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rivers for Inter-city Innovation Networks Across Chinese Cities:Modelling Physical Versus Intangible Effects
1
作者 GAO Yujie SCHERNGELL Thomas NEULÄNDTNER Martin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4期706-721,共16页
Cross-region innovat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long-term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In the recent past,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s investigated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of... Cross-region innovation is widely recognized a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long-term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In the recent past,a growing number of studies has investigated the network structure and mechanisms of cross-region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in various contexts.However,existing research mainly focuses on physical effects,such as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high-speed railway connections.These studies ignore the intangible driver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the more digitalized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ly solidified innovation network structure.Thus,the focus of this study is on estimating determinants of innovation networks,especially on intangible drivers,which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so far.Using city-level data of Chinese patents(excluding Hong Kong,Macao,and Taiwan Province of China),we trace innovation networks across Chinese citi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By integrating a measure o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development gap and network structural effects into the general proximity framework,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hanging mechanisms of Chinese innovation networks from a new perspectiv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of cross-region innovation networks has changed in China.As mechanisms behind this development,the results confirm th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of intangible drivers in Chinese inter-cit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when controlling for effects of physical proximity,such as geographical distance.Since digitaliz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stream trends in China and other developing countries,these countries'inter-city innovation collaboration patterns will witness dramatic chang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tangible driv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city innovation network co-patents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network structural effect spatial interaction model china
下载PDF
Analysis of displacement damage effects on the charge-coupled device induced by neutrons at Back-n in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院院 王祖军 +9 位作者 陈伟 郭晓强 姚志斌 何宝平 聂栩 赖善坤 黄港 盛江坤 马武英 缑石龙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7期435-442,共8页
Displacement damage effects on the charge-coupled device(CCD)induced by neutrons at the back-streaming white neutron source(Back-n)in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n online irradi... Displacement damage effects on the charge-coupled device(CCD)induced by neutrons at the back-streaming white neutron source(Back-n)in the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a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an online irradiation experiment.The hot pixels,random telegraph signal(RTS),mean dark signal,dark current and dark signal non-uniformity(DSNU)induced by Back-n are presented.The dark current is calculated according to the mean dark signal at various integration times.The single-particle displacement damage and transient response are also observed based on the online measurement data.The trends of hot pixels,mean dark signal,DSNU and RTS degrad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integration time and irradiation fluence.The mean dark signal,dark current and DSNU2 are nearly linear with neutron irradiation fluence when nearly all the pixels do not reach saturation.In addition,the mechanisms of the displacement damage effects on the CCD are demonstrated by combin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echnology computer-aided design(TCAD)simulation.Radiation-induced traps in the space charge region of the CCD will act as generation/recombination centers of electron-hole pairs,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the dark sign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placement damage effects charge-coupled device(CCD) china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CSNS) MECHANISMS technology computer-aided design(TCAD)
下载PDF
Brief introduction of ten-year (1991-2000) programm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Abstract)
3
作者 Jin Jianming Vice Chairman of SCOPE China/CAST, NEP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1993年第2期249-250,共2页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The guiding principles in formulating the ten-year Programm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as follows: 1.1 Science and techn... 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The guiding principles in formulating the ten-year Programm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re as follows: 1.1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uld be great to the need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economic construction must rely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stract Brief introduction of ten-year programm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china
下载PDF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4
作者 俞会新 黄晓敏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138,共10页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 推动包容性绿色增长是解决我国低碳发展目标与经济增长矛盾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0~2022年我国地级市层面数据,利用熵权TOPSIS法从多个维度测算了289个地级市的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探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的提升;(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非资源型城市包容性绿色增长效应显著高于资源型城市;(3)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鼓励技术创新进一步提升包容性绿色增长水平。本文在进一步完善包容性绿色增长的现有分析框架基础上,为政府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以及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基础设施 多期双重差分 包容性绿色增长 中介效应 宽带中国 制造业集聚 产业结构升级 技术创新
下载PDF
1st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on PM_(2.5) science,health effect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Xi'an,China,May 27-28,2014
5
《Particu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5期227-229,共3页
The First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was successfully con- cluded with all the goals met. The meeting in Xi'an was informative, stimulating and enjoyable, thanks to the local host, Prof. Junji Cao, and his capable sta... The First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was successfully con- cluded with all the goals met. The meeting in Xi'an was informative, stimulating and enjoyable, thanks to the local host, Prof. Junji Cao, and his capable staff. The Bilateral Seminar was organized by Prof. David Y.H. Pui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and Prof. Junji Cao of the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 ences. It was attended by approximately 100 delegat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UMN), the Center for Filtration Research (CFR),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CAS) and other famous Chinese universities. We are grateful for the opening remarks given by UMN President Eric hai Li on behalf of President Kaler and CAS Vice President Jing- Chunli B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 UMN-CAS Bilateral Seminar on PM science health effects and control technology Xi’an china May 27-28 2014 CAS
原文传递
华南多雨山地果树避雨技术效果与成本分析
6
作者 姜新 管恩魁 +6 位作者 黄焕勐 周润澈 刘芸 望飞勇 邓立宝 阮经宙 罗瑞鸿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9期36-40,共5页
[目的]针对华南高海拔山地地区春、夏两季雨水过多造成沤花、裂果致落果而严重影响产量、品质问题,设计不同的避雨技术试验,对比避雨效果、投入与产出。[方法]以常规露地栽培作为对照组,设置周年避雨(钢架棚、竹木棚)及开花期遮阳网棚(... [目的]针对华南高海拔山地地区春、夏两季雨水过多造成沤花、裂果致落果而严重影响产量、品质问题,设计不同的避雨技术试验,对比避雨效果、投入与产出。[方法]以常规露地栽培作为对照组,设置周年避雨(钢架棚、竹木棚)及开花期遮阳网棚(树盘沥水、树盘沥水+覆膜、平垄覆膜、高垄覆膜)共6个避雨栽培处理,观察各处理新植树的成活率和生长量,结果树产量、裂果率、落果率和商品果率,以及分析各避雨栽培的投入与产出比。[结果]避雨处理新植果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均显著高于对照;钢架棚、竹木棚全株避雨处理产量高、无裂果,落果少,沥水+地膜、高垄地膜土壤避雨处理产量较高、裂果较少;钢架棚初始投入最大、年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利润最高,竹木棚初始投入较小、年投入最大、产出大、利润高,沥水+地膜初始投入、年投入均小、产出较大、利润较高。[结论]投资能力强的,推荐搭建钢架避雨棚;竹木资源充足的,推荐搭建竹木棚。投资能力较欠缺的,可搭建遮阳网临时避雨棚,结合沥水+地膜。新植果树苗,可采取沥水、树盘覆膜或沥水+覆膜措施,以提高定植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山区 避雨技术 避雨效果 避雨成本
下载PDF
国际运输通道对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来自中欧班列开通的证据
7
作者 徐紫嫣 姚战琪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6-128,F0003,共14页
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中国扩大对外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 中欧班列作为欧亚大陆互联互通的重要国际运输通道,在中国扩大对外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力量。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例,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双重差分模型、三重差分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国际运输通道在“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和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在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三重差分检验结果发现,中欧班列开通对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更大,中欧班列开通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渠道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发挥国际运输通道对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积极作用,需要扩大西部地区贸易开放度和对外辐射能力,保持政策的相对稳定性,制定和完善鼓励创新的各项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运输通道 国际竞争力 中欧班列 技术创新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8
作者 边志强 《西部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39,共18页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一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 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一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土地绿色利用效率 “宽带中国”战略 绿色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升级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中国青年科技人才主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成效与优化策略
9
作者 张金倩楠 马宗文 陈泓谕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18期169-178,共10页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生力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坚力量,但目前国内外缺少对青年科技人才与非青年科技人才主持(基金)项目成效的对比研究,以及主持(基金)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为深入探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青年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生力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中坚力量,但目前国内外缺少对青年科技人才与非青年科技人才主持(基金)项目成效的对比研究,以及主持(基金)项目对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为深入探究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青年科技人才方面的实践效果,以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为例,总结梳理青年科技人才主持项目的资助现状及实施成效,主要发现包括:与非青年科技人才相比,青年科技人才主持的项目成效更为显著,项目实施在推进科技人员交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青年科技人才自身成长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通过问卷调查,系统分析青年科技人才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需求特征,以及青年项目负责人在组织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加大科技人才支持、完善资金跨国(境)使用制度、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科研管理政策宣传等四方面的实际需求和具有政治不确定性因素、新冠疫情等不可抗力因素等两方面项目实施难点;最后,围绕项目部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风险防范等方面思考提出优化国际合作类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包括在国际科技合作类项目中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完善经费跨国(境)使用制度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体现国际合作特点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宣传,提高项目实施的风险预判、防范和应对能力等,希望能为中国培养具有丰富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经验和国际竞争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科技人才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 主持项目 项目成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 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下载PDF
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基于发展中国家的数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如晓 董敏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1-124,共14页
基于2000-2018年82个发展中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数据,本研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 基于2000-2018年82个发展中国家的来华留学生数据,本研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来华留学教育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具有稳健的促进作用;通过人力资本效应和社会关系网络效应促进生源国技术进步;从来华留学教育中获益较大的是收入水平较低以及与中国地理距离、技术距离和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学历生和非学历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均具有促进效应,非学历生对生源国技术进步的影响更大。为此,我国要通过来华留学教育提升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拓宽来华留学项目,鼓励高校和企业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长短期项目;完善留学教育培养模式,提供多元化人才培养方案,重视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善国际学生生源结构,优化不同培养层次来华留学生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学教育 来华留学生 技术进步 发展中国家 人力资本效应 社会关系网络效应 地理距离 技术距离 文化距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财政压力与科技创新——基于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光龙 余子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12期35-48,共14页
采用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 采用2010—2020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不含港澳台)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水平提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二,财政压力是影响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财政压力越小的地区,数字经济对区域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第三,数字经济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第四,2013年“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后,数字经济对于区域科技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应进一步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合理控制地方财政压力,充分释放数字经济为科技创新带来的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财政压力 科技创新 “宽带中国” 调节效应 门槛效应
下载PDF
中欧班列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分析
12
作者 余萍 吕孟杰 罗艳娥 《科学决策》 CSSCI 2023年第11期106-126,共21页
着力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由“量”向“质”转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中欧班列开通与企业出口技术复... 着力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由“量”向“质”转变、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着力点。本文以中欧班列开通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9-2015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海关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中欧班列开通与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欧班列开通与开行地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之间具有正向相关关系,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有效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欧班列开通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因企业股权性质、所受融资约束以及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等而异。机制分析表明,中欧班列的开通为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和更透明的市场信息,通过技术外溢和学习效应激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出口产品多样性,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升,间接推动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提升。本研究为更好发挥中欧班列在稳外贸上的作用、实现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国家战略同时为企业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提供了相关的实证证据和参考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欧班列 技术复杂度 技术外溢 学习效应
下载PDF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中技术转移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张冠旭 可星 《江苏商论》 2023年第10期45-48,共4页
自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以来,技术转移逐渐成为中国与中南半岛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建立以中国为主体,中南半岛国家为受体的技术转移研究框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糊集定... 自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以来,技术转移逐渐成为中国与中南半岛沿线国家合作发展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技术转移的影响因素为出发点,建立以中国为主体,中南半岛国家为受体的技术转移研究框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找到技术转移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 技术转移有效性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海外学者视角下中国数字经济的创新演进及对外溢出效应
14
作者 郑国玉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29,共10页
中国数字经济无论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相对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都有所创新,这几乎是所有海外学者的共识,不过,海外学者们也观察到了中国数字经济尚存在一些不足。在对外溢出效应方面,大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 中国数字经济无论在技术还是在管理方面,相对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都有所创新,这几乎是所有海外学者的共识,不过,海外学者们也观察到了中国数字经济尚存在一些不足。在对外溢出效应方面,大多数海外学者认为,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示范作用,同时也威胁了其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数字领域的霸主地位。海外学者的观点带给我们的启发包括:要保持并扩大现有国内数字经济在规模、强度和自身特色等方面的优势;尽快突破关键数字技术,摆脱卡脖子的窘况;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要采取对象国易于接受的方式;协调好政府监管力度与数字企业自主权力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外学者 中国数字经济 技术创新 溢出效应
下载PDF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科技计划实施现状及成效 被引量:17
15
作者 姚娜 宋敏 刘学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8-161,共4页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多年来,秉承科技支撑发展的原则,实验区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及实验示范。在对现有实验区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计划类别、经费来源、参与形式、应用领...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实验示范基地。多年来,秉承科技支撑发展的原则,实验区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及实验示范。在对现有实验区开展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计划类别、经费来源、参与形式、应用领域等方面,分析了"十一五"以来实验区承担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现状,并对项目实施成效进行了总结分析。分析发现,实验区承担的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破解区域发展制约因素,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突出科技示范与引领,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创新了管理机制与模式,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通过部门联动,科技惠民计划成效凸显。文章通过探寻科技在实验区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发现实验区项目对接的特点与规律,查找实验区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科技支撑实验区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科技计划 现状 成效
下载PDF
信息化对旅游经济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于婷婷 左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17-1726,共10页
基于31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各研究单元的旅游经济效率,并分别考察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消费对于提升旅游经济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1)信息化并未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旅游经济效率,这初步证实了“索洛悖论”和“... 基于31个省(市、区)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模型测度各研究单元的旅游经济效率,并分别考察信息基础设施与信息技术消费对于提升旅游经济效率的作用。研究发现:(1)信息化并未从整体上提升中国旅游经济效率,这初步证实了“索洛悖论”和“戈登效应”在旅游部门的存在性;(2)信息化对旅游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主要得益于信息基础设施的驱动,但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旅游经营主体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足是主要原因;(3)中国三大地区的旅游经济效率依然存在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特征,规模效率在空间上以胡焕庸线为分界线,东侧地区的效率值整体高于西侧,总体表现出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致的空间分布规律,且空间分异不断扩大,西部地区应着重提高信息技术消费对旅游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基础设施 信息技术消费 索洛悖论 戈登效应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煤层气开发实践与建议 被引量:35
17
作者 穆福元 王红岩 +1 位作者 吴京桐 孙斌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5-60,共6页
将美国、澳大利亚等煤层气生产大国的开发经验简单套用于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随着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煤层气主力产区为代表的中高煤阶煤层相继投入煤层气规模开发,总结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实践对于规避开... 将美国、澳大利亚等煤层气生产大国的开发经验简单套用于我国的煤层气开发存在着明显的不适应性。随着以沁水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等煤层气主力产区为代表的中高煤阶煤层相继投入煤层气规模开发,总结我国煤层气的开发实践对于规避开发风险和提高开发再实践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研究我国煤层气资源特征的基础上,归纳了开发实践所取得的进展和效果,进而对煤层气开发前期评价、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工程技术的选择等3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煤层气具有资源量大、类型多、储层条件较差、单井产量较低、产量爬坡期较长的特征;(2)重视开发前期评价、开发方案与调整方案的编制、开发理论与技术的创新,以及工程施工的过程管理是煤层气成功开发的保障;(3)开发前期评价工作内容与节奏的合理设置是煤层气成功开发的基础,针对不同的地质条件应有所区别;(4)储层评价、动态跟踪评价、井网与井型的优选、多层合采的选择是编制煤层气合理开发方案的核心;(5)储层保护与改造、排采管控技术和低成本战略是工程技术的发展重点。结论认为,做好开发前期评价、地质与气藏工程研究、工程技术创新等3个方面的工作是成功开发煤层气的前提和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煤层气 开发实践 开发效果 开发前期评价 地质研究 气藏工程 工程技术 开发建议
下载PDF
我国人工林的地位、作用及主要造林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南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62-566,共5页
人工林在木材供给、生态保护、环境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关键词 人工林 作用 造林技术 经济建设 社会发展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射流破碎工具及其配套工艺技术 被引量:23
19
作者 王国荣 钟林 +7 位作者 周守为 刘清友 李清平 付强 王雷振 黄蓉 王广申 李学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68-74,共7页
针对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储藏埋藏浅和胶结性弱的特点,急需开发一系列保障水合物安全、经济、绿色、高效开采的工艺技术和配套工具。为此,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水合物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射流破碎流化开采水合物的技... 针对中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以下简称水合物)储藏埋藏浅和胶结性弱的特点,急需开发一系列保障水合物安全、经济、绿色、高效开采的工艺技术和配套工具。为此,提出了一种在不改变水合物储层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射流破碎流化开采水合物的技术思路,同时,开展了射流破碎水合物配套喷嘴工具的设计、室内实验与优化。进而基于室内实验探索了喷嘴射流破碎工作压降、排量、上提下放喷嘴速度和趟数等施工参数与破碎水合物孔眼直径和破碎速率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水合物射流破碎流化开采工艺现场施工工程图版。在中国南海荔湾3井采用该方法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1)水合物射流破碎流化开采工艺技术提高了水合物开采生产效率、保护了储层底层安全,降低了水合物开采能耗;(2)水合物射流破碎喷嘴工具破碎形成的孔径规整、破碎颗粒返排效果好,无领眼时喷嘴射流破碎下放速度不超过7.1 m/h;(3)水合物射流破碎流化开采工程图版解释了射流破碎工况和施工参数对射流破碎水合物孔径和破碎速率的影响规律,为水合物试采施工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参考;(4)水合物射流破碎流化工艺在荔湾3井试采成功,验证了射流破碎流化开采工艺的可行性和其应用于水合物商业开采的广阔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射流破碎 流化开采 多功能喷嘴 破碎效果 工艺参数 试采施工图版 中国南海 荔湾3井
下载PDF
当代基因科技发展的负面效应与我国基因科技法的基本制度——兼论我国基因科技立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长秋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共5页
当代基因科技获得了飞速发展,但同时也引发了诸多负面效应。为此,基因科技立法须遵循风险预防的立法理念,并在此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基本制度设置。在我国基因科技立法过程中,应遵循经济立法、超前立法及科学立法3项基本原则。
关键词 基因科技 负面效应 基因科技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