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lement PPET Strategy and Develop Ecotourism of Minority Areas in Western China——Take Xinlong County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被引量:1
1
作者 XiaGuitan 《Ecological Economy》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To help the poor and to develop tourism are two mportant problem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However, they were isolated for years.The PPET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PT.The feasibility and the r... To help the poor and to develop tourism are two mportant problems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However, they were isolated for years.The PPET strategy was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PPT.The feasibility and the realistic meaning of the strategy in developing the ecotourism, overcoming poverty, and achieving prosperity of minority areas inwestern China are analyzed bytaking Xinlong county of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Sichu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ET sTRATEGY ECOTOURIsM minority areas in western china
下载PDF
Satisfaction of Village Doctors with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ion Policy in the Western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of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冯达 张亮 +5 位作者 项远兮 张冬兰 王若溪 唐尚锋 付航 李伯阳 《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TVHSIM) is an essential form of China's two-tiered health service integration plan at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level. Its main purpose, also one of the ta...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TVHSIM) is an essential form of China's two-tiered health service integration plan at the township and village level. Its main purpose, also one of the target goals in China's new healthcare reform, is to gradually integrate rural health services and appropriately allocate rural health resources. This study aims to assess the village doctors' satisfaction with the TVHSIM and provide scientific base to further improve TVHSI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which 162 village doctors from Qinghai, Inner Mongolia and Xinjiang in western China were interviewed. Descriptive analysis, independent t-test, one-way ANOVA, Spearman rank correlation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ifference and relevance between village doctor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TVHSIM and six subscales. Village doctors with different years of practice, social insurance status and essential medical knowledge level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ir satisfaction levels(all P〈0.05). Age(P〈0.05) and years of practice(P〈0.01)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Management and Financing Management. Essential medical knowledge level(P〈0.05)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Operations Management as well. However, social insurance status(P〈0.05)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Drug and Medical Device management. Gender, age and years of practice respectively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village doctors' satisfaction with TVHSIM(P〈0.01). In conclusion,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VHSIM policy in rural China, a well-rounded social insurance model for village doctors is urgently needed. In addi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VHSIM is regionally imbalanced.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easures aiming at rationalizing gender and age structure and enhancing essential medical training should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wnship and village health services integration management village doctors satisfaction western china minority-inhabited areas
下载PDF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3
作者 Zhao Ming Li Zhuku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42-42,共1页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he total area is 3.6 million sq km and thepopulation is about 300 million, accountingfor a third and a quarter of the whole countryrespectively. The area is very rich in naturalresources, so it is called an "Economic goldbelt" and "Gold corridor". Aerial remote-control survey indicates that along thecontinental bridge from Lianyungang to theAla Mountains within China’s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In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下载PDF
中国少数民族世纪发展难题的语言战略抉择
4
作者 杨立权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首屈一指、无出其右。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水准低下、社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如何妥善处理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化与民族经济...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物、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首屈一指、无出其右。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的生存环境恶劣、生活水准低下、社会发展滞后、经济发展艰难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如何妥善处理民族语言——文化的多样化与民族经济——社会的现代化之间的矛盾,一直都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族群和政府力图解决却又始终无法解决、试图回避却又始终无法回避的难题。全力维系语言多样性格局,进而全面发展语言经济,是破解这一世纪难题的最优语言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多样性 语言经济 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下载PDF
First Desert Expressway to be Built in China's Western Area
5
《World Economy & China》 2000年第3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First Desert Expressway to be Built in chinas western area
原文传递
早期秦人的农业实践探索——以甘谷毛家坪遗址植物遗存研究为例
6
作者 刘嘉祺 杨瑞琛 +1 位作者 赵兆 赵志军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17,共13页
毛家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早期秦文化遗址。本文通过对2012-2013年采集的47份样品进行浮选,从中获得了94478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小麦、大麦、黍、大豆五种农作物遗存,以前四种为主;另外,还有部分禾本科、豆科、藜科、鸢尾科等非农作... 毛家坪遗址是一处重要的早期秦文化遗址。本文通过对2012-2013年采集的47份样品进行浮选,从中获得了94478粒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小麦、大麦、黍、大豆五种农作物遗存,以前四种为主;另外,还有部分禾本科、豆科、藜科、鸢尾科等非农作物遗存。量化分析结果显示,西周至战国时期,毛家坪先民主要从事的是“粟麦并重”的多品种旱作及用农业,大豆在春秋时期才成为先民利用的重要农作物。同时,毛家坪先民还会利用豆科苜蓿属、草木樨、胡枝子、鸢尾科马蔺等饲草资源来喂养家畜。在环境及文化背景的双重影响下,毛家坪遗址的秦人率先接纳了麦类作物并广泛种植,与函谷关以东地区形成鲜明对比;直到东周时期,麦类作物才逐渐在黄河流域得到普遍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家坪遗址 秦人 农业 粟麦并重 西戎
下载PDF
西部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治理机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红波 李柏霖 李素敏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7-23,共7页
研究目的:探索西部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的治理机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冲突治理机制存在征地权监管缺失、权利救济机制失效、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不一致性与冲突,征地冲突治理机制... 研究目的:探索西部多民族地区征地冲突的治理机制。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现行征地冲突治理机制存在征地权监管缺失、权利救济机制失效、地方政府行为失范、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不一致性与冲突,征地冲突治理机制需要构建信息共享及协调机制、冲突预防与裁决机制、冲突调适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及冲突协调能力,强化政府利益的超越性和公益性,完善补偿和安置办法,实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衔接和良性互动。研究结论:征地冲突治理问题存在治理结构功能失效和规定失调,治理的关键在于落实被征地农民的土地权益,完善治理机制,重点发展权益协调平台搭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征地冲突 征地机制缺陷 治理机制设计 西部多民族地区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路径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毓峰 胡雯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9-175,共7页
顺利推进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事关林农脱贫致富,更关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及江河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受独特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历史条件制约,这些区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两难困境,整体进程滞后。本文基于对四川省"三州&... 顺利推进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事关林农脱贫致富,更关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及江河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受独特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历史条件制约,这些区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面临两难困境,整体进程滞后。本文基于对四川省"三州"民族区域高山河谷集体林区制度改革实践的考察,尝试性构建了一个博弈视角的制度分析框架,从制度演进的内外约束两方面,对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实施及不良激励因素予以理论阐释,并从中发现改善激励、提高制度运行效率的重点和路径。这一制度分析框架有三个主要特征:一是强调"共时性关联",即作为整体性制度系统中的不同制度安排,不可能孤立地被设计或改变,而是存在耦合关系,只有当关联制度互补共生、相互支持时,整体性制度安排才具有耐久性和生命力;二是强调"历时性关联",即新制度须与既存制度产生耦合,成为博弈参与人的共同信念,才能最终演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制度;三是强调"社会资本嵌入",即作为非正式制度的社会资本对于外部植入的正式制度变迁具有嵌入性影响。通过分析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改革三大目标取向的冲突与权衡、集体林权制度"植入"与民族社群习俗规范相互"解构"、利益驱动下的林农权益与社会排斥,认为西部民族地区集体林权改革既不能简单进行制度移植,更不能搞"一刀切",而是须充分尊重和善加保护利用少数民族社群长期存续并具效率的山林治理规范,支持社群传统"社会资本"适应性改造,均衡相关主体利益并实施一系列深化配套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林权 制度分析 策略互动 共有信念 西部民族地区
下载PDF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的特殊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泉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9-23,共5页
从制度这一视角出发 ,重点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正式制度创新中的主要问题及非正式制度的约束特征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民族地区如何利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 。
关键词 特殊性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经济增长 制度创新 中国 农业制度 观念更新 民族经济风险保障制度 宏观调控机制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郑长德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2,103,共15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聚焦于缩小差距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文章认为,取得了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了较为坚实的经济基础。文章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核心是增强“五个认同”;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和共赢的;西部大开发二十年来,民族地区经济总体上实现了高速、持续和包容的增长,虽然绝对差距还在扩大,但相对差距在缩小,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覆盖面大,供给质量在有效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显著提升,这些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文章认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民族地区 经济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1
作者 莎日娜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7-69,共3页
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针对西部民族地区图书馆目前具备的基础条件和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应全力实施民族地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策略,进行民族地方文献的深度开发及整合,加强图书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争取科研攻关项目。
关键词 西部 民族地区 图书馆 可持续发展 战略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廖杨 龚婷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0-114,共5页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应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并根据实施西...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本文分析了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在现代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条件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认为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应该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并根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基础、根本、关键和重要条件,提出了发展民族高等教育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西部地区 民族高等教育 协调发展
下载PDF
中国加入WTO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对图们江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金成男 李成奎 《东疆学刊》 2001年第4期49-50,共2页
中国加入 WTO、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两项重大举措 ,对于地处边境、享受西部开发政策的图们江地区的对外贸易与开发 ,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WTO 图们江地区 经济影响 中国 西部开发 旅游市场 国际合作 投资 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
下载PDF
关于西部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模式的思考——从茂县羌族义务教育办学现状看西部民族教育改革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茜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8-73,共6页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单一 ,以升学预备教育为其主要模式 ,学校教育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缺乏地方适应性。为此 ,应改革中小学单一的办学模式 ,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确立渗透型办学主模... 我国西部民族地区九年制义务教育办学模式单一 ,以升学预备教育为其主要模式 ,学校教育不能满足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缺乏地方适应性。为此 ,应改革中小学单一的办学模式 ,实现办学模式的多样化 ,在此基础上确立渗透型办学主模式的地位 ,并逐步向综合型过渡 ,以提高其办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教育 西部民族地区 义务教育 办学模式多样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的影响因素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梁琳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第10期46-49,共4页
在外环境和内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可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转变创业观念、增加创业动力、建设返乡创业教育基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品质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水平的... 在外环境和内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可缓解就业压力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转变创业观念、增加创业动力、建设返乡创业教育基地、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创业品质是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创业教育水平的关键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返乡创业教育 影响因素 路径
下载PDF
石门坎“教育神话”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启示 被引量:4
16
作者 何嵩昱 《教育文化论坛》 2012年第3期122-127,共6页
20世纪上半叶,西南边陲小镇石门坎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教育神话",伯格理等人采用独特的办学方针、教育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推动了石门坎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所展现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 20世纪上半叶,西南边陲小镇石门坎创造了震惊中外的"教育神话",伯格理等人采用独特的办学方针、教育模式以及管理体制,推动了石门坎乃至整个西南地区教育的蓬勃发展。其所展现的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当代西部民族地区的农村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门坎 西部民族地区 农村基础教育
下载PDF
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的艰难与抉择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化育 陈中蕾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长期以来,由于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家庭教育、应试教育、自然环境、教育投入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发展十分缓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转变观念,完善女童教育的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女童教育模... 长期以来,由于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家庭教育、应试教育、自然环境、教育投入等多重因素的制约,西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发展十分缓慢。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要转变观念,完善女童教育的保障体系,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女童教育模式,加强对女童教育的理论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贫困地区 女童教育
下载PDF
中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成长环境和成长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秦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03-105,92,共4页
发展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关键是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目前中西部民营科技企业在成长环境和成长机制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西部地区 民营科技企业 成长环境 成长机制 投资环境 现代企业制度
下载PDF
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模式探讨——遵义市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情况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辉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03-108,共6页
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为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 武陵山片区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为积累以跨省片区为单元组织大规模扶贫攻坚的经验,党中央决定在武陵山片区率先开展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并决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为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联系单位,为全国其他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的推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对遵义市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完成情况的调研,梳理目前已采取的扶贫措施和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旨在探讨少数民族集中连片特困区脱贫致富,加快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陵山片区 西部少数民族 扶贫攻坚 产业扶贫 四在农家—美丽乡村
下载PDF
民族地区特岗教师专业成长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广西防城港上思县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鹏 葛磊 《教师教育学报》 2017年第3期27-33,共7页
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和工作稳定情况关系着中西部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目前,民族地区特岗教师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特岗教师对工作所在地的民族地域文化适应较弱,二是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受社会文化、学校发展、地方政策、个... 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和工作稳定情况关系着中西部偏远地区基础教育的长远发展。目前,民族地区特岗教师发展状况不容乐观,一是特岗教师对工作所在地的民族地域文化适应较弱,二是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受社会文化、学校发展、地方政策、个人因素等方面的影响较大。为促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长效和健康发展,对民族地区特岗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既有利于民族地区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更有利于特岗教师扎根和服务地方教育、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特岗教师 专业成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