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视域下司法警校法学教学改革探析
1
作者 冯卫国 贾敏 《法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3期220-234,共15页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对司法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12所司法警校法学教学课程开设情况为研究样本,发现部分院校对法学教学不够重视,法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不健全。对此,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司法警校...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对司法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以12所司法警校法学教学课程开设情况为研究样本,发现部分院校对法学教学不够重视,法学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体系不健全。对此,应当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对司法警校法学教学进行系统改革优化。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学教学与警务技能教学的关系,从法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层面同时进行改革优化,构建包含基础、核心和拓展课程的多层次理论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法学素养和法治思维,大力开展法律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法兼修、公正执法;通过系统的法学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执法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学与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法治现代化 司法警校 法学教学 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合探微 被引量:1
2
作者 何玉英 《成才之路》 2024年第7期45-48,共4页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道德与法治学科融合,能在相互关联中相互促进,整合教育资源,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为促进二者的融合,学校应建立跨学科教育团队,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体验,鼓励家长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道德与法治 学科融合 实践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悟式教学的实践进路
3
作者 卜运宝 《当代教研论丛》 2024年第6期56-58,共3页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程度亦日益提升。体悟式教学因其以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核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等途径深入领会知识内涵,从而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文章在对体悟式教学的特点予以阐述...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教学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程度亦日益提升。体悟式教学因其以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为核心,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等途径深入领会知识内涵,从而逐渐走入大众视野。文章在对体悟式教学的特点予以阐述的基础上,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进路,以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 体悟式教学 实践探索
下载PDF
中小学推进法治教育的思想方法与实践路径
4
作者 李琰 《教育参考》 2024年第6期13-18,共6页
在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通过推动普法与依法治教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也能够更好为教育创造稳定的秩序与环境。鉴于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对象涵盖青少年学生、教师以及领导干部三类群体,提升... 在中小学开展法治教育,通过推动普法与依法治教紧密结合,不仅能够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也能够更好为教育创造稳定的秩序与环境。鉴于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对象涵盖青少年学生、教师以及领导干部三类群体,提升法治教育实效必须坚持系统思维、进阶思维和创新思维。在实践路径上,针对不同教育群体,要以多样化内容供给、立体化宣传方式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营造法治教育感染力,提供法治教育支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教育 中小学 实践路径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实践的必要性研究
5
作者 李若彬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爱生命,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可根据学生的身心阶段发展特征培养其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文章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爱生命,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可根据学生的身心阶段发展特征培养其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文章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从核心素养出发探究了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实践必要性
下载PDF
“大思政课”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研学实践融合研究——以《守望精神家园》一课为例
6
作者 郭郡郡 雷立瑞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4-102,共9页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征。研学实践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以各学科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有利于...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特征。研学实践属于学校课程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范畴,以各学科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很好地结合。“大思政课”强调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强化问题意识、突出实践导向,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研学实践的融合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在“大思政课”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研学实践融合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以《守望精神家园》一课研学实践为例,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研学实践融合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研学实践 融合 实践育人 路径
下载PDF
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六年级上册《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钟少雄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第11期58-61,共4页
文章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课为例,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 文章以小学六年级上册《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课为例,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设计与实践。通过设计多元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旨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在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积极参与并体验公民身份的意义和责任,不仅能够理解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还能将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对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教学实践 道德与法治 生活化教学 《公民的身份从何而来》
下载PDF
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策略研究
8
作者 齐进光 曹山娜 张淑娟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第2期109-112,共4页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问题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通过对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落实中存在着实践活动机会少、支持力度比较低、评价体系不...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问题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通过对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发现目前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落实中存在着实践活动机会少、支持力度比较低、评价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建议在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合力,多方协同育人,完善评价体系,提升高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生 法治意识培养 社会实践
下载PDF
依托生活实践 寻找生本共情的灵动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刍探 被引量:1
9
作者 余海灵 《成才之路》 2023年第23期137-140,共4页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积极用好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知识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可以链接生活的方式,找准学生的共情点,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体...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出发点,积极用好教材内容与教学资源,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知识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教师可以链接生活的方式,找准学生的共情点,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激发联想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内心体验,以活动体验的方式,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丰富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以此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活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 道德与法治 链接生活 情境 联想 体验 实践
下载PDF
推进共同富裕的宪法基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为视角
10
作者 张隽旖 《中州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关键动因,党的二十大报告凝结了党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时期的最新发展理念和政治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法治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与规... 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关键动因,党的二十大报告凝结了党在迈进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时期的最新发展理念和政治论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法治道路。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国宪法的核心原则与规范同“共同富裕”存在价值和逻辑关联,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共同富裕提供根本制度遵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也会在推动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进程中得到实践落实与丰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党的二十大报告 宪法 法治实践
下载PDF
基于法治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与实践探析
11
作者 付姣姣 《焦作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6-10,共5页
民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不可分割。民主以人民利益为首要,法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目的和归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民主新探索,是对我国民主制度本质内涵的最新概括,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 民主与法治如鸟之两翼,不可分割。民主以人民利益为首要,法治以公平正义为理念,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目的和归宿。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民主新探索,是对我国民主制度本质内涵的最新概括,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立足于法治中国建设。首先从内涵、特征和优势方面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蕴涵,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论述法治中国是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坚实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法治中国的价值导向,最后从实践层面思考如何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为指导,深入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使得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更坚固、更有效和更具法律约束力,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国发扬光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全过程人民民主 理论 实践
下载PDF
以法治实践培育公共理性——兼论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25
12
作者 钱弘道 王梦宇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8-32,共15页
公共理性是一种公共化的思维方式和合作共治的公民能力,对于转型期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公共理性是理性的公共化,是一种使"理性"步入"合理性"的观念,其基本要素包含主体的平等性和目标的公共性。对于法治的建设与发展... 公共理性是一种公共化的思维方式和合作共治的公民能力,对于转型期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公共理性是理性的公共化,是一种使"理性"步入"合理性"的观念,其基本要素包含主体的平等性和目标的公共性。对于法治的建设与发展,公共理性是其必然内涵和重要基础,因为公共理性可以测量法治社会的水平,公共理性与法治社会密不可分。公共理性的形成在实践上说就是一个公权与私权不断沟通的过程,而司法透明指数、电子政府发展指数和余杭法治指数等一系列法治实践在公权与私权层面对公共理性的培育都具有现实作用。因而,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提出初衷和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着眼于转型的中国社会,经由法治实践培育出普遍的公共理性,整合力量以共建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理性 法治实践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下载PDF
中国传统法学实践风格的理论诠释——兼及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孕育 被引量:19
13
作者 武树臣 武建敏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7,共11页
中国传统法学根植于法律实践中,它虽然不构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却具备明确的理论指向和思想旨趣。中国传统法学的理性基础不是科学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因此传统法学不追求客观性的标准答案,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路径。这种特... 中国传统法学根植于法律实践中,它虽然不构建一种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但却具备明确的理论指向和思想旨趣。中国传统法学的理性基础不是科学理性,而是实践理性,因此传统法学不追求客观性的标准答案,而是探求解决问题的合理性路径。这种特质决定了传统法学的实践风格,这种实践面向包含了善的目的性追求与法律实践智慧。中国传统法学乃是当代中国实践法治观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生成的思想文化前提。法治是一种行动,通过行动塑造法治,是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行动纲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学 实践理性 实践法治观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下载PDF
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与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邱本 徐博峰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44,共12页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 中国有自己的法治发展道路,这条道路是在对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法治实践的探索中走出来的。中国法治实践是中国法治理论最重要的源泉,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必将催生中国法治实践学派。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旨在从学术流派的角度对中国法治发展道路和中国法治理论进行理论概括和学术阐述。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思想,梳理中国法律发展历史,总结当代中国法治发展实践,在国际视野下开拓创新中国法治发展道路,为人类法治建设走出一条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法治发展 法治实践
下载PDF
论裁判理由的独立价值——中国法治实践学派的一个研究角度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凯文 钱弘道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4-72,157,共9页
目前格式化的中国司法裁判文书普遍缺少理由提供,这与法治评估实践将其作为司法公开或透明的重要指标存在张力。缺乏裁判理由的裁判文书难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司法透明,进而影响着人们对裁判结论的接受性,最终决定着司法正义效果的实现... 目前格式化的中国司法裁判文书普遍缺少理由提供,这与法治评估实践将其作为司法公开或透明的重要指标存在张力。缺乏裁判理由的裁判文书难以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司法透明,进而影响着人们对裁判结论的接受性,最终决定着司法正义效果的实现。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裁判文书中理由提供的实践,阐明裁判理由在裁判文书中的独立价值,为司法公开或透明的法治评估提供重要根据,也为倡导"实践、实证和实效"的中国法治实践学派构建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透明 理由提供 独立价值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下载PDF
改革与法治:法律制定的中国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25,共11页
法治和改革是发展的关键词,共同推动、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完备的制度是现代化进程中治理的根本,而制度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根本要求是法律的现代化。这决定了法律制定是整个法律体系和立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 法治和改革是发展的关键词,共同推动、引领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完备的制度是现代化进程中治理的根本,而制度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和根本要求是法律的现代化。这决定了法律制定是整个法律体系和立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改革需要法治的发展与之相适应,改革本身就包含着法律制度的变革。从改革开放初期法律制定的目标是解决"无法可依"的问题,并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到改革开放深化时期法律制定指引改革开放,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作用,再到新时代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阶段的"凡属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法律制定的每一个阶段特征都在改革进程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和突出。法律制定是追寻法治的起点,也是考察法治与改革关系演变的理想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与法治 法律制定 演变理路 中国实践
下载PDF
法治精神形成六论 被引量:7
17
作者 钱弘道 《法治现代化研究》 2017年第1期37-51,共15页
法治精神的培育是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中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法治精神的形成至少有本体、动力、对象、路线、结构、方法等六个关键要素。法治精神的本质意涵是法治思想的启蒙;法治精神培育的强大动力是法学学派的形成;法治核心目标... 法治精神的培育是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中重大而迫切的任务,法治精神的形成至少有本体、动力、对象、路线、结构、方法等六个关键要素。法治精神的本质意涵是法治思想的启蒙;法治精神培育的强大动力是法学学派的形成;法治核心目标是规范公权力运行,因此领导干部应当是法治思维培育的核心对象;法治精神培育应当坚持群众路线,保障人民参与权;法治社会应当权力下移,法治精神的培育也应重视社会组织的作用;法治精神培育的主要方法是精神教化,因此应当将法治纳入国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精神 法治启蒙 中国法治实践学派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逻辑机理探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宋婷 《长白学刊》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7-93,共7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闪耀着强大真理光芒的历史逻辑,厚植古今中外法治文明底蕴,开启全面依...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机统一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闪耀着强大真理光芒的历史逻辑,厚植古今中外法治文明底蕴,开启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不断奋力奔向法治现代化远景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十一个坚持”,彰显独特思想魅力的理论逻辑,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旗帜方向和骨干架构,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做出统筹规划。深深扎根于新时代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法治实践和探索之中,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创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全面依法治国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下载PDF
法治中国与公民培育 被引量:1
19
作者 陆幸福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7,共7页
现代法治之成功依赖公民之政治成熟,而适格公民之造就亦是法治之结果。中国法治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公民直接相关,例如公民普遍违法,公民对违法行为普遍保持沉默,公民对立法与法律实施影响较弱等等。而法治中国之推进离不开适格公民... 现代法治之成功依赖公民之政治成熟,而适格公民之造就亦是法治之结果。中国法治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公民直接相关,例如公民普遍违法,公民对违法行为普遍保持沉默,公民对立法与法律实施影响较弱等等。而法治中国之推进离不开适格公民之参与。因此,亟需对公民进行培育,具体方案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中小学阶段加强公民教育以提升其素质,二是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以提高公民政治实践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法治中国 现代法治 公民教育 公民政治实践能力
下载PDF
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 被引量:3
20
作者 宇文利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17,共7页
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超越其他政党的建党特征和政治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并非出于对政党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是为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政治抉择。始终保持政治的、思想的、理论的清醒... 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夙愿,也是中国共产党超越其他政党的建党特征和政治信念。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并非出于对政党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是为维护和发展民族、国家和人民利益而作出的政治抉择。始终保持政治的、思想的、理论的清醒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提供了逻辑前提和逻辑可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奠定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道义基础,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契合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历史规律和实践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世界谋大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目标使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的价值选择延续了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思想活力和实践空间。经过百年来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艰辛奋斗,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已经实现了党的夙愿和人民期待的高度统一,也达到了执政应然和实然、政治作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有机结合,为未来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长期执政 执政规律 实现逻辑 实践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