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Tai Chi Cultural Semiotic Symbols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1
作者 Gaofeng Zhang Hengbo Zha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Management》 2017年第1期91-94,共4页
In recent years, a rapid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 has strengthened the competition among nations. To be at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advantage under such an environment, a positive national image is necessary. As ... In recent years, a rapid growth of the global economy has strengthened the competition among nations. To be at a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advantage under such an environment, a positive national image is necessary. As a resul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pplication of Tai Chi cultural semiotic symbols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under the discussion on the selection of culture symbol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as a base, through its positioning with an introduction of Tai Chi - Chinese unique culture symbol. Finall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application tactics in Chines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mage by Tai Chi culture symbol, laying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ional image TAI CHI CULTURE symbol
下载PDF
The Economic and Trade Factors in China’s National Image in the Arab Countries
2
作者 ZHANG Hong LIU Xinlu 《Asian Journal of Middle Eastern and Islamic Studies》 2012年第4期72-90,共19页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although governments maintain the leading rol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states,the increasing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re gradually becoming an equally important,if not mo...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although governments maintain the leading rol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states,the increasing bilateral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re gradually becoming an equally important,if not more important,element.The recent years have witnessed a continuous growth of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Arab countries—a newly established crucial trading partner and platform for practicing the“going-out”strategy.Thanks to both sides complimenting each other,a positive win-win situation has been achieved.However,as more and more Chinese merchandises and enterprises have entered the Arab world,certain problems have emerged,such as poor quality of merchandises,illegal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and difficulties of certain Chinese employees integrating into local life.These economic and trade elements have become key factors in shaping China’s image in the Arab countries,and hence should not be left unatten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a’s national image Arab Countries Economic Exchanges Sino-Arab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原文传递
Enhancing China's National Image Through Culture Festivals: A Case Study of China Culture Years in Europe 被引量:1
3
作者 Christina Maags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4年第1期33-55,共23页
关键词 中国文化年 文化节 形象 欧洲 澳大利亚 空间变化 中国政府 国家级
原文传递
The Image of North China in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in the 19^(th) Century
4
作者 LI Chao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3期76-78,共3页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to China,the number of travellers to Beijing and the Great Wall continued to increase,forming the north China peregrination rout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crete im...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to China,the number of travellers to Beijing and the Great Wall continued to increase,forming the north China peregrination route.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crete impression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on Beijing and the Great Wall,and held that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were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rade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egrinator national image image of china
下载PDF
The Image of Southwest China in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Western Peregrinators
5
作者 LI Chao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2年第4期39-40,共2页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cener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west peregrination route in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through relevant texts of modern western peregrinators.On the one hand,the peregrina...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cener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and southwest peregrination route in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peregrinators through relevant texts of modern western peregrinators.On the one hand,the peregrinators to China were struck by the picturesque and peculiar landscape of southwest China,and praised the Chinese art,culture and architectural images in their texts.On the other hand,these texts concealed the reality of the miserable life of Chinese people at tha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egrinator image of Southwest china national image
下载PDF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Western Images of China
6
作者 LI Chaojun YE Xiaoqing WU Manyi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4期78-82,89,共6页
China’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image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Chinese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gener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image, but their research results are mostly passive stres... China’s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ional image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Chinese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generally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national image, but their research results are mostly passive stress responses to the reality of the “demonization” of China’s image. Research on Western images of China features the change from individual research to group research, from overall analysis to delicate classification, and from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shorter historical period) to a longer historical period. There are many studies on the image of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ous Western thinkers, politicians and writ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basically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Western-centralism and China-centralism. On this basis, the research on Western images of China is both realistic and illusory, and conclusions drawn are both objective and stereotyp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china national image RESEARCH REVIEW
下载PDF
Criticism of Modern Western Travel Texts on China and Image Crisis of China
7
作者 LI Chaojun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19年第6期97-99,102,共4页
From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travel texts to China depicted a beautiful Chinese image of a country of wealth, morality, civilization, wisdom and belief to the west. The author analyzed ... From the 13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18th century, the travel texts to China depicted a beautiful Chinese image of a country of wealth, morality, civilization, wisdom and belief to the wes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western missionaries’ criticism of China from the 18th to the 19th century, the professional navigators’ criticism of China, and the researchers’ criticism of China’s decline, decay and stagnation, so as to project their historical pursuit of change and self transcendence. During this period, more and more national landscape images of decline, decay and stagnation appeared in the travel texts, and the idealized image of China began to walk into the tomb of hist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VEL TEXT china national image
下载PDF
Analysis of the Harmonious Discourse of Publicity Documentary Seasons of China Based on Transitivity System
8
作者 WANG Ming-qi XU Xiao-ran ZHOU Hong-h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3年第9期669-679,共11页
Publicity documenta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one country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easons of China is a publicity documentary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24 sola... Publicity documentari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haping the image of one country dur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easons of China is a publicity documentary introduc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24 solar terms.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framework of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this thesis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analyze the harmonious discourse of this documentary based on the transitivity system.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discourse of Seasons of China conveys the China’s ecological concept of respecting,following and protecting the nature,while telling the storie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24 solar terms,highlighting the image of China as a responsible country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ity documentary Seasons of china Harmonious Discourse Analysis national ecological image
下载PDF
中美外交部门新闻发布会的中国形象建构比较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批评话语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苹 董格格 《新闻与传播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8,共13页
一个国家外交部门的发言代表该国的立场和观点,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三维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手段,基于语料库对中美外交部门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话语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可分析和总结双方发言人的话语特... 一个国家外交部门的发言代表该国的立场和观点,在国家形象建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三维分析模型为理论框架,以系统功能语法为分析手段,基于语料库对中美外交部门新闻发布会发言人的话语进行实证比较研究,可分析和总结双方发言人的话语特征及其建构的中国形象。研究发现:中美双方发言人在词汇层面的分类系统和情态系统、话语层面的内容选择和互文性策略上表现出较大差异,他们各自针对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中国抗疫、经济、政治、军事、外交等维度的表现,建构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建者”和“美国最严峻的竞争对手”的差异性形象。两者建构的结果差异如此明显,其原因在于双方政治理念、经济政策、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等方面客观存在的分歧。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形象的自我建构和他者建构,有必要拓展国家形象塑造的渠道和方式,进一步优化话语策略并改善话语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新闻发布会 中国形象 语料库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理论基础、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
10
作者 龙金菊 《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9,共13页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 形象本身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内在体系,是主客体之间发生有效互动与联结的重要载体。形象分析是厘清各种关系图式分野、对人类所需的意义进行阐释的客观需要。关于形象的研究主要形成图像论、符号论与意识形态论三种理论取向,这些理论都突出了形象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是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立足于形象的生成过程及其多层级转化机制,并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研究文献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亦是多层级不断发生互动与意义关联的动态发展过程。有必要从形象研究的理论谱系中探寻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生成机制、符号标识与意义建构,进而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强有力的解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理论基础。在具体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设与叙事中,应依据历史记忆符号汇聚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源、依靠政治文化符号具象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体、依托语言文字符号传播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之意。有必要在整体性视角中兼顾历史性与现代性、统一物质性与精神性、融通共同性与差异性、贯通民族性与世界性,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的多维互构。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建构对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象 文化符号
下载PDF
基于立场标记语视角的英语外宣新闻国家形象构建
11
作者 陈曦 《韶关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78,共8页
以中国四大官方媒体——《人民日报》(英文版)、《中国日报》(英文版)、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英语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基于元话语立场构建视角分析外宣新闻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立场标记语能有效帮助作者介入新闻语篇... 以中国四大官方媒体——《人民日报》(英文版)、《中国日报》(英文版)、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英语新闻报道为研究语料,基于元话语立场构建视角分析外宣新闻所呈现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立场标记语能有效帮助作者介入新闻语篇,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传递其判断、观点和情感,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其总频数达到了每千字16.31,而自我提及标记语因兼有人格诉求和情感诉求的双重修辞功能,出现的频数远高于态度标记语、模糊标记语和强调标记语。研究表明,立场标记语在不同语境中对国家形象的构建虽各有侧重,但最终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方媒体 英语外宣新闻 立场标记语 中国国家形象
下载PDF
多维距离视角下中国影响力评价研究——以东南亚国家为例
12
作者 黄小丽 许庆红 +1 位作者 应奎 丁金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7,共13页
基于“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调查”东南亚地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影响力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影响力均超过美国,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高,菲律宾和缅甸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 基于“海外中国企业与员工调查”东南亚地区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中国影响力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在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影响力均超过美国,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高,菲律宾和缅甸的民众对中国影响力评价最低,在马来西亚中美两国影响力差距最大,在菲律宾两国影响力差距最小。回归结果表明,经济距离、制度距离和社会距离对中国影响力评价起显著抑制作用,地理距离起正向促进作用,但作用微弱,文化距离正向作用不够稳健;异质性结果显示,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社会距离对低收入人群影响更大,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美国评价高的人群作用更大,地理距离缩小了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评价的差距,而经济距离、社会距离扩大了受访者对中国影响力评价的差距。这启示增强与东南亚各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民间友好往来、加强影视文化输出可以有效提高中国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影响力 国家形象 多维距离 东南亚
下载PDF
中国生态环境形象的“他者化”呈现:基于《纽约时报》的话语机制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乾 蔡舒敏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生态环境议题日渐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的新兴领域,因此探究美国媒体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建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如何被“他者”塑造?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与意义?...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生态环境议题日渐成为世界大国之间利益博弈与权力争夺的新兴领域,因此探究美国媒体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建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如何被“他者”塑造?呈现何种话语特征与意义?通过将美国著名报刊《纽约时报》评论类型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批判话语分析法,从文本维度、话语实践维度和社会实践维度三个层面对中国生态环境形象进行总结探索后可以发现,“他塑”视角下的中国生态环境形象具有三重面向:负面的生态环境污染形象、积极的生态环境发展形象以及高度政治化的生态环境治理形象。美国主流媒体借助标题分类、互文引用、指称应用等一系列策略手法,制造冲突与对立,以此构建中国生态环境形象“他者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传播 中国生态环境形象 国家形象 话语分析 《纽约时报》
下载PDF
态度系统下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基于语料库的积极话语分析
14
作者 王静薇 陈莉霞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2期72-75,共4页
基于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分析语料中的评价性资源,探究其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结果显示,积极态度远多于消极态度,判断资源占比最高,鉴赏和情感资源占比较低。... 基于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从积极话语分析的视角,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研究语料,通过分析语料中的评价性资源,探究其构建的中国国家形象。结果显示,积极态度远多于消极态度,判断资源占比最高,鉴赏和情感资源占比较低。三种评价资源下分别呈现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和谐稳定,坚定自信、统筹全局,亲民包容的中国国家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态度系统 积极话语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 中国国家形象
下载PDF
抗战时期“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与民族认同——以西南联大学者云南边地考察作品为中心
15
作者 何欢 曹姗姗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 《缅边日记》《水摆夷风土记》《红河之月》是西南联大学者基于云南边地考察后而写的文学作品,三部作品的书写路径恰好是对云南西南边地的全覆盖展示,是对“边地中国”文学形象版图的拓展与实践。作者对战时“边地中国”形象的文学建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于民族认同构建多民族国家的边地印象;二为聚焦边地人民生存之苦塑造“等待曙光”的边地形象;三是作者将家国忧患意识及学者严谨态度相结合,从学术文化、政府政策等理论学识视角出发搭建“忧思中的边地形象”。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边地书写提供了新的创作样本及审美体验,也为现今民族工作的开展、中华文化的发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边地中国形象 边地书写 民族认同
下载PDF
及物性视域下的中国生态形象建构研究——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为例
16
作者 任沪梅 成汹涌 《合肥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31-137,共7页
借助及物性视角对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有助于实现利用语言中介使公众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自建语料库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研究发现:该白皮书主要使用物质过程、关... 借助及物性视角对语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有助于实现利用语言中介使公众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自建语料库对《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英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研究发现:该白皮书主要使用物质过程、关系过程和心理过程小句等展现中国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积极行动和所取得的一定成效,展现了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信心和决心;该白皮书中蕴含大量的生态信息,表明中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践行自我担当,进而把中国建构成一个负责任的生态大国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物性 生态话语分析 国家形象 语料库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下载PDF
国家形象建构下的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与文化研究
17
作者 何科丁 余晓凡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1,共5页
国礼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国的造物文化,而且在国际交往中更是传递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通过历史学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讨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国礼瓷的设计,结合... 国礼瓷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中国的造物文化,而且在国际交往中更是传递当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文章旨在通过历史学和文化分析的方法探讨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的发展历程,通过梳理近年来中国国礼瓷的设计,结合案例研究,深入挖掘国礼瓷设计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当代中国国礼瓷设计中的中国元素和文化内涵的提炼和传递,对于塑造积极、开放的中国国家形象具有积极意义。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国礼瓷在传递国家形象和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在全球范围内推动中国文化建设,提供国礼瓷设计的新视角和思考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建构 当代中国 国礼瓷 文化
下载PDF
以绿色发展推动国家形象建构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
18
作者 李红梅 韩君 张吉维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国家形象代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资源。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利益相关性、差异包容性和传播直观性,是推动建构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东方大国形象的关键着力点。但实... 国家形象代表一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主权国家参与国际事务的重要资源。绿色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具有深层次的利益相关性、差异包容性和传播直观性,是推动建构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绿水青山东方大国形象的关键着力点。但实践中我国国家形象的建构仍面临着实现“双碳”目标的艰巨性、全球能源危机持续发酵、“中国环境威胁论”的舆论渲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分配失衡等现实挑战。为此,应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充分激活绿色发展动能,着力塑造绿色发展形象标杆、发挥多元主体行动合力、创新立体传播技术手段、打造积极作为的国际角色,为地球增添更多“中国绿”,进而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绿色发展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图像化构建
19
作者 刘慧文 王家斌 《学术探索》 2024年第4期62-69,共8页
图像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和感觉于一体的多感官刺激表达,为个体提供了高效而深刻的认知和领悟形式,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途径。科学把握图像的视觉劝服、符号外显和意义内赋等特性,揭示其对人认知方式... 图像作为一种集视觉、听觉和感觉于一体的多感官刺激表达,为个体提供了高效而深刻的认知和领悟形式,是有形有感有效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重要途径。科学把握图像的视觉劝服、符号外显和意义内赋等特性,揭示其对人认知方式变革的基本规律,探讨图像可能引发的弊端即信息过载引发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倦怠、虚假信息诱导的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错误认知和个性需求软化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性趋向等,有助于有针对性地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和高质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图像体系,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符号 图像时代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基于及物性分析的《中国日报》(2012-2022)脱贫报道中的中国国家形象构建
20
作者 王晋军 刘敬芳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此,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展现生动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借鉴及物性分析路径及语料库... 2021年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经验和中国方案。为此,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展现生动立体的中国国家形象,是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内容。文章借鉴及物性分析路径及语料库分析方法,对《中国日报》2012-2022年10年间有关脱贫新闻报道进行详尽分析,深入探究《中国日报》脱贫报道所表征的中国国家形象。研究发现,脱贫报道充分展现了中国政府、企业、民众三方协同脱贫攻坚,凸显了统筹全局的政府形象、勇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形象以及勤劳致富的民众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贫报道 《中国日报》 中国国家形象 及物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