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童心说”美学新解 被引量:3
1
作者 米学军 《安顺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12-16,42,共6页
“童心说”是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的一个著名美学观点。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新的阐释:(1)艺术家心理结构与儿童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二者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真诚、非理性、陌生化、幻想、联觉。(2)艺术家童心的发生机制。... “童心说”是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的一个著名美学观点。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新的阐释:(1)艺术家心理结构与儿童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二者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真诚、非理性、陌生化、幻想、联觉。(2)艺术家童心的发生机制。艺术家永葆赤子之心,有其生理、心理的原因。(3)童心对世俗心理超越的意义。童心对抵御人类过度社会化、理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心说 美学 同构 阐释
下载PDF
童心未泯汪曾祺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晓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65-69,共5页
“童心”是汪曾祺小说创作的重要心态和表现内容。本文主要从文化层面上剖析其本质及渊源,并考察它在文本中的实践:颂赞童心的美好,痛感童心的失去;在平民百姓的生活、劳动中发掘童心。
关键词 汪曾祺 童心 李贽 小说创作 渊源 当代文学 文化传统
下载PDF
“幼态持续”及其人文意蕴 被引量:23
3
作者 刘晓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7-89,共13页
幼态持续学说向我们揭示:人是"永恒的儿童";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发育缓慢是人类个体童年的特征;发育缓慢使人类大受其益;等等。幼态持续学说在人文学科上最直接的贡献是它的儿童观意蕴。它也使儿童本位观念... 幼态持续学说向我们揭示:人是"永恒的儿童";童年是潜在适应的"贮藏室";发育缓慢是人类个体童年的特征;发育缓慢使人类大受其益;等等。幼态持续学说在人文学科上最直接的贡献是它的儿童观意蕴。它也使儿童本位观念和童心主义哲学获得了生物学、进化论等自然科学方面有力的支持支援支撑。幼态持续学说对童年的发现,对于改变以童年为敌的社会现实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觑童年、毁坏童年、急匆匆将儿童赶往成年世界的想法和做法,是一剂解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态持续 赤子之心 儿童本位 童心主义 儿童观
下载PDF
王船山的“性灵”观
4
作者 曾也鲁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49-52,共4页
王船山在诗歌理论与创作实践中 ,坚持儒家伦理思想与“诗教”原则及其独特的“神韵”观。他对“童心说”与“性灵说”的评论和批判 ,媸妍并存 ,瑕瑜互见。
关键词 王船山 "性灵"观 童心说 诗歌理论 诗歌创作 儒家伦理思想 "诗教"原则 "神韵"观
下载PDF
李吉林的境界人生
5
作者 蔡飞 周红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8-14,共7页
李吉林从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理论家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其个人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儿童深沉的爱是其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童心使她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体察儿童的心灵世界 ;充满诗意的心灵使其发现教育、... 李吉林从普通小学教师成长为教育理论家 ,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其个人品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儿童深沉的爱是其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不竭动力 ;童心使她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 ,体察儿童的心灵世界 ;充满诗意的心灵使其发现教育、自然和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体验美的世界 ;她勇于实践 ,善于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 ,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此其智慧之心 ;她锲而不舍、持之以恒 ,终臻成功佳境 ,此其恒心。爱心、诗心、童心、慧心和恒心构成其自成高格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吉林 爱心 诗心 童心 慧心 恒心 教育理论家 情境教育
下载PDF
一个童话的彼岸——解读《顾城的诗》
6
作者 乔淑英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46-48,共3页
《顾城的诗》构筑了一个童话世界 ,这个世界由童心、自然和自由构成 ,循着顾城的生命足迹 ,可以发现诗人构筑这一世界的动因及其悲剧结局的必然。希望在诗人带给世界的震撼平静之后 ,我们能比较公正。
关键词 顾城 诗歌 童心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赤子之心的教育意义解读
7
作者 樊亚 《经贸实践》 2015年第15期176-177,共2页
赤子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观念范畴,主要指具有无所染污、绝假纯真的人之本性的婴孩,赤子所本然具有的心性即为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的婴孩状态也被认为是是真正至德至性的得道境界,也是一种儒家所谓"大人"的人性至高至善... 赤子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观念范畴,主要指具有无所染污、绝假纯真的人之本性的婴孩,赤子所本然具有的心性即为赤子之心。这种赤子之心的婴孩状态也被认为是是真正至德至性的得道境界,也是一种儒家所谓"大人"的人性至高至善境地。这种赤子之心与王阳明倡导的作为"良知"来源的本心和李贽的"童心"有着内涵上的切近意义,在当今教育工作有着相关联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子 赤子之心 良知 童心 现实价值
下载PDF
艺术设计基础教育中材料介入的新构想
8
作者 彭毅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96,共3页
材料在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在国内尚属新型学科。文中针对材料本身,材料所引发的人文关怀,以及在设计基础教学中的实施等作了疏理与设想,旨在利用材料的介入,拓宽设计教学思路,提高形式语言,转换思维观念。
关键词 艺术设计 基础教育 材料介入 设计教学 形式语言 思维观念 有序意识 审美
下载PDF
罗汝芳的德性思想探析
9
作者 梁美玲 《淄博师专论丛》 2020年第1期30-35,共6页
罗汝芳有丰富而完善的德性理论。他的德性思想源自儒学传统,是儒学的宗旨归结为“仁”的德性实践。他的德性观建立在对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视良知为人的先验德性,连接孟子的性善论,自信性善主张。在德性实践上,罗汝芳视... 罗汝芳有丰富而完善的德性理论。他的德性思想源自儒学传统,是儒学的宗旨归结为“仁”的德性实践。他的德性观建立在对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深刻认识基础之上,视良知为人的先验德性,连接孟子的性善论,自信性善主张。在德性实践上,罗汝芳视人伦社会的基础德性“孝悌慈”为德性实践的起点,主张用“反求”的方法保持赤子之心的纯真自然,认为赤子之心应该成为人践行“孝悌慈”的始端;他以求仁成圣作为德性实践的最终归宿,求仁指“仁心”的长成,成圣是一种道德境界的提高,最终落实在对“孝悌慈”的践行上。罗汝芳的德性思想回归孔孟儒学与阳明心学又能够贴近民生,符合当时伦理社会的需要,使得儒家道德哲学更加具体化、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汝芳 赤子之心 孝悌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