分为厌食组(n=18)和非厌食组(n=14),所有病人进行餐前30min,餐后120min的体表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餐前餐后正常胃电主频,胃电节律过缓,胃电节律过快的百分比,主频不稳定系数,餐前/餐后主功率比。比较两组胃电图结果的各项参数。结果①厌食组和非厌食组病人的胃电节律异常检出率分别为餐前77.8%(14/18)和78.6%(11/14),P〉0.05,餐后77.8%(14/18)和57.1%(8/14)P〉0.05;②两组胃电过缓百分比分别为餐前31.6%(10.18—45.33),48.9%(31.7—62.93),P〉0.05,餐后33.4%(12.95—62.17),27.8%(7.4—48.1),P〉0.05;③厌食组餐前餐后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比高于非厌食组,6.2%(2.78—19.43),0%(0—4.63),P〈0.01,和14.8%(4.73—28.85),1.9%(0—18.5),P〈0.05;④两组餐前餐后主频不稳定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⑤两组餐后/餐前主功率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发生胃电节律紊乱的比例较高,功能性消化不良伴厌食的患儿餐前餐后胃电节律过速的百分比高于不伴厌食患儿,而以餐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表胃电图 功能性消化不良 厌食 胃电节律异常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