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HU Yu-fu1,2,DENG Liang-ji1,2 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2.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9期17-20,24,共5页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used to carry ou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nalytic hierar... Method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used to carry out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n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index weight. Suitability effect of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is taken as the target layer. The five indices at criterion layer are the organizational mod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the suppor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 the capital sourc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suppor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index layer includes the talent team of agent servic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object, the accuracy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he convenienc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ransfer, the adequacy of fund, the efficiency in the use of fund, the status of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so on. Evaluation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in Sichuan Province is suitable for th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major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are the lack of continuity, the weak infra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and the relatively low education lev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ers. Therefore, we should further explore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expand the capital source of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ensure the continuous operation of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10 Agricultur
下载PDF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Extens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A Cas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High Yield in Hebei Province 被引量:1
2
作者 WANG Xiao-ying SHI Zheng +1 位作者 YANG Ying-guang ZHAO Hui-feng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0年第2期37-39,44,共4页
Firstly,relying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high yield in Hebei Province,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mode and the high yield grain project in Hebei Province is intro... Firstly,relying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high yield in Hebei Province,connot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mode and the high yield grain project in Hebei Province is introduced.Extension mod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is constructed.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mode includes the radiation center,primary irradiation and secondary irradiation.Secondly,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mode are discussed,mainly expressed in establishing leading group in each demonstration county(city),carrying out leader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establishing expert advisor steering group and setting up core experts group for subject,establishing technical experts group for subject,setting up leading group in the radiation area,carrying out chief expert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technician matrix responsibility system,establishing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open,flow,competition and collaboration" with "test area-expert two-way selection" as the core content.Finally,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mode is put forward,such as establishing the rural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base,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and adopting flexible technical training,so as to promote the spread of agricultural high-tech,to increase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and to offer ideas for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model at the new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ject of high yield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mode china
下载PD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
3
作者 BAI Li,ZHANG Li-ming,LI Xian-song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 071001,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3期61-64,69,共5页
The status quo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the amount and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 The status quo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cluding the amount and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funds,human resources in the resource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innovation and the operation status of scientific funds,is analyzed.The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 are put forward,including unreasonable resource allocation;low efficiency,and low efficiency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chievements.The highly effective resource alloc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D i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resource allocation structure,environment,channel,spatial layout and industrial ch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OUR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
下载PDF
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合作现状、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洪霞 张学彪 +1 位作者 曲春红 赵伟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4-172,共9页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 国际农业科技合作不仅为世界各国创新发展积累经验,而且也推动了新知识与新技术的广泛传播和应用,并为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寻找新动能,造福全人类。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将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作为重点强调内容。德国作为农业科技强国,农业科技在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较为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农业大国,其农业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农业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德两国具有良好的农业科技合作基础,促进和加强两国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创新合作,既符合两国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目标,又有利于共同应对和解决区域性和全球性重大农业挑战问题。为此,首先系统梳理了两国农业科技发展特点及合作基础,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促进和加强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合作的现实需求以及现有合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针对上述问题,从项目管理、合作成果考核评价、相关利益方参与度、资助模式以及中德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功能挖掘等角度提出了双方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加强合作的对策建议,以其为两国未来农业科技创新合作机制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德 创新合作 农业科技 问题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加快形成赋能农业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劲 潘信然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1,共9页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 论文主要探讨了农业科技创新对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加强金融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策略,旨在提升中国农业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农业科技创新是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的关键,能显著提高生产力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文章借鉴了美国、德国、荷兰和日本等国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方面的成功经验,指出政府主导、产学研紧密结合、法律制度完善及有效金融支持是农业科技创新成功的关键因素。这些国家通过建立强大的研发体系、推进政策支持、实施合作社模式和专业化经营等策略,有效促进了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持是推动中国农业产业转型和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科技创新的环境和体系。中国需精准定位,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农业强国建设。强化金融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建设。建议通过优化政策、创新保险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和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措施,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农业科技创新 金融支持 农业强国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逻辑思路与改革路径 被引量:3
6
作者 高强 程长明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1-54,共14页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 推动农业强国建设需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根据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必然要求加快推进生产关系变革,形成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文章在厘清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并提出通过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破除阻碍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研究认为,以新型生产关系塑造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人与地、人与技、人与业和人与村的关系,并通过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农业产业体系改革、要素市场配置改革和农村人才体制改革,塑造适应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新型生产关系 农业强国 农业科技创新 农村改革
下载PDF
《中华农学会报》栏目的设置及其科技传播意义
7
作者 郭建新 惠富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中华农学会报》是民国时期最大的农学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也是当今著名农学期刊《作物学报》的前身。《中华农学会报》创办于1918年12月,1948年11月停刊,是中华农学会的机关刊物。刊物设置74个栏目,体现出紧扣办... 《中华农学会报》是民国时期最大的农学学术团体“中华农学会”所主办的学术刊物,也是当今著名农学期刊《作物学报》的前身。《中华农学会报》创办于1918年12月,1948年11月停刊,是中华农学会的机关刊物。刊物设置74个栏目,体现出紧扣办刊宗旨、阶段性、多样性、时宜性、传承性以及创新性的特点。设置的栏目不仅为民国农学研究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搭建了多样化的窗口,而且利于建立《中华农学会报》在农学界的话语权威。既发挥吸引公众关注,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又起到了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增进农学理论交流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农学会报》 栏目 农业科技传播
下载PDF
从农民的视角看中国农业科技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 被引量:35
8
作者 奉公 周莹莹 +1 位作者 何洁 董炳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6-10,共5页
 作者采用面向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反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认为中国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  作者采用面向农户户主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从最基层的农民的视角反映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在农村的供求、传播与应用状况;认为中国农户的经营规模小、农业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研究滞后、农业推广体系不完备、是制约农业科学技术在中国农村传播与广泛应用的根本障碍;文章提出了适当扩大经营规模、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健全和规范农业推广体制以及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学技术 农业科技提供 农业科技需求 农业科技传播 中国农业
下载PDF
新中国的科技奖励制度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雄文 姚昆仑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38-143,共6页
科技奖励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措施。我国科技奖励经历了初创、恢复、发展、完善四个阶段 。
关键词 中国 科学技术 科技奖励制度 发展历史 科技进步
下载PDF
中美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海东 柯资能 丁兆君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7年第15期62-66,共5页
对中美两国社会力量设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二者在4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包括设奖者以专业学会为主、奖励范围以单个学科为主、奖励对象以个人为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等;同时也存在5个方面的主要区别,... 对中美两国社会力量设奖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通过对比分析,认为二者在4个方面有相似之处,包括设奖者以专业学会为主、奖励范围以单个学科为主、奖励对象以个人为主、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等;同时也存在5个方面的主要区别,包括社会力量设奖的影响力、国际奖的数量、对社会力量设奖的管理、资金来源、评审机制等。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力量设奖的健康发展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奖励 社会力量 中美比较
下载PDF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0
11
作者 卢良恕 王东阳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02年第2期1-7,共7页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 ,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 ,对 2 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 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 ,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 ,对 2 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 ,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 ,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 ,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 ,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1世纪 ,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 2 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 ,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中国 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历史 科技进步 农业现代化
下载PDF
新周边形势下中国-东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广西实践 被引量:17
12
作者 曹玉娟 杨起全 赵延东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5-160,共6页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广西与东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三大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国家新周边外交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设立农业科技国际特派员计划,加强对边境草根科技援外的支持,构建多层次的多元项目支持体系,营造鼓励和支... 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广西与东盟农业科技国际合作的三大模式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围绕国家新周边外交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设立农业科技国际特派员计划,加强对边境草根科技援外的支持,构建多层次的多元项目支持体系,营造鼓励和支持企业科技合作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 农业科技 国际合作 地方模式
下载PDF
完善国家科技奖励体系,推进自主创新 被引量:14
13
作者 钟书华 袁建湘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共5页
为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国家科技奖励体系应围绕奖励设置者,奖励对象,奖励等级、奖励数量、奖励强度和奖励评审等方面进行调整。
关键词 科技奖励 自主创新 中国
下载PDF
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被引量:13
14
作者 黄国勤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305-310,共6页
论述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内容、目标和对策。对指导当前我国进行的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创新 农业科技 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
下载PDF
我国科技个人奖设置探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书华 王炎坤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3-28,共6页
科技个人奖设置得到科学社会学的理论支持。在国外,科技奖励主要是个人奖。个人奖与项目奖存在四方面区别,我国设置科技个人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中国 科技奖励 个人奖 项目奖
下载PDF
缅甸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及中缅农业国际合作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温国泉 韦幂 +3 位作者 兰宗宝 温玉环 邓慧灵 覃泽林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92-1398,共7页
【目的】分析缅甸农业科技发展及中缅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并提出建议,为探寻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开展途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缅甸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明确优势及薄弱环节;分析中缅农业科技合作现... 【目的】分析缅甸农业科技发展及中缅农业科技合作现状并提出建议,为探寻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开展途径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调查分析、比较研究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缅甸农业科技发展现状,明确优势及薄弱环节;分析中缅农业科技合作现状;根据缅甸农业发展特点及中缅科技合作存在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和建议。【结果】缅甸农业资源禀赋优越,但农业科技发展滞后,具有多方面的技术需求,包括作物生产技术、畜禽和水产养殖技术及其配套设施、农产品加工技术、农业机械研发技术等。目前中缅两国农业科技合作基础良好,并逐步建立副部级、国家级农业合作机制,但仍存在农业科技资金投入少、合作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及人力资源瓶颈难以突破的问题。【建议】针对缅甸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在农产品加工、动植物引种改良及病害防治、肥料应用、耕地开发等领域深化援助合作路径;充分运用我国海外园区建设经验,推进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合作;进一步调动地缘优势省区农业高校资源优势,支持缅甸农业教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 发展现状 缅甸 中缅合作
下载PDF
中国盐湖科学技术研究的若干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77
17
作者 郑绵平 张永生 +10 位作者 刘喜方 齐文 孔凡晶 乜贞 贾沁贤 卜令忠 侯献华 王海雷 张震 孔维刚 林勇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3-2166,共44页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分布于北半球盐湖带欧亚盐湖亚带东部,主要分布在现代降水量<500mm/a的范围内。本文对中国盐湖科学技术60年来取得的若干进展进行初步梳理。1.在盐湖沉积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面:提出了各种盐类矿物的... 我国拥有得天独厚的盐湖资源,分布于北半球盐湖带欧亚盐湖亚带东部,主要分布在现代降水量<500mm/a的范围内。本文对中国盐湖科学技术60年来取得的若干进展进行初步梳理。1.在盐湖沉积与古气候、古环境研究方面:提出了各种盐类矿物的古气候转换指标。柴达木西部-塔里木东部氯化物型-硫酸盐型沉积区为我国第四纪以来干旱成盐中心,历经了6次以上的向外干旱(成盐)扩张期;提出青藏高原第四纪晚期存在5次泛湖高湖面;2.在盐湖成矿与成盐成钾理论研究方面:首编青藏高原湖泊水化学分带图(1/250万),揭示了青藏高原盐湖水化学类型由南往北、由碳酸盐-氯化物型分布规律及其相应成盐成矿专属性;发现几个大型陆相钾盐矿床,提出了高山深盆成盐模式、链式多级中浅盐湖成矿模式、多级湖盆深盆成盐模式、砂砾型含钾卤水成矿模式以及"隔代承袭成钾"等新认识,建立和发展了"陆相成钾"理论认识;发现青海大柴旦湖钠硼解石-柱硼镁石矿床、西藏扎仓茶卡柱硼镁石-库水硼镁石矿床、聂尔错库水硼镁石矿床等新类型镁硼酸盐(锂)矿床,进而提出冷冻稀释成硼理论新认识。3.自主研发出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生产氯化钾自控系统,使察尔汗盐湖钾盐达到300万吨/年KCl产量,形成了名牌钾肥产品。成功研发了罗布泊120万吨/年硫酸钾成套技术,建成世界最大的硫酸钾生产装置,2015年产量达160万吨,以上为我国钾肥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自主研发的"冬储卤-冷冻-日晒-分离-盐梯度太阳池积热沉锂"创新技术支撑下,在西藏高原海拔4421米的扎布耶盐湖建成了世界海拔最高的锂盐产业,也是我国首条年产5000吨碳酸锂的盐湖提锂基地。4.根据盐水域发育大面积杜氏藻等嗜盐菌藻、盐沼带和盐碱地繁衍多种盐生植物的盐境生态特点,提出"盐湖农业"("盐土农业")农业新概念,发展盐境绿色产业提供新的理念和技术支持。最后,为今后盐类科学发展方向,提出了深绿科技与产业研发方向,随着盐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会促进新的边缘交叉学科盐类学(Salinology)的发展和日臻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盐湖研究进展 盐湖沉积与古气候 成盐理论 盐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盐湖农业 盐类深绿科技与产业
下载PDF
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功能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5
18
作者 兰宗宝 孔令孜 +3 位作者 韦莉萍 钦洁 麻小燕 胡钧铭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11期190-192,共3页
通过分析探讨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功能,并结合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农业科技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中国-东盟农业科技信息共享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技信息 资源共享 中国-东盟合作 发展对策
下载PDF
我国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化 被引量:31
19
作者 朱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10,共4页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 ,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形式、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内涵 ,农业工程的任务、... 进一步明确农业工程在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作用和任务 ,以促使农业工程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作用。该文在分析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形式、特点及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特点及内涵 ,农业工程的任务、特点及研究领域 ,农业工程科技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介绍了农业工程科技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状况 ,提出了加快农业工程科技创新 ,促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工程 科技创新 农业产业化 中国 农业发展
下载PDF
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初探 被引量:6
20
作者 宋超 惠富平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47,共10页
从1949年8月到1960年8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了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合作。早期合作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中后期合作则主要通过非外交途径进行,在此期间,成立了中苏科学技术委员会,签署了“122项协定”并建立了两国农... 从1949年8月到1960年8月,中国和苏联两国政府在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了农业科学技术全面合作。早期合作主要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中后期合作则主要通过非外交途径进行,在此期间,成立了中苏科学技术委员会,签署了“122项协定”并建立了两国农业科学院之间的直接合作关系。中苏农业科学技术的合作方式及内容主要包括:聘请苏联顾问、专家,互派留学生,专家互访与交流,交换种子苗木、书刊资料、信息情报,引进畜牧、作物良种及农机具等。建国初期中苏农业科学技术合作对中国农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苏联 农业 科学技术 合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